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究东莞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对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房树人(HTP)投射测验两种测验方式,采取分层取样法对来自东莞的2518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MHT被试测试结果总分显示94.28%的小学生无心理问题,4.29%的小学生存在问题倾向,1.43%的小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其中学习焦虑,身体症状以及过敏倾向较突出;症状自评(部分)被试测试结果显示,有9.56%的小学生存在躯体化问题,有14.50%的小学生存在抑郁问题,有21.98%的小学生有人际问题;HTP测验结果,有87.68%的小学生无心理问题,有7.81%的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倾向,有4.51%的小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问题。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在MHT总分存在显著差异(F=19.330,P0.001),在SCL-90的3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躯体化F=6.579,P0.001;抑郁F=8.437,P0.001;人际关系敏感F=11.101,P0.001),在HTP总分及各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总分F=9.994,P0.001;精神病性F=6.054,P0.001;抑郁F=11.841,P0.001;焦虑F=7.502,P0.001);不同性别的小学生仅在HTP结果上存在显著差异(总分t=2.918,P0.001;精神病性t=3.656,P0.001;抑郁t=6.411,P0.001;焦虑t=-3.848,P0.001);不同教养方式的小学生在MHT中存在显著差异(F=16.880,P0.001),在SCL-90上存在显著差异(躯体化F=18.795,P0.001;抑郁F=12.235,P0.001;人际关系敏感F=10.025,P0.001);是否隔代抚养的小学生在MHT结果存在显著差异(t=2.639,P0.01),在SCL-90存在显著差异(躯体化t=3.481,P0.001;抑郁t=3.068,P0.01;人际关系敏感t=2.160,P0.05),在HTP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2.365,P0.01)。结论:东莞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仍有部分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倾向。二年级,民主型教养方式以及非隔代抚养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留守初中生学业适应的特点及学校疏离感在教师/父母期望知觉与学业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山东省某乡镇中学264名留守初中生(男生116人,女生148人),采用初中生教师期望知觉评定量表、父母期望问卷、中学生学校疏离感量表、初中生入学学习适应量表分别测量留守初中生的教师/父母期望知觉、学校疏离感和学业适应水平。采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留守初中生中,女生的学业适应水平高于男生(F=12.70,8.35,7.41;P0.001);留守初中生学业适应、教师/父母期望知觉均与学校疏离感显著负相关(r=-0.72,-0.63,-0.35;P0.01),教师/父母期望知觉与学业适应显著正相关(r=0.54,0.32;P0.01)。教师/父母期望知觉正向预测学业适应(β=0.49,0.13;P0.05),学校疏离感在教师期望知觉和学业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比为0.73,95%CI为(0.07,0.12);在父母期望知觉和学业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比为0.62,95%CI为(0.01,0.04)。结论:学校疏离感在初中生教师期望知觉与学业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父母期望知觉与学业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农村初中生的学习焦虑现状、学习焦虑的相关因素以及学习焦虑与学业表现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8128名农村初中生,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测量学习焦虑,采用标准化数学考试测量学业表现。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OLS回归分析探讨农村初中生的学习焦虑现状、学习焦虑的相关因素以及学习焦虑与学业表现的相关关系。结果:63.5%(5159/8128)的农村初中生的学习焦虑倾向得分在8分及以上。年级(β=0.03)与学习焦虑倾向得分成正向关联,性别(β=-0.13)、母亲受教育程度(β=-0.03)、数学成绩(β=-0.08)、师生关系得分(β=-0.11)与学习焦虑倾向得分成负向关联。学习焦虑倾向得分与农村初中生的标准化数学考试成绩成负向关联(β=-0.08,P0.001)。结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普遍具有学习焦虑倾向;女生、高年级、成绩较差、母亲受教育程度较低及师生关系得分较低的学生更容易存在学习焦虑;农村初中生的学业表现与学习焦虑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职业期望的关系。方法: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与大学生未来职业期望调查问卷测量271名大学生。结果:1独生子女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3.291,P0.01;t=2.055,P0.05),职业期望和声望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t=-2.668,-3.161;P0.01);2职业期望与情感温暖理解(r=0.168,P0.01)呈显著正相关;声望因子与拒绝否认(r=-0.199,P0.01)、惩罚严厉(r=-0.145,P0.05)呈显著负相关;发展因子与情感温暖理解(r=0.235,P0.01)、惩罚严厉(r=0.121,P0.01)呈显著正相关;福利因子与情感温暖理解(r=0.214,P0.01)、偏爱被试(r=0.136,P0.05)呈显著正相关;3独生子女对父母严厉惩罚和职业期望具有显著调节作用(β=0.842,t=2.087,P0.05)。