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出血后肢体功能恢复主要在恢复期的1~6个月内,而头3个月更为重要,故此选择恢复期早期用药,如果药物康复治疗太晚,患者将产生较重的肢体功能障碍。在脑出血患者恢复期用脉络宁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运动疗法为主对脑卒中患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配合电脑中频治疗,作业治疗,电针,心理疏导等对47例患的偏瘫肢体进行康复治疗。结果:47例患的偏瘫肢体的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应用Brunnstrom偏瘫肢体功能评定法评定,病后≤1个月与≤3个月进行肢体功能恢复比较,上,下肢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有显性(P<0.01和P<0.05),结论:早期介入以运动 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康复效果显。  相似文献   

3.
背景:脑出血患发病后1个月是其恢复的最佳时机,在此期病情稳定后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可否促进患肢的功能恢复?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出血患前1个月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早期肢体锻练及阶段性的功能训练,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方法:7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在病情稳定后进入恢复期行康复锻炼,观察组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8h,神经学体征无进展时行早期肢体锻练及阶段性的功能训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后3个月行Brurmstrom运动功能分级和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评分。结果:入院后3个月观察组Brunnstrom分级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肢体锻练及阶段性的功能训练,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使其早日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患者早期作业治疗对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自钦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634-2634
目的 探讨早期的作业疗法对偏瘫上肢功能的恢复及对日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期脑出血患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后自我锻炼。康复组28例,在早期即给予康复训练。训练时间1-3个月,平均66d。结果 两组上肢功能及手指功能均有提高,但训练组比对照组提高显(P<0.01)。结论 急性期脑出血偏瘫患进行早期作业治疗能明显提高肢体功能,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新  孙倩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043-3043
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肢体功能恢复期长,在患恢复期中实施有目的有计划地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生活质量。介绍康复医疗及护理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有效的功能锻炼护理流程,认为实践中采用本流程可以提高患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治疗对脑出血患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以及运动治疗介入的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58例脑出血患分别接受运动治疗,治疗前后作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Fugl-Meyer、平衡及行走能力评定。结果治疗前后患ADL、上肢功能、平衡及行走能力均有明显差异。其中平衡及行走能力的总有效率为90%。结论运动疗法是治疗脑出血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早期治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患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脑出血患,给予出血侧大脑半球局部亚低温治疗。与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统计治疗前及治疗后31d时Fuglo-Meyer(FMA)积分。结果 治疗31d时亚低温组患FMA积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治疗开始越早效果越好(P<0.05)。结论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效。  相似文献   

9.
综合康复对脑损伤患者恢复期功能及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李丹  任海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5):2229-2229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对脑损伤患恢复期功能及能力的影响。方法 90例患被随机分3组,每组30例。综合康复组(C组)接受综合康复治疗(药物+OT+PT+ST+认知+高压氧)。单一康复治疗组(B组)只接受部分康复项目,不接近认知训练。单纯治疗组(A组)只接受单纯药物治疗。结果 3个月后C组较B组有A组在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非常显性差异(P<0.01),在肢体功能上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 综合康复对脑损伤患恢复期功能及能力的影响较单一康复和单纯药物治疗有非常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血肿与肢体运动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丽君  宋清 《现代康复》2001,5(6):23-24
