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摘要] 目的 了解江苏省传疟媒介的种群、密度以及季节消长与夜间活动规律,为该省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5年,选择江苏省7个县(市、区)作为疟疾媒介监测点,采用夜间室外通宵帐内人饵诱捕法和诱蚊灯全通宵捕蚊法捕获按蚊,观察各监测点传疟媒介的季节消长和夜间活动规律。结果 2013-2015年,江苏省7个监测点采用诱蚊灯全通宵捕蚊法共捕获中华按蚊11 041只,未发现嗜人按蚊;捕获中华按蚊数量最多的地区为泗洪县,3年共捕获中华按蚊6 724只;最少的是盱眙县,3年共捕获34只。2013-2015年,江苏省中华按蚊密度高峰分别出现在7月上半月、8月上半月和7月下半月。该期间内7个监测点采用通宵帐内人饵诱捕法共捕获中华按蚊2 421只;泗洪县捕获中华按蚊最多,为1 085只;赣榆县捕获中华按蚊最少,为13只。江苏省中华按蚊夜间活动高峰出现在晚上19:00-20:00,在该时段共捕获中华按蚊525只,占捕获总数的21.68%;此后,捕获数量随时间的延后而逐渐减少。结论 江苏省个别地区中华按蚊密度仍较高,应做好消除疟疾阶段疫情和媒介监测,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本地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江苏省传疟媒介的种群、密度以及季节消长与夜间活动规律,为该省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5年,选择江苏省7个县(市、区)作为疟疾媒介监测点,采用夜间室外通宵帐内人饵诱捕法和诱蚊灯全通宵捕蚊法捕获按蚊,观察各监测点传疟媒介的季节消长和夜间活动规律。结果 2013-2015年,江苏省7个监测点采用诱蚊灯全通宵捕蚊法共捕获中华按蚊11 041只,未发现嗜人按蚊;捕获中华按蚊数量最多的地区为泗洪县,3年共捕获中华按蚊6 724只;最少的是盱眙县,3年共捕获34只。2013-2015年,江苏省中华按蚊密度高峰分别出现在7月上半月、8月上半月和7月下半月。该期间内7个监测点采用通宵帐内人饵诱捕法共捕获中华按蚊2 421只;泗洪县捕获中华按蚊最多,为1 085只;赣榆县捕获中华按蚊最少,为13只。江苏省中华按蚊夜间活动高峰出现在晚上19:00-20:00,在该时段共捕获中华按蚊525只,占捕获总数的21.68%;此后,捕获数量随时间的延后而逐渐减少。结论江苏省个别地区中华按蚊密度仍较高,应做好消除疟疾阶段疫情和媒介监测,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本地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山东省消除疟疾后蚊虫种群及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密度现状,为消除疟疾后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及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6~10月在山东省所辖16设区市监测点采用全通宵诱蚊灯法监测蚊虫种群;采用人饵帐诱捕法监测中华按蚊密度。结果 全通宵诱蚊灯法共捕获蚊虫43 684只,其中中华按蚊393只,库蚊40 305只,伊蚊1 145只,其他蚊种1 841只;人饵帐诱捕法共捕获中华按蚊1 149只,平均密度为0.874只/(人·h)。8月上旬中华按蚊密度达到峰值,为1.903只/(人·h)。全省以济宁市微山县中华按蚊平均密度最高,为8.442只/(人·h);滨州市滨城区中华按蚊密度次之,为5.039只/(人·h)。结论 山东省蚊虫种群分布以库蚊为主,中华按蚊在济宁市微山县和滨州市滨城区7~8月份活动峰度高,应加强中华按蚊活动重点区域的生态学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6-2018年安徽省传疟媒介种群分布、密度、季节消长及夜间活动规律,为消除疟疾后阶段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2016-2018年,在安徽省105个县(市、区)采用诱蚊灯全通宵捕蚊法和室外双帐人饵全通宵诱捕法开展传疟媒介蚊种监测,比较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捕蚊场所按蚊密度。结果 2016-2018年,安徽省105个县(市、区)中有103个县(市、区)捕获到按蚊,其中灯诱法捕获32 494只、人诱法捕获36 228只。所有捕获按蚊经形态学鉴定均为中华按蚊,未发现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密度高峰为6-8月,夜间活动高峰为19∶00-23∶00。不同捕蚊场所中,以畜禽棚按蚊密度最高(H = 18.835,P < 0.05)。