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鼻窦镜手术和传统柯陆氏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以及术后患者炎症反应的差异。方法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鼻内镜手术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柯陆氏手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8例。其中观察组于鼻窦镜下行Messerklinger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Caldwell Luc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判断并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检测并比较手术前后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半年内复发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53%(P0.05)。观察组鼻腔黏膜肿胀、涕中带血、局部感染、牙痛、面部疼痛麻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血清IL-4、IL-6、IL-12、Hs-CRP水平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1),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鼻窦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佐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102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54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术中及术后局部应用氟康唑,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并比较2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20.8%,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佐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可显著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术前使用鼻腔局部糖皮质激素药物(辅舒良)、黏液溶解排除剂(吉诺通);对照组20例,术前未使用以上药物,比较两组疗效,总结鼻内镜手术围手术期治疗作用。结果 76例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患者,随访6月~2年,治愈62例,症状改善明显10例,复发4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术腔上皮化时间及疗效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最有效的临床方法之一,围手术期局部使用鼻喷剂、黏液溶解排除剂等处理,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和缩短术后术腔上皮化时间,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定期随访的临床意义及鼻内镜手术治疗对慢性鼻-鼻窦炎的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将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2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组和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组,每组均60例.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定期随访1年,分析术后随访疗效.其次评估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3、6和12个月生活质量状况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主要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不伴鼻息肉组:术后6个月痊愈36例、好转20例、无效4例;12个月痊愈50例、好转7例、无效3例.伴鼻息肉组:术后6个月痊愈30例、好转27例、无效3例;12个月痊愈37例、好转20例、无效3例.两组病情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第1、3、6、12个月主要症状评分呈下降趋势,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与术前比较,20个条目和5大条目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 鼻内镜术后进行定期随访换药及综合治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术后进行定期规律的随访换药及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手术疗效,鼻内镜手术可以使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纳吸棉用于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术腔填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鼻内镜手术结束之际,对照组患者采用明胶海绵填塞术腔,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纳吸棉填塞术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鼻腔填塞期间的临床症状和术后随访期间的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鼻腔填塞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头痛、鼻痛等症状均明显轻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随访期间,观察组术后鼻腔粘连发生率为5.3%,远低于对照组的28.94%(P0.05)。结论纳吸棉应用于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术腔填塞效果良好,术后鼻腔粘连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IP内镜评分法应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评估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5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行鼻内镜检查并录像。实验组患者采用DIP评分法对内镜录像进行评分,对照组患者则采用Lund-Mackay CT评分法进行内镜录像评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评分结果比较,术后3月时进行疗效比较分析。结果内镜录像评分结果显示,术前、术后及术后随访3个月时的两种内镜录像评分均显示正相关。分别比较手术前后二组内镜录像评分结果,手术后及术后3个月时的评分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79.20%,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 DIP内镜评分法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评估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征,鼻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至4年,治愈77例,好转20例,复发5例。结论鼻腔鼻窦解剖异常是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手段,术后复发与手术的彻底性、术后鼻腔鼻窦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在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鼻腔手术患者75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鼻外径入路手术;观察组35例采用鼻内镜手术,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评价PSQI评分,比较治疗效果、SNOT-20评分。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7.50%低于观察组94.29%,有差异(P < 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3个月时PSQI评分较低,有差异(P < 0.05)。对照组SNOT-20积分和主要5项积分高于观察组,有差异(P < 0.05)。结论鼻内镜手术在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鼻内镜术后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与电凝止血的疗效,探讨运用电凝止血在鼻内镜术后的可行性。方法将78例鼻窦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鼻腔行传统的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治疗组为电凝止血,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鼻部胀痛情况、术后出血及术后术腔上皮化时间比较。结果术后12周,观察组62.00%的患者嗅觉正常,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观察组患者SNOT-20评分、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和鼻腔黏液纤毛清除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黏黏黏。且观察组患者机体功能评分、情绪状态评分和心理状态评分较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窦球囊扩张术治疗CRS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鼻腔状态、机体能力及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尖吻蝮蛇血凝酶(苏灵)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中控制创面渗血的疗效.方法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均在强化局麻下手术.治疗组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尖吻蝮蛇血凝酶1U,对照组则按常规术前处理.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50~310 ml,平均126.45+10.21 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80~400 ml,平均210.32+14.5 4ml.