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临床上对于二尖瓣反流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以外科手术为主,近年来由于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及器材的不断发展,二尖瓣反流的经皮介入治疗技术也得到长足发展,并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绩.本文就目前二尖瓣反流的经皮介入治疗进展情况做一评估.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对于二尖瓣反流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以外科手术为主,近年来由于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及器材的不断发展,二尖瓣反流的经皮介入治疗技术也得到长足发展,并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绩。本文就目前二尖瓣反流的经皮介入治疗进展情况做一评估。  相似文献   

3.
房间隔穿刺是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的关键性技术之一。本文旨在探讨房间隔穿刺改良法在特殊二尖瓣狭窄病例PBMV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经导管缘对缘瓣膜修复技术已经成为治疗外科风险极高的退行性二尖瓣反流及内科最优药物治疗下仍有临床症状的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可靠介入微创治疗方式。本病例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自锁式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系统的首次临床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5.
我院导管室用经皮穿刺气囊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19例获得成功。经二维超声多普勒心动图观察显示术后二尖瓣(MV)开口增大,MV口面积增大,MV口血流速度减慢,近期疗效满意。文中讨论了多普勒检查的技术要点及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中,保留自体二尖瓣的成形术优于二尖瓣瓣膜置换术。它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而且保留了二尖瓣器,故能维持较好的左心功能。由于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指征常常难以掌握,操作技术比较复杂,术后仍有可能出现二尖瓣返流。如何在闭胸前准确评价手术效果是心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恢复瓣膜的正常启闭功能,而非恢复正常解剖结构。临床评价成形术成功与否,常以术后二尖瓣返流减轻或消失作为重要指标。此  相似文献   

7.
报道Inoue单囊和聚乙烯同轴双囊法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治疗11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临床疗效。10例手术成功的病人术后左心房平均压和二尖瓣压差明显下降。术后三日Dopplef超声检查左心房和右心室内径明显缩小,二尖瓣口面积平均增加81%,术后运动耐量基本接近正常。作者结合二种技术出现的特殊并发症对其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返流的方法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尖瓣返流大小的定量测量极为重要 ,是临床诊断和监测二尖瓣返流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二尖瓣返流程度的定量诊断对二尖瓣返流患者的临床决策、是否早期手术、评估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的判断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过去对无症状或无左心功能不全的二尖瓣返流的患者是否采取手术治疗存在意见分歧 ,然而 ,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 ,手术死亡率已明显下降 ,预后大为改观 ,使二尖瓣返流的精确定量测量以判定其严重程度日益受到重视。现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核素、磁共振等多种方法可对二尖瓣返流进行定量诊断 ,但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以其廉价和…  相似文献   

9.
二尖瓣腱索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认为,二尖瓣返流最常见的原因是风湿性瓣膜病。近些年来,随着风湿热发病率的下降,二尖瓣脱垂和腱索断裂已成为单纯二尖瓣返流最常见的病因。1806年Corvisart首次报告1例二尖瓣腱索断裂,病人出现症状后仅存活10天。近二十年来,随着诊断技术和治疗措施的进展,人们对本病的病因、临床特征等有了较深入的认识。最近,Oliveira报告1833例进行二尖瓣手术的患者,213例(12%)发现有腱索断裂。临床上,腱索断裂几乎总是导致急性、常常是严重的二尖瓣返流,或使慢性二尖瓣返流急性恶化。  相似文献   

10.
<正>经导管治疗瓣膜病,包括肺动脉瓣、二尖瓣、主动脉瓣球囊、瓣膜成形术,此技术应用于临床已逾30年。现在经导管置换或修补主动脉瓣(TAVR)和肺动脉瓣,已明显改变了成人退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和患肺动脉瓣膜病的年青病人的治疗。此外,经导管的二尖瓣修补或更换,有可能使临床症状明显的二尖瓣返流病人采用姑息的疗法。目前,经皮治疗低危病人的二尖瓣  相似文献   

11.
於文达  王东进 《心脏杂志》2010,22(5):777-780
二尖瓣退行性变是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一类主要原因。退行性变的病因病理复杂,成形术式多样且没有固定的适应证,目前多数临床研究重点在于病理表现、手术技术及其相关转归,而忽视二尖瓣退行性变的病因分型,特别是Barlow和弹力纤维缺失综合征的鉴别及其对成形术式、临床转归影响的重要性,而这可以指导目前的二尖瓣成形术走向规范、系统。我们对这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探索更高级的二尖瓣退行性变成形术式选择、临床评估的参考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Loop-in-Loop技术应用于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二尖瓣成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并总结我院2018年6月—2020年9月46例单纯二尖瓣反流患者采用Loop-in-Loop技术行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二尖瓣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早期疗效,应用Kaplan-Meier曲线估算总体远期免于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发生率。结果:患者均成功手术,无瓣膜置换和中转开胸,围术期未见患者死亡。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因胸壁出血二次开胸止血2例,肺部感染3例,新发心房颤动4例。出院前复查超声提示无或微量二尖瓣反流28例(60.9%),轻度二尖瓣反流16例(34.8%),轻-中度二尖瓣反流2例(4.3%)。术后39例(84.8%)患者随访成功,平均随访时间(26.3±15.2)个月,超声提示中度二尖瓣反流2例,重度二尖瓣反流2例(其中1例行二尖瓣置换)。Kaplan-Meier曲线表明,术后12、24和36个月,免于中度以上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概率为(96.2±3.5)%、(94.7±3.8)%和(93.4±4.6)%。结论:Loop-in-Loop技术安全有效,可应用于电视胸腔镜辅...  相似文献   

