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是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同样会导致心肌缺血[1]。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不仅存在于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而且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心肌缺血患者中同样存在[2]。在人群中进行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相关研究非常困难,因此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将重点介绍作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心肌缺血重要标志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鉴于每种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都有其各自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预后往往不佳。目前,有中国专家共识将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分为不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以及其他类型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三型。其中,不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研究较为深入,循证医学证据较多。现就不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微循环与心血管疾病的预后相关联。近年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并且出现了一系列针对微循环的评价指标,而关于单独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的研究并不多,性别间治疗差异的研究尚缺乏。但在缺血性心脏病中,女性症状比男性更明显,且出现检测不到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AD)的情况更为多见,且女性患者的预后更差。本综述中,就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尤其关注了女性与男性间发病率及预后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唐子健  李树仁 《心脏杂志》2020,32(3):306-310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NOCAD)是指患者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且符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所有临床表现,排除非冠脉因素,行冠脉造影未见50%以上狭窄的临床综合征。在所有接受血管造影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约有40%的患者表现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考虑为NOCAD。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易损斑块与血栓栓塞、冠脉微循环障碍和冠状动脉血管痉挛等。因行冠脉造影时往往未发现有意义的血管狭窄,使得本病易被忽视,且预后不佳。本文就可能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的研究表明,脂肪组织不仅是储存能量器官,也是活跃的内分泌器官,脂联素是新近发现的由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血浆浓度。脂联素具有降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抗炎、抗动脉硬化等作用,与心血管疾病存在广泛的联系。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现就脂联素及其受体与心血管疾病中的心肌梗死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期研究发现,依赖肠道微生物的胆碱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N-oxide,TMAO)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患者血浆TMAO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呈明显正相关,经研究表明高水平的血浆TMAO导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同时,TMAO与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心功能不全的研究也备受关注。本文就TMAO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阐述气、血、津液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疾病之间的联系,分析相关动物实验、临床病例及疗效结果,表明从气、血、津液三方面论治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疾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气、血、津液三者生于中焦脾胃,一源三岐,三者相互转化,功能上相互依存。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疾病的发生多与气、血、津液的功能异常有关,而冠状动脉微循环疾病的发生发展离不开气虚、气滞、痰浊、瘀血等因素。从气血津液的角度出发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疾病是脏腑辨证治疗的一种延伸和突破,为临床上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冠状动脉相关疾病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等具有重要影响,冠状动脉微循环疾病在缺血性心脏病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无法直接通过影像学观察到冠状动脉微血管,目前临床上出现了一些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指标,其中微循环阻力指数被广泛用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评价。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微循环阻力指数测定技术准确、安全、简单易行,应用前景广泛。本文就微循环阻力指数的建立、发展、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血浆瘦素水平,探讨评价其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16例,男性79例,女性37例,年龄33~82岁,平均(62±11)岁,测定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及血肌酐水平,并立即测定瘦素水平。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1.5年,对冠心病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分析瘦素水平与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116例患者的瘦素水平三分位统计分析后分为低水平组39例(1.032~2.060μg/L)、中水平组39例(2.061~5.299μg/L)、高水平组38例(5.300~40.706μg/L)。相关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与血浆瘦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3,P=0.012)。80例冠心病患者完成了平均2年的随访,在低、中、高水平瘦素组中,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0.0%、45.8%、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并且这种升高的趋势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瘦素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瘦素、脂联素水平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4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冠脉狭窄〈50%)107例、冠心病(CHD)组135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浆瘦素、脂联素水平,并分析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CHD组血浆脂联素水平[(4.81±0.96)mg/L]显著低于对照组[(6.04±0.98)mg/L](P〈0.01);血浆瘦素水平[(1.71±0.36)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1.32±0.31)μg/L](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瘦素与脂联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72,P〈0.01),且随着Gensini积分增高,血浆瘦素水平逐渐增高,而脂联素水平逐渐下降(P〈0.01)。