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正虚是脾胃病变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因素,气阴两虚是慢性胃炎发病的转归的根本内因,气阴两虚证是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慢性胃炎气阴两虚乃指脾胃气虚和阴津不足,故而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脾气胃阴两虚证和胃之气阴两虚证,前者常挟杂气滞,湿阻,痰凝,食停等,治以甘平益气健脾,甘凉益胃养阴为原则,后者常兼见热郁,血瘀,气滞等,治以酸甘化阴,养胃和中为主,随症增损。  相似文献   

2.
徐力教授认为,卵巢癌的发病原因多由内、外因所共致。外因多为六淫;内因或情志失调,或饮食不节,或劳逸失衡,或先天不足,或久病伤正,损及肝、脾、肾及冲任,气血失调,诸多因素以致生湿生痰,成瘀成积,癌毒内聚。主要病位涉及肝、脾、肾及冲任,病理特点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卵巢癌时,强调无论早、中、晚期,皆不能一味解毒抗癌,需将扶正祛邪思想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具体治法以辨证论治为主,根据临床表现常分为痰湿凝聚、湿热郁毒、气滞血瘀、气血亏虚4个证型辨治。  相似文献   

3.
通过整理秦汉至明清的中医著作,总结"消渴病肾病"因机证治诊疗理论框架。病因包括内因、外因。外因为六淫,内因包括先天不足、不良生活习惯、忧思郁怒。本病病机以脾肾亏虚为主,日久脾肾阳衰,瘀毒内停,发展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机。辨证分为辨病位和辨虚实。治疗以调养脾肾为要,兼以降浊化瘀等法。中医学对于"消渴病肾病"认识较完善,在诊疗方面存在诸多优势。该文通过研究古籍,总结其框架规律,为中医临床诊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肠癌常见中医症状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63例大肠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照大肠癌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报告表收集临床资料,并对中医症状和专家经验辨证证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症状学方面,大便下血、里急后重、大便黏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大肠湿热症状、体征表现尤为突出;其次,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大便稀溏、舌淡、脉细等虚证症状和体征表现也颇为突出。证型统计以大肠湿热证频率最高,其次依次为脾胃气虚证、气血两虚证及肝肾阴虚证等虚证证型等。且大肠湿热证常与其他证型以复合证型形式出现,表明大肠湿热为大肠癌最常见和最基本的证候类型。结论: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瘀毒阻滞证等在大肠癌证候类型中发生频率较高,似可作为大肠癌的常见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肠癌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一步探讨大肠癌的内在规律,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对各数据库内收录的从中医角度研究大肠癌的文献进行梳理,统计明确提出大肠癌中医辨证分型文献的各证型病例数和频率。结果:大肠癌的辨证分型(无明确指出手术前后或化疗前后)为实证以湿热、瘀毒为主,虚证以气血和脾肾肝三脏虚衰为主;比较大肠癌手术前后辨证分型,发现术后的证型变化总体上实证例数减少,虚证例数增加,疾病后期大多演变为气血两虚证和肝脾肾虚衰证;而大肠癌化疗前后的辨证分型显示,患者多次化疗以后,湿热瘀毒等实证减少,脾肾肝胃等脏器虚衰之虚证增加;分析百余名医家对大肠癌证型的认识,发现实证以湿热、瘀毒为主,虚证以气血和脾肾肝三脏虚衰为主。结论:大肠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为实证以湿热、瘀毒为主,虚证以气血和脾肾肝三脏虚衰为主;手术及化疗后实证比例减少、虚证比例增加,尤以气血和脾肾肝三脏虚衰为常见。  相似文献   

6.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最早的论述各科病因和证候的专著。其记载痢疾病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病机主要责之于脾胃虚弱,证候以本虚为主。针对小儿痢和妇人痢,巢氏认为:母婴同病,以虚为本。认为痢疾的病因病机关键在于:脾、胃、肺、大肠脏腑本虚,邪气乘虚入而发病。故临床治疗痢疾应该以顾护正气为本,同时袪除邪气。  相似文献   

