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5月对4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根据血管狭窄情况选择不同介入治疗方式,行下肢动脉造影及动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形术.结果 4例患者均有表现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下肢血管超声显示糖尿病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斑块、狭窄与血栓形成,病变累及下...  相似文献   

2.
郭莉  成莲芳  王富军 《护理研究》2013,27(3):235-236
糖尿病病人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以及感染是导致糖尿病足病的三大因素,其中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轻重缓急决定了糖尿病足病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因此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评估、狭窄闭塞血管的再通和下肢血运的重建成为糖尿病足病治疗的关键。糖尿病病人下肢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3.
牛永国 《临床医学》2010,30(8):51-5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特点及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行下肢血管彩超,CTA及DSA造影检查,根据血管狭窄情况选择介入治疗方式,全部病例均行动脉造影及动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形术。结果 20例糖尿病患者均表现为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下肢血管超声及CTA显示糖尿病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斑块、狭窄与血栓形成,病变累及下肢股动脉、髂动脉及胫前、足背动脉。介入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行胰岛素控制血糖,抗凝、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治疗后患者下肢血管灌注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缓解,踝肱指数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血管DSA造影检查可以准确了解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阻塞部位及程度,血管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Ⅱ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超声检查的临床指导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Ⅱ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探讨 Ⅱ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了解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形态学特征[1],寻找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对2004~2005年我院住院86例确诊为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同期住院无糖尿病的患者下肢血管形态、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比较。结果(1)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以股动脉最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率以累及动脉以下侧的远端动脉血管胫前动脉受累最为明显[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接收的健康体检者62例作为对照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血流情况,比较血管内径、血流量、下肢动脉硬化率、血管狭窄及血管闭塞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下肢血管内径、血流量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动脉硬化率92.32%、50%以上血管狭窄率45.16%、血管闭塞率16.13%及血栓率6.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90%、8.06%、0.00%、0.00%,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明确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等血管管径,显示下肢血管详细信息,确保检出下肢动脉硬化、血管狭窄闭塞、血栓等,为疾病防范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致病因素为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动脉硬化、管腔狭窄、闭塞导致的肢端缺血。近年来,随着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开展,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预后有了显著改观,但对介入治疗所致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的踝肱指数(ABI)与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探讨ABI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对30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别进行ABI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ABI与超声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符合率,并分析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组76例(25.3%),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组20例(6.7%),动脉斑块组166例(55.3%),狭窄组38例(12.7%)。狭窄组与其他三组的ABI均值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三组之间ABI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ROC曲线,确定以ABI预测超声检测血管狭窄的最佳cutoff值为0.865;以ABI≤0.865判断血管狭窄的阴性预测率231/249(92.8%),阳性预测值20/49(40.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和高胆固醇血症为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和高胆固醇血症是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ABI≤0.865是诊断下肢血管狭窄的切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病及狭窄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8例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及相关血生化检查,同时测定血压,并结合年龄、体质指数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较重组年龄、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均高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较轻组,病变程度与病程、体质指数、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关。结论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与年龄、高血压、高尿酸、血糖水平、高血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统计 ,全球有2亿糖尿病患者,并每年以2.5%的速度增加,其中有30%的糖尿病患者因并发严重的下肢动脉闭塞而截肢。目前,采用介入方法对狭窄/闭塞的下肢动脉进行留置导管溶栓术、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基本手段。我院2003年3月-2007年8月对48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将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6):3802-38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在糖尿病早期就已出现,主要累及下肢远端动脉。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发生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11倍。动脉硬化斑块使血管腔不同程度狭窄可引起一系列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极易发生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对治疗、预后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病理变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以及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动脉闭塞,局部组织缺血。本病早期仅感下肢困倦、无力,感觉异常,麻木,膝以下发凉,至动脉闭塞期出现间隙性跛行,静息痛,严重时发生下肢溃疡、坏疽。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时,血管结构改变、血流障碍及神经微循环异常,与长期慢性的高血糖、脂质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改变、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有  相似文献   

12.
目的:MSCT血管成像对82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材料与方法:分析2012年2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MSCT的8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将其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非糖尿病的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扫描的动脉斑块类型、分布、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共评价血管1233节段,发现下肢粥样硬化病变血管789节段(63.99%),对照组共评价血管1187节段,病变的血管563节段(47.43%)。实验组中度狭窄实验组多于对照组(P0.05),完全闭塞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的分布,实验组主要位于膝关节以下的部位,对照组主要以膝关节以上为主,实验组Ⅳ度的血管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上所述,MSCT是一项无创的先进的检查方法,能很好的评价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分布及管腔的狭窄程度等,可作为常规的检查。  相似文献   