结论:根据独生与非独生子女情况调整教养方式有利于大学生职业期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农村地区中学生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的流行状况、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为进行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农村地区2060例初、高中学生,针对焦虑、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进行症状评定。结果①中学生焦虑障碍的阳性率为33.1%,抑郁障碍的阳性率为19.3%;②女生焦虑障碍阳性率高于男生(χ2=14.940,P=0.000),而男生抑郁障碍的阳性率高于女生(χ2=14.046,P=0.000);③初二年级的抑郁障碍阳性率高于初一、初三年级(χ2=6.637,P=0.041)。高中阶段焦虑障碍阳率性随年级升高而降低,变化显著(χ2=8.253,P=0.016);高中生的焦虑障碍阳性率显著高于初中生(χ2=10.843,P=0.001);④多元log istic回归表明,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与性别、民族、年级、健康状况、学习成绩有关。结论女生易感焦虑障碍,男生易感抑郁障碍,初二和高一是抑郁和焦虑障碍易感的年级,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易感焦虑、抑郁障碍,这些人群需要得到学校、家庭的关注和恰当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新疆某三甲医院的创伤住院患者,以及目睹亲人经历重大创伤或者突然亡故的家属400名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应用PTSD诊断量表(PCL-C)、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采用一对一访谈的方式进行评估,依据DSM-Ⅳ诊断标准确诊PTSD的患者并调查其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①400例被试PCL-C评分均值为(36.975±14.090),PTSD的症状筛查阳性率为31%(PCL-C分值≥41分);②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女性(χ2=13.380,P0.001)、重大外伤(χ2=24.488,P0.001)、癌症(χ2=9.268,P0.05)、丧亲(χ2=41.083,P0.001)的被试PTSD症状的发生率高。结论创伤后PTSD症状发生率较高,性别、创伤的严重程度、是否患有癌症或丧亲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点高中学生学业成就责任与学业压力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使用学业成就责任与学业压力量表对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的全体学生进行研究,共取得有效样本2517份,运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皮尔逊积差相关等方法。结果:(1)不同班级性质的高中生在成功内控上具有显著差异(t=-2.36,P0.05),在外在环境压力上具有显著差异(t=7.36,P0.001);(2)不同考试成绩的高中生在成功内控(F=3.47,P0.05)和失败内控(F=6.52,P0.01)上具有显著差异,在学业压力上具有显著差异(F=75.67,P0.001);(3)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高中生在失败内控上具有显著差异(F=3.51,P0.001;F=4.62,P0.001),在学业压力上具有显著差异(F=6.01,P0.001;F=6.20,P0.001);(4)母亲职业不同的高中生在失败内控上具有显著差异(F=2.56,P0.05),父母职业不同的高中生在学业压力上具有显著差异(F=4.78,P0.001;F=5.51,P0.001);(5)学业成就责任与学业压力具有显著的负相关(r=-0.110,P0.01),失败内控对学业压力有正向预测力(β=0.393),学业成就责任对学业压力具有负向预测力(β=-0.898)。结论:不同背景变量的高中生在学业成就责任和学业压力上具有显著差异,学业成就责任与学业压力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军医大学生学习态度和成绩与父母对其学习关心和期望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自制量表,比较父母对学习关心和期望程度不同的军医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结果父母对学习关心程度不同的学员,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及其期望值不同(χ2=32.132、30.268、74.807,P0.001),父母对学习期望值不同的学员,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及其期望值也不同(χ2=48.760、49.093、118.845,P0.001)。结论军医大学生学习态度和成绩与父母对其学习关心和期望程度基本成正比,要加强与其父母的沟通联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互联网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通过互联网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编的性健康问卷、网络行为问卷和网络成瘾量表(I-A II)对83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网络成瘾和成瘾倾向率为6.2%,正常使用、使用过度和成瘾倾向比率的性别差异显著(χ2=28.74,13.76,11.66;P〈0.001);②性知识的来源由高到低分别是书籍网络(45.7%)、朋友伙伴(25.9%)、学校教师(13.4%)和家庭父母(2.2%);书籍网络、学校教师和家庭父母来源比率的性别差异显著(χ2=5.89,P〈0.05、χ2=18.62,P〈0.001、χ2=9.71,P〈0.01);③接吻、爱抚和性交等性行为发生率男女差异显著(χ2=4.32,P〈0.05、χ2=9.90,P〈0.01、χ2=4.52,P〈0.05)。结论大学生熟悉并且偏爱对互联网的使用,通过互联网开展性健康教育具有受众优势,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0.
