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复视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ia Q  Guan H  Guo X  Shen D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6):449-452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复视的发病原因、机制及临床转归。方法 对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入术后24例复视患者行视力、眼前节、眼底等常规检查,并进行屈光、眼肌运动、复视像检查,用三棱镜及同视机检查眼位及融合功能,部分患者行眼肌牵拉试验。结果 双眼复视19例中,斜视性复视17例,中枢融合障碍复视2例;斜视性复视中,除3例为间歇性外斜视外,其余1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眼肌运动障碍;单眼复视5例中,4例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术后一过性黑朦及内直肌下直肌麻痹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关球后麻醉白内障术后引起复视近年来国内外均有报道,多为垂直性复视[1].本文报道1例球后麻醉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一过性黑朦及内直肌、下直肌麻痹,就其临床表现,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注意事项。方法 对12例12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者11眼,未改善1眼。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灌注压及后房压,防止出现晶体后囊破裂及晶体脱位。  相似文献   

4.
王卫  陈术  施爱群 《国际眼科杂志》2006,6(5):1148-1150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性斜视的发病机制和处理方法。方法:对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性斜视的患者28例进行视力、眼前节、后节常规检查,并行眼位、眼球运动、复视相、三棱镜和同视机检查。部分患者行牵拉试验。结果:患者28例中,垂直性斜视患者占21例,水平斜视患者占2例,上直肌挛缩患者2例,下直肌挛缩患者1例,上直肌瘢痕限制性斜视患者2例。结论: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性斜视并眼外肌运动障碍所致性复视的患者,经过早期的药物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恢复其眼外肌正常的运动机能从而改善斜视,消除复视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眼内异物取出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17例在取眼内异物同时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Ⅰ组),19例在眼内异物取出一月后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Ⅱ组)。术后随访1~24月。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ⅠI组9例,Ⅱ组8例。结论对于伤势较轻的眼内异物并外伤性白内障,眼内异物取出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并比较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前房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及Silicone、PMMA不同类型的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不同时期前眼部炎症情况,我们对20眼手术患者进行了前眼部荧光造影检查,重点观察了前房荧光素渗漏情况,其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病例来源:1989年间我院收治的部分白内障手术患者。老年性白内障16眼,外伤性白内障4眼,其中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81岁。手术式分别为现代白内障囊外术4眼。后房型人工晶体12眼(含Silicone人工晶体8眼及PMMA人工晶体4眼)和前房  相似文献   

7.
后房型人工晶体向下脱位是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相对少见的并发症.本文报告3例治疗方法和体会.病例及方法1986年10月至1991年4月4年内,共行800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3例发生人工晶体向下脱位.3例均为男性,2例56岁,1例68岁.术前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采用常规开罐式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空气下植入术.人工晶体均为J型袢(IOLAB101及CILCO-PB11).术中2袢分别放置在12.6点位,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1天发现人工晶体向下移位,在瞳孔为2mm时,自瞳孔区可看到人工晶体光学部分的上缘.其中1例下移约2.3mm,视力1.2,无单眼复视,未做处理.另2例人工晶体可随体位改变而晃动,站立时分别下移3和3.5mm,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缩短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晶植人术学习曲线的途径.方法 对2006年萧县彭年光明行动中完成29例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晶植入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最先完成17例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晶植入术部分手术操作步骤,循序渐进最后独立完成12例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晶植入术的全部操作步骤.结论 熟练掌握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技术,是缩短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IOL植入学习曲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慢性眼内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慢性眼内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4例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慢性眼内炎分别接受了玻璃体切除、人工晶体取出等治疗,并作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术3例保存有用视力,1例眼球萎缩;1例自结膜囊培养出丙酸杆菌,3例微生物培养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4年1月期间确诊为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63例(69眼),41眼Ⅱ~Ⅲ级核,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28眼Ⅳ~Ⅴ级核,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63例(69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58眼(84.06%)术后1周裸眼视力≥0.4。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经处理对术后视力无影响。结论采取恰当的术式,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角膜穿孔伤并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2例(32眼)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的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13眼采用Ⅰ期角膜缝合联合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9眼采用Ⅱ期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随访1-3月,视力≥1.0者4眼,占12.50%;0.5-0.9者19眼,占59.38%;0.1-0.4者6眼,占18.75%;0.1以下者3眼,占9.38%。结论角膜缝合,晶状体摘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合手术的手术时机及术式的选择非常重要,同时须对术中、术后并发症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26例(239眼)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1例(11眼)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生率为4.60%,多数发生于术后2~3周。应用散瞳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消炎药等进行治疗,3~10d前房炎症完全控制,视力恢复良好,1例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结论迟发性葡萄膜炎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出现较晚的并发症,对术后恢复良好的视力又造成严重损害,及早诊断和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Wen Y  Liu W  Pan H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5):268-270
