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盛光  许冰 《深圳医学》1999,12(1):80-81
目的 总结4年来,收治的12例急性闭合性胰腺损伤诊治经验,其中单纯挫伤1例、挫裂伤6例、横断伤3例、胰头十二指肠挫裂伤2例。方法 根据胰腺损伤的程度分别行胰腺单纯缝合修补引流术,胰体尾部切除术,胰远侧断端与空肠Roux-Y吻合术,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结果 术后发生胰瘘2例,死亡1例。结论 ①腹部有多发伤且怀疑急性闭合性胰腺损伤者均应早期剖腹探查。②根据胰腺损伤的程度及有否十二指肠损伤选择不同的手术  相似文献   

2.
作者采用小口径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9例,分流均为侧侧吻合,吻合口0.8~1.0cm,同时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1例治疗性手术有2例再了血,术后1年绝对生存率100%,5年生存率85.1%,曲张静脉消失者8例,显著改善者11列,门静脉直径恢复正常,吻合口通畅,小口径侧侧分汉加断流取两术式之优点,适当降低门静脉压力,使食管粘膜下的静脉血流量锐减,曲张静脉消失,这可能是术本组术后再出血率低的  相似文献   

3.
环扎加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冲达  李刚   《眼科新进展》2000,20(1):52-53
目的 探讨环扎加压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96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其中68例采用环扎加压不放液手术,28例采用环扎加压放液手术。结果 环扎加压不放液1次手术成功充91.18%,环扎加压放液1次手术成功率82.15%,未愈11例中5例再次环孔加压术治愈,总治愈率共达93.75%,6例改全玻璃体切割注气术治愈。结论 环扎加压术是治疗一般视网膜脱离最广泛的手术方法,其治愈率达90%以上,并对放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腔泪囊吻合手术失败后,泪道再次阻塞的一种简易治疗方法。方法24例用一次性输液器做成的引流管,逆行插入原吻合腔中。结果由于一次性输液管有一定的硬度,对周围粘膜组织有一定的扩张支撑作用。因此,可使原已阻塞的吻合腔再次通畅。结论鼻腔泪囊吻合手术后,泪道再次阻塞的患者可以用一次性输液器做成的引流管,经骨孔创口逆行插入并留置于吻合腔,恢复已建立的泪液排泄通道。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就诊并诊断为急性泪囊炎患儿的病因,并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观察疗效。在28例(28眼)急性泪囊炎患儿中,病因包括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先天性泪囊突出、先天性骨性鼻泪管发育异常及先天性泪囊憩室,分别给予泪道探通手术、先天性泪囊突出造袋手术、鼻窦内窥镜引导下鼻腔泪囊吻合手术和泪囊憩室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急性泪囊炎患儿未见再次复发。  相似文献   

6.
泪小管断裂修复236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总结236例泪小管裂伤吻合手术的经验并探讨了手术方法的改进及泪小管义管的选择。方法 通过对236例泪小管裂伤行吻合术,总结了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的方法,并比较了两种泪小管义管的优缺点。结果 本组病例236例,吻合成功234例,成功率为99.15%。结论 按照正确的途径与方法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是吻合成功的关键,选择恰当的支撑物可以避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女性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处理。方法 对1987年1月~1997年12月本院21例女性十二指肠穿孔行手术治疗。结果 18例十二指肠溃疡性穿孔均治愈,3例癌性穿孔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生存期为5~7个月。结论:女性十二指肠穿孔应以手术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导管滞留治疗泪小管断裂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观察硬膜外导管滞削治疗泪小管断裂的疗效。方法做筛前、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在手术显微镜下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用带针芯的硬膜外导管的圆头由泪点插入,从泪小管颞侧断端穿出,再插入鼻侧断端向泪囊推进达汨囊内侧骨壁、转垂直向下达鼻泪管,拔出针芯。吻合断端泪小管。2~3月拔出硬膜外导管。结果36例(36眼)手术在手术显微镜下全部吻合。随访3~12月后,28例成功,4例失败。结论伤后及时就诊,寻找鼻侧断端,显微镜下手术,应用支撑物,以及术后定期随诊,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挂线法应用于下泪管断裂修复术南通市中医院眼科①秦察言挂线法是一种中医外科的传统治疗方法,笔者引用到下泪管断裂修复术中,自1970年至1989年期间,急诊手术4例,均一次吻合成功,现介绍如下:手术方法1、寻找断端。近泪点侧断端易发现,取圆针1/2Cr6...  相似文献   

