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按现代正规要求进行了放射状角膜切开术405眼,其中低度近视44眼,中度近视221眼,高度近视140眼,术后3个月-1年复查裸限视力达1.0以上分别为93%、66%、30%;0.5以上分别为100%、93%、71%。手术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眼部横纹肌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了1970年到1993年5月间病史资料完整的32例RMS,随访到15例。其中存活10例,3年存活率66.7%,5年存活率46.7%。我们发现在明确RMS诊断后及时进行有效放疗,预后较好,存活期较长。进一步的分析发现,RMS临床表现眶骨有破坏杆的而后较差,病理类型为胚胎型RMS的预后似较腺泡型的好。  相似文献   

3.
我们按现代正规要求进行了放射状角膜切开术405眼,其中低度近视44眼,中度近视221眼,高度近视140眼,术后3个月-1年复查裸眼视力达1.0以上分别为93%,66%,30%,0.5以上分别为100%,93%,71%。手术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16例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随访5—36个月。并与同期施行的术前病情相近的14例单纯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进行分组比较,植片透明率联合手术组为56.3%,对照组为57.1%;两组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及57.1%。两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咪唑类药物治疗丝状真菌性角膜炎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秉基  陈祖基 《眼科研究》1995,13(3):171-172
对63例(只眼)丝状真菌性角膜炎分别应用I组1%克霉唑混悬液(16例)、Ⅱ组1%咪康唑混悬液(23例)及Ⅲ组复方咪康唑合剂(15例)滴眼、Ⅳ组复方咪康唑合剂滴眼联合酮康唑口服进行治疗。各组治愈率分别为25%、21%、66.6%、77.7%,第I、Ⅱ组与第Ⅲ、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Ⅲ、Ⅳ组之间比较差异虽无显著性(P〉0.1),但平均治愈天数Ⅲ组为68天,Ⅳ组为35天,差异有显著性(P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囊膜上超声乳化和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我院眼科住院的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137例(167眼),随机分成囊膜上组69例(86眼)采用囊膜上超声乳化治疗,囊袋内组68例(81眼)采用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超声能量参数、术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6个月。结果 囊袋内组核硬度Ⅱ、Ⅲ、Ⅳ级实际超声乳化时间分别为(31.98±3.74)s、(81.23±5.58)s和(142.87±7.53)s;囊膜上组核硬度Ⅱ、Ⅲ、Ⅳ级分别为(14.84±2.74)s、(21.44±3.85)s和(74.89±5.97)s。囊袋内组核硬度Ⅱ、Ⅲ、Ⅳ级超声能量分别为(18.71±3.42)%、(25.49±3.91)%和(33.39±4.12)%;囊膜上组核硬度Ⅱ、Ⅲ、Ⅳ级对应为(9.04±2.05)%、(11.28±2.52)%和(18.96±3.79)%。囊袋内组核硬度Ⅱ、Ⅲ、Ⅳ级实际超声乳化时间和超声能量分别与囊膜上组核硬度同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囊袋内组术后1d裸眼视力及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分布情况与囊膜上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囊袋内组Ⅱ、Ⅲ、Ⅳ级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与囊膜上组核硬度同级患者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囊膜上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囊膜内组为13.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囊膜上超声乳化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术后视力及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与囊袋内超声乳化基本一致,但明显减少了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更安全。  相似文献   

7.
高龄老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10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从1989年1月至1992年9月为106例(117眼)75岁以上老人白内障患者施行了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患有全身多系统疾病者占74.5%,以冠心病居多占44.3%。经过术前,术中和术后妥善治疗处理,不公安全地施行了手术而且术后恢复迅速,效果良好。术后一年以上随访型67例(77眼),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66眼占85%,0.1-0.4者9眼占12%。并发症与年龄较轻者相比未见增多。  相似文献   

8.
Er:YAG激光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本文探讨应用Er:YAG激光行白内障乳化术,观察其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4例老年性白内障和1例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使用德国生产的蛇牌Er:YAG激光仪行激光乳化白内障手术。其中Ⅱ级核1例,Ⅲ级核3例,Ⅳ级核1例。结果:除先天性白内障一例仅50%使用激光乳化外,其他4例全部用激光乳化完成手术,未发现术中并发症。追踪1年后,术后最好矫正视力0.5~0.8者3例,1.0~1.2者2例。仅1例术后第一天  相似文献   

