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196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6例ADR中,涉及抗生素130例占66.3%,中药注射剂43例占21.9%,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2.
29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9月上报的298例ADR报告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涉及的器官系统及引发ADR排序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中药注射剂、静脉给药、老年和儿童患者ADR发生率较高,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加强抗感染药物、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管理及重视ADR监测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沈国华 《淮海医药》2009,27(5):448-44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1月上报87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ADR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61例,占总例数的70.1%;中药注射剂17例,占19.5%。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总例数的93.1%;药品不良反应常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消化系统的损害。结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与中药注射剂,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管理,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院2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评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方静  周学琴 《安徽医药》2007,11(4):377-378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1日~2006年9月30日收集到的286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6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生素136例,占47.55%.中药注射剂98例,占34.27%.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265例,占92.66%.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 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5.
302例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5年302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302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54.64%;其次为中药制剂和循环系统药,分别占14.90%、8.2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9.01%;另外ADR的发生与静脉给药方式、老年患者、儿童有关。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收集到的113例ADR进行汇总分析。结果:ADR的发生女性多于男性;静脉滴注药物引发的ADR占95.58%;发生ADR的前3位药品种类分别为: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及循环系统用药;ADR发生频率最高的前3位药品是: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洛美沙星、掊丙酯;ADR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症状为最常见。结论:应加强静脉抗感染药物、中药注射剂及循环系统药物的合理使用,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观察用药过程发生的ADR,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7月20日—2010年12月30日收集到的180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涉及的器官系统、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0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生ADR多于青壮年患者;引起ADR的主要为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物、中草药注射剂及循环系统药物,分别占25.7%、25.7%、13.9%和10.0%;发生ADR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分别占82.2%和13.9%;ADR涉及的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及循环系统,分别占37.8%、23.9%、12.8%、10.6%及9.4%。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因素、抗感染药物的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静脉给药方式有关,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相似文献   

8.
2008年我院243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进一步合理用药。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8年11月我院收集到的24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累及器官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3例ADR中抗微生物药物、中药注射剂居首,以静脉给药途径发生率最高。结论应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监测,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我院2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年1~12月收集的2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2例ADR报告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0.2%(177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61.5%(155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伍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52.3%(132例)。结论:应慎用注射剂,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我院2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3年10月-2005年12月收集到的256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引发ADR前10位的药品、涉及的器官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来源于医师的占60.94%;静脉滴注药物引发的ADR占75.0%;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的ADR报告例数居第1,2位;ADR发生频率最高的3种药品是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曲松;ADR表现以皮肤损伤最为常见。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督,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奉贤区中医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集到的1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总数的62.8%(93例);其次为中成药,占总数的21.6%(32例)。静脉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占95.9%(14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充分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力度,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0日收集到的77例ADR分别从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及患者年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7例ADR中,抗感染药46例(占59.74%)、中成药15例(占19.48%),静脉滴注引起的47例(占61.04%),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42例(占54.54%)。结论: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同时加大对中成药监测,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宣教,对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我院24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4,自引:9,他引:6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2年7月1日~2003年6月30日收集到的242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涉及的器官系统、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2例ADR中,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偏大有关,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督,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解淑琴  柯园  贾丹春 《安徽医药》2013,17(2):350-351
目的了解我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合理用药水平,提高监测报告的质量。方法对我市2009年争2011年上报的14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发生的原因、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4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医疗机构上报984例,药品零售店上报443例,药品生产企业报告数为零。抗感染药物引起的占47.93%,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占22.56%;静脉给药引起占52.42%,口服药品占39.4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37.63%。结论加强和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在涉药单位的监测,注意抗感染药物与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42例ADR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22例(52.4%);中药制剂引起的ADR10例(23.8%);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69.0%(29例);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66.7%(28例)。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集的108份儿童药物ADR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8例儿童ADR中,男62例(57.4%),女46例(42.6%);静脉给药者居多(94例,占87.04%);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涉及19种抗感染药物共79例(73.14%),中成药4种共11例(10.1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ADR最主要的表现,共82例(75.93%)。结论:增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防范意识,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制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一2009年6月收集到的中药制剂致136例ADR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引起ADR的中药制剂涉及38个品种。136例ADR中,41—70岁构成比最高,占71.32%;以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起的ADR最常见(占68.38%);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中药制剂发生ADR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在使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规律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200例不良反应中老年人和儿童明显多于青年人,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引发的居多,较多累及皮肤黏膜及神经系统,大多数为轻度。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仍普遍存在,应加强合理用药监管,以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我院16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上报的16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和临床表现、转归与评价等进行分析.结果 167例报告中,7例为皮肤过敏试验阳性,有效报告160例.其中患者女47.50%(76/160),男52.50%(84/160),平均年龄54.37岁;静脉给药145例(90.63%),口服给药ll例(6.88%),皮下注射给药4例(25.00%);涉及药品12类73种,列前3位的药品是抗感染药物83例(51.88%),中药制剂40例(25.00%),消化系统用药9例(5.63%);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药品不良反应多为一般性的(97.50%),严重的4例(2.50%),并且转归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年龄和性别差异.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合理用药监管,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