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婕妤  郑继明 《中国药房》2005,16(15):1195-1196
目的:区分葛花、扁豆花、槐花3种易混淆花类中药,避免混用。方法:结合本草考证,从基源、性状、粉末显微、理化鉴别等方面对3种中药分别进行鉴别。结果:根据以上方法可鉴别出三者有明显不同。结论:三者虽外形近似,但只要掌握鉴别要点,则可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2.
对中药果实种子粪药物炒制作用的探讨广西柳州地区人民医院(545002)陈文贵果实种子类中药,在中药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应用亦广泛,且多经炒制后方入药供用,今就其清炒、加液体或固体辅料炒之作用进行探讨。一、除去或降低毒性某些果实种子类中药具有较大的毒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乌梅既是一味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又是夏季制作清凉饮料的主要原料。其同科属多种植物的果实外形相似容易混淆,本文就山李子充乌梅从来源、性状、显微、理化四方面对二者进行鉴别比较,以防临床混用、误用。方法从来源、性状、显微、理化四方面对二者进行鉴别比较。结果乌梅、山李子加工品外形相似容易混淆,但功效各不相同,不能代用或混用。结论本方法简单易行,可做为中药材商品流通领域及临床用药时的一种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分析阿胶、鹿角胶、龟甲胶和黄明胶这四类胶类药材中化合物成分的关联及差异,对样品进行鉴别分析。方法:选择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黄明胶四类胶类中药,共10批次,采用UPLC-MS技术,结合代谢组学的方法,检测不同胶类中药特征成分,比较不同胶类中药的质谱信号差异,探讨物质组成及分布情况,鉴别区分不同的胶类药材。结果:共检出417组离子对信息,不同胶类中药在化合物组成及相对含量上不同,样品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液质联用技术得到的化合物品种信息,结合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在胶类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品质鉴定上具有较好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5.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分析技术,在现代中药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可利用HPCE技术对植物药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动物药等中药进行定性鉴别,尤其是对不同地区,同属不同种的植物种源的鉴别,具有较强指导意义。在中药有效成分的测定,如对含生物碱、黄酮类、苷类、有机酸类、醌类、酚类、蛋白质多肽类、多糖类的植物药测定方面,HPCE技术具有分析时间短、进样量少、有机溶剂消耗少等优点。HPCE技术还具有对中药复方制剂多组分可同时测定的优势,也应用于中药毒性成分及非法添加化学成分的控制。HPCE技术在中药指纹图谱分离研究方面显示了较好的前景,非常适合于水溶性或醇溶性成分的分离分析,是进行中药质量控制的绿色方法。鉴于HPCE技术以其高效、快速、简便等多方面的特点,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必将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布渣叶药材紫外指纹图谱的聚类分析方法,为布渣叶的光谱鉴别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紫外一阶导数光谱指纹图谱为依据,采用聚类分析法对30份布渣叶样品和4种叶类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紫外光谱结合聚类分析法可以准确地将布渣叶和其它4种叶类中药鉴别出来,并且反映了各样品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结论紫外光谱聚类法可为布渣叶提供一个快捷、准确、可行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快速、准确地鉴别果仁类中药。方法:采用分辨率高、重复性好、测定速度快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法,不经分离提取对11种果仁类中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果仁类中药有一些共同的红外光谱特征,同时各种中药有各自明显的红外指纹区,这些光谱特征对于果仁类中药的区别和种属间的关系研究具有鉴别意义。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鉴别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5,(21):2986-2988
目的:比较几种模式识别方法在中药挥发油红外光谱法鉴别中的分类效果。方法:对多种忍冬属和柑橘属中药的挥发油进行红外光谱测定,应用系统聚类、K-均值聚类、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方法对样品红外光谱进行分类。结果:系统聚类与K-均值聚类分类效果不佳,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方法均取得100%分类正确率。结论:可以将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模式识别方法与红外光谱法结合,构建化学计量学指纹图谱技术,用于中药挥发油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种子类药材进行统计分析并以青葙子及其混淆品鸡冠花子的鉴别研究为实例,对我国种子类药材的监管提出建议.方法:对《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种子类药材进行数据采集、拆分、统计和分析;收集青葙子和鸡冠花子的多批样品,分别进行体式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观察、比较两者特征.结果 与结...  相似文献   

10.
