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CT、磁共振及两者联合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70例,分别采用CT与磁共振进行检查,以脑脊液病原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查方式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CT检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检出率为54.29%(38/70),明显低于磁共振检查的77.14%(54/7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的异常率分别为56.76%(21/37)、35.71%(5/14),均明显低于磁共振检查的94.59%(35/37)、100.00%(14/1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脑脊液病原学检查为金标准,CT检查、磁共振检查以及联合检查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真阳性与真阴性呈逐渐上升趋势,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检查、磁共振检查、联合检查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度呈逐渐上升趋势,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磁共振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较CT更高,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脑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与脑转移瘤的SWI表现,从肿瘤内微出血的角度评估SWI鉴别小脑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与脑转移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小脑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和18例脑转移瘤的常规MRI及SWI表现,并进行半定量评分(肿瘤出血检出率、肿瘤内磁敏感信号)。结果常规MRI与SWI对小脑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和脑转移瘤的确诊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265,P=0.607);常规MRI、SWI分别与二者联合的确诊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47,P=0.013;χ~2=3.971,P=0.046)。SWI对两种肿瘤的出血检出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880),对两种肿瘤的血管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能够直观显示肿瘤内的磁敏感信号(包括微出血及血管结构),常规MRI与SWI序列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小脑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和脑转移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CO中毒患者行高压氧(HBO)治疗前、后脑部CT动态变化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85例急性CO中毒患者,按临床表现分为轻、中及重度中毒3组,均给予HBO及常规辅助治疗,分别于发病12 h内、7 d、30 d行脑部CT检查;对3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CT转归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首次CT检查阴性54例中,轻度中毒38例,占70.37%;阳性31例中,中、重度中毒24例,占77.42%.HBO治疗7 d时CT复查阳性增加到44例(51.76%),阳性率较首次CT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P<0.05);HBO治疗30 d时CT复查阳性降至29例(34.11%),与7 d时CT复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P<0.05).临床治疗总显效率为87.06%,轻度中毒与中度中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0.26),轻度中毒与重度中毒、中度中毒与重度中毒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9,P<0.05;χ2=4.39,P<0.05);CT总转归率为65.88%,轻度中毒与中度中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4,P>0.05),轻度中毒与重度中毒、中度中毒与重度中毒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8,P<0.05;χ2=21.96,P<0.05).结论 HBO治疗CO中毒疗效明显,其临床总显效率与CT总转归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PECT联合MDCT、MRI多模态显像对骨转移瘤诊断效能差异,为骨转移瘤患者选择合适的影像诊断方法提供依据,避免过度检查。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疑似骨转移瘤患者的SPECT、MDCT及MRI图像,对各种检查图像进行判读,分别记录各种检查图像中骨异常灶的性质及数量,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9例患者中SPECT、MDCT、MRI、SPECT+MDCT、SPECT+MRI、SPECT+MDCT+MRI检查分别对骨转移瘤的准确率依次为60.7%(48/79)、54.4%(43/79)、65.8%(52/79)、81%(64/79)、86.1%(68/79)、87.3%(69/79)。其中SPECT与SPECT+MDCT(χ~2=7.851,P0.05)、SPECT与SPECT+MRI(χ~2=12.972,P0.05)、SPECT与SPECT+MDCT+MRI(χ~2=14.525,P0.05)组间对比,在骨转移瘤诊断准确率上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PECT+MDCT与SPECT+MRI(χ~2=0.737,P=0.391)、SPECT+MDCT与SPECT+MDCT+MRI(χ~2=1.188,P=0.276)、SPECT+MRI与SPECT+MDCT+MRI(χ~2=0.055,P=0.815)组间对比,在骨转移瘤诊断确诊率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影像检查联合应用(尤其是SPECT+MDCT、SPECT+MRI或SPECT+MDCT+MRI)能够对临床骨转移瘤的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病灶的假阳性率,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从而达到精准诊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联合64排螺旋CT诊断小儿细微性骨折的准确率。