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作有时《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赵开美复刻本第144条)又,“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  相似文献   

2.
热入血室证名之管见热入血室之证名,首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及《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  相似文献   

3.
热入血室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入血室一证出自《伤寒论》 ,张仲景论述了有关热入血室证的 3种情况 ,一是经水适来热入血室证 ,原文 143条“妇人中风 ,发热恶寒 ,经水适来 ,得之七八日 ,热除而脉迟身凉 ,胸胁下满如结胸状 ,谵语者 ,此为热入血室也 ,当刺期门 ,随其实而取之。”原文 145条“妇人伤寒发热 ,经水适来 ,昼日明了 ,暮则谵语 ,如见鬼状者 ,此为热入血室”。二是经水适断热入血室证 ,原文 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 ,续得寒热 ,发作有时 ,经水适断者 ,此为热入血室 ,其血必结 ,故使如疟状 ,发作有时 ,小柴胡汤主之”。三是阳明里热热入血室证 ,原文2 16条“阳明病…  相似文献   

4.
热入血室证首见于仲景《伤寒论》。在太阳阳明病篇 ,共设四条作了专题论述。如 1 48条云 :“妇人中风 ,发热恶寒 ,经水适来 ,得之七八日 ,热除而脉迟身凉 ,胸胁下满如结胸状 ,谵语者 ,此为热入血室也 ,当刺期门 ,随其实而取之”。 1 49条云 :“妇人中风七八日 ,续得寒热 ,发作有时 ,经水适断者 ,此为热入血室 ,其血必结 ,故使如症状 ,发作有时 ,小柴胡汤主之”。又 1 5 0条说 :“妇人伤寒发热 ,经水适来 ,昼日明了 ,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 ,此为热入血室 ,无犯胃气及上二焦 ,必自愈”。阳明病篇 2 2条还指出 :“阳明病 ,下血谵语者 ,此为热入血…  相似文献   

5.
妇人妊娠妊娠之名,始见于《金匮》。与妊子、重身、怀娠等均同怀孕。其脉证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渴,不能食,无寒热。”考《素问·阴阳别论》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平人气象论》曰:“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金匮》言妊娠之症状为渴,不能食,乃是有病之象。而脉则平,为无病之脉也。何以致之?此《素问·腹中论》所谓之:“身有病面无邪脉”也。妊娠  相似文献   

6.
谈谈对“热入血室”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热入血室”的论述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历来对其中一些问题也有些不同看法。现结合《伤寒论》原文,谈谈个人对“热入血室”的认识,以求指正。1 《伤寒论》中有关“热入血室”一文的分析1 1 《伤寒论》关于“热入血室”的条文有:①“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可,随其实而泻之”。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③“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  相似文献   

7.
对《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第1条所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设有医治逆者……则绝之”之“绝之”,历代医家解释纷纭不一,虽见智见仁,然失之于偏。故笔者述管见如下。一、注家对“绝之”的  相似文献   

8.
<正> 妊娠的脉象,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如《内经》便有“少阴脉动甚”(《素问·平人气象论》)和“阴虚阳搏”(《素问·阴阳别论》)之说,《金匮要略》则认为“妇人得平脉,阴脉少弱”(《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脉经》则云“脉平而虚者,乳子法也”。《四言举要》“尺脉滑利,妊娠可喜”。这些脉象的叙述,“动甚”、“滑利”是有余之脉;“少弱”、“虚”为不足之征。一为有余,一为不足,都是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但是“滑利”之脉,亦即是我  相似文献   

9.
<正> 大黄甘遂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中,为治疗妇人水与血结于血室所致小便不通之症。如《金匮》日:“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3,34(3)
<正>关于热入血室证,《伤寒论》原文有4条论述。第143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  相似文献   

11.
<正> 热入血室的来源,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说:“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血室”自古论述不一。方氏云:“血室为营血停留之所,经血集会之处,即冲脉,所谓血海是也。”诸家皆从其说。惟柳氏云:“血室,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陈自明云:“巢氏病源并产宝方,并谓胞门、子户。”卫生宝鉴云:“血室者,素问所谓女子胞,即产肠也。”程式医彀云:“子宫,即血室也。”张介宾云:“子户,即子宫,俗谓子肠,医家以冲任之脉盛于此,即月事以时下,故名曰血室。”众说纷纭,使后人莫衷一是。但从本病的病理、症状结合现代医  相似文献   

12.
张克斌 《光明中医》2002,17(1):31-32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 ,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临床以经期或行经前后 ,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 ,或痛引腰骶 ,甚则剧痛昏厥为主证。痛经一证的记载 ,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带下 ,经水不利 ,少腹满痛 ,经一月再见。”《诸病源候论》记有 :“妇人月水平腹痛者 ,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 ,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 ,损伤冲任之脉…… ,风冷之气与血相击 ,故令痛也。”《景岳全书·妇人规》说 :“凡妇人经行作痛 ,虚者多 ,全实者少 ,即如以可按拒按及经前经后辨虚实 ,固其大法也 ,然有气血本虚血未得行者亦每拒按 ,故于经前亦常有…  相似文献   