2016和2017年不同地区中华按蚊密度均存在差异(H = 16.655、11.566,P均< 0.01),淮河以北地区中华按蚊密度较低。结论 中华按蚊在安徽省广泛分布,是当前安徽省最主要的传疟媒介。在消除疟疾后阶段,应加强安徽省媒介监测,在疫点及时采取媒介控制措施,防止出现境外输入性疟疾本地再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隆回县疟疾传播媒介,为当地疫情调查处置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8月中旬,选点至少连续3天开展传疟媒介调查。幼虫调查采用勺捕法,成蚊种类和密度调查采用诱蚊灯通宵诱蚊法和双帐人饵通宵诱捕法,同时清晨入户搜捕按蚊并调查居民蚊帐使用情况。对捕获的成蚊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18S rRNA基因为基础的巢式PCR技术检测按蚊体内疟原虫子孢子阳性情况。结果调查点按蚊幼虫密度平均为0.08只/勺;仅捕获中华按蚊成蚊735只,其中人饵帐诱密度平均为0.28只/人·h,畜舍灯诱平均密度为58只/(灯·夜),人房外灯诱平均密度为1.82只/(灯·夜),居民室内未搜捕到按蚊;未检测到疟原虫子孢子。当地居民户均蚊帐使用率为19.05%。结论隆回县传疟媒介单一,为中华按蚊,除畜舍外总体密度较低。但因传疟媒介和输入病例持续存在,流行季节应继续加强该地区的媒介监测、防制和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苏省近年来疟疾疫情回升地区媒介按蚊种类。方法采用rDNA ITS2区段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半通宵室外人饵诱捕法和清晨蚊帐内捕蚊法捕获的现场按蚊进行蚊种鉴定。结果经形态学鉴定和PCR基因扩增,并与实验室模式种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八代按蚊、雷氏按蚊DNA基因比较,现场捕获的按蚊均为中华按蚊。结论中华按蚊仍是目前江苏省疟疾疫情回升地区的主要传疟媒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南阳市传疟媒介。方法 2005–2017年,选择南阳市唐河县马振扶乡和桐柏县淮源镇作为疟疾媒介监测点,采用夜间室外半通宵人诱法和清晨帐内捕蚊法进行传疟媒介调查。结果 2005–2017年,南阳市2个监测点室外半通宵蚊帐内人诱法捕获中华按蚊平均密度为0.65~22.30只/(人·h),密度高峰为6、7月;仅2008–2011年在桐柏县捕获嗜人按蚊,平均密度为0.03~1.10只/(人·h)。2005–2011年, 南阳市2个监测点清晨帐内捕蚊法捕获中华按蚊平均密度为0.08~0.24只/(顶·夜),密度高峰为每年7、8月;仅在桐柏县捕获到少量嗜人按蚊,平均密度为0.01~0.02只/(顶·夜)。结论 南阳市存在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两种传疟媒介,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  相似文献   

8.
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传疟媒介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调查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传疟媒介,为制定针对性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07年7~8月在墨脱县选择3个疟疾发病率较高的自然村,采用通宵/半通宵室内、外人/牛饵帐诱捕法、通宵人/牛房诱蚊灯诱捕法和清晨人房搜捕法捕蚊,对捕获的按蚊进行形态学鉴定,并进行种群组成、密度、叮人率、吸血习性、栖息习性和经产蚊比率等观察;在不同的水体捞取按蚊幼虫,进行蚊种鉴定,调查按蚊幼虫孳生环境。 结果 共捕获按蚊5 345只,经形态鉴定,只发现伪威氏按蚊、威氏按蚊和带足按蚊等3种,其中伪威氏按蚊占94.71%(5 062/5 345),威氏按蚊与带足按蚊分别为2.39%(128/5 345)和2.90%(155/5 345)。伪威氏按蚊室内和室外的半通宵诱捕平均密度分别为17只/人和105只/人;全通宵室内和室外的人饵帐诱平均叮人率分别为15.80只/(人·夜)(79/5)和326.22只/(人·夜)(1 468/4.5);全通宵室外人、牛饵诱捕及人、牛房诱蚊灯灯诱,伪威氏按蚊趋吸人血与牛血的比率分别为30.51%(714/2 340)和69.49%(1 626/2 340)及32.02%(57/178)和67.98%(121/178),表明伪威氏按蚊偏吸牛血并兼吸人血;清晨人房搜捕,共捕获伪威氏按蚊7只,均为胃血未消化的饱血蚊;共捞获按蚊幼虫106条,其中伪威氏按蚊和威氏按蚊幼虫62条,带足按蚊幼虫44条,按蚊幼虫孳生的水体类型仅限于稻田。 