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疣状胃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疣状胃炎内镜下表现及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观察50例疣状胃炎(VG组)Hp感染情况、内镜表现及病理改变,同时与随机选择同期检查的慢性浅表性胃炎50例(CSG组)进行比较.结果 VG组Hp感染率为74%,中重度病变率为74%,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率为42%,CSG组分别为32%、36%及8%,VG组均明显高于CS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感染是疣状胃炎的主要病因,疣状胃炎病变程度较重,并有癌变倾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疣状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治合并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疣状胃炎患者52例,分为两组,A组采用奥咪拉唑、果胶铋、克拉霉素、替硝唑联合治疗,以根除HP感染为主,B组采用奥咪拉唑、西沙必利治疗.疗程结束后4周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A组的疗效明显好于B组.A组的HP根除率为96.2%,明显高于B组.结论 :对合并HP感染的疣状胃炎患者,应采用根除HP感染为主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人胃癌(HGC)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PCR-Hp-DNA法检测胃粘膜Hp。方法:对141例慢性胃炎患者和42例胃癌患者作Hp现症感染的检测。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萎缩性胃炎Hp感染率较高,非贲门癌血抗Hp-IgG阳性率较贲门癌高,Hp感染者胃粘膜萎缩、肠化及癌变平均年龄较小。结论:Hp持续感染与HGC,特别是肠型非贲门癌密切相关,主要作用在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可能是HGC发生的“启动子”之一  相似文献   

5.
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微波治疗疣状胃炎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疣状胃炎是一种具有特征性形态和病理变化的特殊型胃炎,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疹样胃炎等。但发现症状的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据国内外报道,本病有引起癌变的倾向。以往的单纯药物治疗方法疗效欠佳。本研究旨在通过根除Hp联合微波烧灼治疗,观察疣状胃炎的治疗效果。我院自1998~2003年用标准根除Hp的方法联合微波烧灼治疗86例疣状胃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用西药四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加减治疗,疗程共2周,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症状改善程度方面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不同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oridisHP)在慢性B型胃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2].因此,在不同情况下选用不同方法有效地检测HP,已成为诊断、治疗HP感染和检测药物疗效、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的重要手段.我们参照有关文献进行了一系列检测HP的实验研究工作,包括免疫学、微生物学、组织病理学等方法.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eliccbacterPylori.HP)感染所致的胃炎是儿童慢性复发性腹痛症状的原因之一,临床和实验研究也证实,HP在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和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为了解儿童HP感染的分布特点,我们于1997年8~11月对92例反复上腹痛患儿及396例对照血清,采用金标免疫渗滤法(dotimmunogoldfiltrationassayDIGFA)进行HP特异性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92例反复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观察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及其不同病理阶段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治疗意义。方法经碳^14呼气实验,胃镜下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为HP阴性的胃炎30例,HP阳性的胃炎30例,HP阳性伴有萎缩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的各30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结果HP(+)慢性胃炎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明显高于HP(-)胃炎组(P〈0.05),在HP阳性的慢性胃炎中随着炎症的加重,萎缩,肠化及非典型增生各亚组间进行的比较,其中仅HP阳性的单纯胃炎组与非典型增生亚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亚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单纯性胃炎组及伴有萎缩,肠化及非典型增生各亚组间EGFR的表达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率呈递增趋势。结论HP相关性胃炎中随着HP感染持续存在胃黏膜萎缩,肠化及非典型增生的出现表皮生长因子的受体表达呈进一步增加趋势,可能与HP感染致癌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致缺铁性贫血(IDA)患者抗Hp感染加铁剂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及疗效,探讨HP感染与IDA形成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32例Hp感染致缺铁性贫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其中合并慢性胃炎22例,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治疗1周,其后口服铁剂;对照组单纯口服铁剂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8周分别测定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血红蛋白(Hb)和血清铁蛋白(SF)。结果用三联疗法根除Hp加铁剂治疗后,其实验室指标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Hp加铁剂是治疗Hp感染相关性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是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首先发现的。HP在人群中的感染相当普遍 ,国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5 0岁以上的人群感染率可高达 5 0 %~ 6 0 %。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在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和胃癌也有一定关系 ,近几年的调查研究表明HP还与口腔阿氟他溃疡、牙周炎、干槽症的发病有关。由于HP的微生物学等特点 ,一旦被HP感染则可能成为该菌的终身宿主 ,根治很困难 ,所以无论从提高人群健康水…  相似文献   

