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研究尝试以引文分析方法,以消渴为例,对《玉机微义》进行客观评价。最终可以看到作为丹溪再传弟子刘纯,学宗《内经》,汇集金元医家之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玉机微义》五十卷,为综合性医书.明代徐彦纯撰,刘纯续增,辑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徐彦纯,元末明初医家,字用诚,会稽人.早岁客居吴中,教授儒学,精医,私淑朱丹溪之学.刘纯,明代医家,字宗厚,祖籍淮南吴陵,明初徙居陕西咸宁.纯初从文学,继师事同邑良医冯庭干等医家,得众家之长,深明医理.  相似文献   

3.
“损伤一症,专从血论”在骨折内治中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损伤一症,专从血论”在骨折内治中的指导意义罗小鹏(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骨折,治则“损伤一症,专从血论”出自明代医著《玉机微义》,后世力主此说的医家颇多。《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决》也同样指出:“今之正骨科,即古跌打损伤之症也,专从血论。...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序载:“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卷”。对于此句中“平脉辨证”,历代医家传注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笔者考日本江户医家对此解释,有一些独到之处,特集录如下,以备参阅。 目黑道琢《伤寒论集解·序》:平脉辨证,疑是书名,而文献无可以证焉。喻嘉言曰:“自叙云平脉辨证,则脉法当隶篇首”。是以平脉辨证为篇名而既云,则未必然。 铃木良知《伤寒论解故》:平脉辨证,未详。柯琴曰:“仲景…  相似文献   

5.
<正> 仲景方麻黄汤,被伤寒学名医柯琴喻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是方剂学解表剂中的重点要方。经古今医家的不断实践,其使用证不断拓新,使此方流传千古而不衰。兹将笔者新得浅述如次,请指正。 (一)、辨证述妥 应用本方,以恶寒而喘,无汗发热,脉浮紧为辨证要点。有人治小儿外感发热167例的经验认为,辨症的关键是无汗,并取得了94%的总有效率。《中医方剂多选题库》也将“外感风寒,证见恶寒发热,头  相似文献   

6.
痰瘀水相关理论及在骨伤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骨伤科,历代医家都把瘀血的病理摆在首要地位。如《诸病源候论》指出:“血之在身,随气而行,常无停滞。若因坠落损伤,即血行失度,随伤损之处停积。”《玉机微义》曰:“损伤一证,专从血论。”而痰、水因素在骨伤科疾病的发生与转归中也起重要作用。如《医学入门》...  相似文献   

