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7,(8):1700-1702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采用四磨汤联合双歧三联活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儿科收治的FI患儿80例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法以1:1比例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早产儿在喂奶前行非营养性吸吮+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观察组早产儿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四磨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腹胀、胃潴留、呕吐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7.5%,χ2=5.077;观察组患者呕吐、胃潴留、腹胀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中联合应用双歧三联活菌和四磨汤能够快速缓解症状、提高疗效,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新中医》2016,(5)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辅助治疗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磨汤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愈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四磨汤口服液可以显著提高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吗丁啉和四磨汤口服液联用在临床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9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6例,给予吗丁啉10~20mg,3次/d,四磨汤口服液20ml,3次/d,疗程均为4周。对照组96例,给予吗丁啉10~20mg,3次/d。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结果:在治疗4周后,两组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2%,经统计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吗丁啉和四磨汤口服液联用,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方承蕙 《新中医》2020,52(1):31-33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联合保和丸治疗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选取88例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2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妈咪爱治疗,观察组给予四磨汤口服液联合保和丸治疗,连续治疗14天后比较2组血浆胃动素(MTL)水平、胃泌素(GAS)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血浆MTL及GA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MTL及GA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粪排净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治愈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磨汤口服液联合保和丸治疗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可有效提升患儿血浆MTL、GAS水平,有助于临床症状改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新生儿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 例新生儿腹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2 组均治疗观察2 周。比较2 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的体质量增长速度,观察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水平(肠杆菌、乳杆菌) 及血清胃动素(MTL)、P 物质水平。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平均增长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8.8%,对照组为88.8%,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肠杆菌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乳杆菌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肠杆菌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乳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MTL、P 物质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上述2 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磨汤口服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新生儿腹胀能促进MTL 与P 物质的分泌,改善肠道菌群,缓解临床症状,从而促进新生儿体质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喂养不耐受现象。临床表现为呕吐、腹胀、喂养困难、胃潴留等,通过合理喂养,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促进生长发育,减少喂养不耐受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笔者于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在上级医院儿科进修期间,其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和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取喂养不耐受早产儿156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40例,常规给予鼻胃管喂养、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生脉组3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5~10 mL静脉滴注;非营养性吸吮组(吸吮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联合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生脉注射液和非营养性吸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生脉组、吸吮组和联合组腹胀、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完全经肠道喂养的时间、不同时间血清胆红素数值、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联合组疗效更显著,并能有效防止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较单用生脉注射液、非营养性吸吮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微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均予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红霉素1 mg/(kg.d)入5%葡萄糖液5 mL中,静注8 h,液体速度5 mL/h,1周后评价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无一例喂养不耐受,对照组有11例仍存在喂养困难。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3.867,P<0.05)。结论微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82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护理、治疗原发疾病、液体疗法及部分静脉营养。治疗组加用红霉素2mg/(kg·次)加入5%或10%葡萄糖溶液1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7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呕吐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短;日体质量增长快;恢复到出生体重所需时间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以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缩短呕吐、胃潴留消失时间,提高日体质量增长量,安全、价廉,对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12.
廖品东教授学验俱丰,倡导谨守病机理论,并用于临床实践。喂养不耐受是新生儿多发病,需及早防治,在该理论指导下,应针对动力不足、乳食停滞的基本病机,确立相应治法处方。笔者结合病案总结廖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3.
李玉瑞  吴春荣 《河北中医》2002,24(7):506-506
腹胀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 ,可出现在多种疾病中。 2 0 0 0~ 2 0 0 1年 ,笔者应用四磨汤口服液治疗腹胀 1 2 2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2 2例 ,门诊患者 98例 ,住院患者 2 4例 ;男 72例 ,女 5 0例 ;年龄最大 70岁 ,最小1 6岁 ,1 6~ 5 0岁 80例 ,5 0~60岁 2 5例 ,>60岁 1 7例 ;慢性浅表性胃炎 66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1 8例 ,慢性结肠炎 1 6例 ,慢性胆囊炎 1 4例 ,阑尾炎术后 1 2例。中医辨证分型 :脾胃虚弱型 78例 ,气滞型 2 2例 ,饮食积滞型 1 6例 ,胃阴不足型 5例 ,瘀血阻络型 1例。1 2 治疗方法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临床因素,对早产儿行胃肠道喂养的临床方法进行分析,并就有利于早产儿喂养的临床措施予以总结。方法:对197例早产儿出生时的体重、胎龄、开始进行喂养的时间、有无窒息以及临床并发症等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97例早产儿当中有62例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约占31.47%,胎龄相对较小,体重比较低,早产儿开奶的时间较为推后,增奶过快,胎粪排出相对缓慢,早产儿窒息以及缺氧等各种相关性临床因素均对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有着直接的影响。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发生率相对比较高,通常和早产儿的胃肠道功能较差以及其胃肠分泌功能的相对不足有一定的相关性。合理有效的早期微量喂养、适量增奶、非营养性吸吮、合理禁食、及时促进早产儿排便、合理应用促进胃肠道功能的药物以及肠道的微生态制剂、有效的抚触等临床措施对于提高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红姣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6):122-123
近年来,早产儿的存活率逐渐提高,喂养不耐受的有关研究日益增多。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喂养问题,使早产儿生存质量下降,甚至降低其存活率。小胎龄和发育不成熟是喂养不耐受的根本原因,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胃肠道平滑肌发育越不成熟,胃肠激素也越低,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几率越高[1]。1诊断标准呕吐≥3次/天;奶量不增或减少>3天;腹胀,即腹围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78例早产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出现喂养不耐受68例占38.2%。出生体质量越轻、胎龄越小,越易发生喂养不耐受,有窒息史的早产儿也易发生喂养不耐受,氨茶碱的应用也与喂养不耐受显著相关。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多与胃肠道功能不成熟有关,早期微量喂养,缓慢加奶,改进喂养方式,谨慎禁食,及时帮助排气、排便,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等有利于帮助早产儿尽快适应胃肠道喂养。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是指新生儿在奶量不增加情况下,喂养后易出现腹胀、胃潴留及频吐(≥3次/d),临床上常用促胃动力药治疗.2002年8月-2005年3月,笔者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按摩疗法及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红 《四川中医》2009,27(2):118-119
观察按摩疗法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温中健脾补益气血按摩疗法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静脉点滴小剂量红霉素、口服西沙比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在胃残留量(每次喂奶前)、腹胀消失、恢复至出生体重、喂养耐受、肠道营养达418.4KJ/(kg·d)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按摩疗法及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明显优于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5mg/kg.次,q12 h或qd).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9.29%),对照组总有效率(6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的红霉素在治疗新生儿的喂养不耐受现象时能提高肠道的喂养成功率,同时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而且方法经济、实惠,非常适合临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生大黄粉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8例诊断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或鼻饲中药生大黄粉,起始生大黄粉剂量200~300m g/kg.d,1d 3~4次,每次溶入3~5mL温水,口服或鼻饲,于奶前30m in喂入,根据临床疗效每2~3d增加100~150 m g/kg.d。结果:用生大黄治疗喂养不耐受,胃储溜、腹胀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体重、奶量达到20mL/kg所需时间明显缩短,与治疗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生大黄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理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