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胫前区及足部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科2009年9月~2012年11月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胫前及足部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4例合并Ⅱ型糖尿病,3例合并慢性骨髓炎及窦道形成.皮肤缺损面积8 cm×5 cm~17 cm×11 cm.结果 本组17例术后皮瓣存活良好,伤口一期愈合.1例术后皮瓣因引流不充分出现积血致远端部分坏死,行二期皮片移植术后愈合;1例因皮瓣蒂部软组织挫伤致血供不良改行交腿皮瓣后愈合.结论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切取范围较大,血供丰富,解剖容易,不易损伤大血管,蒂部旋转灵活,能修复的创面部位较多,皮瓣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端、踝周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性.方法:对18例小腿下端、踝周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人选择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最大17cm×11cm、最小6cm×5cm.结果:皮瓣Ⅰ期愈合15例,Ⅱ期愈合3例.随访6个月~2年,皮瓣质地、颜色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管蒂恒定,层次清晰,操作简单,皮瓣不牺牲主干血管,对小腿功能和外形影响小,皮瓣转移幅度大,是修复小腿中下段、踝周、足跟等软组织缺损的良好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小腿中下段皮肤及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恶性肿瘤8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部分水泡形成;1例皮缘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本组肿瘤切除范围大局部无复发、皮瓣外形美观、感觉良好、行走功能良好。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皮肤及软组织肿瘤切除术后皮瓣设计、操作简便、易于切取,不牺牲小腿主要动脉,不吻合血管,可重建感觉,皮瓣成活率高,是小腿中下段皮肤及软组织恶性肿瘤切术后创面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已成为修复小腿远端、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重要皮瓣之一[1-2]。2005年5月-2011年6月,我们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9.
目的探讨延迟转移超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5例伴有肌腱、骨质等深部重要组织外露的创伤患者行超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治疗,皮瓣切取前2周,在腘窝平面下小腿后侧上1/3做延迟倒"U"形切口,深达深筋膜深层,原位缝合,2周后常规切取皮瓣转移至患处,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创面愈合效果。结果5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1年,5例患者的皮肤质地及外形均恢复较好。结论采用超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延迟转移修复小腿上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增加了皮瓣长度,扩大了皮瓣修复范围,且切取简便,供血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以小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设计并切取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踝部、足跟部、足背及足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26例。结果:26例皮瓣中除1例修复前足内侧皮瓣远端发生脂肪液化外,余25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弹性良好,无破溃发生。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是修复踝部、足跟部、足背及足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自1989年5月以来,我们应用前臂逆行离状筋膜蒂皮瓣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9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6~52岁,平均23岁。皮瓣面积6cm×4cm~12cm×8cm,筋膜蒂宽3~4cm,长2~5cm。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5例。其中炸伤后虎口挛缩4例,手背创面3例。手掌创面1例,拇指掌指关节处创面1例。全部病例均有骨、肌腱外露。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早期发生静脉危象3例,经及时处理后成活。至今随访0.5~3年,除皮瓣感觉恢复较差外,手功能恢复良好。手术方法根据手部缺损部位和面积,选择以挽动脉或尺动脉走行方向… 相似文献
16.
17.
足跟部及踝部常因外伤、深度烧伤所致肌腱和骨外露等深度创面经久不愈。自1992年Masque-let等首次提出以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瓣以后,临床上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及踝部深度创面已成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2006-01~2011-09,笔者所在单位治疗组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深度创面6例,均取得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逆行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并重建皮瓣感觉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3月~2014年3月对13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改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转移方法,将皮瓣旋转点改为外踝上5cm,根据创面大小及最远端距离调整旋转点位置,筋膜蒂宽度在3~5cm,将腓肠神经与小隐静脉包含在蒂内,采用明道转移修复创面。结果 13例中11例完全存活,2例皮瓣远端皮肤部分坏死,经换药瘢痕愈合。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无局限性臃肿,感染治愈均无复发。结论改良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不需吻合血管,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儿童跟腱部轮辐伤的临床特点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运用。方法我院2007年3月~2010年6月收治因摩托车轮致跟腱部轮辐伤患儿15例,软组织缺损范围2cm×2cm~7cm×5.5cm,根据朱跃良标准分型:Ⅰ型1例,Ⅱ12例,Ⅲ型2例。跟腱及骨骺早期清创后带线锚钉或可吸收线修复,跟腱缺损者选择跟腱翻转筋膜条重建,并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范围4.5cm×4.0cm~10.5cm×7.5cm,供区中厚皮片游离植皮治疗。结果术后14例皮瓣存活。1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植皮后治愈;2例术后早期创缘渗出,经换药后愈合;后期1例出现供区上缘麻胀感。15例获随访12~15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良好,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例皮瓣臃肿,经Ⅱ期修整削薄后外观改善。结论摩托车轮致儿童跟腱部轮辐伤大多污染严重,同时存在跟腱、跟骨骨骺损伤及足跟部皮肤缺损,尽可能早期手术修复,可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