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颈性眩晕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则实施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眩晕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03%(P<0.05);两组治疗后眩晕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眩晕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具有明显效果,可显著改善眩晕症状,安全性高,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的推拿诊疗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颈肩部肌群长期劳损、严重僵硬的病号。肌肉僵硬不仅会降低推拿的治疗效果,抵消手法的刺激量,对医师来讲也是一种很不好的施术体验,有时甚至会伤到手指,影响工作与学习生活。为此,本文参照相关文献与临床实践,探讨肌肉僵硬问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辨证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肩腰腿痛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辨证施以各种中药方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患者情况选用相应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机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6.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1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机体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颈肩腰腿痛疗效显著,且明显优于单纯中药内服,是临床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结合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符合诊断标准的245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147例)和对照组(98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针灸治疗。针灸取穴以活血化瘀、舒经通络为法则。取风池、肩井、天宗穴及夹脊穴进行针刺,留针20~30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时间隔2d。共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87.1%和98.6%,对照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2.4%和92.8%,两组治愈率与有效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在针灸治疗基础上加用推拿手法能提高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结合手法推拿联合低位站桩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11月收治的79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手法推拿联合低位站桩法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82,P<0.05).结论 手法推拿联合低位站桩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实际效果。方法随机选出100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分成两组,各5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各种中药方剂辩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推拿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2%,相比对照组患者的64.8%,差异显著,P 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都显著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VAS评分要低于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颈肩腰腿痛时,采用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比较推拿手法结合中药与单纯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中医中药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后伸肌群的影响情况。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推拿中药组和推拿对照组。推拿中药组为推拿手法结合中药汤剂治疗,推拿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手法治疗,两组都需要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再汇总所得数据进行医学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1疗程后各自与治疗前在颈椎后伸等长收缩肌力、活动度比较均有明显疗效,组间比较颈椎后伸等长收缩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在有效率方面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痊愈率方面比较桂枝加葛根汤结合推拿手法比常规手法有显著疗效。结论 桂枝加葛根汤结合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优于传统单纯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推拿联合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012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椎病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采用推拿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推拿联合针灸治疗的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从结果来看,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x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患有颈椎病的患者来说,进行手法推拿加针灸治疗后,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减少了手术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陈永锋 《吉林医学》2011,32(25):5262-526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独活寄生汤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独活寄生汤配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治疗周期均为2周。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独活寄生汤配合推拿手法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采用提升法推拿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索应用推拿新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方法将11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提升法推拿手法结合传统手法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传统手法治疗。结果经1-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0.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提升法推拿手法结合传统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与单纯采用传统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相比,可以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正骨手法结合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正骨手法结合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结合针灸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各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1.7%,总有效率97.8%,对照组痊愈率44.7%,总有效率7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情况相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骨手法结合针刀治疗颈性眩晕具有优越性,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2.
王小佶 《当代医学》2012,(30):152-153
目的观察颈痛颗粒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颈椎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神经根颈椎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全部患者均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颈痛颗粒内服治疗,以10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颈痛颗粒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颈椎病,可以取得确切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推拿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将201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刀配合推拿整复手法组)、对照组(推拿整复手法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X线片表现结果。结果: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4.04(P0.05);临床眩晕症状出现频数前后比较χ2=5.66(P0.025);治疗前后两组X线片表现方面曲度变直对照χ2=17.39(P0.005),均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针刀配合推拿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严玲 《当代医学》2021,27(12):55-57
目的 研究松肌复式推拿治疗肌肉劳损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肌肉劳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针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松肌复式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JOA评分、临床疗效、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1.22±0.54)分低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78.69±5.46)°、JOA评分(18.39±6.20)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85、11.637、5.66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4.07%,复发率18.52%低于对照组的3.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2=6.667、6.000,P<0.05).结论 在肌肉劳损患者治疗中应用松肌复式推拿的效果显著,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正骨推拿联合中药熏蒸对颈肩腰腿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2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给予中医手法正骨推拿治疗,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复发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肿胀、功能受限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疼痛、肿胀、功能受限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手法正骨推拿联合中药熏蒸能够明显缓解颈肩腰腿痛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局部症状,降低复发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推拿手法配合颈椎电动间歇牵引治疗颈椎曲度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颈椎曲度异常并伴有颈、肩、背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6例,对照组34例。试验组患者先后采用推拿手法及颈椎电动间歇牵引疗法进行治疗,每日1次,持续治疗2周,共14次;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颈椎电动间歇牵引进行治疗,每日1次,持续治疗2周,共14次。疗程结束后分别对患者的临床疼痛症状及颈椎曲度变化进行评价。[结果] 临床疗效分析方面,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76.47%,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显示,试验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颈曲值比较分析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颈曲值比较显示,试验组改善颈椎曲度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该研究初步证明了推拿手法配合颈椎电动间歇牵引对于改善颈椎曲度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恢复其颈椎曲度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中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颈源性失眠患者的失眠原因分析了解通过针灸并配合推拿来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多例患有颈源性失眠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颈肩部推拿方式进行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在通过颈肩部推拿方式治疗的基础之上同时配合针灸治疗,通过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对比分析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颈源性失眠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通过针灸配合推拿的治疗手段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是一种值得被大力推广的治疗颈源性失眠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中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提供借鉴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单独牵引治疗,而观察组采取牵引配合推拿手法复位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中,显效15例,好转4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到了96.67%;而对照组60例患者中,显效9例,好转4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取得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应用方便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直针刺配合手法、肌肉力量技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直针刺法配合手法、肌肉力量技术;对照组口服舒筋活血丸联合推拿疗法。各组均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自身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98.33%,对照组总有效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针刺配合手法、肌肉力量技术与口服舒筋活血丸联合推拿疗法相比,能显著改善梨状肌综合征症状,是一种较佳的疗法。  相似文献   

20.
观察王氏颈椎调整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性眩晕患者60例子,按接诊顺序分为王氏颈椎调整术组和常规推拿组,采用王氏颈椎调整术和五版<推拿学>教材手法,在手法质量控制下推拿,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指标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1.3%,对照组有效率71.6%.2组对比,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王氏颈椎调整术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