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比例在我国最高达62.5%,慢性吞咽功能障碍发病率约为16%[1]。国外文献报道,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为30%—40%[2]。吞咽功能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可导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窒息等并发症[3—4]。每次吞咽动作的完成都涉及一系列神经肌肉反射性协同运动,因此,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治疗有一定的难度。Mendelsohn训练通过增强喉部上抬的幅度与时长来扩  相似文献   

2.
正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等"四高"特点,是成人死亡和致残的最重要原因~([1])。据统计,脑卒中位于世界上居民死亡原因的第2位~([2])。而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大约为22%~70%~([3]),会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发音,易导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误吸、脱水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住院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4-5])。吞咽功能的早期康复锻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是造成吞咽困难的首要病因,国外文献报道,51%~73%的脑卒中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1]。Sarithard等[2]研究发现,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若不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将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存。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评估、康复护理已成为目前脑卒中治疗研究的热点,现报道如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一、正常吞咽吞咽是指将食物从口腔到胃内的转移,同时保护气道的过程。从功能上可分为口、咽和食管3个阶段。口阶段指从咀嚼食物至食团进入咽部之前的过程。咽阶段是指食团从咽部到进入食管这一阶…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主要原因[1]。而吞咽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十分普遍,约有22%~65%的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通常,在发病后一个星期内此症状会消失,但仍有约10%~20%的患者存在吞咽障碍。吞咽障碍常导致卒中患者出现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增加其发病率、死亡率和住院费用,严重影响患者心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1],且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2]。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并以每年8.7%的速度增长[3]。脑卒中患者经治疗后仍有70%~80%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4],如肢体障碍、行为和认知障碍、大小便失禁等,在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和生存质量的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平均住院日仅  相似文献   

6.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言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2]。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  相似文献   

7.
刘四维  杨美  关敏  高强 《中国康复》2020,35(1):50-53
脑卒中是一类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典型的神经系统疾病,是我国成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常见疾病[1],也是导致成年人长期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2]。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超过20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者约150万。在所有脑卒中存活的患者当中有,70%~8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家庭和谐[3-4]。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5-6],运动疗法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7]。  相似文献   

8.
正脑卒中后抑郁(PSD)是急性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据统计美国PSD的发病率占脑卒中患者的25%-79%[1]。研究显示,PSD患者的死亡风险较非PSD患者高3.5倍以上[2]。PSD会导致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运动及认知功能障碍恢复方面出现负面影响,继而增加患者复发神经血管事件及再次入院风险。我国卒中后3个月内的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发病率为56.6%[3]。研究表明,糖尿病前  相似文献   

9.
正脑卒中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是我国致残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便秘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1/3的脑卒中患者并发便秘[1]。脑卒中后便秘在不同程度上降低患者(尤其是长期卧床的偏瘫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心理阴影,并严重影响康复进程。便秘也是脑卒中发病的重要诱因,同时会大大增加脑卒中后二次发病的机率[2]。因此如何有效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正>脑卒中是一类起病急,可造成局限性或弥散性脑神经功能缺损的脑血管疾病,持续时间超过24 h以上,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致死及致残原因[1]。国家卫生计生委2012年公布的城市居民死因中,脑卒中居第3位。研究表明,有70%~80%的初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经过急性期治疗后仍会发生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11.
正脑卒中有着高发病率及高致残率~[1],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加,年发病率为0.15%~[2]。存活者中有75%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影响其正常工作生活~([2-3])。研究发现,早期康复对于改善患者的残疾,促进其尽快回归社会意义重大~[3]。近年来,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概念和必要性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脑卒中康复作为脑卒中治疗和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初的肢体活动到现在已发展了多种康复方法,包  相似文献   

12.
<正>脑卒中又称脑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1]。据报道,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为150万,脑卒中后约3/4的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2]。家庭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显著降低患者致残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3]。同时,家庭康复护理相对于医院康复护理有着明显的成本优势,对脑卒中患者,尤其家庭较为困难的患者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现将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疾病,拥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是我国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1],国内首次发病率平均每年增长8.3%[2],且首次卒中后1年的复发率高达12.4%[3]。脑卒中后会导致运动[4]、平衡[5-6]和认知[7-8]等一系列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通过各种康复手段帮助患者恢复相关功能至关重要。平衡与独立步行能力的恢复是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基础,也是患者康复训练计划的重点[9]。用于改善脑卒中患者步态及平衡功能的常规康复训练有伸展练习、肌力练习和稳定性练习等.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是我国康复医学从业者日常工作中接触最多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1-3]。世界范围内,脑卒中是造成长期残疾的首要原因,无论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均可能造成运动、感觉、吞咽、言语、认知等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4-6]。目前,以“卒中单元”为主要形式的多学科跨专业综合治疗模式是脑卒中康复的主体,其中,物理治疗是脑卒中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5,7]。近年来,一种较新的物理治疗形式——水中运动治疗(aquatic therapeutic exercise),逐渐受到重视并推广普及[8-10]。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现代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1]。卒中后癫痫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增加了患者的致残和致死风险,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因此,深入探讨脑卒中与继发性癫痫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脑卒中后癫痫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分类脑卒中后癫痫是指在脑卒中前无癫痫发作史,但在脑卒中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症状性癫痫,并且排除其他病因,通过脑电图检测可明确诊断[2]。国内外研究显示,脑卒中后癫痫的总发生率为10%~14%[3]。国内  相似文献   

16.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随着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而日益增多。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在22%~65%,甚至更高[1]。程度轻者出现吞咽不畅感、误咽;重者易发生营养障碍、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了致残率及病死率。积极进行营养支持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7.
家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问题的主要疾患之一[1]。据报道,每年新发脑卒中150万,因脑卒中死亡130万,约有70%~80%的幸存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2]。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病死率逐年下降,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后期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1-2]。《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指出~[3],农村居民死因中,脑卒中占第1位,城市居民死因中,脑卒中占第2位。脑卒中病情危急,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致使患者心身严重损害,需长期依赖于家属照顾,对家属而言,面对突然发生的家庭变故,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心理状况,严重者甚至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4-5]。家属作为患者最主要的支持者,其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表现为血脑循环及神经功能障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及高经济负担等特点[1-2],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中国脑卒中终生总体发病风险为39.9%[3],位居世界第一,也是我国疾病致死的首位病因[4]。中国每年约有200万例的新发卒中患者,其中70%~80%的患者经治疗后仍存在肢体功能障碍[5],无法独立生活[6-7]。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及早地进行良肢位摆放将改善其肢体功能缺失、提高生活质量。现将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实施良肢位摆放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脑卒中早期康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其中80%是由缺血性脑梗死导致[1]。脑卒中后约有55%—75%的患者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而手功能障碍占到其中的八成以上,这其中只有30%的患者能实现手功能的完全恢复[2—3]。脑卒中造成的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4],本文就任务导向训练、双任务训练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做一概述,以帮助临床工作者更好地指导患者康复,促进患者早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