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人工气道患者使用恒温湿化给氧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ICU人工气道60例患者,按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恒温湿化给氧法,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湿化瓶吸氧、间歇湿化法,观察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痰痂形成、呼吸频率、氧疗效果、肺部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呼吸频率、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5);动脉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1).结论 恒温湿化给氧法在人工气道患者中湿化效果满意,肺部感染率较低,氧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医用三通管在人工气道持续吸氧及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ICU建立人工气道后脱机且需持续吸氧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医用三通将氧气、湿化液合二为一输入气道内进行给氧与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双管置入方法,即将吸氧管和湿化管分别接上去掉针头的一次性头皮针管后同时插入人工气道内.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人工气道后持续吸氧及气道湿化的患者中,使用医用三通管将氧气、湿化液合二为一输入气道内,提高湿化效果,减小气道阻力及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带有人工气道危重患者采用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带有人工气道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管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痰液黏稠度、管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行气道湿化效果优于使用人工鼻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脱机后使用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8例建立人工气道脱机后的患者为实验组,采用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进行气道湿化;同期27例建立人工气道脱机后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湿化瓶鼻导管吸氧、定时间断气道湿化。结果实验组在痰液黏稠度、呼吸道刺激、肺部感染等方面低于对照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在建立人工气道脱机后的患者中湿化效果满意,肺部感染率较低,氧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氧疗湿化管路(RT 308管路)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T管雾化器进行气道湿化,观察比较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痰液黏稠度、气道湿化效果、清理呼吸道痰液间隔时间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痰液黏稠度Ⅰ度、Ⅱ度及Ⅲ度分别为65%,30%,5%,优于对照组的10%,5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P<0.05);观察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2,P<0.05);观察组呼吸道清理间隔时间为(3.32±1.72)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 1.2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2,P<0.01).结论 使用RT 308管路气道湿化的患者痰液的黏稠程度较低,湿化效果满意,清理呼吸道痰液间隔时间延长,优于T管雾化器的气道湿化效果,减少了由于反复吸痰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程序化气道管理在人工气道病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ICU收治的68例建立人工气道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程序化气道管理,比较两组病人痰液黏稠度Ⅲ级情况、肺部湿化情况、肺部感染情况、气道黏膜出血、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痰痂形成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痰液黏稠度Ⅲ级比例及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肺部湿化率及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P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痰痂形成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程序化气道管理能有效降低人工气道病人痰液黏稠度及减少呼吸道感染,可缩短病人机械通气及入住ICU时间,改善人工气道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脱机老年患者吸氧应用持续加温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并脱离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2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例。实验组患者吸氧采用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对照组患者吸氧采用微量泵持续常温滴入气道湿化法。比较2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舒适度、痰痂形成及刺激性咳嗽情况。结果 2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痰液黏稠度Ⅰ度、Ⅱ度、Ⅲ度分别为9、3、1例和2、8、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度效果比较,实验组舒适12例、不舒适1例,对照组舒适6例、不舒适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痂形成比较,实验组0例,对照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性咳嗽效果比较,实验组1例,对照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气管切开脱机患者吸氧中应用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效果更优于微量泵持续常温滴入气道湿化,降低了肺部感染及呼吸道刺激症状的发生概率,提高了吸氧效果,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值得在老年气管切开脱机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人工鼻气道湿化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气管切开人工鼻气道湿化吸痰ICU危重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吸痰次数、不良情况发生率、痰液黏稠度与血气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与血气分析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气管切开人工鼻气道湿化吸痰患者中的吸痰效果,有效控制不良情况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2月选择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医院实施气管切开行人工气道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输液泵加输液恒温器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输液泵持续常温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和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并观察患者的平均氧分压、氧饱和度、心率以及呼吸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平均痰液黏稠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和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平均氧分压、氧饱和度较对照组稳定;心率和呼吸频率变化较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输液泵加输液恒温器持续气道湿化能有效促进患者排痰,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气道切开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型人工气道主动加湿加温系统对气道开放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建立人工气道患者11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气管切开均为41例,气管插管均为18例。