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HGV5端非翻译区(5‘UTR)序列设计套式引物,建立检测HGVRNA的逆转录一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广东地区63例非甲一戊型肝炎患者血甭HGVRNA进行检测,结果6例阳性(9.5%),其中3例有输血史,提示广东地区近10%非甲一戊型肝炎为HGV感染所致,其中半数与输血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丙型肝炎病人罹患干眼的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横断面研究.门诊病人分成病例组(丙肝患者)60人和对照组(健康人)60人,根据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和泪液分泌试验(SIT)来确定两组的干眼患者人数并行x2检验比较,t检验进一步比较丙肝病人组的干眼和非干眼者之间的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时间、血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HCV-RNA载量等指标,再把有意义的因素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干眼患病率病例组45.0% (27/60)和对照组23.3% (14/60)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61,P=0.012),丙肝病人中的干眼和非干眼者之间的感染时间(t=3.487,P<0.01)和血白蛋白浓度(t =2.450,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LT(t =0.222,P=0.852)和血HCV-RNA载量(t=1.545,P=0.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时间与血白蛋白的浓度密切相关(r=-0.912,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时间是丙肝病人罹患干眼的危险因素(OR>1,P=0.007).10% (6/60)的丙肝患者泪液中HCV-RNA的检查阳性,但与罹患干眼无关.其浓度明显低于血中病毒载量,结论 丙肝患者常并发干眼,HCV感染时间越长及血白蛋白浓度越低其干眼患病风险越大,临床眼科医生需提高认识,注意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HBV、HCV)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中的感染状况及感染相关因素。方法 对50例血透患者应用酶免疫法检测HBV血清感染标志物及抗-HCV,PCR法检测HBV-DNA;并分析HBV和HCV的感染与透析时间及输血的关系。结果 50例血透患者中HBV阳性者14例,占28%,抗-HCV阳性者12例,占24%,且两者的感染率随透析时间延长、输血次数的增加明显增高。结论 血透患者是HBV及HCV感染的高危人群,其高发率与透析时间延长、输血次数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评价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PCR.EB)与病情的关系,以PCR.EB检测29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炎患者血清HBVDNA。阳性13例,阴性16例,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前者血清胆红素及肝功能损伤程度显著地后者,提示(1)HBV的复制水平与病情相关,(2)患者血清HBVDNA的检测可作为该类患者病情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白内障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探讨白内障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4-12在本院眼科住院且发生医院感染患者68例的病历信息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白内障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白内障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37%,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有39例(57.35%);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触性检查、侵入性操作、住院天数是白内障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白内障住院患者有合并医院感染的风险,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患者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感染在不同年龄组及性别之间的差异,以便有效地控制人群问的相互传染.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忠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和抗体.结果:共检测3156例标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781例,感染率达24.75%;男性感染429例,感染率为28.95%,女性感染352例,感染率为21.03%,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年龄大于25岁组HBV感染率(27.09%)明显高丁二年龄低于25岁组(17.51%).结论:在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之前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是有必要的,加强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保健措施和医学防治意识,能有效控制人群问的相互传染. 相似文献
7.
背景 近年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深入研究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有重要意义.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法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POAG发病的关系,为探讨POAG发病的危险因素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计算机法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one图书馆、维普、万方数据、CNKI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5年2月发表的关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POAG发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语种为中文和英文,并通过其相关的参考文献进行补充.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估.采用Stata 12.0统计学软件对合并效应量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POAG发病中的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采用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法处理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各研究间异质性I2≥50%时采用随机模型分析效应量,I2<50%时采用固定模型分析效应量. 结果 共纳入8篇病例对照研究类型,来自欧洲、亚洲和北美洲,8篇文献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方法不同,包括ELISA检测、Western blot法和组织病理学检查.POAG组患者276例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为71.38%,对照组352例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为42.90%.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POAG发病有关(OR=3.23,95%CI:1.65~6.23,P=0.001);敏感性分析发现各研究对Meta分析结果均无明显影响.不同研究地区的亚组分析发现,欧洲地区POAG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最高(OR=7.25,95% CI:3.61 ~ 14.54,P=0.000,I2=0.0%);不同检测方法亚组分析发现,组织病理学检测的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最高(OR=9.13,95% CI:3.78~22.04,P=0.000,I2=0.0%),其次为ELISA法(OR=2.85,95% CI:1.40 ~5.81,P=0.004,I2=60.4%).漏斗图检测及Egger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纳入的文献无发表偏倚(P>0.05).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POAG的发病相关联. 相似文献
8.
9.
根据中国赵家良等在2012年提前出版的电子版Journal of Glaucoma上报告,0005% 拉坦前列素(适利达)用于至少90度房角开放的中国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优于05%噻吗洛尔,且耐受性良好。本研究采用8周随机开放性平行研究。入组标准:年龄18~75岁,房角至少90度开放,眼压在21~35 mm Hg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或1个月前接受过周边虹膜切除(开)术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两组,71例接受0005% 拉坦前列素每晚1次滴眼进行治疗(拉坦前列素组);70例接受05%噻吗洛尔早、晚7点各1次滴眼进行治疗(噻吗洛尔组)。观察1、2、4、8周的眼压情况及8周后的降眼压幅度。入组筛选时眼压测量选择在上午9点,基线眼压及随访眼压测量分别在上午9、下午4点,每眼均使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两次取平均数。结果显示,拉坦前列腺素组与噻吗洛尔组的平均基线眼压分别为(243±30)mm Hg和(242±30)mm Hg,治疗8周后平均眼压分别为(176±38)mm Hg和(193±39)mm Hg,平均降眼压幅度分别为( 67±44 )mm Hg和( 49±40)mm Hg。两组均在治疗1周后眼压降幅最大,随后6周保持稳定。拉坦前列腺素组在每次随访观察时的眼压值均较噻吗洛尔组低(图1),在随访1、2、8周时拉坦前列腺素组平均眼压<17 mm Hg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噻吗洛尔组(图2),同时两组耐受性良好。图1拉坦前列腺素组和噻吗洛尔组随访不同时间的平均眼压比较图2拉坦前列腺素组和噻吗洛尔组随访不同时间达到不同平均眼压患者比例的比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