治疗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也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苏灵对于术野出血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能明显减少鼻内镜手术中的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使用鼻内镜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7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上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年、术后2年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鼻内镜检查计分(Lund-Kennedy评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术前、术后1年、术后2年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分别为:(6.3±0.9)、(4.9±0.9)、(3.8±1.0);术前、术后1年、术后2年的鼻内镜检查计分(Lund-Kennedy评分)分别为:(8.4±1.9)、(4.5±1.7)、(3.6±1.0)。术后一年、两年的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鼻内镜手术在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方面,疗效明显,在术前、术中、术后需要注意相关影响因素,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病原因、鼻内镜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均获临床治愈,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6个月~2年,复发2例。结论:鼻腔、鼻窦局部解剖异常和局部创伤史是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患病的主要原因。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手段。术后复发与术后是否定期冲洗窦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在我科治疗的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86例,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及鼻腔冲洗,随访6个月到2年,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86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中,84例术后一次性治愈,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2例复发患者,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结合药物治疗与鼻腔冲洗,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性鼻-鼻窦炎为慢性鼻窦炎里的一种类型,随着CT及鼻内镜的广泛普及,其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7-01-2011-01期间我科共收治26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均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3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通过CT冠状位检查,鼻内镜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26例患者为真菌性鼻鼻窦炎,男7例,女19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3组,A组鼻内镜术后采用二性霉素B冲洗,每周2次,连续3个月;B组术前1周开始口服强的松40 mg/d,每周递减10 mg,连服4周,术后1周开始丙酸氟替卡松鼻腔喷用,连续使用3个月;C组在B组治疗方法基础上,于术后第1、5、9周口服伊曲康唑3个疗程,0.2 g/d,连服7 d为1疗程。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估各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鼻内镜检查各组患者的鼻腔情况。统计3组临床疗效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症状评估、鼻内镜评分、有效率3方面,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所有患者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疗效好,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及疗效,探讨其诊断要点、处理措施及影响疗效和转归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11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症状、鼻内镜及CT检查、手术方法、疗效及复发患者的处理。结果:通过临床症状、鼻内镜及CT检查,86例患者术前已获确诊。全部患者经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均获临床治愈,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1~5年,复发12例,于门诊表面麻醉下鼻内镜处理后7例治愈,5例效果不佳。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具有独特的鼻内镜及CT表现,可与一般的慢性鼻鼻窦炎相鉴别;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有效手段;彻底清除病变及术后鼻窦引流通畅是影响疗效和转归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鼻内镜联合吸引剥离子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6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以鼻内镜联合吸引剥离子实施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对照组行常规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过程、术后疼痛、手术效果和鼻腔通气功能恢复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鼻塞、流涕、鼻出血、鼻痒及嗅觉减退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h、24h及3d时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结痂及复发率等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联合吸引剥离子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改善术后疼痛,有助于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与传统术式结合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3年6月~2009年6月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5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32例,鼻内镜联合改良柯-陆术式11例,鼻内镜联合下鼻道开窗15例,并对所有患者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随访1年以上,仅3例手术后复发,其余55例在随访期内均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安全且有效的手段,可基本完整保留鼻腔、鼻窦正常的解剖结构。彻底清除真菌团块、术后定期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根治性鼻内镜手术(radic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RESS)应用于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osCRSwN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天津市北辰医院耳鼻咽喉科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EosCRSwNP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和RESS,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鼻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嗅觉阈值、纤毛清除速度、纤毛清除率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35、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水平,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复发率。结果 术后12个月,观察组VAS、Lund-Kenned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嗅觉阈值、血清IL-1β、SCCA水平低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并讨论真菌性鼻—鼻窦炎运用内镜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刀进行辅助治疗,通过进行检验工作,对血液学指标掌握,来指导康复价值。方法纳入104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均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从接受我院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划分为行内镜手术治疗的对照组(n=52)、与行内镜手术+低温等离子刀治疗的观察组(n=52),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等检测血液学指标不平,并观察临床其它预后。结果观察组的血液学指标同比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大幅下降(P<0.05);行内镜手术+低温等离子刀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拥有同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更高的免疫指标(P<0.05);观察组5.77%(3/52)的并发症发生率,其数据远低于对照组(P<0.05);同比对照组,观察组96.15%(50/52)的临床疗效优势更为显著,以上所有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纯的内镜手术,在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内镜+低温等离子刀的联合治疗方案,在确保更加安全有效的前提下,炎性反应得以有效控制,身体免疫功能大幅提升,加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值得临床借鉴并积极采纳。同时也表明,积极开展检验工作,对血液学指标情况掌握,利于为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