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仁爱"思想和道家的"贵身"思想对中医学人文精神形成的独特影响,并列举了经典医学名著中所体现的中医学人文精神。强调融汇传统文化思想的中医学人文精神对于重建当代医学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的学问,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积累下来的优秀科技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在形成发展中直接引用和吸收了传统文化中成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理论,学习中医理论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开始。该文首先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气势恢弘、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阐释了天人合一理念、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人本人伦"思想等核心哲学思想,对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载体和基因的汉语言文字,结合中医药知识剖析汉字本身及其运用上的深刻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中医学的文化属性,从传统哲学中的生命议题与中医学的赋质充值、天人合一理念在中医学中的体现与运用、气一元论对中医气学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中医学在创新运用中构建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医学的科技文化内核,同时从"仁心仁术"的人文精神、"和合兼容"的人文特质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医学的人文文化特征;并从独特的人文内容和文化根基,独特的思维观念和理论体系,独特的养生之术和"治未病"思想,独特的诊疗方法和临床疗效,独特的经验、技术和文献资源五个方面,论证了中医学的传统特色和优势;最后分析了文化与科学的关系,阐明了中医学的科技成分和科学精神,对中医学现代科学研究也作了深刻的反思。中医学理论(如藏腑经络等学说)是对一系列相关生命活动及其方式的综合,认为人是一个内部各组成之间有机统一、外与自然界时空相协同的生命系统,而中医学的人文内涵也充实了生命科学的意义。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崔应珉  刘明  李娟娟  朱剑飞 《河南中医》2009,29(10):944-950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题,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观"也是祖国医学的核心理念,其本质精神是"中和"。元气论和阴阳五行学说都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谐观"在脏腑经络学说中有直接表现。中医学的整体价值取向即"和谐"。本着上述认识,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诊疗优势可以归纳为预防优势、诊断优势、天然药物和综合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4.
论中医“治未病”的源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最具影响的理论之一,它根植于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几千年来,"治未病"思想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成熟等不同历史阶段,对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活动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侯辰阳 《光明中医》2013,(11):2375-2376
从中医学角度探讨成语"肝胆相照"的科学内涵.通过中医学藏象、经络学说,翻阅古籍、结合临床,从解剖部位、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经络循行四个方面,剖析藏象肝胆之间的关系.中医学藏象经络系统中的肝和胆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作为中华文明组成部分的中医学,很好的诠释了成语"肝胆相照"蕴含的深刻科学原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天人相应"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古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对多个学科领域产生极大影响。《黄帝内经》是一部内容涉猎广泛的中医学全书,他将"天人相应"思想用于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提示养生与预防,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并形成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独特的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7.
黄宇琨  黄宇琛  邱氟 《河南中医》2011,31(11):1236-1238
中医学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整体,生命是环境的组成部分,环境也是生命的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研究医学,研究人类健康、疾病和治疗的关系,体现了中医学的"天人合一"或"天人相应"的医学整体论。中医学医学模式是时空-人-药-食的四维医学模式。这个医学模式把人的健康、疾病、防治、养生和保健有机地联系起来,反映了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8.
王键  黄辉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1,(3):189-200,F0002
2中医学的人文文化特征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以人的生命为研究对象的中医学,把人放在天地自然之间来考察,把人的社会属性和生物属性结合起来看待,要求医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相似文献   

9.
根植于东方传统文化土壤的中医学,在其发生、发展、演化的进程当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与启迪。试从"言不尽意"与中医学思想方法的角度,探讨前者对后者的指导作用。考察中医学"言不尽意"的特点,不难发现,用语言去描述意象,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为语言在表达意象的过程中,不能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因而,中医学在语言文字的表述方面经常会借用形象化描述。通过中医临床观察分析,进行系统科学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找到最直接体现人体病变意象的临床思维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现代研究进行了60余年,但还未解决在"真实世界"研究的方法学问题,缺少适用方法是一个关键所在。作者从"脏气法时"研究谈起,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多数研究忽视了"脏气法时"思想的"脏-时对应"这一重要特征。提出四时脉及其参数是研究"脏气法时"的有效途径,并以日节律研究为例,说明寸口脉及其特征参数是开展中医学现代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等中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门独具特色的生命科学,中医学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正因为"中医之道,根在文化",它博大精深,广涉旁通。所以高等中医教育应培养学生深刻理解中医的涵盖、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二者的密切关系。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修身养性,深究自然规律,广大悉备,至简至易。  相似文献   

