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孔庆琳  董桂娟  张劲 《当代医学》2021,27(10):138-139
目的 探讨各个年龄段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3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段不同进行分组,将≤40岁的患者纳入青年组(n=26)、将41~59岁的患者纳入中年组(n=30)、将≥60岁的患者纳入老年组(n=37).记录3组动态血压指标,包括24 h收缩压(24 h SBP)、24 h舒张压(24 h DBP)、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24 h平均动脉压(24 h MAP)、24 h心率(24 h HR)、白昼心率(dHR)、夜间心率(nHR)、24 h平均脉压(24 h PP).结果 老年组24 h SBP、dSBP、nSBP、24 h PP均明显高于中年组、青年组,老年组24 h DBP、dDBP、nDBP、24 h MAP、24 h HR、dHR、nHR均明显低于中年组、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性高血压患者24 h SBP、dSBP、nSBP、24 h PP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24 h DBP、dDBP、nDBP、24 h MAP、24 h HR、dHR、nHR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变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群  朱小红 《安徽医学》2009,30(4):382-38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4h血压变化状况。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50例原发性高血压(EH)组和5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DM)组患者的24h血压,比较24h收缩压(24hSBP)、24h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结果24hDBP、dSBP、dDBP、白天血压负荷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SBP、nSBP、收缩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升高、血压负荷值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青年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和昼夜节律.方法 对89例中青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n=56)和非H型高血压组(n=33),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段血压[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24hSBP/24hDBP),日间平均SBP/DBP(dSBP/dDBP)、夜间平均SBP/DBP(nSBP/nDBP)、清晨6:00-9:00点平均SBP/DBP(mSBP/mDBP)、夜间23:00-24:00点平均SBP/DBP(mnSBP/mnDBP)]及变异性(包括24hSBPV/24hDBPV、dSBPV/dDBPV、nSBPV/nDBPV、mSBPV/mDBPV、mnSBPV/mnDBPV)、日间/夜间平均心率、SBP/DBP杓形比例及血压晨峰(MBPS)的变化.结果 H型高血压组24hSBP、dSBP、nSBP、mSBP均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而24hDBP、dDBP、nDBP、mDBP均低于非H型高血压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型高血压组24hSBPV、24hDBPV、dSBPV、nDBPV、mSBPV与非H型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SBP杓形比例及平均MBPS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1).结论 中青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在一定范围内增高,与昼夜节律性改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动态血压(ambulatorv blood pressure,ABP)及血压节律的变化。【方法】经门诊测量血压(clinical blood pressure,CBP),并行多导睡眠仪(polrsomnography)及动态血压监测符合标准的60例研究对象入选本研究。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白天、夜间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及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根据监测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tion,EH)组、EH合并OSAS组、单纯OSAS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H组及EH合并OSAS组白天SBP(dSBP)、白天DBP(dDBP)、夜间SBP(nSBP)、夜间DBP(nDBP)明显升高;EH合并OSAS组dSBP和nSBP以及nDBP较EH组患者升高,有统计学差异。与EH组相比,OSAS组及EH合并OSAS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比例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结论】EH合并OSAS组患者血压变异性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病患者,OSAS可独立引起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与体质指数(BMI)的关系。方法应用Medilog-DX型全自动血压监测仪计录16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参数;人工测得腰围、臀围、大腿周径和上臂周径等指标,并计算BMI(体重/身高^2)、腰/臀围比值(WHR)。结果24h收缩压(24h SBP)、白天收缩压(dSBP)、夜间收缩压(nSBP)与体重、BMI、腰围、WHR呈正相关(r=0.21~0.36,P〈0.05),与臀围呈负相关(r=-0.19,P〈0.05)。夜间舒张压(nDBP)与腰围呈负相关(r=-0.21,P〈0.05)。24h舒张压(24h DBP)、白天舒张压(dDBP)与年龄呈负相关(r=-0.20,-0.19,P〈0.05)。WHR和-SBP,nSBP及24hSBP水平与年。龄相关性最强(r=0.33,0.26,0.31,P〈0.01);年龄与24h DBP,nDBP水平相关性最强(r=-0.22,0.24,P〈0.05),而BMI与dDBP和24hDBP水平间相关性最强(r=0.35,0.31,均为P〈0.01)。平均血压与身高、上臂围、大腿围和上臂围/大腿围比值间无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与人体脂肪分布关系密切,应合理控制饮食,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董建新  王宝芝 《河北医学》2014,(8):1252-1255
目的:探讨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ABPM)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尿微量白蛋白预测价值。方法:对所有入选的高血压患者询问病史、体检并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检测hs-CRP、尿微量白蛋白及血生化。根据检测结果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微量蛋白尿组(实验组)和无微量蛋白尿组(对照组)。结果: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率、24h SBP、dSBP、nSBP、24h PP、dPP、nPP、hs-CRP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4h DBP、dDBP、n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节律消失、收缩压、脉压及hs-CRP是高血压患者微量蛋白尿重要的预测因子,ABPM以及hs-CRP对高血压患者肾脏早期损害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随机数字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氨氯地平治疗,4周为一疗程.在治疗前、治疗1个及2个疗程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别记录24h平均血压、白天及夜间平均血压、心率等指标,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24 h平均血压(24 h SBP/24 hDBP)、白天平均血压(dSBP/dDBP)、夜间平均血压(nSBP/nDBP)及心率(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4、8周后,两组患者HR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变化(均P>0.05);24 h SBP/24 h DBP、dSBP/dDBP及nSBP/nDBP均较治疗前低(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 vs 78.3%,P<0.05).