结论 伪威氏按蚊具备在当地传播疟疾的媒介生物学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云南省沧源县开展疟疾再传播影响因素,为沧源县疟疾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及消除疟疾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沧源县重点地区居民的末梢血滤纸血膜标本,应用巢式PCR(nested-PCR)法进行传染源的筛查检测;参考《全国消除疟疾监测方案(2015版)》,采用诱蚊灯全通宵捕蚊法、人诱双层叠帐捕蚊法开展媒介调查,分析当地疟疾主要传播媒介种群、密度及其分布规律。结果共筛查检测滤纸血膜标本2 077人份,结果均为阴性;共捕获蚊虫3 152只,分属按蚊属、库蚊属和阿蚊属,总蚊虫密度为32.83只/(灯·夜),其中中华按蚊密度为7.80只/(灯·夜)。传疟媒介以中华按蚊为主,占捕蚊总数的23.8%(749/3 152)。5-10月各月均捕获到中华按蚊,其中7月为中华按蚊密度高峰期,占35.0%(262/749)。人诱双层叠帐捕蚊法未捕获到按蚊。结论沧源县已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但传疟媒介持续存在,仍有输入疟疾病例引起再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近年来湖北省主要传疟媒介按蚊季节消长、栖息、吸血和孳生地等生态习性及其密度变化情况,为消除疟疾前蚊媒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7—9月,选择京山县、广水市和随州市曾都区为调查点,采用人工叮咬、帐诱捕蚊和灯诱3种方式进行媒介按蚊密度监测和生态习性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方差分析检验。结果调查捕获的传疟按蚊均为中华按蚊,未发现嗜人按蚊。京山县人诱密度成蚊密度7月份最高,为7.50只/(人·h);曾都区帐诱密度8月份最高,为0.18只/帐;广水市灯诱密度7月份最高,为9.67只/夜。中华按蚊幼虫密度在不同孳生地以8月下旬和9月上旬为高。结论湖北省原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复合媒介区,现已很少发现有嗜人按蚊的存在,中华按蚊幼虫孳生地以稻田为主,中华按蚊幼虫密度和成蚊密度季节消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05-2019年贵州省传疟媒介按蚊密度、种群构成及生境分布,为制定全省输入性疟疾传播风险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5-2019年在贵州省分别采用人帐诱法和诱蚊灯法开展按蚊密度及按蚊种群监测,对捕获的按蚊进行形态学分类鉴定并计数,并对按蚊生境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9年贵州省传疟按蚊密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河南省疟疾媒介中华按蚊对DDT、氟氯氰菊酯、马拉硫磷和溴氰菊酯的敏感性,为制定疟疾媒介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6月在河南省桐柏县、淮滨县和永城市3个县(市)现场分别捕获吸血后中华按蚊成蚊417、421和433只,采用WHO推荐的成蚊滤纸接触法进行检测,计算中华按蚊分别接触4%DDT(1.428g/m2),0.15%氟氯氰菊酯(0.0 534 g/m2),5%马拉硫磷(1.78 g/m2)和0.05%溴氰菊酯(0.0 178 g/m2)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和24 h后死亡率。根据死亡率判定抗性级别,死亡率98%~100%为敏感群体(S级),80%~97%为初步抗性群体(M级),80%以下为抗性群体(R级)。结果桐柏县、淮滨县和永城市3个县(市)中华按蚊接触DDT的KT50分别为206.13、877.04和826.81 min;接触氟氯氢菊酯的KT50分别为206.43、85.39和427.60 min;接触马拉硫磷的KT50分别为19.98、48.05和97.79 min;接触溴氰菊酯的KT50分别为1122.50、89.65和960 min。接触4%DDT 24 h死亡率分别为82.52%、57.41%和65.69%,抗性级别分别为M、R和R级;接触0.15%氟氯氰菊酯24 h死亡率分别为91.89%、85.00%和72.73%,抗性级别分别为M、M和R级;接触5%马拉硫磷24h死亡率分别为95.10%、95.37%和93.16%,抗性级别均为M级;接触0.05%溴氰菊酯24h死亡率分别为92.08%、77.14%和63.46%,抗性级别分别为M、R和R级。