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蓉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1):117-11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反应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全面仔细分析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加强心理和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28例脑梗死患者中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有21例,治疗效果一般的有7例,无一例发生自杀、抑郁等不良反应。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能使脑梗死患者清楚地认识自己所患疾病,消除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从而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使患者重树生活的信心,使疾病的治疗效果得以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灵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21(4):395-396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症中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老年人多发。老年人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衰退,故康复也慢。由此病所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身体改变必定会造成患者心理障碍,而恶劣的心态则又可使机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抵抗能力下降,所以在临床上积极纠正心理障碍对促进机体的康复有重要意义,而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则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工作。笔者就一组病例的心理状态作分析归纳,并对护理情况作出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护理对策。方法将本院家床科2008年10月-2012年2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院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焦虑或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焦虑或抑郁的发生率为28.00%,对照组患病率为54.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康复期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死患者常因突然偏瘫、失语等,早期易产生悲观、急躁、焦虑,后期由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而康复训练时间又长,使他(她)们变得性情急躁,心情抑郁,甚至悲观失望丧失信心,自暴自弃,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心理负担较重,影响治疗和护理及康复训练.为提高治疗水平和质量,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康复.笔者所在科室对30例脑梗死患者实施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重视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80例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针对性地制定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结果80例患者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均能积极配合治疗,病情及负性情绪得到有效控制,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心理护理是解除脑梗死患者的心理障碍和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2003年7月-2005年12月收治脑梗死病人1208例,其中男683例,女525例,年龄38~89岁,平均65.3岁。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的坏死。心理护理也叫精神护理,在医疗实践中与药物治疗有一样的治疗作用。对促进机体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方法:对27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包括有针对性地按其心理需求落实护理措施,改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结果:患者对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从而可以积极自我治疗并配合康复治疗。结论: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心态复杂的患者,才能进行有效的护理。 相似文献
9.
2010年1月-2011年8月,我们对96例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给予心理分析,并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运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心理学规律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96例,男62例,女34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39岁,平均(60.5±21.5)岁.所有患者行CT确诊,均符合神经精神学术会议分类诊断标准[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中对脑梗死患者如何进行有效心理护理。方法:对9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方面的研究。结果: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悲观、抑郁、急躁易怒等心理抑郁症状。结论:加强与患者的心理沟通、给予心理支持、指导正确认识疾病、制定康复计划等,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吕凤美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4):307-30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心理问题,为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80例脑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和老年组,用《心理健康咨询表》调查其心理问题并进行比较;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用心理支持、心理疏导和积极倾听相柔和的方法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脑梗死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有求知(180例)、焦虑(160例)、恐惧(112例)、抑郁(40例)、悲观失望(106例)、依赖(76例)等。青年组患者在"悲观"方面高于老年组(P〈0.01),而老年组在"恐惧"、"抑郁"及"依赖"方面高于青年组(P〈0.05或0.01)。两组在"焦虑"、"求知欲"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患者存在不同的心理状态,应针对不同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护理来降低并发症、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3月收治的138例脑梗死患者,在精心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等护理干预措施。评价其疗效。结果本组138例患者经以上治疗及护理后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总有效率为94.9%,无一例恶化或死亡。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早实施治疗的同时,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县人民医院内科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8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心理障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时心理障碍程度和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的患者在发病初期、临床治疗期和康复期的心理状态均有不同的特点,本文针对此3个阶段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同时对3个阶段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早期接受护理干预与为接受护理干预的脑梗死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评价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估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社会状态并比较各维度评分.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偏执、恐怖、睡眠、人际关系敏感等维度评分略偏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脑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促使患者积极应对疾病的意识增强,提高康复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对116例脑梗死住院患者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促进了躯体疾病的康复,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孔娅丽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6(6):784-785
急性脑梗死发病急,致残率高,对突然出现的语言障碍及肢体障碍一时难以接受,因此,对其心理护理的意义尤为重要。笔于2002年8月~2003年12月对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实施了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中风康复是临床康复护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做好恢复期的心理护理对于病人的早日康复关系很大。我们随机选择42例脑梗死病人,设立对照组,针对心理分型进行康复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最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系统康复治疗,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患者心理状况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