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与ER、PR、CerbB-2、P53表达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2009-01~2009-12 177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定这些免疫分子的表达情况,通过超声表现中的肿块大小、内部的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边缘的"毛刺征"及血流分级与ER、PR、CerbB-2、P53表达情况进行对比.结果:177例导管癌中,肿块边缘"毛刺征"和内部血流信号分级0~I级与癌细胞ER、P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肿块内部的钙化与癌细胞CerbB-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肿块后方回声衰减和血流信号分级Ⅱ~Ⅲ级与癌细胞CerbB-2、P5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肿块大小与ER、PR、CerbB-2、P53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与ER、PR、CerbB-2、P53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两者相互结合对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化生性乳腺癌超声、乳腺X线摄影、磁共振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在本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化生性乳腺癌的女性40例患者,共40个病灶。所有病灶术前都进行了超声检查,其中,27个病灶进行了乳腺X线摄影检查,28个病灶进行了增强磁共振检查。结果 40例化生性癌包括鳞状细胞癌30例,腺鳞癌2例,伴间叶组织化生性癌6例,混合性化生性癌1例,肌上皮癌1例。最常见的超声表现为不规则形团块(90%),水平位生长(90%),边缘成角(65%),内部呈低回声(53%)或囊实性混合性回声(45%),后方回声无改变(45%)或后方回声增强(30%),团块内部无钙化(53%)或细点状钙化(40%)。最常见的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高密度不规则的团块影(96%),边缘模糊(54%)。最常见的增强磁共振表现为不规则团块(96%),边缘毛刺状(46%)。病灶强化后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团块(71%),TIC曲线以流出型为主(86%)。结论乳腺化生性癌乳腺在超声、乳腺X线摄影、增强磁共振检查中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结合三维成像技术在乳腺肿块良恶性临床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对125例接受诊治的乳腺肿块者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结合三维成像技术进行良恶性鉴别和诊断,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25例患者的139个病灶中恶性病灶19个,占13.67%;良性病灶120个,占86.33%。按照超声弹性成像评分3分以下(包括3分)为良性病灶标准,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分在4分以上(包括4分)为恶性病灶标准,进行超声弹性成像评分鉴别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效能分析发现,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对良恶性鉴别诊断符合率为89.93%。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结合三维成像技术后,从形态结构、内部回声、与周边组织关系及肿块内血流情况,进一步判断乳腺肿块的良恶性,结果显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结合三维成像技术诊断对良恶性鉴别诊断符合率为94.24%。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结合三维成像技术综合评价乳腺肿块的良、恶性,三维超声能提供更加丰富的三维空间信息,超声弹性成像可以有效发现微小病灶,二者互补,可以明显提高超声影像技术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乳腺黏液腺癌(MBC)的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冠状面图像和高频超声图像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延边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7月—2021年10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MBC患者28例,包括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PMBC)和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MMBC)各14例,观察病灶ABVS冠状面形态、边缘特征及高频超声下形态、边缘、纵横比、内部及后方回声、血供情况等特征,并与超声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PMBC与MMBC组间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比较,MMBC组较PMBC组血流丰富,仅血流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6,P<0.05),病灶形态、边缘、纵横比、内部及后方回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腺体层上,ABVS冠状面对PMBC、MMBC病灶的恶性征象诊出数量多于高频超声,两种检查显示病灶形态、边缘是否模糊及有无边缘成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42、14.998、14.703,P均<0.05),边缘毛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VS冠状面见病灶后方出现白墙征(2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声像图特点和超声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观察其超声的声像图表现: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与后方回声、有无液化和钙化,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分布情况。结果 33例乳腺叶状肿瘤中,良性12例,交界性12例,恶性9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二维声像图表现:体积较大的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晰、规则,内部以实性低回声为主,回声大部分均匀,部分可见散在的无回声区,无或少有钙化,后方回声增强,所有肿块的内部和/或周边均可探及血流信号。结论超声对乳腺叶状肿瘤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超声对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声像图特点和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声像图表现;观察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与后方回声、有无液化和钙化;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分布情况。结果:乳腺叶状囊肉瘤的二维声像图表现为:体积较大的分叶状肿块,边界多清晰、规则,内部以实性低回声为主,回声可不均匀,部分见有散在的无回声区,少有钙化,后方回声增强。所有肿块的内部和/或周边均可探及血流信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判断肿瘤的病理分级方面价值有限。