谢乾松  赵健  郝琳青 《中国药业》2006,15(17):58-58
为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及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提高识别中药材的鉴别能力,列举了7种常见果实、种子类易混淆中药材,从性状特征方面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蒲葵的果实和种子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别法进行研究。结果:蒲葵果实和种子的形状,外果皮、中果皮、种皮的特征,粉末的石细胞、棕色块、油细胞均可作为鉴别特征。结论:本研究可为蒲葵的果实和种子的生药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辉 《安徽医药》2005,9(1):79-80
1985年药品管理法实施后中药材的使用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全国中药材品种已趋向统一,中药材品种的混乱使用现象逐渐得到了纠正.但由于各地销售使用习惯有异,部分品种地方性的混用误用现象仍然存在.这里列出10种,供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同行参考.本文所列中药材系根据中药鉴定学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果实种子类、全草类的分类次序排列的,主要以<中国药典>2000年版及其2002年增补版[1,2 ]以及五版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3]、<中药鉴定学>[4]为标准依据,以原植物鉴定和性状鉴定为主.  相似文献   

13.
王建伟  王伟影 《中国药业》2012,21(16):102-104
目的探讨中药名称混淆问题,理清名称相似中药的异同。方法通过10组名称易混淆中药来源、功能主治、性状的比较进行鉴别。结果与结论中药名称虽只一字之差,但其来源、性状特征、功能主治却明显不同,临床应用须严格甄别,不能相互代用、混用、错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莨菪子等8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及地方品种收载的有毒种子类药材进行微性状及超微结构研究,为有毒中药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种子类药材,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表面、横切面微形态进行观察,总结药材微性状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 从形状、大小、表面特征、断面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述种子类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为种子类中药的深入研究及后续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成熟种子""种子"为关键词,在《中药学》(第3版)、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查询种子类中药;再以查询获得的种子类中药和"动脉粥样硬化""血脂""炎症""Atherosclerosis""Blood fat""Inflammation"等中英文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10年1月-2019年4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种子类中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查询到种子类中药50个,如桃仁、黑芝麻、葶苈子、菟丝子、酸枣仁等。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6 928篇,其中有效文献70篇,其中能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种子类中药有15个,如桃仁、青葙子、决明子、白扁豆、莱菔子、芝麻等。种子类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主要可以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包括桃仁、黑芝麻、决明子、胡芦巴、决明子等及其活性成分)、抑制炎症反应(包括桃仁、芝麻、莱菔子及其活性成分)、抗氧化(包括决明子、胡芦巴、车前子、葶苈子等及其活性成分)、保护血管内皮(包括桃仁、王不留行及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收集的41份柴胡属植物种子进行分子鉴定,验证ITS2序列对柴胡属植物种子的鉴定能力,并分析柴胡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ITS2序列测定样品种子的DNA序列,从分子角度鉴定柴胡属种子的物种,并构建系统聚类树,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鉴定出8种柴胡属植物的种子,2种非柴胡属植物的种子,测得的所有种子DNA序列的GC量在53.9%-57.0%,平均为55.7%,变异位点数202个,K2P遗传距离为0-1.460,构建出UPGMA聚类树。结论:基于ITS2序列的分子鉴定方法可成功鉴别柴胡属药用植物及其混淆品的种子,是一种操作方便,准确性高、鉴定效果好的鉴定方法。柴胡属植物物种内及物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同物种间的遗传变异相对稳定,种质及生态环境对柴胡属药用植物的遗传变异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林冰艳 《中国药业》2004,13(12):62-63
中药木香与川木香均为菊科植物,目前存在着互相混用的现象.从二者的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化学成分和功能主治方面均可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中药酸枣仁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通过测定不同品种和产地酸枣仁药材中黄酮、皂苷、多糖和脂肪油的含量,采用灰关联度法,以定义的相对关联度为测度,构建质量评价模型,并与传统经验鉴别结果相比较。结果对14批样品进行质量排序,优劣情况与经验鉴别结果一致。结论本方法可用于中药酸枣仁的综合性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9.
浅谈贵重药材牛黄、龙眼肉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中药品种繁多,问名异物,异名同物,功效相似,形态相仿的品种混用的情况历来存在。解放后,国家为了使中药有一个统一标准,从60年代开始,就制定了《中国药典》,以后几次修订,使之逐步完善,但时至今日,中药混用、错用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出现混用、错用的原因,除了历史的和习惯用药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不法分子伪造,贩卖伪药,危害人民,延续病情,甚至造成医疗事故。下面介绍牛黄、龙眼肉的鉴别。1牛黄牛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属贵重药材,可谓药中之宝。牛黄别名“丑宝”、…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五味子与混用品南五味子的鉴别进行分析,明确实际差异情况,利用合理的方式开展分析工作。方法利用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与理化鉴别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提升分析工作效果,创建多元化的管理机制,形成先进的工作体系。结果五味子与混用南五味子之间存在功效方面与化学成分方面的差别,与五味子相较,南五味子的功效很弱。结论为了保证五味子与混用南五味子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应当结合资料内容与临床经验,对二者进行对比,通过合理的鉴别方式提升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