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归纳了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42例肺癌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严防感染,术后密切观察气胸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积极进行心理支持,是保证该治疗方法成功的关键护理措施。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肺癌安全、有效,并且创伤小、并发症少。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粒子植入是一种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技术,是治疗恶性肿瘤明确有效的重要手段。该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近年来发展较快,形成了完整的规范和标准。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结合本科室工作实践综述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的历史发展、地位作用、近年进展、应用现状、防护管理,旨在为提高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水平和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等.肿瘤组织间^125I粒子植入放射治疗是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或其附近受癌浸润的组织中,进行近距离放射,是目前肿瘤放疗的新技术之一.笔者于2003年12月-2004年12月以放射性^125I粒子经皮穿刺或术中植入与手术、全身或局部化疗、介入栓塞、热疗等综合方法,治疗肝癌、肺癌、乳腺癌、恶性脑膜瘤、胰腺癌、皮肤癌等实体恶性肿瘤患者21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在肿瘤治疗技术曰益发展的今天,人们改变了以往的观点,在追求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创伤小、效果好、生活质量高成为了理想的目标,放射性^125I粒子植术就是这样一种创伤小又有效的方法,放射性粒子种植包括短暂性插植和永久性植入,目前多采用后者,常用的同位素包括^198Au、^103PD和^125I,可通过B超、CT、术中种植和内窥镜下种植。我科于2005年5月开展了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5.
粒子植入,全称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是一种将放射源植入肿瘤内部,让其持续释放出射线以摧毁肿瘤的治疗手段。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涉及放射源,其核心是放射粒子。现在临床运用的是一种被称为碘125的物质。每个碘125粒子就像一个小太阳,其中心附近的射线最强,可最大限度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肿瘤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与之相配套的临床护理工作也逐渐系统化、规范化。包括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医护人员的放射防护护理,术后加强并发症的监测护理和相关人员的放射性防护措施。本文就行放射粒子植入治疗的肺癌患者的护理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近距离治疗肿瘤的组织间三维立体定向的放射治疗方法[1]。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观察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各种实体恶性肿瘤的疗效和方法。方法经病理确诊的不同的实体恶性肿瘤61例,45例在肿瘤根治术中肿瘤的切缘周围及相应部位直接植入,16例在B超引导下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61例患者中45例在肿瘤根治或姑息术中肿瘤的切缘周围及相应部位直接植入的病例仅3例(均为舌癌)出现复发,再次在B超引导下穿刺补植入粒子,该组病例到现在随访情况良好,一年内生存率100%;16例B超引导下穿刺植入组(属姑息治疗)完全缓解。例,部分缓解10例,无恶化3例,恶化3例,有2例1年内死亡(均与肺部感染有关)。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术中直视或超声波定位下^125I粒子种植入癌灶内进行组织间放射治疗实体恶性肿瘤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安全,损伤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毕艳  王刚乐 《现代保健》2011,(33):81-82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问植入放射(RPI)治疗肝癌是目前新开展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局部控制肿瘤,还可以控制肿瘤的转移,具有创伤小、安全、易防护等优点。本文通过对术中粒子植入治疗肝癌患者30例,术前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及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的观察,使30例患者术后肝功能均无明显异常,肝区包块显著缩小,详细探讨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治疗肝癌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八层螺旋CT引导穿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8例恶性肿瘤患者行CT引导穿刺粒子植入治疗的方式、方法及疗效。结果植入病例全部成功,无死亡,部分出现气胸,术后定期复查CT,未发现粒子脱落或游走等并发症。6个月、1年及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达79.17%、87.50%、79.2%。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并且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插植放射治疗系统是立体定向种植碘-125放射性粒子的治疗系统,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碘-125粒子释放低能量光子产生X射线及咖玛射线,使细胞变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食管恶性狭窄是食管癌手术后复发和晚期食管癌的常见症状,患者往往需要多次进行食管狭窄球囊扩张,且狭窄扩开后短时间内易复发.置入支架虽然效果较好,但肿瘤组织往往会自支架缝隙中长入[1-2].2008年我院开始采用自膨式带放射性粒子带膜支架对食管恶性狭窄进行扩张、支撑和近距离放疗.