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需血运重建的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与预后情况的性别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需血运重建的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终点事件与二级预防情况.结果 3763例患者中,女性797例(21.2%),其中早发冠心病123例,占女性患者的15.4%;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387例,占男性患者的13.0%.与男性相比,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既往心肌梗死史或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比例小.男性患者吸烟比例较大,而女性患者有高血压病史的较多,血脂异常、肥胖或超重在男性患者更为显著.女性患者前降支病变的比例高,血运重建方式不存在性别差异,更多的女性患者达到完全血运重建.终点事件无显著性别差异.结论 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血管病变与男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85例因胸痛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入院的297例男性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女性冠心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较男性患者高(P<0.05);促凝因素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女性高于男性(P<0.05);心绞痛症状女性较男性患者组多不典型(P<0.05);女性患者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结论 绝经后的女性,并存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血脂紊乱是冠心病的高发人群,应积极防治和加强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心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青年男性(年龄≤44岁)共200例,选取同时期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诊断的青年男性104例作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住院诊断为急性心梗老年男性89例为老龄对照组,观察体质量指数、吸烟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血清尿酸、血脂、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等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由病变支数表示.结果 (1)与青年男性对照组比较,青年男性心梗组在吸烟、肥胖、合并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较多(均P<0.05),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较高(P<0.05),血红蛋白较低(P<0.05).(2)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青年男性急性心梗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肥胖( OR=11.020)、2型糖尿病(OR =5.805)、高血压病(OR=4.428)、早发冠心病家族史(OR=2.883)、吸烟(OR =2.153)及低血红蛋白血症(OR=1.034)(P<0.05).(3)青年男性心梗组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正常14例,单支病变109例(54.50%),其中前降支病变69例;双支病变42例;三支病变35例.青年男性心梗组中单支病变累及前降支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男性心梗组(P<0.05).结论 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及低血红蛋白血症是青年男性发生急性心梗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急性心梗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4.
刘赵云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2):2406-2408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院1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56例和晚发冠心病组64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二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肥胖情况等.[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中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清总胆固醇,肥胖发生率高于晚发冠心病组;而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低于晚发冠心病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发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且以左前降支(LAD)多见,晚发冠心病组以多支病变为主.[结论]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肥胖均是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单支病变为主,以累及LAD多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的284例早发冠心病患者(男<55岁,女<65岁)、182例晚发冠心病患者(男≥55岁,女≥65岁)和226例非冠心病对照者(男<55岁,女<65岁)的临床资料,分别对三组入选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早发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对照组比较,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个数多[(2.01±1.22)个vs.(1.01±0.93)个,P<0.05],高血压、2型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均高(P均<0.05);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男性比例高[52.8%(150/284)vs.28.3%(64/226),P<0.05].(2)早发冠心病组与晚发冠心病组患者比较,具有以下临床特点: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个数少[(2.01±1.22)个vs.(2.89±1.41)个,P<0.05];②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高[21.1%(60/284)vs.12.1%(22/182),P<0.05];③左心室射血分数值高(0.63±0.1 vs.0.61±0.12,P<0.05);④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比例高[45.4%(129/284)vs.19.8%(36/182),P<0.001],两组患者均显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管病变率高[83.8%(238/284)vs.90.7%(165/182),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肥胖、2型糖尿病、吸烟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95% CI:高血压1.604~3.788(P<0.001),肥胖1.303~3.376(P=0.002),2型糖尿病2.040~7.771(P<0.001),吸烟1.783~5.488(P<0.001),早发冠心病家族史6.063~107.431(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在早发冠心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B=3.240,Exp(B)=25.522,95% CI:6.063~107.431,P<0.001].结论 与晚发冠心病组患者相比,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肥胖、饮酒等危险因素较少,但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较高,单支病变患者比例较高.提示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即遗传倾向在早发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和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搜集2013年1月~2016年4月因胸痛、胸闷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320例,其中240例为男性≤55岁,女性≤65岁的冠心病患者(早发冠心病组);另80例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运动平板阴性的男性≤55岁,女性≤65岁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早发冠心病组Gensini评分,比较两组间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清瘦素水平差异,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清瘦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13.87±0.31)%和(12.24±2.21)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14.31±0.22)%和(9.21±1.7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42,11.116,均P0.001),并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13,0.124,P=0.000,0.041);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清瘦素水平呈正相关(r=0.107,P=0.008)。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早发冠心病的预测价值进行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红细胞分布宽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5(95%CI:0.679~0.764),红细胞分布宽度界值为12.85%,敏感度为68.1%,特异度为65.4%。结论在早发冠心病患者中,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清瘦素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早发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肥胖与超重、吸烟、饮酒等等。随着冠心病发病的人群越来越多,发病趋势也逐渐呈现年轻化。《美国胆固醇成人治疗组教育计划第三次指南》(NCEP ATP-III)将早发冠心病(PCHD)定义为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的冠心病患者。因此,早发冠心病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除了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外,如何探究早发冠心病新的发病机制及预测因素更是做好早发冠心病一级预防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内外就此做了大量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本文就既往研究进行综述。