13.
<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LEASO)是由动脉硬化造成下肢动脉内膜增厚、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的一种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血供不足、下肢出现间歇性跛行、缺血性静息痛、皮温降低、甚至出现溃疡或坏死等,其是全身性动脉硬化血管病变在下肢动脉的局部表现。糖尿病LEASO是指LEASO患者同时合并糖尿病,虽然糖尿病LEASO的临床表现与单纯动脉硬化性下肢缺血相似,但糖尿病LEASO血管钙化严重、侧支循环较差,具有其独自的临床特  相似文献   

14.
MRA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29条下肢进行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所有血管分为174个节段,以DSA作为标准,重点对股浅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进行分析。结果①MRA与DSA比较,对于狭窄≥50%动脉的判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准确度为94.70%,敏感度为98.43%,特异度为85.11%。②将DSA和MRA检查结果按血管狭窄程度精确分级,两者总符合率为84.5%,足背动脉符合率明显偏低(69.0%)。结论MRA是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一种可靠方法,在识别血管有无狭窄方面与DSA基本等同,但存在过度评估血管狭窄程度的缺陷。MRA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与DSA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对细小血管的诊断仍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同一个体颅内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检测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354例,应用经颅多普勒(TCD)、CDFI对颅内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进行检测,分析糖尿病患者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形成、管腔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发病特征,观察单一个体不同部位发病的差异。结果糖尿病患者同一个体不同部位动脉硬化病变特点:(1)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发生率、斑块发生率均高于下肢动脉,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斑块形成特点一致,均以多发斑块居多,以钙化性强回声斑块为主,形态以规则型为主。(2)动脉狭窄以颅内动脉最高发,颅内动脉与颈部动脉、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而颈部动脉与下肢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颅内动脉狭窄特点以多支动脉的轻度狭窄为主,前循环狭窄发生率高于后循环,并以大脑中动脉最为高发。(4)下肢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以股总动脉最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则以膝以下末梢动脉受累最为明显。结论联合应用CDFI与TCD能对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进行形态学评价,对预测和预防糖尿病患者脑血管、下肢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统计[1],全球有2亿糖尿病患者,并每年以2.5%的速度增加,其中有30%的糖尿病患者因并发严重的下肢动脉闭塞而截肢.目前,采用介入方法对狭窄/闭塞的下肢动脉进行留置导管溶栓术、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双源CT血管成像对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沈阳维康医院收治的行双源CT下肢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糖尿病组患者和非糖尿病组患者分别有40例和7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分析斑块的类型,并对其管腔狭窄程度、累及范围等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和非糖尿病组患者的下肢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节段检出率分别为66.9%和4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混合斑块发生率、管壁4度受累比例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而完全闭塞发生率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手段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管腔的狭窄程度、累及范围等进行准确判断,斑块检出率高,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8.
老年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与血脂血流变学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流变学与下肢动脉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90例老年糖尿病和80例老年非糖尿病患者均空腹测定血糖,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及彩超下肢动脉检查。结果(1)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TC,TG,VLDL,ApoB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2)血流变学改变,糖尿病患者全血黏度,血沉,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1)(3)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超声显示动脉血管壁回声欠均匀,内中膜增厚,可有多支血管斑块形成及不同程度狭窄。结论脂代谢和血流变异常可能是血管并发症形成的基础,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糖尿病患者早期主要病变之一,下肢动脉超声检查能及早准确的提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为治疗、预防和保健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就诊于我院疑似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52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5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硬化、狭窄、斑块程度,将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硬化、狭窄、斑块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经超声诊断,共诊出5例患者为股前动脉硬化、16例患者为腘动脉斑块、19例患者为足背动脉狭窄,诊断正确率为95.2%[(5+16+19)/42],与病理诊断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时,应用彩色多普色超声技术进行诊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多加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患者经皮氧分压(TcPO2)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针对原因找出应对措施是可以减少或避免检测误差的方法。方法对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行随机指派病区工作人员和安排专人检测对下肢TcPO2,比较前后结果。结果随机检测正常的113条下肢血管中有7条经专人重新检查为轻度狭窄(随机检查存在检测假阴性),随机组检测轻度狭窄的82条下肢血管其中经专人检测4条正常(随机检测存在假阳性),2条重度狭窄(随机检测低估),随机检测重度狭窄的105条下肢血管中专人检测31条为轻度狭窄(随机检测高估),Ⅱ级和Ⅲ级经皮氧分压两种检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检测结果比较后发现影响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患者经皮氧分压检测结果是因为检测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氧电极膜破裂或过期、预热温度不达标、部分患者个体差异性等因素导致。结论专人检测及细致规范的检测工作流程,可以减少或避免检测结果误差,为尽早发现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提供经济、可靠、无创性的血管病变检查手段同时使得检测结果更为客观和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