方法 选定郑州市骨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接诊的75例细微性骨折患儿,分别给予MRI、64排螺旋CT检查,将外科手术作为本次研究诊断金标准,比较MRI、CT、MRI+CT总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Kappa检验MRI、CT、MRI+CT与外科手术的一致性。结果 MRI+CT(96.0%)、MRI(92.0%)总检出率均高于CT(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CT(98.7%、98.6%)、MRI(93.3%、94.5%)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均高于CT(81.3%、82.2%),P<0.05,MRI+CT(100%)、MRI(50.0%)诊断特异度与CT(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CT与外科手术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MRI+CT与外科手术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7、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MR...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与MRI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8例高度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行CT与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与临床确诊结果符合情况。结果 58例患者经过CT和MRI扫描,其中MR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CT,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85、12.02、15.88,P均0.05)。结论 MRI检查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CT检查,MRI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具有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ET/CT融合三维图像定位肺穿刺活检靶点的增益价值。方法:分析54例PET/CT引导和93例单纯CT引导的范围≥3cm或疑似合并坏死、阻塞性炎症、实变及不张的肺部病变活检资料,比较2种引导方法总的检出率、假阴性率、阴性预测值、准确率,采用配对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ET/CT引导组的检出率为98.1%(53/54),假阴性率为5.3%(2/38),阴性预测值为88.2%(15/17),准确率为96.2%(51/53)。单纯CT引导组的检出率为84.9%(79/93),假阴性率为23.3%(10/43),阴性预测值为78.3%(36/46),准确率为87.3%(69/79)。采用配对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2种引导方法的检出率的差异(χ~2=6.50,0.010.05)和准确率的差异(χ~2=2.05,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范围≥3cm或疑似合并坏死、阻塞性炎症、实变及不张的肺部病变,PET/CT融合三维图像引导穿刺活检的有效率高于单纯CT形态学引导,有一定的临床增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MRI及超声检查在体表窦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体表窦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患者术前均行CT、MRI及超声检查,对照手术所见,评价3种影像学方法对体表窦瘘的诊断准确率及对复杂性窦瘘支管、脓肿及内口显示的敏感度。结果:53例中,单纯窦道22例,复杂性窦瘘31例。单纯窦道患者CT、MRI及超声检查的准确率分别为100%、100%、95.4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性窦瘘患者CT、MRI及超声检查的准确率分别为93.55%、96.77%、70.9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的准确率优于超声,而CT与MRI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及超声检查对复杂性窦瘘支管的敏感度分别为95.24%、98.41%、55.56%,脓肿的敏感度分别为90.00%、100%、70.00%,内口的敏感度分别为80.00%、80.00%、40.00%。对于支管显示的敏感度,CT与MRI高于超声(P0.05),CT与MRI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脓肿及内口显示的敏感度,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纯窦道,超声检查方便经济;复杂性窦瘘,CT、MRI检查存在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与CT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对8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进行MRI,CT检查。结果结MRI检查阳性率与CT检查相比较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13,P0.05)。CT在钙化和椎间盘积气两种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的检出率方面明显优于MRI,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65、5.23,P0.05)。而在椎间盘变性、脊髓变形及硬膜囊受压等征象的检出率方面则是MRI优于CT,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83、6.01、5.67,P0.05)。两种检查方法在神经根受压方面的检出率比较则无明显差异(2=0.92,P0.05)。结论 CT、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具有各自独立优势,合理的互补使用,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与DR检查在肋骨骨折应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肋骨骨折的患者分别采用16层螺旋CT和DR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肋骨骨折诊断效果及各自的优缺点。结果 MSCT对肋骨骨折检出率(100.00%)明显高于DR(92.6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8,P0.05)。