9.
PRK后2—3年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193nm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矫正536例近视、屈光度为-2.25~-15.00D的942眼的疗效,随访2年至3年。术后随访,屈光度在±1.00D以内者:1年时,低中度组(≤6.00D)为86.2%、高度组(>6.00D)为69.6%;2年时,分别为84.7%和67.8%;3年时,则分别为92.3%和85.7%。术后裸眼视力≥0.5和≥1.0者:1年时,低中度组为99.3%和87.6%、高度组为96.1%和71.6%;2年时,低中度组为98.9%和86.7%、高度组为95.8%和70.5%;3年时,低中度组为96.8%和88.9%、高度组为100.0%和85.7%。术后的角膜上皮下混浊多为0级和1级,极少或无3级及其以上的具有临床意义的角膜上皮下混浊。看来,PRK为目前矫正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挫伤性前房积血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眼球挫伤常致前房积血,现将我科自1985年至1995年收治的106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106例前房积血中男87例,女19例。3~5岁儿童6例,7~35岁92例,35岁以上的8例。106例中最多的原因是碰撞伤,其次为拳击伤,胶带射伤,掷击伤等。2、积血分级,分为Ⅲ级,Ⅰ级前房积血占前房容积1/3以下,Ⅱ级前房积血占前房容积1/3~1/2,Ⅲ级前房积血占前房容积1/2以上。106例中Ⅰ级62例占58.5%,Ⅱ级28例占26.4%,Ⅲ级16例占15.1%。原发性出血78例占73.5%,继发性出血…  相似文献   

11.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的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对139例(257眼)PRK术后随访半年至一年。结果表明:术后一年,低中度和高度组各有1眼最佳矫正视力丢失二行,分别占2.5%和3.3%;低中度和高度组的角膜上皮下1级混浊分别为10.81%和15.16%,2级混浊分别为2.73%和0%;激素性高眼压,在发生率最高的3个月时,可分别达24.37%和25.32%,但这种反应性的眼压升高只是暂时的,容易控制;过矫和散光增加的发生率均较低,主要与术者的经验有关。随着术者经验的提高、手术设计的完善及术后用药的研究,这些并发症会降到最低水平。PRK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白内障联合手术初步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报告21例(21眼)外伤性白内障联合手术病人。包括7眼内异物取出、8眼角膜伤口缝合、2眼虹膜复位、2眼晶体玻璃体切除、1眼穿透性角膜移植、1眼小梁切除,全部病人均同时施行了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18例随访3─58个月,平均17.7个月。随访时视力≥0.5者占55.6%。术后并发症有:1.后囊膜混浊,占27.8%;2.人工晶体虹膜夹持,占11.1%;3.其他并发症,占16.7%。  相似文献   

13.
高琼 《深圳医学》1998,11(2):18-19
本文利用计算机近红外光扫描仪对120例乳腺肿瘤患者检查,产有手术及病理对照。其中检出乳腺癌17例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为100%,按国际分期0-1期9例,Ⅱ期6例,Ⅲ期2例,无Ⅳ期,以前期居多,其余103例的病理报告为乳腺良性疾病,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88.3%,由此提示:近红外扫描对乳腺癌尤其是早期乳腺癌是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临床资料1.经临床检查。诊断为皮下囊肿3例,霸粒肿5例,女性5例,男性3例,年龄从8岁至40岁。2.治疗方法:用细长针头抽吸2%利多卡因0.sml向囊腔内注人,然后针头不动,调换吸人2.5%强的松龙混悬液0.3ml~0.snll的注射器,将药液注人,间隔1周注射1次,注射次数视病情需要而定,注射深度视囊肿大小而定。3.结果:经治疗的8例患者均在治疗朗显效,有效率1()0%,8例患者经注射3~5次后均完全治愈,随访0.5~l年后,所有治愈患者均未发现复发。二、讨论皮下囊肿和睑板腺囊肿分别是汗腺…  相似文献   