目的:探讨脑出血部位及血肿大小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7例脑出血患对肢体功能,ADL能力进行动态观察。/结果(1)混合型及影响顶叶的脑叶出血患上肢,手的功能较下肢差。(2)内外侧型及除顶叶外的脑叶出血,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生活完全自理。(3)脑出血患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可直接从Brunnstrom I期进入IV-VI期,结论:脑出血血肿部位,有助于判断患运动功能及ADL的预后,肢体功能恢复过程并不完全遵循Brunnstrom6阶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EP)和改良脑出血量表(MICH)在判断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预后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经本院神经内科确诊的脑出血患者61例行SEP检查,分别测定61例患者患、健侧胫后神经的P40潜伏期和波幅,根据患者下肢SEP峰潜伏期的差值及主要波形变化来观察患者的肢体功能,判断其肢体功能异常程度;同时采用MICH量表来预测患者的预后。患者于发病3个月后门诊随访,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检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入院时,脑出血患者的患侧胫后神经P40潜伏期和波幅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3个月后,脑出血患者患侧的P40潜伏期以及入院时的MICH量表得分与发病3个月后的MRS评分呈正相关;P40波幅与发病3个月后的MRS评分呈负相关。以MRS评分为判断标准,MRS评分≥4分为预后不良。SEP检测结果和MICH量表评分判断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性分别为80.77%、84.61%,特异性分别为62.68%、88.57%,符合率分别为70.5%、86.9%。 结论SEP、MICH量表与肢体功能预后密切相关。联合应用SEP、MICH量表,则有助于判断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运动疗法为主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配合电脑中频治疗,作业治疗、电针、心理疏导等对47例患者的偏瘫肢体进行康复治疗.结果47例患者的偏瘫肢体的功能有不程度的恢复,应用Brunnstrom偏瘫肢体功能评定法评定,病后≤1个月与≤3个月进行肢体功能恢复比较,上、下肢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5).结论早期介入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急性脑出血且神志清醒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护理干预组(简称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只按一般护理,在恢复期进行功能锻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早期进行心理康复指导及急性期护理干预,两组治疗4周后进行肌力比较。结果干预组肌力明显比对照组提高(X^2=12.15,P〈0.01)。结论脑出血偏瘫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陈艳萍  吴红  刘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1):4296-4297
选择脑卒中患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用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经治疗3个月,实验组在功能恢复分期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传统医疗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康复方法对脑卒中患肢体功能康复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患者的站立平衡与运动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以Bobath技术和Brunstrom方法为主的治疗性锻炼和传统的按摩手法,对脑卒中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患进行了综合康复治疗和临床观察。治疗后,病程在1个月内的患中.下肢Brunstrom上升到5级以上有72.00%,在1个月~3个月的有77.78%;而病程超过3个月或在6个月以上,治疗前下肢运动功能达4级,仍可以康复治疗中获益。结果表明,以站立平衡和运动控制训练为主的治疗性锻炼,有助于促进脑卒中患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肢体的早期康复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偏瘫肢体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采用常规治疗辅以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前后运用Brunnstrom法评定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结果:康复组患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有显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刺和中药治疗对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和中药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46例基底节区出血(〈30m1)患者,治疗前神志均为浅昏迷以上,患肢肌力≤3级,随机分为2组各23例,均按急诊常规处理及配合康复手段。针药组同时按中风急诊治疗与抢救方案给予内服中药,并在合理时机增加针刺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脑出血病损评分(SIAS)和ADI。积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改善(P〈0.05),2组问比较,针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合理掌握时机配合针刺和中药等综合治疗,有利于稳定病情,保护和恢复病损脑组织。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内镜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内镜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应用内镜手术治疗2000年5月~2003年9月收治60例(72条患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结果 72条患肢经内镜手术治疗后肢体症状和浅静脉曲张消失,28条患慢性静脉性溃疡肢体短期内愈合。随访3~39个月(平均20.5个月),无新生的溃疡,无静脉曲张复发。结论 内镜手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安全有效,损伤少,并发症少,达到了微创和显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田甜  卢红平 《当代护士》2017,(12):61-63
目的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恢复期的护理经验。方法给予2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心理、基础、肢体和语言功能训练的护理。结果治疗28 d后,训练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系统的恢复期护理对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有积极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安全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30例(简称早康组)和神经科常规护理治疗组30例(简称对照组),两组肢体肌力无显著差异(P〉0.05),一般治疗相同。早康组经过系统有目的、有计划的康复训练,分别于出血后2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病人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和肢体肌力分级法进行肢体肌力判断。结果:两组治疗后2个月,早康组评分肢体肌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出血偏瘫病人,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可以防止和减轻废用综合症的产生,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