13.
<正> 旋覆花汤治妇人半产漏下见于《金匮·妇人杂病篇》,曰:“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方以旋覆花、葱、新绛三味组成。此条历来视为悬案,尤在泾渭该汤“殊与虚寒之旨不和”,《医宗金鉴》断其“必是错简”,中医院校统编教材则将此条作为存疑,附列篇末。余以为此条理法方药贯通一气,并无相悖之处。理由如次: 一、半产漏下有瘀血:该汤在《金匮·血痹虚劳篇》中复出,以其证属虚寒相搏,故将其归入虚劳之中。血之畅通,须阳之温煦,气之鼓荡。今证属虚寒,则血凝涩而为瘀血,故仲景将虚劳与血痹合为一篇,寓意深矣。诚如张锡纯所云:“虚劳者必血痹,而血痹之甚未有不虚劳者”。妇人半产漏下既属虚劳,则挟有瘀血当属无疑。二、旋覆花汤旨在活血通脉:该汤复见于《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篇》以治肝着。何谓肝着?尤氏曰:“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故名肝着。”既为  相似文献   

14.
小柴胡汤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妇科热入血室证的经典方。《伤寒论》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妇女外感中风,热邪陷于血室。血室包括冲脉和子宫。“冲为血海”是营血聚积的所在地,也是经血聚散的处所,而子宫则是经血排泄的直接藏器,二者密不可分。血室位于躯壳之里,肠胃之外,属于半表半里,所以证见往来寒热,发作有时,用小柴胡汤转运枢机以解血室之热。妇科临床上的热入血室证大体有二种,即经行发热及产后发热,都是血室中…  相似文献   

15.
略论黄土汤中黄芩的配伍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汤来源于《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之大便下血 ,以及吐血、衄血、妇人崩漏等证 ,具有温阳健脾 ,养血止血之功用。方中配伍一味苦寒的黄芩 ,其意义历代颇多争议 ,主要有以下两种意见 :一是认为黄芩在方中具清热泻火之功。如唐宗海《血证论·卷八》云 :“血伤则阴虚火动 ,故用黄芩以清火。”二是认为黄芩在方中起反佐作用 ,制术、附温燥之性。如尤怡《金匮要略心典·卷下》云 :“虑辛温之品 ,转为血病之厉 ,故又以黄芩之苦寒 ,防其太过 ,所谓有制之师也。”高校 5版《方剂学》统编教材亦…  相似文献   

16.
梅核气治疗心得福建中医学院(350003)林淑琴梅核气一症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明《赤水玄珠》卷三立梅核气病名:“……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又曰痰结块在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是也。”其临床...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仲景将本病例于妇人杂病篇中,致使后世不少医家误认为脏躁之“脏”为子宫。如《类聚方广义》曰:“脏,子宫也。”沈明宗亦云“脏躁为子宫血虚受风热化热。”愚意则以为脏躁非子宫病。若“脏”为子宫,那么仲景又何必于脏躁之前再加“妇人”二字呢?可见“妇人”二字,是为区别于男子脏躁而设。而证之临床,本病亦非女子所独有。《素问·五脏别论》谓:“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名曰奇恒之府。”若云脏躁为子宫病,仲景就当曰腑躁更为切贴,却反云脏躁,不是违背常理  相似文献   

18.
<正> “是动则病,是主……所生病”见于《灵枢·经脉》篇中,历代医家对它作了多种解释,各执已见,众说纷纭,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笔者通过学习,认为仍有重新商榷的必要。历代医家的注释概要《灵枢·经脉篇》在十二经中均有“是动、所生病”之论述,《难经》最早为它注释:“……经言是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气,气为是动,邪在血,血为所生病。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故先为是动,后所生也。”由于十二经病候十分复杂,气证、血证在“是动”与“所生病”中前后交错,《难经》的上述注文非但未中的,并使后世医家跟踵而入不得返悟,不少人以气在外(为先),血在内(为后)作依据为《灵枢·经脉篇》注文。如唐·杨玄操曰:“邪中于阳,阳为气,故气为先病,阳气在外故也;若在阳不治,则入于阴,阴为血,故为血后病,血在内故也。”明·张世贤曰:“血为荣,气为卫。荣行脉中,卫行脉外,邪由外入,先气而后血”。清·张志聪亦曰:“夫是动者,病因于外;所生者,病因于内”……以上诸论,源于《难经》出自一辄,大同小异。均未能符合经旨本意。如:徐灵胎曰:“此就  相似文献   

19.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 ,也是疑难重症。如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曰 :“妇女崩漏 ,最为大病。”历代医家都将“崩漏”专立门类进行论述 ,至今仍为妇科讨论的重点 ,现将庞师辨治崩漏的思路整理如下。1 崩漏的概念崩漏一病 ,最早见于《内经》 ,如《素问·阴阳别论》 :“阴虚阳搏谓之崩。”《黄帝内经素问》王冰注 ;“阴脉不足 ,阳脉盛搏 ,则内漏而血流下也。”《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辨证并治》日 :“妇人有漏下者 ,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 ,有妊娠下血者也。”说明当时对不同情况的下血证已初具鉴别。《请病源候论》指出 :“妇人经脉调适 ,…  相似文献   

20.
“胞系了戾”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此段语释在有些医书中,如中医研究院编的《金匮要略语释》及《中医大辞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