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吴裕燕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1):79-80
中医治未病出自《黄帝内经》,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素问.八正神明论》中指出上工救其萌芽……,就是说疾病虽未发生,但已出现某先兆,或处于萌芽状态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治未病就是预先采取措 相似文献
3.
以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亚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亚健康的概念、形成原因、临床症状以及中医对治未病的认识,阐明了亚健康与治未病的关系,并倡议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对治疗亚健康的研究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是指运用中医干预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防治理念,是中医学注重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因此成为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介于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间的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也称为第三状态,一般认为是机体仅有某些功能性改变而未有器质性病变的状态。对亚健康状态的重视即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良好体现。 相似文献
5.
李方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4):679-680
糖尿病是众所周知的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由于其全球性的高发率和并发症所致的高致残率和病死率,使控制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所需费用极为高昂,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负担。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糖尿病人数已接近5000万,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全欧美(将近2000万)的总和。据最保守的估计,我国糖尿病人门诊和住院费用每年最少需600亿元以上,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如何防治糖尿病的发生和降低患病率,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糖尿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对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应该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7.
中医"治未病"思想提出了一种较高的医学境界,符合诊治亚健康的要求。祖国医学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在亚健康干预方面有着较丰富的内容和很大的潜在优势,是干预亚健康状态的认知经验,应努力挖掘和探讨这些传统的预防保健理论,并指导中医干预亚健康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8.
关于“治未病”思想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中,"治未病"思想由来已久,从古至今都一直为各医家推崇,被视为治病救人的最高层次。目前,"治未病"思想可以指导多种疾病的防治,无论在预防、治疗,还是康复阶段,都可以体现出中医"治未病"的优势。文章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已愈防复三个方面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治未病思想的阐述,揭示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亚健康状态防治的干预结论:对亚健康的防治,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培养一种健康的生活、行为和工作方式,从而远离亚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医专业大学生亚健康现状,探讨防治亚健康方法。[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用自制大学生亚健康调查表对我校600名中医及相关专业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亚健康发生率为62.70%,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适应亚健康发生率分别34.99%,43.52%,37.30%。对生理亚健康症状采取了防治措施的大学生,其生理亚健康发生率低于未采取防治措施者(P〈0.05);对心理亚健康症状采取了防治措施的大学生,其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低于未采取防治措施者(P〈0.05);对社会适应亚健康症状采取了防治措施的大学生,其社会适应亚健康发生率与未采取防治措施者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中医专业大学生存在着亚健康状况,在"治未病"理念指导下采取防治措施能减少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干预亚健康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传统医学理论中的重要体现,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重要内容.运用祖国医学"治未病"理论提出的养生防病谋略,探讨亚健康状态,干预亚健康人群,是符合当前重大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痛风是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痛风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开展社区医学干预,降低痛风病的发病.方法 采用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即是采用预防和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降低痛风病在社区的发病率.结果 通过社区医学干预和相应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本病健康知晓率,预防社区发病的重要途径.结论 开展社区医学干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对于降低痛风病在社区的发病率、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综合干预措施对体检心理性亚健康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心理性亚健康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50例,给予中医健康宣传、针灸、拔罐、药茶、药膳等中医"治未病"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干预措施。6个月后观察对于SCL-90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干预后焦虑、偏执指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各项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尤其是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四项指标差异显著(P0.01)。干预组干预后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治未病"综合干预措施对心理性亚健康患者有很好的疗效,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亚健康的防治与《内经》治未病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经》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运用其“治未病”理论,指导治疗尚未发生疾病,而人体阴阳平衡已出现偏差的“亚健康”状态时,重视整体调节,注重发挥人体自身的调节作用,应用丰富多样的治疗方法,恢复人体阴阳平衡,保持健康无病。 相似文献
17.
浅析亚健康 治未病及运动养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理论分析,浅释亚健康、治未病及运动养生的本质,并揭示了三者的相互关联,认为三者目标一致但侧重点不同,运动养生是干预亚健康治未病,促进各类人群永葆健康的济世良方。 相似文献
18.
周庆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3):228-229
中医药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黄帝内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居民防病治病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为中华民族预防疾病、养生保健和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20.
<正>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内经》,在《金匮要略》中所涉及的范围就有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5个方面。所以,医学有2个目标,一是治病,二是防病。从根本意义上讲,医学应该是关于"健康"的学问,而不是关于"疾病"的学问。故而医学关注方向也从"已病人群"的"疾病医学"逐渐向‘"未病人群"的"健康医学"扩展,对疾病的策略从"有病求医"向"预防为主"转变,与中医的"治未病"相一致。中医学的"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的中医健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方式方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和亚健康,《黄帝内经》提出"治未病"的预防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