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分析经结肠镜发现、病理确诊的25例缺血性结肠炎的相关资料,所有病例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5d内行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结果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25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50岁以上20例(80%),大多有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结肠镜分型:一过型20例,狭窄型4例,坏死型1例。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应早期行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诊断。一过型、狭窄型内科保守治疗,坏死型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治方法和内镜特点。方法对28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经过及结肠镜检查进行分析。结果本病好发于老年人,多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动脉炎、心脏病及糖尿病史,临床表现是下腹痛、腹泻、便血,多以结肠镜检查确诊,主要以抗生素、血管扩张剂及支持疗法为主。结论结肠镜检查在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和判断预后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及内镜特征,方法:对本院的48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好发于老年人,临床表现以腹痛、便血、腹泻"三联征"为主.结肠镜检查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病变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积极内科治疗预后较好.结论:老年尤其是有血管硬化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突发性腹痛、便血、腹泻,应考虑本病.结肠镜检查在该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缺血性结肠炎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认识,加强缺血性结肠炎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消化内科就诊的3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内镜检查等资料。结果30例患者多数伴有基础疾病,临床表现有腹部疼痛及便血等,如果治疗及时多数患者可以痊愈。结论中老年人一旦发现急性腹痛、便血需立即去医院检查,结肠镜检查是早期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最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结肠炎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对30例Ic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病理结果、治疗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好发于中老年人,男女之比为1:2.3,60岁以上患者占83:3%,且多数伴有相关的基础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腹痛及便血。内镜检查可见结膜黏膜充血、坏死糜烂及黏膜下出血,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扩血管及内科综合治疗均获良好效果。平均痊愈或好转时间为10d。结论中老年人突发腹痛及便血时应警惕IC,辅助检查可首选结肠镜,及时扩血管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对20例IC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病理检查、X线钡灌肠检查资料及临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IC好发于中老年人,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左下腹痛及便血。内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充血、坏死糜烂及黏膜下出血,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钡灌肠检查阳性率低,中西结合及手术治疗均获良好效果。结论中老年人突发左下腹痛及便血时应警惕IC,肠镜检查是确了解病变程度及预后的主要方法。中西结合治疗效果良好,慢性型患者必要时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病因素、临床及内镜特点,探讨早期诊断方法,减少误诊发生。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2年2月确诊的20例老年人缺血性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老年患者多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等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便血、腹泻。早期内镜表现主要为结肠黏膜高度水肿、充血、出血、糜烂及溃疡。结论结肠镜是早期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下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分析我院近十年来确诊的20例缺血性结肠炎的相关资料,所有病例均于初诊或再次就诊时行全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并于首次检查后2周至2个月内复查全结肠镜,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大多表现为左下腹疼痛及左下腹压痛,临床确诊率35%,内镜下病变与正常肠段之间有明显的界限,病变粘膜充血、糜烂、出血甚或纵行或匐行浅溃疡。一过性炎症者18例,狭窄型2例,未见坏疽型,内镜确诊率90%,病理学检查多无特异性。结论 结肠镜检查是缺血性结肠炎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 2 4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经过及内镜表现进行总结。结果 :大多数伴有基础疾病 ,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腹腔手术史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 ,病变部位多位于左半结肠。结肠镜分型 :一过型 2 0例 ,狭窄型 3例 ,坏死型 1例 ,表现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及狭窄。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 :结肠镜检查是早期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最主要方法。一过型、狭窄型内科保守治疗 ,坏死型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为临床及时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01~2012-10收治的21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以中老年人居多,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以腹痛、便血多见,多数患者伴随有心脑血管疾病。内镜下表现多为局限性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及溃疡。结论:及早应用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 对2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病理检查、血常规检查资料及临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内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充血、坏死糜烂及黏膜下出血,病理检查黏膜下层坏死、出血和肉芽组织,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16例痊愈,3例好转,1例转外科手术.结论 中老年人突发左下腹痛及便血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肠镜检查是了解病变程度及预后的主要方法.中西结合治疗效果良好,肠坏死患者必要时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8例缺血性肠病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缺血性肠病以6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早期内镜检查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水肿、充血、糜烂及溃疡;病理学改变主要包括肠壁充血、水肿、出血、变性坏死及含铁血黄素细胞浸润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结论缺血性肠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漏诊、病死率高;中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便血时,及时行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活体组织检查是缺血性肠病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3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多以腹痛、血便为首发和主要症状,内镜下结肠黏膜充血水肿,严重者出现溃疡和肠腔狭窄.结论 早期进行结肠镜检查是确诊本病、及时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楼仁丰  张雪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731-1732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肠系膜血管狭窄、闭塞或血压低所致结肠壁供血不足、回流受阻导致结肠壁缺血、坏疽,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结肠炎,是缺血性肠病中最常见的类型[1-2].为了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笔者对54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浦江县人民医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54例,均经临床、结肠镜和病理组织学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其中男18例,女36例;年龄(65.4±12.4)岁. 1.2统计学方法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结肠炎内镜表现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俊雄  马镇坚  郑永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069-2070,I0001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的内镜表现、病理特征及危险因素,减少该病的误诊.方法 对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都在14 d内进行结肠镜和病理检查,并对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 IC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偶伴低热等.IC轻症表现为点状出血、黏膜水肿、发脆、节段性红斑,散在糜烂和纵行溃疡,病变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严重者可表现为伪性、假息肉及假性肿瘤,管腔狭窄、结肠袋消失.病理表现为黏膜炎症,肉芽组织增生,腺体萎缩,固有层出血,黏膜下层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的巨噬细胞.结论 IC缺乏特异性的内镜和病理表现,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等是IC的危险因素(P<0.05),基础病史有助于IC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两年收治的3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果溃疡性结肠炎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为主要临床症状,以内科治疗为主,结论通过掌握临床特点,结肠镜下表现及病理检查,加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了解,解除临床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缺血性结肠炎多发于45岁以上中老年女性患者,尤其伴有糖尿病、缺铁性贫血以及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结肠镜下以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为主要表现,病变主要见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病变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中老年人(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缺铁性贫血及糖尿病等疾病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便血者应考虑缺血性结肠炎可能,应尽早行结肠镜检查,必要时行血管造影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此外,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有诱发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和转归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和转归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中老年人为缺血性结肠炎多发人群,此类疾病通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或动脉粥样硬化、异常糖耐量等疾病.结肠镜查看显示:病变部位主要累及全结肠1例(1.11%),直肠2例(2.22%),盲肠与升结肠4例(4.44%),横结肠7例(7.78%),左半结肠76例(84.44%),且病变累及多部位时呈现节段分布,1例(1.1 1%)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89例(98.89%)非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经2~4周治疗后再次行结肠镜检查,发现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病变好转或者消失.结论 临床需加强对伴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便血、下腹痛的重视度,且充分利于结肠镜进行检查,以便及早确诊,为疾病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促进患者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与内镜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云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172-172,176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内镜表现及病理学检查。方法:对28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内镜、病理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89.3%),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下腹痛和便血。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占75%。内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阶段性分布,结肠黏膜充血、糜烂坏死及黏膜下出血。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中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腹泻、血便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早期内镜检查是明确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肠供血相对或绝对不足而致的结肠肠壁缺氧损伤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变,轻者仅损伤黏膜,重者全层肠壁受累的缺血性疾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典型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三联症,严重者可致肠坏死、穿孔、腹膜炎及感染中毒性休克;也有部分患者早期仅表现为是便血或腹泻而无明显腹痛,增加了早期确诊的困难。由于本病病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