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浆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均有相关性;血浆瘦素与脂联素水平存在相互抑制调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芪通络胶囊在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中的临床作用。方法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芪通络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II、白介素1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DV、LVESV明显小于对照组,LVEF、S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II、白介素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丹芪通络胶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一种临床常见急症,多见于老年患者。对AMI患者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尽早实现梗死相关动脉的再通,可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细胞,最大限度的保护心室功能。有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影响冠状动脉内皮功能,从而影响PCI术后心肌灌注。本研究旨在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及心功能预后的关系,探讨PCI术后心肌组织灌注不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微循环在心肌灌注和心肌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显示,冠状动脉微血管的功能异常是很多心脏疾病发生的重要病因,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功能状态是评价很多心脏疾病,尤其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的重要指标。微循环阻力指数(IMR)与实际微血管阻力(TMR)有很好的相关性。在稳定期冠心病患者和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证实IMR与TMR也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瘦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体质指数的关系。方法拟诊冠心病患者9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20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73例,计算各组患者的Gensini积分、体质指数,检测血浆瘦素水平,并分析瘦素水平与Gensini积分、体质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浆瘦素水平随Gensini积分增加而升高(P<0.05);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1~30分组、31~90分组及>90分组,瘦素水平分别为0.61±0.15μg/L、0.77±0.13μg/L及0.93±0.13μg/L;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瘦素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43,P<0.01)。随体质指数的增加瘦素水平逐渐升高(P<0.05),体重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瘦素水平分别为0.59±0.17μg/L、0.75±0.16μg/L、0.89±0.11μg/L。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瘦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及肥胖显著相关,推测瘦素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早期开通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外膜闭塞血管,但半数以上患者远端冠状动脉微循环未得到有效恢复,进而增加死亡率.因此,缺血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不容忽视,目前认为CMD可能主要包括微血管渗漏、微血管梗阻和心肌内出血,IMH是心肌微循环障碍最严重的类型,并可维持数月...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高血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内皮细胞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糖尿病等。深入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评估,保护和修复内皮细胞功能,对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现就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的内皮功能障碍和高血压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瘦素的测定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瘦素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胰岛素、血糖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9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瘦素和胰岛素,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血糖,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结果平均瘦素水平男性(7.96±6.29) ng/ml,女性(16.07±13.14) ng/ml,女性较男性明显为高.血浆瘦素与 BMI呈显著相关(男性r=0.650,P<0.001,女性r=0.654,P<0.001).血浆瘦素与胰岛素显著相关(r=0.310,P<0.05).瘦素与年龄无关(P>0.5),与血糖无关(r=0.026,P>0.5).结论血浆瘦素浓度与BMI 显著相关,显示存在瘦素抵抗,瘦素与胰岛素有显著相关性,提示瘦素可能与2型糖尿病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脂肪组织瘦素基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脂肪组织瘦素mRNA基因表达水平和胰岛素抵抗与血浆瘦素等的相关性。方法行熳性胆囊炎、胃溃疡、腹股沟疝等择期手术的NAFLD患者21例、对照组患者24例,于术中取少许腹部皮下和网膜脂肪组织送检。应用SYBR Green I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台酶链反应法检测瘦素mRNA的表达水平,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瘦素和胰岛素水平。结果NAFLD和对照组瘦素基因表达值分别为1.32±0.12、0.99±0.05,1.10±0.09、0.87±0.13;瘦素基因表达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血浆瘦素浓度直接关联(r值分别为0.72、0.69,P值均<0.05)。结论脂肪组织瘦素基因高表达是高瘦素血症的主要原因,肥胖和非肥胖的NAFLD患者存在瘦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提示瘦素抵抗与胰岛素抵抗一样和NAFLD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对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行早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是指南推荐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常规手段,可以有效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并保留左心室收缩功能。尽管PPCI可以成功恢复心外膜冠状动脉血流,但仍有部分患者因微循环功能障碍无法实现最佳心肌灌注并影响远期预后。因此,及时评估STEMI患者微循环功能并采取相应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冠状动脉微循环侵入性诊断技术及治疗策略用于STEMI患者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是由冠状动脉(冠脉)痉挛、斑块破裂、冠脉夹层、冠脉微循环障碍等原因引起的一类疾病,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但造影结果显示非阻塞性病变.临床中MINOCA的鉴别诊断与治疗均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