旨在详尽探讨早发冠心病的最新发病机制和相关预测因素,为临床医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做好一级预防,为早发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经药物洗脱支架和(或)口服药物治疗后的近中期预后。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82例早发冠心病患者(男<55岁,女<65岁)按治疗方式的不同被分为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组(植入紫杉醇或雷帕霉素洗脱支架+药物治疗)177例和早发冠心病药物治疗组(单纯药物治疗)105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比较和为期半年及一年的随访(包括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用药等)研究。结果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组的男性比例、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方式起病的比例、多支病变比例、肌钙蛋白水平、住院天数及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服用率均高于早发冠心病药物治疗组(P<0.05);与早发冠心病药物治疗组相比,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组的二级预防(包括二级预防用药的依从性及危险因素的控制)较好,但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组仍有较高的再发心绞痛和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减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可以预测早发冠心病患者在随访一年期间的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联合药物治疗的早发冠心病患者须强化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男性冠心病患者169例,依据年龄分为2组,年龄≤55岁者79例为早发冠心病组,年龄〉55岁者110例为对照组;统计2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结果 (1)早发冠心病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率(69.1%)、吸烟率(58.2%)、有男性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率(24.1%)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3.45±1.08)g/L、三酰甘油((3.42±1.31)mmol/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9.1%、35.5%、8.2%、(1.99±0.48)g/L、(1.32±0.33)m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早发冠心病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率(59.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1.97±0.82)支、Gensini积分(7.72±1.24)分与对照组(31.8%、(2.96±0.93)支、(42.54±10.90)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10.430,95%CI:9.432~21.240,P=0.000)、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率(OR=12.120,95%CI:6.120~23.760,P=0.001)、血浆纤维蛋白原(OR=4.890,95%CI:3.204~18.902,P=0.002)、三酰甘油(OR=2.122,95%CI:1.002~11.460,P=0.001)水平是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早发冠心病与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低血浆纤维蛋白原、高三酰甘油水平有关,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预防男性早发冠心病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庆华  马燚 《临床荟萃》2006,21(15):1086-108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冠心病发病率不断增加.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小于同龄男性,但近年来发现女性小于50岁人群中冠心病发病亦有增多趋势,逐渐受到大家关注.我们回顾性分析55例女性小于50岁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龄的男性冠心病患者58例比较,分析其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提高人们对此类人群冠心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探究。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得以证实的女性冠心病332例患者与同期住院的男性冠心病360例患者进行比较,主要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及临床症状等。结果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病率相对较高,有较多临床主诉症状,典型心绞痛症状较少,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并发糖尿病和冠状动脉并变较多。结论对于绝经后女性无典型心绞痛且临床症状多的患者,应提高诊断意识,最大限度避免漏诊发生,以此提高女性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早发冠心病(PCHD)的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就业、工作等压力的增加,PCHD发病率逐年增加,对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均带来较大的危害,特别是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HDAMI),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110例PCHDAMI患者,探讨这一特殊人群不同性别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3.
毛雯  邹积艳  顾菲菲 《临床荟萃》2012,27(16):1403-1405,1410
目的 研究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痛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489例(男327例,女162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者行临床资料收集,血尿酸等生化指标检测,以发生病变的血管支数反映冠心痛严重程度.结果 男性冠心痛组糖尿病患者比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39.3% vs 24.3%,P<0.05),两组间血尿酸等其他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327.51±84.47)mmol/L vs(285.59±61.71)mmol/L(P<0.01)、高血压患者比率(81.0% vs 63.0%,P<0.05)、糖尿病患者比率(41.4% vs 21.7%,P<0.05)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痛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分别在男性及女性患者中比较各组血尿酸水平,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各组间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单支病变组(315.61±78.67)mmol/L、双支病变组(327.49±94.36)mmol/L、三支病变组(339.73±81.41)mmol/L间血尿酸水平有逐渐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是男性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血尿酸及年龄是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血尿酸是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其与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血小板膜GPIb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早发冠心病患者120例(早发冠心病组)、冠状动脉正常患者8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MIP-1α水平,应用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GPIb阳性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结果:早发冠心病组血清瘦素、MIP-1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血小板膜GPIb阳性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MIP-1α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血小板膜GPIb阳性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呈负相关(P<0.01和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MIP-1α水平呈独立正相关(P<0.01),与血小板膜GPI阳性百分率呈独立负相关(P<0.01).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表现为高瘦素血症;血清瘦素水平增高可能通过影响MIP-1α分泌及血小板活化参与早发冠心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采用 judkins 法行冠状动脉造影的6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早发组(n=286,早发冠心病者)、晚发组(n=184,晚发冠心病者)、对照组(n=150,非冠心病者)三组。对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比较早发组与晚发组的冠状动脉特点。结果晚发组、对照组在部分基线资料及部分临床指标上与早发组相比(P <0.05)。以对照组为参照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2型糖尿病、肥胖、吸烟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是早发冠心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 <0.01,95%CI>1)。早发组的单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晚发组(χ2=10.998,P =0.001);而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比例则明显低于晚发组(χ2=14.442,9.807,P =0.00,0.002)。Gensini 积分越高表明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晚发组在56-85和>85阶段的 Gensini 积分明显高于早发组,经比较(t=2.601,5.290,P =0.010,0.000)。结论高血压、2型糖尿病、肥胖、吸烟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是早发冠心的独立危险因素。早发冠心病患者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多于晚发,且冠脉病变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6.
