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涤浊法"为张磊教授临证八法之一。张老认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浊邪,进一步阻滞脏腑,影响脏腑气化功能,出现诸多浊阻之病证。根据浊邪所在部位不同,分浊阻上焦、浊阻中焦和浊阻下焦。张老强调,病的要点在"浊"字,方的要点在"涤"字,它们一是证的着眼点,一是方的着眼点。只要抓住这两点,方药随证加减变化,缓缓图之,自能见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孙伟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证思路和经验用药。[方法]通过跟随孙伟教授临诊,记录相关医案,分析典型案例,从病因病机、临证施治等方面总结归纳孙伟教授诊治尿酸性肾病的临证思路和经验用药,并举验案一则以佐证。[结果]孙伟教授认为尿酸性肾病的病因是湿浊瘀滞,病机是脾肾衰败、浊瘀毒邪阻络,创"益肾泄浊法"为基本治疗大法,具体施治时强调益肾健脾以固先后天之本,清利止痛以治其标,解毒泄浊以清其根源。孙师主要经验用药为生黄芪、潞党参、老苏梗、淮山药、制苍术、炒白术、土茯苓等,临证常随病情变化加减化裁。以"益肾泄浊"法为基本治疗大法,指导临床遣方用药,验案所示收效良好。[结论]孙伟教授运用"益肾泄浊法"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证思路和经验用药在实践中行之有效,有降低尿酸、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谈疑难怪证从瘀浊治龚家林(江西省丰城市人民医院丰城331100)关键词疑难怪证病因病机瘀浊感染性精神病发热辨证论治疑难怪证多属疑惑不决、诊断不明或证怪难辨、证治不符或病情缠绵、难于见效之病证。一般而言,疑病多浊,难病多瘀,顽病多风,怪病多痰。因此,临...  相似文献   

4.
大柴胡汤为仲景名方之一,具有和枢机、解郁热、达三焦、畅气机之效。笔者深入钻研张仲景辨证立法旨意,结合多年临证体会所悟,从调治少阳、疏达肝胆,祛瘀化痰、通腑泄浊,和解表里、内泄热结等方面,具体论述了大柴胡汤"调枢机"思想在心系疾病的临证体会,以证为基,以症为靶,以病为参。以经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心系疾病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5.
孙郁芝教授认为浊瘀痹阻肾络是痛风性肾病的主要病机,贯穿疾病始终.强调痛风性肾病发作期为痰浊痹阻、化火化毒,治以祛浊解毒、缓急止痛为主;缓解期因肾络血瘀、肾微癥瘕,治以活血消癥、化瘀通络为主;疾病后期因浊瘀痹阻同时兼见脾肾亏虚证,可兼补肾健脾.根据本病病机发展过程,确立祛浊活血的特色治疗法,并创立特色验方"痛风方",临证...  相似文献   

6.
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探析了李丽芸教授治疗湿浊证不孕的临床经验.李丽芸教授认为,女子不孕之病因种类繁多,湿邪致病不容忽视.治疗湿浊证不孕必须辨清外湿内湿,分消湿浊;辨清虚实轻重,治本祛湿;辨清外湿内湿,分期用药.并附两个验案以进一步探寻李丽芸教授的临证思路.  相似文献   

7.
【】鲍严钟教授运用整体观念,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发挥中医之长,严谨临证思辨,认为高泌乳素血症病机主要在肝、脾、肾三脏,可将该病分为肝郁肾虚、脾虚痰浊两种证型,治以补肾调肝,化痰泄浊,并自拟方降乳消乳,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脑梗死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历代医家均有不同的见解。崔教授从事内科疾病研究多年,认为脑梗死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为“元气亏虚,瘀浊阻络”,虚、瘀、痰、浊是其主要病理因素,提出以“益气活血,通络祛浊”为基本治则。临床在论治脑梗死时既注重虚、瘀、痰、浊单一病邪性质的变化,又注重其相互兼具所导致病机的变化。故以“益气活血,通络祛浊”为基本原则应用时,亦根据病程及证候变化随证加减,根据多年临证经验,组方益气通脉方,用之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王亚丽教授认为胸痹之病,胸阳不振为本,痰浊阻滞、气滞血瘀为标,当察气血、审阴阳、辨痰瘀,标本兼治。常以仲景之法,治本则补气通阳、开结化浊,治标则明辨痰浊、瘀血等,又虑及胸痹之病多病邪夹杂互搏,故精于合方加减,擅用对药,活用经方力求病皆与方相应,临证运用,疗效颇丰。  相似文献   