汽车驾驶员疲劳综合征与焦虑抑郁情绪及人格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汽车驾驶员疲劳综合征与个体情绪状态及人格特征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疲劳综合征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状态问卷、EPQ量表测评心理状况,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292名职业驾驶员中76例(26.0%)存在疲劳综合征症状,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χ2=6.028,P0.05);105例(36.0%)存在焦虑情绪,女性明显高于男性(χ2=38.652,P0.05);72例(24.7%)存在抑郁情绪,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别(χ2=2.826,P0.05);分析疲劳综合征、焦虑抑郁情绪与EPQ的关系发现,分量表中N分呈正相关关系、抑郁情绪与E分呈正相关关系(r=0.711,P0.05);焦虑、抑郁情绪与P、L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汽车驾驶员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这些情绪与其人格特征有密切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师范大学生的依恋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运用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重庆市3所师范院校随机抽取500名在校师范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师范大学生依恋类型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x2=5.364,P=0.016),其中不安全依恋类型女生所占的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社区小、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同年级、性别学生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群体心理困扰与需求,为开展有效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某社区中4所社区小学4、5年级学生、6所中学所有学生,以调查问卷形式完成SCL-90(90项症状清单)量表。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小学生仅在恐怖因子上存在劣于一般人群的差异(Z=-5.36,P0.01);初中学生除人际关系外均存在劣于一般人群的差异(Z总分=-8.34,Z总均分=-8.51;P均0.01);高中学生各因子均存在劣于一般人群的差异(Z总分=-15.65,Z总均分=-15.86;P均0.01)。初中年级心理因子阳性率增加较大,且初二年级的因子阳性率增加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总分=43.16、P均0.01)。男女性别在焦虑、恐怖、偏执因子中存在显著差异(χ2=5.976,5.053,6.361;P均0.05),且不同校别的男女差异各有特点。起始年级学生抑郁、焦虑水平高于普通年级(χ2=9.380、P0.01;χ2=8.775,P0.05);毕业年级学生的焦虑、精神病性水平高于普通年级(χ2=6.261,P0.05)。结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乐观;初中阶段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尤其初一、初二年级是心理干预的关键时期;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状态不理想且高考应激源效应明显;男女生在个体成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优势与不足;起始年级与毕业年级学生相对普通年级学生更可能处于心理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城镇中学生人际敏感现状及其家庭因素,为早期家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自编问卷,对722名城镇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人际敏感为(2.08±0.72)分;人际问题检出率为13.4%(男生10.8%、女生15.6%);初一为10.1%、高二为17.9%;初高中分别为10.6%和16...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为教师心理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62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 1中小学教师SCL-90总均分与全国常模存在显著差异(t=5.15,P0.001),各因子中人际敏感和偏执与全国常模差异不显著,其余各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显著;2总均分阳性检出率为:18%的教师有轻度症状,2.2%有中度、重度症状,因子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强迫症状、躯体化、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恐怖;3小学、中学以及高中教师SCL-90总均分及因子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4中小学教师SCL-90总均分性别差异不显著,因子中躯体化性别差异显著(t=-2.93,P0.01)。