12.
刘畅  刘建平 《中国校医》1997,11(3):236-236
作为少年儿童消化系统的常见病,胃十二指肠疾病病因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一种称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ri,Hp)的细菌被发现是潜在性的致病因子,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造成感染,已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现就该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Hp的生物学特性Hp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螺旋杆菌属。长2一3微米,呈S形成弧型,有鞭毛。寄居于人体的胃粘膜,以胃小凹、上皮皱折的内析及腺腔内为多。在扫描电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母乳喂养与婴儿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和H.pylori阳性母亲婴儿H.pylori的感染率。方法通过对2005年1月-2005年12月出生的中山市城镇婴儿的父母提供标准化问卷调查,随机选择经济生活条件好和依从性好的家庭进入研究。婴儿分为母亲H.pylori阳性组(50例)和母亲H.pylori阴性组(100例),又各自分为母乳喂养组和非母乳喂养组。用ELISA方法检测母亲分娩前及婴儿出生后1-2 d、6月、12月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HpSA)。结果母亲H.pylori阳性组婴儿HP感染率均高于母亲H.pylori阴性组(P〈0.05);无论母亲是否H.pylori阳性,母乳喂养组和非母乳喂养组婴儿H.pylori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H.pylori感染与H.pylori阳性母亲有关,可能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与母乳喂养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胃炎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因素,评价健康教育对胃炎患者Hp相关知识掌握效果,为Hp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2011年1-12月在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附属余杭医院就诊的5 500例胃炎患者进行Hp感染因素问卷调查,并对其中2 650例Hp感染胃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前后Hp相关知识进行调查,评价其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胃炎患者Hp感染率为48.2%,不同性别、年龄、地区胃炎患者Hp感染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经常喝生水(OR=2.680,95%CI=1.434~5.008)和吸烟(OR=2.363,95%CI=1.416~3.945)是导致胃炎患者HP感染的危险因素;健康教育之后,Hp感染者对Hp相关问题的知晓率为94.3%,较健康教育前的(19.8%)有所提高(χ2=30 016.5,P=0.000)。结论 经常喝生水和吸烟是胃炎患者Hp感染的不良生活习惯,对Hp感染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Hp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15.
免疫接种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2年,Warren与Marshall在澳大利亚皇家佩思医院从胃病患者胃黏膜标本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引起了消化性溃疡病因学及治疗上的一场革命。Hp在人群中感染率极高。特别是在儿童中易感。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最经济而有效的方法。疫苗通过有效地调动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达到预防感染和消除感染的目的。因此,研制幽门螺杆菌疫苗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意义。现就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 对8012例行胃镜检查后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形态表现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镜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共1121例,其中A组(单纯萎缩性胃炎)共532例,B组(萎缩性胃炎伴增生)共589例;A组患者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385例,诊断符合率为72.37%;B组患者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505例,诊断符合率为85.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病理结果肠上皮化生54例,不典型增生56例;B组患者病理结果肠上皮化生94例,不典型增生10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Hp感染307例,感染率为57.71%;B组患者Hp感染429例,感染率为72.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以萎缩性胃炎伴增生诊断率高于单纯萎缩性胃炎,且其合并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Hp感染率较高,临床上更应该重视其诊断、治疗和随访.  相似文献   

17.
胃癌发生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技术对56例胃癌、60例慢性胃炎及12例正常胃粘膜组织做了HP检测,结果,胃炎中HP检出率93.33%,胃癌组织检出率41.07%,正常胃粘膜中仅为16.67%,提示胃炎的发生与HP感染明显相关,胃癌的发生与HP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从胃癌发生部位看,贲门部HP感染率低(9.52%),胃窦部及小弯区HP感染率高(68.0%、37.5%)。从病理分型角度看,分化型(腺样型)癌组织HP感染率较高(55.88%),低分化型(弥漫型)癌组织较低(20%)。  相似文献   

18.
自从Warrant和Marshau1983年观察并成功地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窦黏膜中分离出HP以来,国内外学者大量的研究证明HP的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胃癌的发病机制有关,系统的病因学研究己证明HP与慢性胃炎的发病有明确的因果关系,而且HP感染与胃炎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有关,感染程度越重,炎症改变越明显,炎症越明显,HP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指肠内容物 (胆汁、胰酶等 )反流入胃称之为十二指肠胃反流 (Duodenogastricreflux ,DGR) ,过量的DGR使十二指肠胆汁内容物破坏胃粘膜屏障而导致胃炎 ,称之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Bilerefluxgastritis ,BRG)。病理性DGR多发生在术后胃 ,如胃大部切除术后 ,胆囊切除术后或胆肠吻合术后。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幽门功能不全、胃窦与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可产生自发性DGR ,过量DGR可导致胃炎等疾病 ,但DGR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的关系目前少见报道。我们总结了 1997年至 1999年行胃镜及胃粘膜组织学检查诊断为慢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相关性.方法 对经胃镜诊断为CAG的1 165例患者的活检胃黏膜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或Giemsa染色以确定有无Hp感染;同时送病理检查,观察淋巴滤泡形成情况.结果 在Hp感染829例患者中,有淋巴滤泡形成者占37.2%(308/829),而无Hp感染患者均无淋巴滤泡形成.Hp感染阳性者其淋巴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及活动性炎性反应的阳性率与Hp阴性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感染与CAG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