15.
干眼病患者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48例干眼病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测定和对比研究。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均值为6.98±3.12%,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均值为8.12±3.53%,对照组分别为12.80±5.35%和5.20±1.15%,二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T细胞亚群均值为:CD358.12±4.76%,CD438.92±3.92%,CD837.58±5.61%,CD4/CD8=1.03±0.69,对照组分别为67.98±5.80%,45.42±5.24%,29.24±3.02%,1.55±1.73,各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干眼病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均异常,且两者呈一致性关系,机体免疫调节机制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范围内界膜剥除联合体积分数16%全氟丙烷(C3F8)玻璃体腔填充术后不采用俯卧位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63例(63眼)黄斑裂孔患者,所有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均由同一位手术医师完成,手术采取大范围内界膜剥除、体积分数16%C3F8玻璃体腔填充以及术后不采用俯卧位。手术方式均采用23G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缓慢注射吲哚青绿(用50g?L-1葡萄糖溶液稀释成0.08g?L-1)染色内界膜约1min,内界膜剥除至血管弓附近(直径约8000μm),气-液交换,5min后进行气体与体积分数16%C3F8交换。术后患者保持阅读位3~5d,随访6个月。结果 63例(63眼)患者中8例8眼为复发性裂孔(12.70%),距离前次手术1~3(1.3±2.1)a;20例(31.75%)2期, 21例(33.33%)3期,22例(34.92%)4期。所有裂孔直径为(517.63±258.27)μm,其中4例裂孔直径超过1000μm。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16±0.18,术后为0.27±0.15。单纯裂孔封闭率100%,术中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大范围内界膜剥除+体积分数16%C3F8玻璃体腔填充及术后非俯卧位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较以往的玻璃体腔气体填充以及俯卧位的治疗方式更加方便且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手术患者292例(335眼),随机分为对照组(140例159眼)和试验组(152例176眼)。对照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试验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1d、7d角膜水肿情况及角膜容积,并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角膜水肿情况显示,术后1d、7d角膜水肿发生率对照组(32.7%、3.1%)与试验组(35.8%、5.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54、0.809,P=0.552、0.368)。核硬度分级显示,对照组核硬度≤Ⅲ级患者术后1d和7d角膜水肿发生率(27.9%、1.2%)与试验组(21.0%、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1.203、0.012,P=0.273、0.915);对照组核硬度≥Ⅳ级患者术后1d角膜水肿发生率(38.4%)明显低于试验组(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3,P=0.039)。角膜容积显示,两组患者术后1d的CV3、CV5和CV7明显高于术前(均为P<0.05);对照组术后7d的CV3、CV5和CV7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5、2.896、3.265,P=0.023、0.019、0.01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切口靠前、灌注压力高时间长、原角膜有损伤、后弹力层撕脱、晶状体核硬度是影响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的因素(均为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切口靠前、灌注压力高时间长、后弹力层撕脱、核硬度Ⅲ ~Ⅳ级、核硬度Ⅴ级与术后角膜水肿发生有关。结论 核硬度≥Ⅳ级患者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效果好,切口靠前、灌注压力高时间长、后弹力层撕脱、核硬度Ⅲ ~Ⅳ级、核硬度Ⅴ级可能是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24例29眼圆锥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并随访0.5-6年,植片透明率达到100%,免疫排斥率为6.3%,术后80%矫正视力≥0.4,其中2眼术后裸眼视力分别为0.8和0.9,矫正视力达1.0。  相似文献   

19.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远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keratotomy,RK)器械和设备对近视平均-5.48D的155例(285只眼)行RK。对角膜散光超过1.00D者,联合行1~2对旗状横切口矫正散光。并对术后4~5年患者随访观察。结果表明,角膜屈光力平均降低3.98D,角膜散光由术前平均0.68D降至0.36D,等效球镜平均降低-4.74D。正视率、过矫率和低矫率分别为70.7%、15.5%及13.8%。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以上者占3.4%。裸眼视力≥1.0者占63.8%,≥0.6者占89.7%。并发症中角膜微切穿及视力波动发生率分别为4.6%和34.1%。眩目发生率为8.8%,6个月后降至1.8%。术后1~2年,光学区内皮细胞丧失率平均为6.2%。  相似文献   

20.
白内障手术861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月内施行白内障复明手术861例,均为单眼手术。其中男342例,女发519例,年龄3月 ̄98岁,60 ̄80岁者占76.77%。性白内障占59.81%,并发性29.5%,外伤性5.57%,先天性4.18%。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者占98.86%,前房型1.14%,均采用隧道式小切口囊外摘出或超声乳化吸出。术后视力≥0.3者占81.64%。认为隧式小切口手术,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是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