10.
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病机是脾肾亏虚、痰浊湿热、瘀阻血脉,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虚、肾虚、肝肾不足;标实为湿浊、湿热、瘀血阻滞、痰瘀互结、浊毒内生。治疗当清泄湿浊瘀热,兼顾补益脾肾,自拟内清、外清、清补之清热化浊降酸方,并论述了该方的组方意义及临证加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运用"治未病"思想治疗痹病的临证思路。[方法]收集学习朱老治疗痹病的病案,并查阅相关著作和文献,结合朱老对于痹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研究其临床常用药物和诊治思路,从痹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角度进行阐述,并附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关于痹病的治疗,朱老注重治病求本,临证时将辨病与辨证紧密结合。在病发之前见微知著,注重避邪扶正,巧用引经药,并将患者临床表现的高危可疑因素与现代医学理化检查指标相结合,做到未病先防;痹病发生之时,针对其病因病机,有效控制风、寒、湿、热、燥、瘀之痹的发展和传变,并遵循脏腑辨治的特点,顺应各脏腑的特点杂合以治,有效遏制五脏痹的进展;在痹病发生后期,用益肾蠲痹丸、蝎蚣胶囊等,将"从肾论治"和"善用虫药"的思维充分发挥,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所举医案患者辨为浊瘀痹,以泄浊化瘀、调益脾肾、蠲痹通络为法,注重祛湿通络药与其他药物的灵活运用,经治后患者多年痼疾告愈。[结论]朱老在痹病的治疗中善于运用"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未病状态加强防护,已病状态注重病症统筹、标本兼顾,根据各阶段的致病特点分别加以辨证施治,其临证思路值得继承和推广,用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夏永良老师治疗眩晕的临证特色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随诊及反复研读夏永良老师临证病案,选取柴胡温胆汤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苓桂术甘汤案、补中益气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案以及桂枝茯苓丸合五苓散案,从病机、症候、方药等详述夏永良老师临证辨治眩晕的处方用药特色及经验。[结果]所选医案显示,夏永良老师论治眩晕,将其主要病因归结为"风""火""痰""瘀""虚",但认为单一病邪为患见之甚少,多种病邪相兼屡见不鲜,或气郁风痰上扰,或脾虚湿浊为患,或气虚精血内竭,或血水互结内阻等,并分别治以行气解郁、化痰熄风,运脾化浊、通阳利饮,健脾益肾、补气升阳,活血利水、温经通络等法,疗效确切。[结论]夏永良老师临证以柴胡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苓桂术甘汤、补中益气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茯苓丸合五苓散分型论治各类眩晕,辨证精准,疗效可观,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总结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董其美宗越鞠丸之意异病同治心悸、胸痹、高血压等心系病证的经验.认为心系病的病机始于气郁,成于痰瘀,变于风火,同时重视湿浊病邪在心系病中的作用,提出宗越鞠丸方证之意,以解郁化湿统治心系病;临证运用越鞠丸治疗心系病的关键在于把握气郁为先、诸郁夹杂病机之同,细辨悸、烦、闷、痛、晕证...  相似文献   

14.
张晓羽 《中医学报》2016,(7):992-995
高脂血症属于中医学"痰浊""瘀血"范畴,为"血中之痰浊"。证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气阴两虚及阳气虚衰;标实有血瘀、痰浊、气滞,且可相兼为病。但在临床上其症状表现常不典型,中医辨证论治常无从下手。因此,应详辨体质、详询病史,抓住病机根本,辨证施治,运用"潜证"的思想,临床早期干预,采用养生与药物干预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凡医药之用,在治病之道.欲明治病之道,当须知病之可治与不可治,此乃医者临证之一大关.《伤寒论》乃一部治病之书,除了教人如何辨认三阳三阴病证及其相关治疗之外,亦会论及疾病之不治与死证.期间或言其"难治",则近乎不治或死之证.但有时言其"难治"时,则又示人以主病之方.其所谓"难治"者,可治乎?抑或不治乎?本文从治病之义,针药之用,生死之理等方面论及可治、不治与难治,藉此以论中医治病之道.  相似文献   

16.
魏合伟教授在学习总结古代医家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证经验,针对痛风的治疗提出独特见解,认为痛风病因病机为"血受热而化浊毒""余热内伏",以清热凉血为主要原则进行立法处方。同时强调辩证与辨病相结合,临证时又将痛风分急性发作期、间歇期,并根据岭南地区多湿热等气候特点,随证加减,灵活施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举张学文教授治疗偏头痛之察气血、审阴阳、辨痰瘀的辨治之要,以其标本兼治之证治思路为纲,以临证验案为目,以窥其活用经方之斑.张学文教授力求"病皆与方相应",临证之运用,疗效颇丰.  相似文献   

18.
头痛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外感或内伤杂病都可见该证.郑伟达教授认为西医学内、外、神经、精神、五官等各科疾病所见头痛病因虽多,约之不出外感、内伤两端,且痰浊为头痛发病的重要因素.郑教授临证诊疗头痛,必先问患者头痛久暂,分清外感、内伤,明辨虚实,治疗时执简驭繁,精细辨证,据理立法,不执死方以治活病,擅以古方治新病.文章列举了郑教授根据其多年经验总结的三个验方,临证时灵活加减,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9.
总结丁锷教授治疗痹证的常用药对,以便提高痹证的临床疗效。其临证常以肉桂配牛黄,凉热互用、化滞通窍;以穿山甲配土鳖虫,攻坚破积,化筋骨之瘀浊;鹿角胶、龟板胶和仙茅、淫羊藿"四仙合用",调肾之阴阳、补任督之精血;以黄芪配枳壳,升降相宜,破气行瘀;以雷公藤配鸡血藤,养血祛风通络,活血蠲痹止痛,临证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总结并介绍马艳东主任医师治疗慢性咳喘的经验,马老师认为慢性咳喘的基本病机为浊郁肺络,临证分为寒证、热证、虚证三类,治疗以“补益五脏,化浊通络;通络开窍,搜络剔浊”为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