结论河南省中华按蚊对DDT、氟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已产生较强抗性,对马拉硫磷产生初步抗性。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全国疟疾监测点疫情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江苏省疟疾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疟疾流行规律和趋势。方法根据疟疾发病情况,选择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睢宁县官山镇、铜山县棠张镇、泗洪县天岗湖镇、盱眙县仇集镇和宜兴市张渚镇作为疟疾监测点,调查居民疟疾发病情况、疟疾症状及防蚊措施、按蚊密度及叮人率等相关因素。结果2006年调查15个行政村,7 921户,27 903人,蚊帐拥有率为20. 29%;蚊帐使用率为34. 32%。2005年在清晨50顶蚊帐内捕获中华按蚊750只,平均叮人率为每夜0.17只/人;2006年在清晨50顶蚊帐内捕获中华按蚊1 927只,平均叮人率为每夜0. 38只/人。血检6 089人,平均血检率为2. 72%,检出疟原虫阳性29人,平均阳性率为0.47%。结论发热病人血检数量较少和镜检阳性率较低,中华按蚊密度增高是江苏省淮北地区出现疟疾疫情反复酌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了解2018—2019年江苏省库蚊种群分布、密度变化及淡色库蚊对杀虫剂的抗性水平。 方法 2018—2019年6—10月,选择江苏省苏南、苏北和苏中6个县(市、区)作为监测点,采用全通宵诱蚊灯法调查库蚊种群密度。采集苏中地区南通市海安市和盐城市盐都区淡色库蚊,采用WHO推荐的接触筒强迫接触法测定子1代雌性淡色库蚊对二氯二苯三氯乙烷(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DDT)、马拉硫磷、残杀威、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结果 2018—2019年在江苏省6个监测点累计库蚊104 423只,蚊种以致倦库蚊、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为主,分别占49.11%、28.38%和21.04%;库蚊种群密度从6月初开始升高,7月左右达到峰值,10月下旬趋近于低值。海安市淡色库蚊对马拉硫磷抗性级别为敏感,盐都区淡色库蚊对马拉硫磷抗性级别为初步抗性;盐都区、海安市淡色库蚊对残杀威抗性级别均为初步抗性;盐都区、海安市淡色库蚊对DDT、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抗性级别均为抗性。结论 江苏省库蚊种群以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为主;苏中地区淡色库蚊已对DDT、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疟疾媒介中华按蚊对杀虫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疟疾媒介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DDT和马拉硫磷的敏感性。方法从泗洪、扬中、宜兴3县(市)现场捕获野外中华按蚊成蚊并培养子1代成蚊,采用WHO推荐的接触筒强迫接触法,观察计算中华按蚊接触杀虫剂10、15、20、30、40、50、60min的击倒率和24h后死亡率。结果泗洪、扬中、宜兴3县(市)野外中华按蚊子1代接触0.05%溴氰菊酯60min的击倒率分别为28.57%、57.14%和52.38%,24h后死亡率分别为35.71%、57.14%和61.90%,对溴氰菊酯抗性均达到R级;接触4%DDT60min的击倒率分别为9.52%、2.38%和4.76%,24h后死亡率分别为47.62%、50%和40.48%,对DDT的抗性均达到R级;接触5%马拉硫磷60min后击倒率分别为11.90%、28.57%和28.13%,24h后死亡率分别为80.95%、85.71%和93.75%,对马拉硫磷的抗性为M级。宜兴市野外中华按蚊捕获后1、7、15d及其子1代成蚊,接触0.05%溴氰菊酯60min的击倒率分别为54.76%、76.19%、92.86%和52.38%,24h后死亡率分别为54.76%、76.19%、95.23%和61.90%,捕获后1d与子1代成蚊24h后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P〉0.05)。泗洪县中华按蚊子1代雌、雄成蚊接触0.05%溴氰菊酯60min的击倒率分别为28.57%和40.48%,24h后的死亡率为35.71%和42.86%,2种按蚊24h后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P〉0.05)。