另外,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首次检查显示方面可以发现MSCT首次检查检出率(100.00%)明显高于DR(86.7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3,P0.05)。正、斜、切线位片对肋骨骨折的显示率最高(92.65%),其次是正位片(79.41%)。MPR、CPR两种三维重建方法对肋骨骨折的显示率均可达到100.00%,而VR的显示率仅为73.53%。结论 16层螺旋CT检查及其三维重建技术极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诊,明显优于DR胸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电图、脑电地形图、CT、MRI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98例中枢神经感染患者(研究组)均做脑电图、脑电地形图、CT、MRI检查,并设正常对照组72例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MRI、脑电地形图、脑电图、CT阳性率(分别为97.96%、91.84%、85.71%和56.12%)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研究组MRI、脑电地形图、脑电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T(P〈0.01);研究组早期脑电图、脑电地形图、CT、MRI阳性率显著高于后期(P〈0.01)。结论:脑电图、脑电地形图、CT、MRI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均具有诊断价值;脑电图或脑电地形图与MRI检查组合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早期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疗效和预后判断优于脑电图或脑电地形图与CT检查组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SCT模拟三维立体定位技术在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导航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2例胸部局限性肿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实验组采用MSCT三维立体定位与三维导航仪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横断面内CT引导穿刺活检,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活检诊断正确率。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实验组73.21%(41/56),对照组41.07%(23/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12,P0.05);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16.07%(9/56),对照组33.93%(19/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P0.05);病理确诊率实验组94.64%(53/56),对照组82.14%(46/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4,P0.05)。结论 :MSCT模拟三维立体定位,实现了术前穿刺路径的计算机模拟与三维定位,穿刺准确度与确诊率显著提高,并发症明显减少,为术中三维数据导航提供了可靠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胸部MRI在肺癌肋骨转移检测的价值,尤其在术前的检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54例在本院行全身骨显像、胸部CT和胸部MRI三项检查并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证实为肺癌的患者资料,比较三项影像学检查对肋骨转移病例和病灶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采用χ2检验。结果 54例中,有30例患者(120个病灶)确诊为多发性肋骨转移。MRI与CT、骨显像间对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有统计学差异(χ2=14.294,P=0.001;χ2=15.181,P=0.001;均P<0.05)。结论 MRI对肺癌肋骨转移的检出优于CT和骨显像,MRI对肺癌肋骨转移的筛查、监测、临床诊断尤其是术前诊断具有肯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选取158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均行全身骨平面显像后对可疑骨转移或不明原因骨痛部位进行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然后对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58例恶性肿瘤患者最终确诊骨转移者67例,良性病变者91例。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95.5%)与全身骨显像(86.6%)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5,P=0.069),而特异性及准确性明显高于全身骨显像(χ~2=4.031,P=0.045;χ~2=7.229,P=0.007)。结论全身骨显像仍作为筛查骨转移瘤的首选检查方式,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能够同时提供代谢与解剖信息,大大提高骨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在诊断骨转移瘤方面具有较高的增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赵容  孙志勇 《放射学实践》2022,(10):1302-1308
【摘要】目的:观察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癫痫病灶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诊治的62例癫痫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切除治疗前均接受核磁共振(MRI)、18F-FDG PET/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估不同检查方案对癫痫阳性检出率、癫痫致痫灶定位诊断的价值。据癫痫患者治疗后疗效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FDG PET/CT检查显示的脑代谢异常差异。结果:18F-FDG PET/CT联合MRI阳性检出率98.39%,较术前18F-FDG PET/CT检查的87.10%、术前MRI检查的72.58%明显高(P<0.05)。18F-FDG PET/CT联合MRI对癫痫病灶类别(单发病灶)诊断的准确率较术前18F-FDG PET/CT检查、术前MRI检查的明显高(χ2=5.899、5.309,P<0.017)。术前18F-FDG PET/CT检查对癫痫病灶定位诊断的符合率较术前MRI检查的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60,P>0.017),但较18F-FDG PET/CT联合MRI的明显低(χ2=15.676,P<0.017)。