12.
2010年6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上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他的这段话,起码包含着以下几层含义:中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对人类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创造,具有深邃的哲学智慧;中医学包括疾病治疗和疾病预防两大体系,是完备的学科;中医学具有文化、科学双重性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依据以上理解,本文对当前中医文化传播普及的意义、作用和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其相互问的关系做点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段晓鹏 《河南中医》2012,32(9):1163-1164
"中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医学的"中和观"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在中医养生学上表现得十分突出。中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人体内部和谐,即阴阳平衡。在养生方面,无论是时令、心理、膳食、运动、房事等等,都体现着"中和观",这是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应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跟师和长期的思考,近年我提出了"中医是尚礼的医学"的观念。这个观念不是我创造的,孙思邈在他的著述里已讲到"上医以德治国,中医以礼齐人,下医以刑治病"。中医学作为一门医学,疗效是硬道理。中医不仅要近期疗效,更要远期疗效,这就要对"医"有一个长远的考虑,有一个深入的认知。一、医为仁术什么最能体现中医的理念、精神和文化?我认为是"医为仁术"。"医为仁术"这个提法大家都很熟悉,但,正因为太熟悉了,反而容易忽视它的意义。这些年我对这个提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研究,发现它是我们能够从理念、精神、文化这三要素去认识中医的重要门径。  相似文献   

15.
心身医学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较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能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理念与中医学的哲学思想渐行渐近。本文主要对二者理念的一致性进行初步的探讨,从理论基础和临床诊疗两方面进行比较。其中,心身医学在理论基础方面与中医学"天人一体观"、"形神一体观"、"整体观"等哲学思想异曲同工;在临床诊疗方面与中医学"刚柔体质"、"心身同治"等辨证思想异曲同工。中医学的思想观念必将是世界心身医学的发展方向,世界心身医学要向中医学寻求智慧。  相似文献   

16.
中医的经典著作一般指的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著作,简称"四大经典".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认识人与自然的瑰宝.四大经典在中医学起源与传承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结晶,同时也是现代中医教学不可缺如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英文翻译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即TCM。中医学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在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仍被世人所瞩目。中医学的理论模式是在古典自然哲学"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天人相应"是中医学特有的理论,也是整体观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强调人和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感应于自然,又受自然界的制约,并对自然界的变化形成相应的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同的自然环境下,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各有不同,所以对人体的生理特点及病理变化规律的认识,必须结合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来研究。由此,中医学又提出了"三因治宜"的观点,即诊疗疾病必须根据不同的时间、地域和个体的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中医学探究式实践教学"教学方法运用于西医院校中医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基础背景相同的两个班级分别为试验班和对照班,试验班采用"中医学探究式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对照班运用传统实践教学法。通过课后调查问卷及病案分析能力进行试验班与对照班的实践教学效果比较、评价。结果在实践教学中,试验班对临床病案各项分析能力等级数据比较均显著高于对照班,各项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践教学结束后试验班对中医学诊治方法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班,组间有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施"中医学探究式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正确构建中医学诊治理论体系及诊治方法,提高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广大同学的高度认可和喜爱。本项目的教学改革方法能在其他综合院校/西医院校的中医学实践教学中得到持续性的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慢性结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属于中医学"休息痢"、"久泻"、"腹痛"等范畴。西医主要用糖皮质素、水杨酸制剂等治疗,但毒副作用较多。笔者根据中医学理论,自拟内服以及灌肠方治疗慢性结肠炎,取了比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