对照组选择传统的微量泵持续气道滴入湿化法,观察组选择新型人工气道主动加湿加温系统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湿化后痰液黏稠度、肺内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气道湿化程度、痰液黏稠度、肺内感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人工气道主动加湿加温系统在现阶段是最适合患者的湿化系统,对气道开放患者呼吸系统刺激小湿化效果好,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化气道湿化方案对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1日~6月1日收治的12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湿化和护理;将7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12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观察组,在实施优化气道湿化方案。比较两组痰液黏稠程度、吸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湿化3 d后痰液黏稠程度、吸痰2 min后血氧饱和度(SpO_2)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湿化3、7 d肺部感染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优化气道湿化方案对RICU机械通气患者能够起更好的气道湿化效果,可以稀释痰液,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吸湿化治疗在对气管插管患者脱机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脱机训练标准的气管插管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脱机后应用呼吸湿化治疗仪(具备湿化、加温、高流量),对照组脱机后给予常规的人工鼻吸氧,观察两组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痰痂形成率及脱机成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痰痂形成率及脱机成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气管插管脱机后应用呼吸湿化治疗仪能够减少痰痂的形成及提高脱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脱机患者采用呼吸机加温加湿器湿化联合文丘里装置供氧方法与T管装置湿化供氧方法的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呼吸机加温加湿器湿化联合文丘里装置供氧方法,对照组采用T管装置湿化供氧方法。结果 :脱机后8h观察组血氧饱和度为(97.38±1.56)%,对照组血氧饱和度为(92.58±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痰液粘稠度(Ⅰ度60%、Ⅱ度32%、Ⅲ度8%)优于对照组(Ⅰ度24%、Ⅱ度26%、Ⅲ度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呼吸机加温加湿器湿化联合文丘里装置供氧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状态,有利于患者痰液的排出,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其效果优于T管装置湿化供氧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微量泵滴注联合空气加湿器用于喉术后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71例喉癌行喉切除的患者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输液器人工调速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组采用微量泵输液器持续微量滴注,并配合病室内床旁放置空气加湿器进行空气湿化,提高室内的空气湿度。比较两组气道湿化的效果、患者的满意度及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痰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痰液黏稠度、痰痂或血痂形成率显著降低,日均湿化液滴入量更多,日均吸痰次数减少,患者的满意度及依从性提高(均P0.05)。结论持续微量泵滴注联合空气加湿器用于喉术后气道湿化,能够改善喉术后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的性状,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气道湿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患者配合气道湿化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脱机患者吸氧应用加温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56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脱机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实验组患者吸氧采用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对照组患者吸氧采用微量泵持续滴入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痰液粘稠度和痰痂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舒适度、痰液粘稠度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痰痂形成情况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加温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脱机患者吸氧中应用,可增加患者舒适度,降低痰液粘稠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器不同湿化温度对人工气道湿化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并使用呼吸机的危重症患者1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A,B两组,A组控制进口端温度32~34.5℃,B组控制进口端温度34.6~35.9℃。比较两组患者在使用呼吸机3 d后痰液黏稠度、湿啰音、痰痂、刺激性干咳,以及患者的平均总带管时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B组患者痰液黏稠度轻于A组(P0.05),痰痂发生率、刺激性干咳次数、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A组,带管时间短于A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A组(P0.05)。结论:人工气道进口端气体温度会显著影响患者痰液黏稠度以及患者预后质量,因此临床上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温加湿给氧在气管切开病人脱机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气管切开术后脱机患者62例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取加温加湿器给氧湿化气道的31例(神志清楚者18例),对照组:采取普通中心供氧装置湿化气道的31例(神志清楚者15例)。观察2组患者舒适率、痰液黏稠度、痰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在患者舒适率、痰液黏稠度、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温加湿器进行气道湿化优于普通中心供氧装置气道湿化。  相似文献   

18.
朱玉莲 《当代护士》2014,(5):123-124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38例人工气道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持续气道湿化疗法护理;再随机选择39例人工气道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间歇气道湿化疗法护理。比较2组气道湿化疗法的并发症(肺部感染、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发生率和相关病理生理(刺激性咳嗽、痰液粘稠度、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心率、呼吸频率)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气道黏膜出血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低(P〈0.05),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较高(P〈0.05),心率和呼吸频率较低(P〈0.05),痰痂形成和刺激性咳嗽发生减少(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人工气道持续气道湿化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明显优于间歇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微量泵持续湿化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20人.干预组采用微量泵持续输注湿化液湿化气道,常规组应用注射器间断滴药湿化气道,对2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吸痰所用负压、血氧饱和度、吸痰管牵拉及黏膜损伤出血、气管内导管消毒效果、吸痰后感染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各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接近生理湿化,能安全有效地提高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 850湿化系统在非人工气道氧疗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外科ICU面罩吸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实验组采用MR 850自动控温加热湿化器连接RT 308湿化氧疗管路对氧气进行加温湿化,对照组采用普通气泡式氧气湿化装置.监测比较氧疗24 h后两组呼吸频率、PaO2、SpO2、心率及痰液黏稠度变化.结果:两组呼吸频率、PaO2、SpO2、心率、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R 850自动控温加热湿化器可提高氧疗效果和舒适度,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呼吸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