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莎  李倩  于海威  吕建楠 《内科》2021,(4):479-484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是一个复杂的群落,由细菌、古生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组成.宿主从出生到死亡,其肠道微生物群的构成不断变化并深刻影响着宿主的免疫系统与代谢.成年后人体肠道微生物群不会发生自发性显著波动,但生存环境、地理因素、饮食习惯及抗生素治疗等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可能会引发肥胖、心血管疾病、中枢...  相似文献   

2.
3.
人类肠道是一个生态系统,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肠道微生物群与肠道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之间存在动态的相互作用,影响着肠道免疫系统的形成和功能。当这种相互作用中的一步或多步失效时,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就会发生。回顾肠道微生物群组与肠道免疫功能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微生物对免疫系统失调相关的肠道疾病治疗应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摘要]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中草药、水果和蔬菜等植物中,具有多种生物效应,在诸如肥胖、糖尿病、癌症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改善和防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由于黄酮糖苷类天然产物是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存在形式,常见的糖基配体有葡萄糖基、鼠李糖基、新橙皮糖基和芸香糖基,因此,糖基数目及其链接的位置决定了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生物活性。与此同时,黄酮类化合物进入体内之后,与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它们的代谢和生物活性。该文重点综述糖基化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内吸收、与肠道菌群互相作用、生物活性及其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膳食纤维与健康的关系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膳食纤维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亲水性膳食纤维比不亲水的粗纤维具有更大的价值。在进食纤维量不足,或某些生理(如老年)和疾病(如便秘、高脂血症、糖尿病)情况下应特别注意补充,可辅以膳食纤维类药物,以达到防病和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和人格失常等。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细胞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1]和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同时还伴有神经胶质细胞增生以及神经元的丢失等。关于AD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如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假说、胆碱能系统损伤假说、氧化应激假说等,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阐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口腔微生物可通过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神经免疫系统影响AD。本文就目前发现的与AD有关的肠道微生物及口腔微生物对AD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明确肠道及口腔微生物与AD之间的关系,为AD的防治和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是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近20年,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了1倍,在欧洲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达到了4%~5%,在美国及中国已达到8%~10%。因此,在遗传因素无明显改变的背景下,环境因素在2型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可能更为关键。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笔者就相关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目前在我国已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高复发率是UC重要临床特征,但UC的发生与发展机制现尚不十分明确,可能涉及遗传异质性、免疫学、肠道微生物、饮食因素等多个方面,较为复...  相似文献   

9.
肠道微生物群调节着多种生物功能,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本文综述肠道微生物群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研究的现状,特别是关于导致心血管疾病主要传统危险因素影响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胆石症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胆囊和胆管炎症、胆管肿瘤和阻塞性黄疸的常见原因,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和机体免疫在胆结石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肠道菌群丰度和构成,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和免疫细胞,以及肠道菌群与胆管免疫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综述其与胆结石形成的关系,以期为胆石症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高盐会导致血压的升高,并使心血管及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增加,对此人们一直都在不断探讨其可能的机制。2017年11月15日在Nature杂志上有一篇关于《肠道菌群在高盐诱导下调节血压变化》的文章从另一种机制上探讨盐与高血压的关系,这一最新进展对我们理解盐与高血压会有新的启迪。近年,一些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失调与一些疾病相关,由德国Müller教授团队发表的论文《salt-  相似文献   

12.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分泌的雌激素的量会逐渐降低.人体雌激素水平不足,可引发心血管、骨质疏松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疾病.事实上,植物体内也广泛分布着雌激素成分.由于植物中的天然雌激素含量较低选择含有天然雌激素的膳食不仅可使体内雌激素得到源源不断的微量补充,同时又不会给机体健康带来影响或损伤.摄入机体的膳食中的植物雌激素还可被肠道菌群转化为活性更高的雌激素成分.本文对膳食中的植物雌激素种类与资源分布、体内代谢以及代谢产物的种类和生理功能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植物雌激素微生物转化产物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miRNA参与个体许多发育和生理过程,也在许多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miRNA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影响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miRNA与肠道微生态相互作用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并总结miRNA在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监测、治疗和预后中的应用。提出该领域在开发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方面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油脂是人类饮食中重要的营养元素,它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长期以来人们对油脂的认识不足,造成了一些对油脂摄取的认知盲区.油脂摄入量不当会改变血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脂肪肝、胃肠道疾病等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同时高脂饮食也会扰乱肠道微生物继而引发肠癌.目前研究发现饮食对于塑造肠道菌群至关重要,因此在无法大规模改变宿主基因组成的前提下,研究如何通过油脂影响机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更现实的意义.本文从食用油摄取不当—导致菌群失调—引发各种疾病的角度来作一些简单的探讨,引导人们正确选择油脂来改善肠道菌群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HAART的应用使得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肝脏疾病等非艾滋病并发症所致死亡逐年上升.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慢性免疫激活是非艾滋病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肠道菌群易位是慢性免疫激活的主要驱动力.HIV-1感染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改变、肠道屏障破坏、肠道菌群易位以及慢性免疫激活,导致HIV-1感染者疾病进展及预后不良.因此...  相似文献   

16.
机体在健康情况下,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处于平衡状态,当某种原因如慢性基础疾病、抗生素长期使用等破坏了这一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即出现菌群失调,会对机体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人体是由数以万亿计的细胞组成,而与人体共生的、存在于胃肠道的微生物的数量也达到了同样的数量级[1]。人类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与多种因素相关,例如:遗传背景、年龄、免疫系统形成、地理位置、短期与长期的膳食结构等[2]。肠道微生物群中大概有150~200种常见的细菌种类,而且古细菌、真菌、原虫、病毒等也在其中发挥作用。它们在机体食物处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可以分解复杂多糖,合成多种维生素[3]。它们分泌的大量物质在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  相似文献   

18.
人体与肠道微生物间的互惠共生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宿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传统方法通常建立在体外(共)培养技术之上,但现在已经证实,绝大多数肠道微生物在目前培养技术下是体外不可培养的,因此这种体外(共) 培养技术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分子生物学技术正在该领域里迅速地渗透和广泛地运用,日益突破传统技术和方法的局限,从而有助于我们深刻地揭示宿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互惠共生的分子机制:人肠道向肠道微生物提供优越的栖息和繁殖环境,其中包括天然的厌氧条件,丰富的营养物质,以及适宜的温度和pH等; 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影响到人体的营养物质加工、能量平衡、免疫功能、胃肠道发育和成熟及其他多种重要的生理活动.这种互惠共生关系可能是宿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和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最近有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和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等相关。徐乐医师等详细阐述了肠道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与高血压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提出肠道微生物可能是治疗高血压潜在的新靶点,纠正及恢复肠道微生物群平衡可能是高血压综合管理新策略。该综述阐明了肠道微生物与高血压之间的联系,为高血压治疗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但若要确定调控血压的特定肠道菌群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唐亮  鲍玉成  张文龙 《中国防痨杂志》2020,42(12):1333-1338
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代谢产物与人体互相作用,维持肠道屏障稳态,促进全身营养代谢与免疫平衡,参与多种系统及组织、器官的病理生理过程,在结核感染、发病、治疗及转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抗结核药品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刚刚起步。作者综述肠道菌群在肠道屏障稳态中的作用,进而梳理和总结抗结核药品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成果,并最终扩展至相关临床问题,讨论肠道菌群改变对机体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