治疗期间两组血常规、血糖、血脂均在正常范围内,肝肾功能、心功能无出现异常;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用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盐酸贝那普利片对原发性轻中度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1、2级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早上顿服组)、B组(早晚分服组),连续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清晨高峰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结果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昼问平均收缩压(dSBP)、昼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B组的nSBP、nDBP达标率明显高于A组(P〈0.01)。清晨血压方面,B组患者清晨SBP和DBP显著低于A组(P〈0.05)。在血压昼夜节律纠正方面,A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比例为16.7%,B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比例为63.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原发性轻中度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联合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盐酸贝那普利片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早晚分次给药可以较好地纠正清晨高血压和夜间血压的高负荷状态,有利于血压昼夜节律由非杓型转变为杓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 年1 月-2016 年10 月经多导睡眠图 (PSG)检测诊断为OSAHS 患者80 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50 例作为对照组。均行24 h 动态血 压(ABP)监测,分析日、夜间平均收缩压(dSBP、nSBP)和日、夜间平均舒张压(dDBP、nDBP)。采用酶联免 疫吸附法试剂盒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HIF-1α、VEGF 水平,并对OSAHS 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血清HIF-1α、VEGF 水平及血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OSAHS 组血清HIF-1α 和VEGF 水平 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且升高水平与AHI 程度呈正相关(P <0.05);OSAHS 组的nSBP、nDBP 也均高于 对照组(P <0.05),而dSBP、dDBP 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HIF-1α 和VEGF 水平分 别与nSBP、nDBP 均呈正相关(P <0.05)。结论 OSAHS 患者血清HIF-1α 和VEGF 水平的高表达可能是影 响患者夜间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刘斌  林家弟  巴桑 《当代医学》2011,17(11):21-22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化情况。方法对86例血液透析患者及80例正常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血压变化的各项参数: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最高收缩压与最低收缩压的差值(max-minSBP)、最高舒张压与最低舒张压的差值(max-minDBP)、日间平均收缩压与夜间平均收缩压的差值(d-nSBP)、日间平均舒张压与夜间平均舒张压的差值(d-nDB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max-minSBP、max-minDBP、d-nSBP、d-nDBP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夜间血压持续升高,昼夜节律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动态变化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金华 《医学综述》2014,(13):2447-2449
目的探讨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动态变化特点与疾病进展、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承德市兴隆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147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及入院第1日、第7日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并根据其病情进展与否分为进展组52例和非进展组95例,与同期147例健康体检者动态血压变化做比较,进展组及非进展组患者入院第30日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并分析其血压变化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进展组夜间平均收缩压(nM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夜间血压下降率、日间平均血压(dMBP)及血压昼夜节律与非进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及24 h平均血压(24h MBP)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 MBP、dSBP、dDBP、nSBP、nDBP、nMBP均与Rankin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老年急性脑梗死了解其血压变化及昼夜节律,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其疾病进展和损伤情况,评估其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并靶器官损害动态血压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无靶器官损害者51例,并靶器官损害者68例)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显示,无靶器官损伤者血压流动曲线与正常人相似,基本呈“勺型者”(dipper)心脑器官损害者的nSBP,nDBP及nSBP/nSBP,nDBP/dDBP较无靶器官损害者明显增高,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P〈0.01)。肾脏损害者其24hSBP,24hDBP,dSBP,  相似文献   

13.
陈爱中  李大玉  罗淋  王占志  马喆  饶晓 《吉林医学》2010,31(19):3018-3020
目的:评价氯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老年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构型的临床作用。方法:将72例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Ⅰ组(n=39)给予氯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Ⅱ组(n=33)单用硝苯地平控释片,两组均给药12周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两组24 h ABPM参数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和心脏彩色超声参数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相对室壁厚度(RWT)、左室重量指数(LVMI)用药后均较用药前有显著下降,但I组优于Ⅱ组(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在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方面有协同作用,且左室构型中向心性重构是防止心肌损害加重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4.
王桂荷 《海南医学》2013,24(20):2983-2985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对胰岛素抵抗OR)和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LVH分为LVH组30例及非LVH组26例,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出血压变异系数(CV);测定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Ⅱ).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患者24 h SBP、dSBP、nSBP变异系数均增大,尤以高血压合并LVH者更明显(LVH组P<0.01,非LVH组P<0.05);Homa-IR均显著增加(P<0.01).LVH组与非LVH组比较、非LVH组与对照组比较,24 h DBP、dDBP、nDBP变异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Homa-IR均增加(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BPV与IR、LVH的形成密切相关,其对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有重要的预测和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