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CAC)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年龄和性别的影响。方法:对318例患者行EBCT检测CAC,计算每例的CAC总积分,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确定冠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有无及其程度,评价CAC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以及年龄和性别的影响。结果:(1)全部318例患者中,CAC检测阳性232例,总阳性率72.96%;造影显示有230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冠脉狭窄,其中134例确诊为冠心病。(2)CAC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2%、54%和91%,诊断冠脉粥样硬化的相应指标则分别为87%,64%,86%和65%。(3)按年龄和性别分组,CAC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在<60岁女性组为63%,较≥60岁女性组的95%和<60岁男性组的94%都明显为低(P<0.05);但在<60岁男性组和≥60岁男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AC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在<60岁女性为79%,明显高于≥60岁女性组的19%和<60岁男性组的46%(P<0.05);<60岁男性组的诊断特异性亦显著高于≥岁男性组(P<0.05)。结论:EBCT检测CAC对冠心病的具有一定价值,但临床实践中应结合年龄和性别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危险因素在女性早发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在诊断女性早发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 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对472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年龄〈65岁女性患者的主要冠心病危险因素(年龄、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血压)和临床诊断符合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472例临床诊断女性早发冠心病的符合率为52.12%;无危险因素时冠心病临床诊断符合率仅24.72%,即3/4患者误诊,伴1个危险因素时便骤升到48.63%,伴3个危险因素时达80.00%。冠心病危险因素越多,临床诊断符合率越高(P〈0.01)。≥45岁女性的诊断符合率则显著高于〈45岁女性(53.97%与34.09%,P〈0.05)。有糖尿病史、高脂血症、高血压患者诊断符合率均分别显著高于无糖尿病、无高脂血症、无高血压患者(分别为75.45%与45.03%.64.77%与36.06%,56.44%与46.63%;P〈0.01或P〈0.05)。结论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女性早发冠心病临床诊断准确率关系密切。关注危险因素有助于减少冠心病的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18.
年轻人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年轻人心肌梗死(MI)患者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方法1996年1月~2000年4月65例MI患者,根据年龄分为≤45岁组(24例)和>45岁组(41例).比较两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差异.结果与>45岁组相比,≤45岁组男性多见,吸烟指数大于100者和有冠心病家庭史患者增多(分别为79.2%、16.7%和51%、4.9%,均P<0.01).血管正常及轻度病变者较多(45.9%),而2支及3支病变较少(12.5%),均P<0.01.结论年轻人心肌梗死女性罕见,重度吸烟为最重要诱发因素,其冠状动脉正常及轻度病变者多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传统冠心病危险因子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比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267例合并早发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病变组)与96例冠状动脉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其中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病变组比正常组的男性、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吸烟、饮酒比例显著增高,且在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尿酸、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上显著增高,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年数、性别对早发冠心病有显著的预测价值,OR值分别为12.317、3.267、2.894、1.140、0.088。结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是我国汉族人群年轻高血压患者出现早发冠心病的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与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因疑诊冠心病于我院行冠脉造影的1 449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资料.结果:与绝经后冠心病组比较,绝经前冠心病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患病率低(P<0.01),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以及吸烟率高(P<0.01),不稳定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高(P<0.01),双支、三支病变以及B型、C型病变的发生率低(P< 0.01),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比例低(P<0.05),接受氯吡格雷、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以及降糖药物治疗的比例低(P<0.05).结论:绝经前冠心痛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及复杂程度低,但不稳定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高,接受血运重建患者的比例低,药物治疗方面不如绝经后女性冠心痛患者积极.这可能是绝经前女性冠心病患者死亡率高及不良预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