结论江苏省野外中华按蚊已对溴氰菊酯、DDT产生高度抗性,对马拉硫磷已产生初步抗性。在媒介防制时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以防止抗性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insecticide susceptibility status of Anopheles cracens(An.cracens) and Anopheles maculatus(An.maculatus) from knowlesi malaria endemic areas in Peninsular Malaysia towards DDT, malathion and deltamethrin and to determine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 involved.Methods: Adult and larval mosquitos were collected for surveillance.Susceptibility status of Anopheles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standard WHO adult bioassay, larval bioassay and biochemical enzyme assay.Results: WHO adult bioassay results indicated An.cracens collected from Kampung Sungai Ular, Pahang was resistant towards 4% DDT, while An.maculatus collected from Kampung Sokor, Kelantan and Kampung Sungai Lui, Selangor exhibited resistance towards 4% DDT.However, the enzyme activity profiles varied according to strains and species.The resistance ratio of larval bioassay, showed that all strains and species tested were susceptible to malathion and temephos.Conclusions: Since only a few anopheline strains exhibited low level of insecticide resistance towards malathion, DDT and temephos.These insecticides are still considered effective for vector control program towards An.cracens and An.maculatu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河南省濮阳市中华按蚊对马拉硫磷、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敏感性,为当地传疟媒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为调查点,于2018年9月和2020年7月捕捉中华按蚊,采用滤纸接触筒法测定中华按蚊对马拉硫磷、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敏感性,应用WHO抗药性评价标准确定抗性级别。结果 2018年和2020年捕获的中华按蚊对马拉硫磷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分别为91.08 min和40.95 min,60 min击倒率分别为37.50%和60.87%,24 h死亡率分别为90.91%和100%,抗性级别分别为初步抗性(M)和敏感(S);对溴氰菊酯的KT50分别为415.56 min和341.19 min,60 min击倒率分别为22.92%和16.98%,24 h死亡率分别为22.92%和16.98%,抗性级别均为抗性(R);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KT50分别为164.22 min和236.22 min,60 min击倒率分别为30.39%和38.30%,24 h死亡率分别为19.60%和21.28%,抗性级别均为R。结论 河南省濮阳市中华按蚊对马拉硫磷较敏感,但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已产生高度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