7.
<正> 《金匮要略》是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被历代医家奉为中医临证的经典著作,直到现在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的辨证和治疗。《伤寒论》是以六经辨证为纲,《金匮要略》则以脏腑辨证为纲,当然也涉及到气、血、津液、八纲及六淫等的辨证,所以本书第一篇总论以脏腑经络先后病名篇,而且有五脏风寒积聚病篇,痰饮病有水在五脏之异,水气病有五脏水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历代医家认识的学习,对大青龙汤脉症做全面细致地分析,认为大青龙汤证的辨证要点以风寒表实和内热烦躁为主,诸家之中,以清代柯琴《伤寒来苏集》的认识为确。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方证治法的源流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证治法源于古代,为仲景所创立,《伤寒论》使之系统完善,唐宋后历代医家有所发展,近现代医家研究有所创新。方证是《伤寒论》辨证施治的精华,具有浓厚的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10.
明代医家刘纯生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纯先世为吴陵(今江苏省姜堰、如皋一带)望族。早年随其父橘泉及冯庭干学医。明洪武初(136)迁关中,在长安居住约20余年。后随军医疗迁凉州,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前定居甘州。著有《医经小学》、《玉机微义》、《杂病治例》、《伤寒治例》等书,均在死后由他人刊刻出版。此外尚有《太素脉诀》及《寿亲养老补遗》二书,早佚。推断刘纯约生于元至元六年(1340),卒于明永乐十年(1412)前,享年70岁左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沈氏女科辑要》的医案、医论,探讨清季民初中医妇科的学术发展.[方法]通过综合分析的文献研究方法,归纳总结《沈氏女科辑要笺正》证治经、带、胎、产等中医妇科疾患的学术思想.[结果]沈尧封所著《沈氏女科辑要》,经王孟英按语、张山雷笺疏,遂成《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它对血崩的治法、带下的病机、妊娠卒倒及肿胀的病因、小柴胡汤通治热入血室等女科证治问题论述详细.《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临床价值较高,体现出清季民初中医妇科的发展.[结论]《沈氏女科辑要》证治疾病灵活变通、补偏救弊,对于当今中医妇科的诊疗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清新安世医在明朝嘉靖年间形成学有所传、业有所精、各科齐全的世医群体,总体人数不少于300人,占明清新安医家总数的1/3。明清新安世医特征鲜明,呈现医而好儒、医儒兼通的文化气质和理论有渊源、临床有真授的专业素养。明清新安世医的形成是明初世医制度、明中叶徽州宗族医疗保障及明清徽州社会尊医贵儒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地医学流派鹊起,对医学界影响颇著。作为岐黄之源、医圣故里的河南,历代不乏医学集大成者。商代莘(今河南开封)人,商相伊尹,调五味而创《汤液经》;东汉南阳郡涅(今河南南阳)人,长沙太守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创六经辨证,为后世尊为医圣;东晋颍阳(今河南许昌)人,东阳太守范汪精研伤寒,能于外科,著《范汪方》;隋代荥阳(今河南郑州)人,大都督刘祐,著《产乳志》两卷;唐代宰相河南洛阳人长孙无忌领衔编著《本草》《药图》《药经》;五代南唐陪戎副尉、剑州医学助教汴州(今河南开封)人陈士良,著《食性本草》十卷;明代开封人周定王朱橚领衔编纂古代最大方书《普济方》;清代乾隆帝师景日昣(河南登封人)编著《嵩厓尊生书》;河南尉氏县人、清代陕西布政使刘鸿恩的《医门八法》等。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琉球先后派遣20余批留学生前来中国,其中不乏学习医学者。《琉球百问》是清代名医曹存心与其海外弟子、琉球人吕凤仪,探讨医学问题的问答记录。它不单单是一本医书,而是中医海外传播的重要见证,亦是清代中国培养琉球医学人才的鲜活个案。清代琉球来华医学生的培养,对于扩大中国医药在琉球的影响力、促进琉球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加强和巩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先秦、秦汉时期的医学伦理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黄帝内经·素问》四失五过、《史记》六不治的今释及淳于意、张仲景医术、医德医风再述,勾勒我国早期医学伦理思想的发展轨迹,阐述我国医学伦理思想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先秦、秦汉朴素医德思想,进而挖掘其对改善当前医生职业道德与医患关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代医家孟文瑞撰《春脚集》,共四卷,是一部综合性方剂类著作,临床实用性强。卷一至卷三以人体部位分部设篇,再按病证列方;卷四以内、外、妇、儿分设专篇选方。集历代成方、验方484首。《春脚集》将人体部位共分为十七部,方便读者按图索骥,根据病位、症状检索方剂,便于临床用药。全书选方体现了中医独具特色的“简、便、验”精髓。  相似文献   

17.
清代医家孟河撰《孟氏幼科》六卷,成书于1678年,为中医儿科经典著作,目前学界对其版本认识、版本之间的关系仍有存疑之处.本文通过对《孟氏幼科》现存版本的对比和考证,发现《著石堂新刻幼科秘书》《著石堂新刻幼科百效》《著石堂新刻幼科直言》实为同一本书.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的现有版本基础上新发现了乾隆五十年本;温州市图...  相似文献   

18.
清代医家孟文瑞撰《春脚集》,共四卷,是一部综合性方剂类著作,临床实用性强。卷一至卷三以人体部位分部设篇,再按病证列方;卷四以内、外、妇、儿分设专篇选方。集历代成方、验方484首。《春脚集》将人体部位共分为十七部,方便读者按图索骥,根据病位、症状检索方剂,便于临床用药。全书选方体现了中医独具特色的“简、便、验”精髓。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梳理中药养生文化的历史源流与发展脉络。[方法]利用文献学研究方法结合数据统计,通过对中药养生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归纳,阐述中药养生文化的历史源流与发展脉络。[结果]中药养生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其源流与发展萌芽于先秦,初成于秦汉,丰富于晋唐,渐趋完善于宋金元,鼎盛于明清,于近现代进入改革和创新时期。中药养生思想在先秦两汉时期初用于临床,开中药养生文化之先河;魏晋至隋唐时期,佛道及民间各流派的养生理论和经验使其内容进一步充实;宋金元时期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盛景象;明清时期医家不仅整理、继承前代既有成果,更形成众多独特理论;现其已成为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中的重要部分。[结论]各时期的中药养生文化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养生学,为中医药养生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