结论:超声对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高频声像图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囊内乳头状癌资料,超声观察病灶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以及病灶内及周围血流情况。结果:乳腺囊内乳头状癌声像图表现为边界清楚,囊壁上乳头状突起,形态不规则,基底部较宽,可有厚分隔,后方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显示囊内实质结节内血流较丰富或边缘血流等特征。结论: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及超声检查造影在人类上皮因子受体-2(HER-2)阴性与HER-2过表达型乳腺浸润性癌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10例HER-2阴性组及120例HER-2过表达组乳腺浸润性癌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及超声表现的差异。结果 与HER-2阴性组相比,HER-2过表达组肿块直径较大,边缘模糊、后方回声增强、伴微钙化、病理分级较高。HER-2过表达组肿块倾向于出现快速向心性高增强、边缘等增强或高增强、周边汇聚征等超声造影征象。结论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可为预测HER-2基因的表达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对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超声表现,并以形态、边缘、纵横径比、内部及后方回声、有无钙化和血流丰富程度为观察指标比较双侧乳腺癌在声像图表现上的相似性。结果: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分布部位以外上象限居多,多表现为不规则分叶或伪足状;边缘毛刺征,界限不清;肿块纵横比大于1;内回声光点粗大而不均匀;常见砂粒样钙化灶;后方回声衰减;血流信号丰富。18例(31.0%)双侧乳腺癌的声像图表现具有相似性,而另外40例(69.0%)则不具有相似性。结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具有类似原发性单侧乳腺癌的二维声像图表现及血流分布特征,第二癌与第一癌相似性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容积成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ing,ABVS)和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impulse,ARFI)两种超声技术联合对常规超声诊断为可疑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118例乳腺肿块常规超声评估分类为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4类及以上的患者,应用ABVS分析肿块有无冠状面图像特征(汇聚征与微钙化),应用ARFI检测声触诊组织成像(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VTI)中肿块在弹性图与二维图的面积比和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 quantification,VTIQ)中肿块剪切波速度的平均值(Vmean),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图像按照冠状面有无汇聚征、有无微钙化分类,有任意一种即记为阳性;VTI肿块面积比值大于1.65记为阳性;Vmean大于4.14 m/s为阳性。计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非钙化性原位乳腺导管癌(DCIS)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超声诊断乳腺原位导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36例非钙化性DCIS的超声影像,总结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29例(81%)超声成像显示肿块型,7例(19%)显示为非肿块性病灶。29例肿块的超声成像表现为多样性,其中25例形态不规则(占86%),4例(14%)显示边界不清; 9例(31%)肿块出现成角和毛刺样改变,6例为非纵向生长肿块(占21%),26例患者出现肿块内血流信号,2例病灶边缘示低回声晕征,纵横比1的23例。结论非钙化性DCIS的超声图像表现有较明显的特征,与浸润性癌相似,可以成为非钙化性DCIS的筛查、诊断的影像学方法,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276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记录乳腺肿块大小、形态、边缘毛刺征、后方回声特点、周边高回声晕征、微钙化、血流及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征象,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分析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肿块大小、边缘毛刺征、后方回声特点、周边高回声晕征、腋窝淋巴结转移在不同病理组织学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分级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rs=0.470,P0.05),组织学分级越高,相对肿块越大,边缘毛刺征检出率越低,后方回声增强、周边高回声晕征、腋窝淋巴结转移检出率越高,血流分级越高。肿块形态、微钙化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关系密切,对病理组织学分级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5级在乳腺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乳腺肿物超声诊断为BI-RADS 3-5级的乳腺肿瘤患者63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判断BI-RADS 3-5级在乳腺肿瘤中诊断价值。结果结果显示,41例为良性病变,22例为恶性病变;以病理结果为标准,BI-RADS 5级中恶性病变符合率高于3级、4级,且4级符合率高于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RADS 4c组恶性病变符合率高于4a组、4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像图特征上,BI-RADS 3级肿块形态规则,边缘清晰,纵横比≧1,无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BI-RADS 4级肿块大多形态规则、边缘清晰,纵横比多≧1,少部分存在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BI-RADS 5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纵横比多1,大多存在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结论 BI-RADS 3-5级可为良恶性乳腺肿瘤诊断、鉴别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的钼靶X线及超声特征,提高TNBC的影像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根据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将387例乳腺癌患者分成TNBC组54例和NTNBC组33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钼靶X线图像、超声声像图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TNBC组肿瘤组织学分级高,浸润性导管癌Ⅲ级明显多于NTNBC组(χ2=47.009, P<0.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于NTNBC组(χ2=4.658, P<0.05)。