62例癫痫患者预后良好患者37例(37/62),预后不良患者25例(25/62),预后良好组18F-FDG PET/CT联合MRI检查显示的病灶分布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联合MRI检查可明显提高对癫痫病灶的定位诊断价值,对指导癫痫患者手术选择和评估治疗疗效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X线、CT、磁共振成像(MRI)3种检查手段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6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MRI检查、CT检查,比较3种检查方法的疾病检出率。结果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典型影像学表现(关节软骨肿胀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的检出率,X线分别是0、52%、39%,MRI为:9%、83%、70%;CT为4%、76%、59%;X线检出率明显低于MRI、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CT检出率相差不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该病的病变分级总检出率中,X线为48%,CT为85%,MRI为96%,在早期病变(0~Ⅱ级)的检出率中,X线为26%,CT为59%,MRI为65%,X线、CT、MRI在病变分级总检出率、0~Ⅱ级病变检出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Ⅲ、Ⅳ级病变检出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CT、MRI检查手段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都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MRI的检出率最高,能够准确显示出病变情况,MRI更具诊断优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20排CT静脉造影(CTV)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及CTV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56例,对比直接法CTV不同图像后处理方法对下肢深静脉栓子的检出率。结果:56例中,CTV结合DSA共确诊栓子128处,MPR及CPR正确显示124处(96.88%)、VR正确显示95处(74.22%)、MIP正确显示86处(67.19%),MPR及CPR对栓子诊断准确率高于其他2种后处理图像(χ~2=26.57和38.27,均P0.05),VR与MI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P0.05)。结论:320排CT直接法CTV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胡望福  张玲  王黎 《武警医学》2018,29(3):243-246
 

目的 探讨CT和MRI对脑梗死联合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05至2017-07武汉市汉阳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均给予CT和MRI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在不同时间筛查脑梗死的检出及总检出情况。结果 在脑梗死总检出率和就诊<12 h检出率方面,联合检查(95.00%、93.75%)明显高于MRI检查(82.50%、75.00%),MRI检查明显高于CT检查(62.50%、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就诊12~24 h检出率方面,联合检查(95.00%)、MRI检查(85.00%)明显高于CT检查(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MRI检查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就诊>24 h检出率方面,联合检查、MRI检查、CT检查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脑梗死筛查中,对不同就诊时间患者应合理选择检查方法,但与CT比较,MRI检查对脑梗死具有更高的筛查效能,且二者联合具有更良好的检出率,可能更适用于就诊<12 h的筛查。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多参数MRI在诊断脑胶质瘤中的价值及其与Ki-67的相关性。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脑胶质瘤患者,根据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及分级标准分为高级别组(Ⅲ~Ⅳ级)18例,低级别组(Ⅰ~Ⅱ级)13例。所有患者均行颅脑MRI平扫、增强MRI、DWI、多体素磁共振波谱(MRS)及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病变部位的ADC值、DCavg值、FA值、Cho/Cr值及Cho/NA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DC值、Cho/Cr值、Cho/NAA值及Ki-67指数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avg值及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与ADC值呈负相关(r=-0.442,P<0.05),与Cho/Cr值、Cho/NAA值呈正相关(r=0.596,r=0.448,P<0.05),而与DCavg值(r=-0.101,P=0.589)及FA值(r=0.147,P=0.429)无相关性。结论:多参数MRI不但有助于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诊断,还可评估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对急性外伤性牙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颌面部外伤患者(47例经临床手术证实为牙折,32例经临床诊断无牙折)的影像资料,均行口腔全景摄影和128层螺旋CT检查(各向同性的容积扫描、MPR和VR)。结果 :口腔全景摄影诊断39例,漏诊8例,2例误诊牙折;CT诊断45例,漏诊2例,1例误诊牙折;口腔全景摄影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3.0%、93.6%、87.3%,CT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5.7%、96.9%、96.2%。两者比较敏感度、准确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28,P0.05;χ~2=4.107,P0.05),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0,P0.05)。结论 :128层螺旋CT可清晰显示牙折,与口腔全景摄影比较,能显著提高牙折的检出率,可作为口腔全景摄影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