目的:探讨光学虹膜切除术后治疗先天性绕核性白内障的方法。方法:对光学虹膜切除术后的先生性绕核性白内障患者12例(24只眼)行软性白内障摘除囊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瞳孔成形术,术中采取角膜进针、穿过缺损区域两侧虹膜、角膜出针、通过白内障切口行前房内打结方法恢复瞳孔形状。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0.5,瞳孔近似圆形,且对光反射存在;无畏光和单眼复视症状;美容效果良好。结论: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瞳孔成形术是治疗光学虹膜切除术后先天性绕核性白内障患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60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06-01/2010-01确诊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52例60眼,Ⅱ~Ⅲ级核47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Ⅳ~Ⅴ级核13眼,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糖尿病患者52例60眼白内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50眼(83%)术后1wk裸眼视力≥0.4。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经处理对术后视力无影响。结论: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采取恰当的术式,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主要探索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或白内障囊外伴后囊破损者,采用巩膜缝线固定技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23例(23眼),13眼为白内障囊内摘除无晶体眼,10眼为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后囊破裂或外伤性白内障后囊不完整,用巩膜缝线固定晶体襻技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本组病例随访3-16个月(平均8.3个月),视力在4.7(0.5)以上者21眼,5.0(1.0)以上者13眼,未发现严重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角巩膜穿孔伤伴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时机和初步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我院2000-01/2005-02共对60例(60眼)角巩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除晶状体皮质大量进入前房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3组每组20眼。A组行角巩膜伤口修补同时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B组行角巩膜伤口修补白内障囊外摘除,3~10d内行人工晶状体植入;C组行角巩膜伤口修补后,3~10d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随访6~18mo,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3组在随访期内均能获得满意的视力,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3组P值均<0.05),3组均未见严重术中并发症,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及虹膜炎症反应并发症A组高于B、C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角巩膜穿孔伤伴外伤性白内障的患者,早期(3~10d)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比较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援非小切口手术治疗黑人白内障28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在援非期间对287例黑人白内障实施小切口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非洲简陋的条件下对287例287眼黑人白内障实施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术,植入硬质型人工晶状体,观察各类白内障术后裸眼视力及并发症。结果:一次性植入人工晶状体275例275眼,术后1wk裸眼视力≥0.3者240眼(83.6%),≥0.5者166眼(57.8%);角膜水肿53眼(18.5%),后囊膜破裂5眼(1.7%),前房反应38眼(13.2%)。结论:在非洲对于大规模黑人白内障选择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黄瑶  陆晓丹  张平 《实用防盲技术》2013,(4):170-171,184
目的 观察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效果.方法 抽选107例(107眼)行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12例(112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硬片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1周视力.结果 术后1周视力大于0.3者分别为88.78%及66.96%.结论 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周视力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硬片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近期(1周)效果与超声乳化近期(1周)效果相近,在缺少设备、缺少投入的基层医院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唐胜明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2105-2106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194眼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视力较前明显提高,视力>0.5者152眼(78.4%),0.5~0.1者37眼(19.0%),<0.1者5眼(2.6%)。结论:小切口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易掌握、切口闭合好一般不需缝合、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荀红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4):672-674
目的:对高度近视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状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74例78眼,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39眼,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状植入,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治疗后裸眼视力为0.5及以上者比例与矫正视力为0.5及以上者比例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眼压均显著降低且两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状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