7.
浅议李东垣的脾虚阴火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东垣阴火论中“阴火”是指里虚、脾胃中气不足而产生内热而言,喜怒过度、饮食失常、寒温不适、劳倦所伤、内伤脾胃、中气不足等均可导致阴虚生内热;对其机理、临床表现作斩阐述。阴火证是本虚标实证,故其治疗也应从本虚和标实两方面加以考虑。虚,常用甘温益气法;阴火实的一面,多取苦寒泻火法或升阳散火法,这样,乃成标同同治之剂。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炎的发病是以脾肾虚损为内因,以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诱因则与饮食失调、劳倦过度、房室所伤有密切关系.其病机为正虚邪实,正虚以脾肾阴阳气血亏损为主,邪实则以水湿、热毒、瘀血为主.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中医辨证文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大肠癌中医辨证施治规律、便于规范大肠癌的中医治疗;方法:本文就近30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相关文献进行筛选、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病因中正虚是以脾虚、肾虚为主,邪实以热毒、瘀血、湿热为主;辨证分型主要为脾肾阳虚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证、瘀毒证;结论:大肠癌的中医辨证施治是有规律可循,但目前的文献报道难以反应中医辨证治疗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傅山和陈自明治疗崩漏的方剂,总结归纳二者治疗崩漏的用药经验和特点的异同。二者皆认为崩漏在外因是由血海太热、房事不慎、瘀血引起。不同之处为陈氏还将风冷上袭、劳倦归为外因;陈氏认为内因是由气血亏虚、冲任损伤引起;傅山认为内因是由肝气郁结、气阴两虚引起。二者皆重视阴阳辨证,甄别寒热虚实,追根溯源,运用补益气血、滋阴清热、活血化积等治法;治疗及调护倡导气血双补、阴阳平衡、节制房事。  相似文献   

11.
论嘈杂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嘈杂概念、源流、类证、病因病机、治疗五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提出了辨证思路、治疗原则,临床辨证常分为胃热(痰热)、肝胃不和、胃气虚、脾胃虚寒、胃阴虚及血虚六型分证论治。总结了常用中成药、针灸疗法及外治疗法。提出了临证参考要点和预防调护。  相似文献   

12.
基于长期临床实践,总结了支气管扩张症基本病机为痰瘀毒痹积损,正虚邪实间杂并相互影响。正虚为肺气虚、脾气虚、气阴两虚等,日久不复而又生痰、瘀;邪实为痰热、痰浊、瘀血,日久累积酿毒、痹阻肺气,复伤肺之形气。常见证候为实证类(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正虚邪恋类(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兼证类(血瘀证)三证类六证候,急性加重期则以实证类为主而常兼虚证,缓解期则为正虚邪恋而常兼实证。  相似文献   

13.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以及术后常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中医药能够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及降低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张亚强认为膀胱癌病位在膀胱,涉及脾肾,属于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亏虚、气血不充,标实为湿热、热毒、痰浊、瘀血。基本病机多为脾肾亏虚、湿热蕴结、痰瘀毒互结,遇正气不足时适时复发。故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预防复发,临证中注重病证症结合、分期论治,权衡驱邪与扶正力度,重视脾胃功能以及气机的条畅。根据临床经验并结合膀胱肿瘤特点创制消癥汤,药物配伍体现了中医扶正培本、祛邪不伤正的原则,临床证明可有效预防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4.
李春婷认为胃癌为患者久病,气血亏虚,体质羸弱,癌毒伺机入侵而发病,其发生、发展是因虚致实,病位在脾胃。脾虚为发病根本,治疗益气健脾;久病气耗,或情志内伤,进而胃阴亏耗,治宜益胃养阴;脾喜燥恶湿,脾虚湿浊蕴久化痰,与病情进展关系密切,影响津血运行而化瘀,治以涤痰化瘀;肝助胃和降,患者情志不舒,治以疏肝理气、养血柔肝;癌毒内犯者,毒瘀交结,以解毒散结为要务。根据患者综合情况,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上则治本与治标各有主次,虚实兼顾。治本以健脾益气、益胃养阴;治标则根据致病因素以涤痰化瘀、疏肝和胃、抗癌解毒。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因人而异,补泄有度。  相似文献   