13.
二尖瓣重建术临床应用及进展河南省肺科医院心血管病区白振祥综述河南医科大学附二院心外科庄世才,张大新审校二尖瓣重建术(MitralReconstruction)或称二尖瓣成形术(MitraIValvuloplasty)是利用外科技术在保留病人自身瓣膜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缘对缘技术治疗二尖瓣交界区脱垂的近中期效果。方法:连续收集2010-01至2017-06期间我院应用缘对缘技术治疗二尖瓣交界区脱垂的27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弹力纤维缺失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术前二尖瓣大量反流25例(92.6%),中量反流2例(7.4%)。比较患者术前、术后早期(出院时)及随诊时超声心动图结果,评价缘对缘技术治疗二尖瓣交界区脱垂的近中期效果。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患者,无因成形失败而选择二尖瓣置换患者,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成功率为100%。术后早期(出院时)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无或微量反流25例(92.6%),少量反流2例(7.4%)。平均随访时间为(17±18)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存活,无因二尖瓣反流复发再次手术患者,随访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无或微量反流20例(74.1%),少量反流7例(25.9%)。结论:对于交界区脱垂的患者,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技术简单有效,其术后及近中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M型超声扫查: 此项技术首先应用于研究左室舒张功能。Edler观察到,正常二尖瓣在舒张期一开始突然开放,舒张期的早期又迅速关闭,然后随着心房的收缩而再度开放。初期的研究者已注意到,在二尖瓣狭窄时,二尖瓣前叶在舒张早期不再迅速关闭。测量二尖瓣夫闭速率或舒张期EF斜率认为是诊断二尖瓣狭窄及其程度的可靠依据。后来研究证实二尖瓣EF斜率的变化不是二尖瓣狭窄所特有的征象。二尖瓣叶运动的改变主要反映左室舒张期充盈,其它情况如以左室顺应性降低为特征的疾病也可见EF斜率降低。因此,应用M超测量二尖瓣EF斜率成为首先用于估价心室充盈的有益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继发性二尖瓣反流(SMR)是多种心脏疾病共同的重要合并症,因其改变了血流动力学,不仅加重了原发心脏疾病病情,还导致心血管疾病不良预后。随着以MitraClip为代表的SMR介入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SMR的临床诊治已发生了革命性改变。然而,对于心力衰竭继发二尖瓣反流的临床诊治,目前尚无正式的临床诊治指南或共识。2021年,欧洲心脏协会(ESC)的心力衰竭协会(HFA)、欧洲心血管影像协会(EACVI)、欧洲心脏节律协会(EHRA)以及欧洲经皮心血管介入治疗协会(EAPCI)联合发布了《2021 HFA/EACVI/EHRA/EAPCI立场声明:心力衰竭患者继发二尖瓣反流的管理》,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对心力衰竭继发二尖瓣反流临床管理进行的正式立场声明。本文从心力衰竭继发二尖瓣反流的临床流行、病理生理学机制、临床初步评价和影像学检查方法、临床管理过程和治疗决策方面对该声明进行详细阐述和解读,以期为心力衰竭继发二尖瓣反流的临床诊治提供实用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二尖瓣狭窄的球囊扩张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兴雷 《山东医药》1996,36(1):42-43
二尖瓣狭窄的球囊扩张术山东省立医院(250021)朱兴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因其创伤小,深受欢迎。本技术1984年由日本Inoue用于临床,1985年Lock应用聚乙烯球囊导管成功地扩张了狭窄的二尖瓣。我国于1985年引进日本Inoue技...  相似文献   

18.
二尖瓣反流为临床上较常见之瓣膜疾病,Euro Heart Survey指出存在严重二尖瓣反流的患者,尤其是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预后较差。针对二尖瓣反流的传统治疗方式为瓣膜修补与瓣膜置换,但由于手术损伤较大相关并发症较多,使得许多严重的瓣膜病或老年患者无法接受治疗。因此,临床上出现二尖瓣夹利用介入方式治疗二尖瓣反流,此种方式损伤小,临床效果确实,目前已成为二尖瓣反流治疗之新兴热点,现介绍二尖瓣夹手术装置的原理及其应用情况与临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缘对缘"技术矫治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经验及近中期手术疗效。方法:2001年6月至2007年10月利用"缘对缘"技术对5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其中瓣膜退行性病变39例;先天性二尖瓣病变14例;缺血性改变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术前超声显示二尖瓣反流量:中度11例,中到重度21例,重度26例。结果:术中及术后早期无死亡,术后一周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减小。随访11个月至7年,超声心动图监测反流:无或微量20例,轻度19例,轻到中度9例,中度3例,重度2例,3例死亡,2例术后行二尖瓣置换术。结论:"缘对缘"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方法,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二尖瓣反流(MR)是老龄化社会中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由二尖瓣膜自身结构或功能改变引发的原发性MR是MR的一大类。体外循环下二尖瓣修复或置换是原发性MR的标准临床治疗方案,但其适应证窄、风险高且术后并发症多。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药物治疗无效性和手术治疗高风险性的问题,成为原发性MR治疗的重要手段。TMVR设备大多处于早期安全性评估和可行性临床试验阶段,二尖瓣结构的复杂性也使TMVR治疗方法面临诸多挑战,人工二尖瓣的密封性、持久性以及左心室流出道阻塞和潜在血栓的形成均为TMVR技术难点。现综述目前用于原发性MR治疗的各类人工二尖瓣装置及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