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在特发性青少年脊柱侧凸畸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08年~2009年我院特发性青少年脊柱侧凸畸形病例25例,均行脊柱X线正、侧位片,MSCT检查及三维重建。在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指导下进行Lenke分型、腰椎侧凸修正分型、胸椎矢状面后凸分型,并结合MSCT后处理技术影像学资料及术中数据进行综合评价,评估MSCT后处理技术在外科学脊柱侧凸分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Lenke Ⅰ型11例,最为多见;Lenke Ⅲ型5例,Lenke Ⅴ型7例,Lenke Ⅵ型2例。腰椎侧凸进一步分型中,A型6例,B型5例,C型14例。胸椎侧凸矢状面进一步分型,正常20例,后凸角度增大2例,后凸角度减小3例。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是Lenke分型的补充,也是Lenke分型弯曲类型、腰弯修正型、胸椎矢状面修正型三种基本类型有机、立体、直观的结合在一起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SCT结合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先天性镫骨畸形及其分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SCT诊断为先天性单纯中耳畸形的94例患者(125耳),均行听小骨MPR及听骨链CPR,分析镫骨畸形的类型。结果:125耳中,镫骨畸形107耳(85.6%),畸形类型包括:完全缺如、异位、单纯底板固定及发育不良。结论:镫骨畸形占先天性中耳畸形的大多数,且畸形类型复杂多样;MSCT结合后处理技术(听骨MPR及听骨链CPR)能精确显示镫骨畸形类型及有无合并面神经移位,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5.
我们采用GE公司深蓝版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和回顾性后处理,利用高质量三维尿路成像,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诊断水平。3例全部病例行手术病理确诊,临床治疗采用输尿管复位矫正术,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期限6~12个月,症状消失,肾积水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吻合口无狭窄。 相似文献
6.
7.
MSCT后处理技术在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MSCT扫描腕关节损伤患者20例,分析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显示技术(VRT)对腕关节损伤的显示及价值,并与常规横断面对比分析。结果:桡骨远端、尺骨茎突骨折8例,合并舟状骨骨折2例,合并舟状骨骨折伴月骨脱位1例;舟状骨骨折8例;月骨脱位4例;三角骨骨折2例,合并钩骨、豆状骨骨折1例;第4、5掌骨基底部骨折各1例。MSCT三维重建图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相应的腕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腔内骨片情况,尤其是MPR对骨折、脱位、骨碎片显示率为100%。结论:MSCT通过薄层重建配合MPR、VRT能够克服横断扫描限制,在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情况下,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地显示腕关节损伤的基本征象,为腕关节损伤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8.
MSCT后处理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疑似颅内血管性病变的93例患者行MSCTA检查,所得扫描数据传输到工作站,利用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进行处理,表面遮盖法(SSD)和仿真内镜(CTVE)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其中55例行DSA检查对照,38例与外科手术对照。结果:93例患者共检出脑动脉瘤63个(59例),其中〈3 mm的动脉瘤6个,血管畸形15例,烟雾病19例。所有病例经VR、MPR、MIP及CTVE重组处理后能够全面直观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血管与动脉瘤的内部结构,能多方位观察瘤体与载瘤动脉及AVM的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的解剖关系。结论:多种重组技术联合运用能为脑动脉瘤及血管畸形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充分显示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的MSCT影像学表现,评价MSCT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并分析经MSCT证实的24例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 24例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包括下腔静脉肝段缺如4例,其中2例伴有奇静脉代偿引流至上腔静脉,肝静脉直接回流右心房;2例为单纯性。左肾静脉畸形10例,CT横断面显示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左肾静脉环绕腹主动脉分别为9例、1例。双下腔静脉8例,CT表现为肾下段腹主动脉左右两侧上行的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后输尿管2例。11例患者检出镜下血尿,4例有高血压病史,1例患者为多脾综合征,2例合并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余患者为偶然发现。结论 MSCT能清晰显示下腔静脉及属支的畸形,是诊断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的重要方法,可降低手术及介入诊治中的风险,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薛彩霞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6,7(3):189-191
目的探讨MSCT门静脉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例健康对象及20例肝脏疾病患者行MSCT门静脉成像,分析VR,MIP重建图像,比较其优缺点。结果VR,MIP均可显示4级以上的门静脉分支,对于4级以下的分支MIP的敏感性要优于VR,但VR可以显示门静脉与病变或肝静脉的三维空间关系。结论两种重建方法应相互补充,结合横断面图像,可为临床确诊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在胃肠道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638例有消化道出血症状患者行全腹部MSCT动态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诊断为胃肠道血管畸形的2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1例患者进一步行DSA及动脉栓塞治疗,2例行手术治疗,另2例行保守治疗.结果 25例血管畸形位于胃3例,十二指肠4例,空肠2例,回肠7例,结直肠8例和阑尾1例.21例行DSA检查和治疗的患者中,MSCT血管成像对胃肠道血管畸形的定性和定位诊断均与DSA检查结果完全一致(100%),2例行手术治疗也证实了MSCT血管成像诊断.参照DSA检查结果,MSCT血管成像对21例胃肠道血管畸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显示率分别为76.2%和42.9%,对动静脉瘘的显示率为80.0%.结论 MSCT血管成像能对胃肠道血管畸形作出准确的诊断,可作为血管畸形所致隐匿性胃肠道出血的常规筛查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平面重组、三维CT成像及CT仿真内镜技术在泌尿系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30例泌尿系病例,分别进行多平面重组(MPR)、三维(3D)成像及CT仿真内镜(CTVE),并与(IVU)图像和膀胱纤维内镜进行比较。结果:MPR、3D和CTVE重组图像能更好的从多方位显示病变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之间平面和空间的关系,无盲区。结论:MPR、3D和CTVE图像是轴面图像和纤维内镜的重要补充,为泌尿系病变的术前诊断、定位和治疗方法及手术入路提供了客观依据,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5,(6)
目的 :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在埋伏牙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诊断的26例复杂埋伏牙并行口腔正畸治疗患者的MSCT及临床资料。结果:26例中埋伏牙40颗,埋伏阻生牙28颗,其中上颌23颗,下颌5颗;埋伏多生牙12颗,均发生在上颌。2例同时发生埋伏阻生牙和埋伏多生牙。术中所见埋伏牙解剖信息与MSCT图像信息基本一致。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能获得埋伏牙全面直观、精确清晰的影像信息,对埋伏牙正畸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MS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SCT各向同性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患者先行X线检查,再采用MSCT机进行各向同性扫描,应用SSD(三维表面重建)、VR(容积再现)、MPR(多平面重建)等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观察不同重建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38例患者中DR显示肋骨骨折62处,另有5处怀疑骨折,而MSCT显示了全部38例共81处肋骨骨折。结论:MSCT扫描,具有扫描快、图像清晰的优点,结合VR、MPR等图像后处理功能可提高骨折的诊断,明显优于DR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眶骨正常相关结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7例正常眶骨被检者的多层螺旋CT图像,对所得图像进行MPR,CPR,VRT后处理,对某些结构常规显示断面和标准化断面的显示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组后的标准化图像能清晰显示眶骨相关结构的左右对称情况。标准化图像对颧额缝、颧骨管、眶下管、眶上切迹及视神经管的对称性显示明显优于常规扫描图像(P〈0.01);而对颧蝶缝的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利用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进行后处理在避免摆位困难的同时,减少了患者的辐射剂量;②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能够很好地对称显示眼眶相关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