15.
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多为七情所伤、饮食不节、劳倦内伤以及外感六淫,导致脾胃虚弱,肝胃不和,升降失常,损伤肠胃。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临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中医辨证以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相结合,证型常分为肝胃不和(郁热)、脾胃虚弱(寒)、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阻等型。治疗在辨证论治选方的基础上,有单、验方治疗,中成药及单味药治疗,以及针灸、穴位外敷等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胃癌术后患者实施FOLFOX方案化疗不同阶段证候演变规律。方法收集150例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并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在对以上患者实施FOLFOX方案化疗的过程中,观察不同化疗阶段中医证型分布的情况。结果①150例胃癌患者性别统计结果显示,男性89例,女性61例;年龄统计结果,60-69岁患者比例最高,占38.67%,其次是50-59岁,占29.33%,30-49岁最少,仅占6%.②中医证候的出现频率南高到低依次为瘀阻胃络证(28.67%)、脾胃虚寒证(24.67%)、脾虚痰湿证(19.33%)、气m两虚证(12.66%)、肝胃不和汪(8.67%)、胃热阴虚证(6.00%)。③胃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型与术前相比,P〈0.05;化疗1次后与术后相比,P〉O.05;化疗3次后与化疗1次后相比,P〈O.05;化疗6次后与化疗3次后相比,P〉O.05。结论①胃癌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以50-69岁居多;②胃癌患者术前中医证候的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瘀阻胃络证、脾胃虚寒证、脾虚痰湿证、气血两虚证、肝胃不和证、胃热阴虚证。③胃癌患者的中医证型瘀阻胃络证、脾虚痰湿证,在手术后明显减少,而胃热阴虚证、气血两虚证明显增多;实施FOLFOX方案化疗后,胃热阴虚、气血两虚证所占的比值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7.
杨群玉教授认为,肿瘤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正虚邪实,正气虚弱,邪毒内生,积聚成块;二是饮食起居失常,毒邪外侵踞之而成积聚。治疗主张以固本扶正为本,强调顾护胃气的重要性,用药多用健脾益胃补气之品;遣方用药要根据病人体质辨证及根据肿瘤的不同阶段和病理变化辨证运用抗肿瘤中药;同时诊疗过程中应注重患者情志心理的疏导,适当予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品,配合饮食调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导师宋康教授治疗肺癌常用药对的组成、配伍特点。[方法]通过跟师临证学习,搜集整理宋师治疗肺癌的医案,总结宋师临证治疗肺癌的常用药对、配伍特色、用药规律及常用剂量,探讨药对作用机制,同时附验案一则。[结果]宋师认为,肺癌的形成是由正气亏虚,气机失调,痰、毒、瘀等阻塞肺络,日久成积所致,正虚与邪实是其两大病机,因此扶正与祛邪是其治疗总纲,清、消、补为其常用治疗三法。宋师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于正气不足的肺癌患者,常用补益中焦、益气养阴、补肾益精等药对扶助正气;属邪实者,针对其痰、瘀、毒等不同致病因素,常用清热解毒祛瘀、化痰散结通络等药对以祛除实邪。所举病案,病属肺癌之痰瘀互结证,治以宋师常用降气化痰、解毒祛瘀之药对,疗效真实肯定。[结论]宋师运用药对治疗肺癌,选药精当,用药精准,疗效良好,值得深入学习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气阴两虚、湿热内蕴是胃肠病的基本病机。按邪正斗争态势分,正虚有气虚、阴虚、气阴两虚、阳虚、阴阳两虚、血虚之异,邪实有湿滞、热郁、滞结和血瘀之别。胃肠病的治疗重在补中清化。  相似文献   

20.
孙建羽  陆为民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11):1255-1257, 1283
[目的]探析陆为民教授治疗口疮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门诊随师学习,整理陆为民教授相关医案,从病因病机、辨证思路及处方用药等方面分析总结陆为民教授治疗口疮病的临证经验,并附验案四则加以佐证。[结果]陆为民教授认为,口疮病之病标在口,本在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升降功能失常,邪气侵犯口腔,气血壅滞,不得宣泄,发为口疮。脾胃不能升清降浊,是为本病的根本病机,或兼肝胆郁热、脾肾不足等。治疗上以运脾通降为基础,辅以协同治疗心肝肾,共同发挥功效。所举验案分别为外感风热、胆胃郁热、脾胃气虚、阴虚湿热四个证型,外感风热者治以疏风清热、运脾通降,胆胃郁热者治以清泄胆热、运脾通降,脾胃气虚者治以健脾升阳、运脾通降,阴虚湿热者则治以健脾化湿、滋阴降火、运脾通降,均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陆为民教授从脾胃升降的角度治疗口疮病,颇具特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