10.
儿童双上斜肌隐蔽性麻痹与外旋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10岁6例双上斜肌隐蔽性麻痹患儿进行眼底照相,观察手术前后客观外旋转性斜视的变化。结果表明眼底照相能够判定双侧外旋转性斜视的存在,这有助于对临床上不易区分的双上斜肌隐蔽性麻痹和真正的单侧性上斜肌麻痹的鉴别诊断;并对指导手术设计、提高一次性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喉返神经-膈神经端侧吻合术重建环杓后肌功能的可行性及疗效,探讨双侧喉返神经麻痹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建立大鼠右侧喉返神经伤断的模型,并在切断喉返神经内收肌支后,分组进行喉返神经-膈神经端侧吻合,喉返神经-膈神经端端吻合和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后2个月时行纤维喉镜检查,以观察术侧声带外展恢复情况,并行双侧环杓后肌肌电图检查,得出术侧与健侧诱发动作电位潜伏期和峰值的恢复率.结果术后2个月时,右侧声带运动恢复情况和环杓后肌肌电图均显示喉返神经端端吻合组效果最好,喉返神经-膈神经端侧吻合组和喉返神经-膈神经端端吻合组效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双侧喉返神经伤断的手术治疗应首选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喉返神经-膈神经端侧吻合术有可能用于双侧喉返神经麻痹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儿童双上斜肌隐蔽性麻痹与外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10岁6例双上斜肌隐蔽性麻痹患儿进行眼底照相,观察手术前后客观外旋转性斜视的变化。结果表明底上能够判定双侧外旋转性斜视的存在,这有助于对临床上不易区分的双上斜肌隐蔽性麻痹和真正的单侧性上斜肌麻痹的鉴别诊断;并对指导手术设计,提高一次性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小肠肿瘤25例,其中十二指肠12例,空肠5例,回肠8例,术前确诊率为56%,十二指肠球部肿瘤罕见,多为恶性,常表现为消化性溃疡症状,早期诊断难,生存期短,降部肿瘤乳头部多见,黄疸和上腹不适为常见症状,B超结合CT常能发现病灶,空肠肿瘤常以便血为主表现,术前确诊率高,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有很高的确诊价值,回肠的肿瘤常表现为腹部包块和肠梗阻,术前确诊率低,全胃肠钡餐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对确诊有重要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经泪囊逆行探通吻合术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评价下泪小管断裂时经泪囊切开,逆行探查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吻合手术的效果。方法:对住院的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105例(105眼),先采用直视法、试探法、注液法和上泪小管环钩法等均不奏效时,即改为泪囊切开,经泪囊逆行探查寻找鼻侧断端行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术后随访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5例均经半年至5年以上的随访观察,获得解剖复位,自觉不流泪,冲洗通畅者102例(97.14%);冲洗不通者3例(2.86%)。结论:泪囊切开法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把握性大,继而行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成功率高,是疗效肯定可供选择或必须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上斜肌麻痹性斜视诊断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对外伤性上斜肌麻痹的诊断,治疗和手术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外伤性麻痹斜视的患者19例,在常规的斜视检查的基础上,采取单纯下斜肌切断,合并对侧下直肌退后,上斜肌加强及上斜肌的矢状移位(Harada-Ito 和Fill手术)等手术方式进行矫正。结果:手术前后单眼麻痹患者的垂直斜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双侧麻中层得垂直斜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比较旋转性斜度变化,双侧麻痹患者手术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而单侧麻痹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患者的双眼视,眼底旋转性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外伤性上斜肌麻痹通过不同的手术方式,能改善垂直斜度和旋转斜度,保持并恢复较好的双眼视。  相似文献   

16.
难找断端的泪小管吻合术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难找断端的泪小管吻合术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对30例(30眼)难找鼻侧断端的下泪小管断裂采用吻合造瘘手术法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均吻合成功。功能恢复者29例(96.67%)。结论采用此方法对难找断端的泪小管断裂吻合效果有效。  相似文献   

17.
从二次手术中探讨巩膜下充填术失败原因海南眼科医院洪莉我院在近1年内,对30例视网膜脱离行巩膜下充填术。其中有6例在术后半月左右复发,并施行了二次手术。兹就再次术中发现来探讨巩膜下充填术后复发的可能原因,供同道参考。本组病例共30例,男16例,女14例...  相似文献   

18.
再次泪囊鼻腔吻合术分析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探讨造成需再次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原因及其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方法 通过对32例(32只眼)再次泪囊鼻腔吻合术,详细观察,了解分析其失败的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 在32例再次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发现其失败原因系泪囊未完全切开者11例,前唇吻合缝线脱落或前唇过长、过宽,致使引起前后唇接触粘连,或前唇下陷粘连者12例,吻合腔肉芽组织增生7例,泪囊过小(萎缩)2例.经再次手术的32例随访3个月,泪道冲洗通畅30例,不畅2例.成功率93.75%.结论 术中细致操作,掌握好有关手术技巧及其具有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能力,是避免再次手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锥体功能不良综合征三例许淑德,刘明玉锥体功能不良综合征亦称全色盲,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先天性眼球震颤、弱视及癔病等。现将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遇见的3例报告如下。例1女,7岁,双眼畏光、视力差6年余,于1990年2月4日就诊。患儿为第1...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1组白内障与斜视的联合手术,随访1~3年无不良并发症并取得良好结果。一般资料:1993年3月~1995年4月行白内障与斜视联合手术27例。男21例,女6例。年龄5~40岁平均23.11岁。工人14例,农民6例,学生6例,幼儿1例。外伤性白内障26例,并发性白内1例,均有共同性外斜视多为继发性。右眼19例,左眼8例。锐器伤23例,雷管炸伤3例,原因不明1例。发病至手术28天~21年,平均2.67年,1~6月18例,7月~21年9例。术前视力:眼前光感2例,手动9例,数指16例,光定位均属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