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近代浙江省名中医叶熙春治疗水肿的学术经验。[方法]通过翻阅并研读叶熙春的相关存世医学著作,选取其中典型水肿案例三则,结合经典文献以及历代医家的相关论述,总结、概括叶熙春从三焦论治水肿的经验。[结果]通读《叶熙春专辑》,选取案例三则,一为肺卫郁闭,治以开宣肺气、佐利水道;二为脾虚水泛,治以扶脾理气、崇土制水;再则为火衰水停,治以暖肾通阳、温脾化饮。叶熙春从三焦论治水肿的经验之要可概括为,详查三焦气机利与不利贯穿全程,注意肺气郁滞与否,肾阳脾阳气化健运与否;兼观病之由来,患者体质如何,且以培补先后天以巩固疗效,主张阴阳平和,药至病所,攻伐无过。[结论]名中医叶熙春从三焦论治水肿,疗效肯定,其经验值得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2.
试论三焦     
回顾历代医家对三焦的论述,依据《内经》、《难经》之论,认定三焦当为独立一腑,并提出运行水液和通行元气为三焦主要生理功能,三焦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水肿,胀满之候。  相似文献   

3.
阐述彭培初教授辨治肾病水肿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特色。在病因病机上重视外邪袭肺、脾不升清、肾阳亏虚、三焦壅滞、水道不通和风、气、水、瘀的致病作用及相关互病,注重疾病从表到里、从上到下、从实到虚、从气到血的动态变化过程;在治疗上常用清肺、升脾阳、温肾阳、疏调三焦、祛风除湿和逐水药及虫类药物,因势利导、内外分消,将水湿之邪从腠理和前后二窍排除体外,恢复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而水肿得愈。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基于中医"气"理论探讨水肿的辨证论治.通过分析与水肿相关脏腑之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结合古今医家辨治水肿的文献,提出气的升降运动失常(气机失调)和气虚是水肿发病的病机所在.其中,气机失调包括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肝气失于疏泄,三焦气机壅滞;气虚包括脾、肾气虚和阳气不足.提出调畅气机、补益气虚是水肿治疗的关键.基于...  相似文献   

5.
腠理相当于西医风湿病学结缔组织范畴。腠理反映的是三焦的功能。文章重点讨论三焦之"用"。首先,营卫之气生成与三焦密切相关,营卫调和则不得风湿病;其次,三焦与元真关系密切,三焦如常,水液及元真(包括元气和阴精)运行正常,风湿病不会发生。若三焦功能失调,元真不能通行,则会出现关节肿,口、眼干燥症,多汗或无汗之汗液代谢失常,胸、腹水、心包积液及蛋白尿、脱发、皮肤硬化等结缔组织病的表现。医者应宗《内经》《难经》所言,洞彻三焦失调的病机,治从燮理三焦气化入手。  相似文献   

6.
丁象宸教授基于《内经》的胃气理论及三焦论述,结合《伤寒杂病论》及李东垣等医家脾胃思想,提出其胃—三焦理论,认为从解剖位置上三焦附胃,与胃相通,从功用关系上,相协为用,助行胃气,通行胃中元气,助胃通行营卫,参与行水布津;助胃联系脏腑。对于胃痞之病机认为是脾胃三焦同病,其观点源于《内经》及《伤寒杂病论》,提出理脾和胃、通和三焦法,并认为仲景疗痞诸方多乃脾胃三焦同治之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邓中甲教授基于“三焦-卫气”理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 RA)经验。在中医整体观的指导下,邓中甲教授独辟蹊径基于“三焦-卫气”理论辨治类风湿关节炎,重视卫气在RA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三焦为RA发生和演进的结构基础,认为RA发病之根为卫气失衡,三焦气机不通,元气亏虚,浊阴不降,卫气不升,经络痹阻日久,逐渐累及全身。治疗应谨守病机,调卫气,复卫气升降之职;调三焦,复三焦气化之功,并结合具体情况辨证论治。本文还举典型案例一则和常用方药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8.
肾炎属中医"水肿"范畴,历来有急慢之分,五水之说,阴水阳水之辨证.病因有内外之别.外因为风、寒、湿、热.疮毒.内因有饮食劳倦.房室所伤.此外,瘀血亦可引发水肿.<土证论>日:"瘀土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无论何因,终可导致肺失宣化肃降,辟失运化,肾失开团,至膀胱气化无权,三焦决渎失职,水湿停聚,津血悉从水化,泛溢肌肤,形成水肿.病本在肾,脏腑标证各异,皆可陷血分而扶瘀,阻滞三焦水道,使水肿顽固难愈.水津不能自行.赖气而动;津血同源.血行水行,血瘀水停.<金蒉要略>指出:"血不利则为水."<血论证>也言:"又有瘀血流注,亦发肿胀者,乃血变成水之证."气化失常,血瘀不畅,则水行障碍.反之,水病累血,水行受阻,故瘀血愈甚,气化更差.如此恶性循环,使水肿迁延难治.现代医学证实:肾炎病理改变为细胞增生,炎性渗出,组织变性及坏死,晚期普遍毛细知管狡窄闭塞而缺血.并均有不同程度及血液动力学障碍,血液变学高凝状态等改变,则与瘀血阻滞,水病血累血观点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新教材把三焦列分为三个层次 :脏腑之三焦、部位之三焦、辨证之三焦。是一很大的改进。可惜在具体的分层次的论述中 ,又含混模糊。认为三焦的形态结构是“腹腔中的肠系膜及大小网膜等组织。……作为六腑之一的三焦 ,其功能是疏通水道 ,运行水液”。对此观点 ,笔者不能苟同。认为不同层次的“三焦” ,其概念的内涵、外延有较大的差异。脏腑之三焦是机体内客观存在的空隙 ,其功能是通行诸气、运行水液 ;部位之三焦 ,是对人体上中下部位三个部位的划分 ;辨证之三焦 ,是用于温热病的一种辨证方法和体系。  相似文献   