为了探讨自膨式带放射性粒子带膜支架对食管恶性狭窄的治疗效果,我们选择应用自膨式带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治疗的20例患者和传统食管支架治疗的2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彭小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819-582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复发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分析复发宫颈癌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Ⅰ组30例和治疗Ⅱ组30例;治疗Ⅰ组常规MVP方案,治疗Ⅱ组在常规化疗同时实施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结果:治疗Ⅱ组复发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复发宫颈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均优于治疗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复发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较明显,为临床上更加有效的治疗复发宫颈癌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手术中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为制订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工作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451B电离室巡测仪和SG-102环境X-γ剂量率仪直接测量植入^125I粒子源的患者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率.结果 保守估算口腔癌、前列腺癌和直肠癌患者^125I粒子植入手术操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分别为:1.2 mSv/a(佩戴防护用品)、0.07 mSv/a(佩戴防护用品)和0.2 mSv/a(未佩戴防护用品),均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年剂量限值.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对手术操作人员可产生一定的辐射剂量,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重视潜在照射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粒子植入的全称为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插植,是后装技术的一种发展,属于近距离放射治疗(Brachytherapy)范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经明确诊断25例不同部位恶性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瘤体内,进行内放射性治疗。结果经复查对比,肿瘤完全消退4例,明显消退7例,部分消退5例,略微消退4例,无效5例。结论 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操作简单、安全、近期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告12倒胰腺癌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后的临床及影像学变化,讨论125Ⅰ粒子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利用MICK 200-TPV放射性粒子植入系统,对12例胰腺癌病人植入125Ⅰ粒子,植入粒子18-45颗,每颗粒子活度0.45-0.7mCi,病灶周边剂量60-90Gy。5例植入粒子后补充外放疗30-35Gy。结果 全组12例获得1-10个月的随访,中位6个月。治疗后1个月CT或MRI复查12例病灶缩小,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治疗后3个月CT或MRI显示9例粒子聚集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缓解,5例治疗后1-2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结论125Ⅰ粒子组织同植入治疗胰腺癌,能够对肿瘸提供较高的治疗剂量,达到控制和治愈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综合治疗肝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自2001年12月~2004年12月,应用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综合治疗复发性直肠癌48例。在治疗计划指导下,交替植入5-Fu缓释化疗粒子和放射性。Pd粒子。放射性粒子的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90~130Gy。平均每例使用^103Pd粒子10粒,5-Fu 1000mg。结果48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经摄片证实放射性粒子的位置无变化。疼痛缓解率为95.83%(46/48),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5~9d。于术后3~6个月CT复查肿瘤变化,提示瘤体不同程度缩小,其中11例完全缓解,27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局部控制率为79.17%。随访6~28个月,中住生存期为17个月,最长1例随访时间为术后26个月,现仍存活。1例术后6个月死于全身广泛转移。结论放射性^103Pd粒子和5-Fu缓释化疗粒子联合应用局部植入技术具有安全、微创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是综合治疗肝癌的较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我院从2006年12月—2010年1月收治胶质母细胞瘤15例,临床治疗结果发现,对于多形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行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术中并置入放射性粒子及术后化疗,生存期显著延长,生存时间平均达16个月。这也表明肿瘤的全切是延长生存期的基础。切除肿瘤后置入放射性粒子,术后辅以化学治疗等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手术配合。方法:对我院粒子植入治疗的236例恶性肿瘤患者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和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重视粒子分布检查和术后加强对病情观察,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同时应加强对家属和医护人员的有效防护。结论: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具有毒副作用小而对肿瘤组织杀伤力大,创伤小而精确性高,靶区辐射剂量高及对周围组织损伤小等优点。而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加强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预防感染及并发症,做好人员放射性防护及患者饮食指导,可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