乳腺钼靶X线显示,TNBC组主要表现为肿块(37例,69.8%),钙化少见(10例,18.9%),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28例,62.2%),边缘清晰(16例,35.6%),毛刺征少见(5例,11.1%);NTNBC组多表现为肿块伴钙化(138例,42.1%),形态多不规则(119例,46.5%),毛刺征多见(77例,30.1%),两组在肿块、钙化、形态及边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18、19.889、32.605、21.102, P<0.001)。超声显示,TNBC组主要表现为肿块(52例,96.3%),钙化少见(5例,9.3%),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27例,51.9%),边缘清晰(25例,48.1%),毛刺征少见(3例,5.8%),肿块后方回声衰减少见(5例,9.6%);NTNBC组多表现为肿块(318例,96.1%),钙化多见(135例,40.8%),形态多不规则(243例,76.4%),毛刺征多见(76例,23.9%),肿块后方回声衰减者多见(78例,24.5%),两组在肿块钙化、形态、边缘、肿块后方回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06、18.339, P<0.001;χ2=16.170、8.429, P<0.05)。结论在钼靶X线和超声中,TNBC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肿块后方回声衰减少见,更倾向于良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NTNBC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毛刺边缘肿块,钙化多见,上述影像学特征有助于TNB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1岁。因右乳肿块入院,我科ABVS示:右侧乳腺外下象限约8.5点钟方向距乳头约56.9 mm处可见一低回声团,肿块中心距体表约7.5mm,后缘紧贴胸大肌,胸大肌前缘未见明显中断。肿块大小约14.8mm ×8.4mm,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冠状面可见“汇聚征”,内回声不均,内可见多微小钙化点。(图1)超声提示:右侧乳腺低回声团( BI-RADS 4C级);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数字摄影检查,提示BI-RADS 0级。术后病理示:(右乳)乳腺浸润性癌,II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乳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例乳腺恶性淋巴瘤的超声表现,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本组病例均为女性。肿块大小0.7~5.5cm,14例可见明确肿块,3例表现为乳腺结构紊乱呈弥漫性低回声团而无明确肿块边界。多数肿块呈形态不规则低回声,内伴有条索状高回声,肿块边界不清,边缘不光整,后方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较丰富。结论乳腺恶性淋巴瘤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声像图表现,以提高超声对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复习2005年-2013年来我院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分析其声像图特征。结果11例患者中,10例可见具体肿块,1例表现为乳腺结构紊乱,呈弥漫性低回声而无明确肿块。乳腺淋巴瘤单发5例,多发6例。10例为低回声,1例为高回声。其中5例为形态不规则的极低回声,其内部伴有条索状强回声,肿块边界不清,后方回声多增强,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较丰富。结论乳腺团块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的低或极低回声,内伴有条索状高回声,后方回声增强,血流丰富且肿块多发时。应考虑到乳腺淋巴瘤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影像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IMP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临床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X线钼靶、超声及磁共振成像结果均参照美国放射学会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标准。结果钼靶摄影最常见的征象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不规则形高密度肿块影,其中3例可见肿块内的微钙化灶;超声多表现为不规则低回声肿块,边缘毛刺状,2例可见后方回声衰减;磁共振均表现为不规则形肿块影,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内部不均匀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廓清型或平台型。术后病理显示7例出现淋巴管侵袭,6例腋窝淋巴结肿大,1例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雌激素受体(ER)阳性8例。结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常见淋巴管侵袭和区域淋巴结转移,其影像学表现具有典型的恶性肿瘤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超声检查声像图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以提高其认识和诊断符合率。方法 选取本院经超声检查与病理证实为NEN患者25例,分析其术前超声图像、病理及临床资料,对照病理表现总结其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25例患者病灶中,右侧乳腺16例,左侧乳腺9例,单发病灶20例,一侧多发病灶5例。超声表现形态不规则22例,圆形或椭圆形3例;边界不清14例,边界清晰11例;边缘呈分叶状16例,毛刺蟹足样6例,规整3例;内部呈混合回声13例,低回声12例;后方回声无变化16例,后方回声增强8例,后方回声衰减1例;肿瘤内部可见钙化4例;术前提示腋窝淋巴结肿大10例,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9例(1例术前同时伴有肋骨、肺、颅内转移),1例病理阴性,另有1例超声检查未发现转移淋巴结,病理诊断腋窝淋巴结存在微转移;CDFI显示病灶内0~Ⅰ级血流16例,Ⅱ~Ⅲ级9例。结论 乳腺NEN多表现为混合回声或实性低回声团块,形态多不规则,边界清晰或不清,边缘不规整,CDFI可见有血流显示。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及病理对照分析,可以提高其诊断率,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乳头腺瘤的高频超声图像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乳头腺瘤的超声图像资料.在灰阶声像图上观察病灶形状、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及后方回声.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观察病灶内部及周围血流分布和供应情况.结果:6例乳腺乳头腺瘤声像图表现为乳头内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结节,境界清楚,后方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显示结节内少量血流或边缘血流.1例位于左乳乳头后方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周边见薄的包膜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中等量的血流信号.结论:乳腺乳头腺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良性肿瘤,超声检查有助于乳腺乳头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