10.
小柴胡汤乃《伤寒论》中少阳经证的代表方剂,全国名中医黄文政教授深研此方,并以小柴胡汤为主方提出疏利三焦法,辨证论治,疏利少阳气机,和解表里,治疗以水肿、虚劳、癃闭为主证的各种肾脏疾病。此法从三焦入手,重在疏利三焦壅滞,调畅气血,排毒泻浊,使邪祛正复,病必自除。  相似文献   

11.
水肿是临床常见病症,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从气血水角度辨治水肿。若血病及水,则血水同病,当血水并治;若气病及水,则气水同病,当气水并治。若气血水同病,治当通利三焦,气血水并治。临证中必须探明在气、在血、在水,进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2.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以创立三焦辨证作为温病之辨证纲领而蜚声医林,观先生所著《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两书,其辨证体系不独为温病而设,对内伤杂病之辨治亦颇具指导意义,兹就两书中从三焦论治血证之心法作一探讨。1 血证分三焦治(?)不治血《温病条辨·卷四·治血论》谓:“至于治之之法,上焦之血,责之肺气,或心气;中焦之血,责之胃气,或脾气;下焦之血,责之肝气、肾气、八脉之气”,此明确指出了血证产生的病机皆是上焦、中焦、下焦所属脏腑的气机功能失调,故治血证之关键,必须按三焦不同部  相似文献   

13.
膜性肾病病性多属邪实正虚、虚实夹杂,病机关键是以湿热瘀阻、气化不利为主,继而影响三焦及肺、脾、肾等脏腑的生理功能。湿热之邪是本病重要的致病因素。临床中,应以"调补分化"法治疗本病,即调畅气机、宣通三焦;补益虚损、健运三焦;分消湿热、疏利三焦;化瘀活血、凉血清热。临证时,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辨明湿热偏颇轻重,三焦同调,肺、脾、肾兼治,注重察舌验脉是否相契合,谨守病机,随症化裁,平和缓图,切不可概以虚证论之而孟浪进补。  相似文献   

14.
对湿热病的治疗,医家们多宗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湿热病之专著(湿热病篇)(下称《湿篇》),其对湿热病的辨证治疗,除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内容外,更有依病邪侵犯的浅深层次而进行辨证施治的内容。探讨(湿热病篇)的湿热病辨证规律,既能加深了解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在湿热病辨证施治中的作用,又能开拓、启迪湿热病辨治的思路。1对湿热病邪馒犯的浅深层次的认识“湿热之邪,不自表入里,故无表里之分”,言湿热之邪侵袭人体的途径不是由表入里,是与伤寒相比较而言的,但虽说湿热病邪侵犯人体“无表里之分”,却正如…  相似文献   

15.
《湿热论》是清代温病学派医家薛雪的代表性著作。该书以正局、变局作为纲领,对外感湿热证(症)辨治规律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正局是湿热病病机变化之常,变局是病机变化之变。三焦辨治是针对病机变化之常的治法,卫气营血辨治则是针对病机变化之变的治法。三焦传变的不同阶段中又常中有变,遂治法各异。常变思维贯穿于薛雪湿热病辨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水肿属中医水肿范畴。水肿者多由肺、脾、肾功能失调,三焦不利所致。治疗通常采用发汗、利小便、攻逐饮水三法。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泻,性喜条达。肝疏泻功能正常,气机流通,则三焦水道通畅。故特发性水肿的主要病理机制为肝郁脾虚,气滞血淤,三焦气化失常。当从肝论治,理气为先,法取疏肝健脾,行气活血,畅利三焦,方用逍遥散疏肝理气,调和肝脾,药与证合,故而获效。  相似文献   

17.
中医对心力衰竭的认识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病名,病因病机,症候表现,治则方药,禁忌,预后几方面系统回顾了中医古籍中有关心衰的论述。中医有心衰的病名疙见于宋代,但大量有关心衰地证测则见于悸怔忡,喘证,痰饮,水肿,心痹等畴,有人命之曰“悸喘水肿证”,很有意义。其病机以心肾阳虚为本,血瘀水泛,水凌心肺,外溢肌肤为标。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蝴,三焦,膀胱。其治以益气浊阳,活血通络,泻肺利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刘英锋教授秉承姚荷生先生学术思想,精于六经辨证,尤其善于运用少阳三焦理论指导疑难杂病辨治,其临床经验丰富、疗效可靠。本文即从其对少阳三焦生理病理特点之见解,结合临床病案分析,以展示其运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辨治之妙处,进而加深对"六经辨证可为万病立法"实际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用于治疗水肿的诸方,临床所治疾病虽多,但辨证和应用法则:一是病机均属脾肺肾三焦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致水湿或水饮停留体内形成水肿。二是凡证见头面身肿,小便量少或全身高度浮肿,有胸水或腹水,二便不利,而正气不虚或正虚未衰者皆宜。三是,坚持辨证施治的原则,随证加减以适应复杂病情。治水诸方目前广泛用于临床,无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急性或慢性,无论是哪个系统的疾病只要属水肿证皆可用之。  相似文献   

20.
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对温病邪留三焦的证治作了高度的概括:“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因其仍在气分,犹可望其战汗之门户,转疟之机括。”大师予人以法,言筒意赅,毕竟只限于一般总体性的提示,缺乏深入的分析和具体的论证。邪是什么?何谓三焦?邪留三焦的病理特点及演变规律等具体问题,都有必要深入探究。以全面确切地认识叶氏的温病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