结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引人深思,教育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流行病学特征,初步分析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取2所高校,采用问卷法调查大学生867名。结果①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流行率为12.9%;②女生(χ^2=16.267,P〈0.01)、新生和毕业生(χ^2=23.670,P〈0.001)、医科生(χ^2=25.050,P〈0.001)、独生子女(χ^2=4.988,P〈0.05)、单亲家庭(χ^2=205.883,P〈0.001)及农村学生(χ^2=21.609,P〈0.001)自杀意念流行率较高,并存在显著性差异;③经过Log 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及家庭结构对自杀意念的产生有重要影响。结论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教育,重点关注女生、医科生、单亲家庭及农村学生,多渠道的心理疏导及良好的家庭和校园环境有利于减少大学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流动儿童社会支持的性别、年级、流动时间、自评学习成绩的特点.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问卷,随机抽取泉州市431名流动儿童.结果 ①流动女生比流动男生感受更多母亲的亲密感(t =-2.084,P<0.05)和陪伴(t=-2.375,P<0.05);感受更多同学的亲密感(t=-3.847,P<0.001)、情感支持(t=-4.009,P<0.001)、价值肯定(t=-3.443,P<0.001)和工具性支持(t=-2.510,P<0.05);②小学四、五年级流动儿童感受到父母亲(F=3.092~9.451,P<0.05,P<0.01,P<0.001)和老师(F=5.436~11.270,P<0.001)的支持好于初一和初二年级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初一和初二年级的流动儿童感受到同学(F=2.487~3.489,P<0.05,P<0.01)的社会支持好于小学四、五年级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小学六年级流动儿童社会支持水平较低;③流动时间在2年以下的流动儿童感受父亲工具性支持(F=3.642,P<0.05)低于流动时间在6~10年和10年以上流动儿童的父亲工具性支持;④自评学习成绩优的流动儿童感受到社会支持(F=3.471~7.045,P<0.05,P<0.001)好于优以下自评学习成绩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结论 流动女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好于流动男生;小学六年级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是个值得关注的阶段,流动儿童感知较少初中老师的社会支持;流动时间越长,流动儿童得到父亲的社会支持越好;自评学习成绩越好,流动儿童感受到社会支持越好.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当代中学生的社交焦虑和自我意识状况及社交焦虑和自我意识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La Greca等编制的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20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①中学生组在SASC得分中显著高于中国常模(t=10.704,P<0.001);在Piers-Harri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军医大学生学习成绩状况。方法通过教学档案和问卷调查,调查军医大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对学习成绩的期望等。结果军医大学生学习成绩主要为良好和中等(χ2=492.367,P〈0.001),并与学生对成绩的期望值有关(χ2=284.626,P〈0.001);无军籍学员优秀率最高(χ2=96.554,P〈0.001);高年级学员成绩更好(χ2=25.978,P〈0.01);男学员成绩好于女学员(χ2=12.927,P〈0.05);小专业(如生物技术和卫生管理)的成绩更好(2χ=55.513,P〈0.001)。结论军医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19.
心理控制源及相关因素对高考学生家长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及相关因素与高考学生家长焦虑情绪的相关关系。方法对保定市两所重点高中的236名高考学生家长共435人,进行了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结果①高三学生家长中母亲在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t=-2.264,P〈0.05)因子分上显著高于父亲;不同受教育程度PLOC各因子差异显著(P〈0.01);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父母PLOC中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因子分显著高于经济状况一般和经济状况较差的父母;②教育成效、父母责任、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4个因子得分与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③焦虑与PLOC及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进入了对焦虑的回归方程,对焦虑的预测作用较大。结论高考学生家长焦虑情绪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调节效应对师范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对3所师范院校的421名本科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父母对不同性别的子女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教养方式,父亲拒绝否认(t=4.29,P<0.001)、情感温暖(t=-3.17,P<0.01)、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