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率对老年人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老年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根据检查时心率不同分为三组:A组58例,心率70次/min,平均64次/min;B组55例,心率70~79次/min,平均74次/min;C组24例,心率80~88次/min,平均85次/min。采集的原始图像采用容积再现技术(VRT),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技术。冠状动脉主要分支(RCA、LM、LAD、LCX)的CT图像质量采用双盲法、按照5级评分法进行评估,3分以上认为图像质量合格,达到诊断要求。结果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比率分别为:A组96.6%(224/232),B组92.7%(204/220),C组83.3%(80/96)。经χ2检验,A、B两组之间图像质量合格率无统计学差异(χ2=3.28,P0.05)。结论应用64层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在一定程度内适当放宽对心率的要求(≤80次/min),图像质量仍可基本满足诊断需要,是一种筛查老年人冠心病的安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率及心率波动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9例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的原始数据在心动周期的40%~80%时相上进行图像重组。对直径>1.5mm冠状动脉节段进行评分(≤3分为满足临床诊断)。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扫描时所有患者心率33~108次/min,平均62.2次/min。心率波动0.2~46.9次/min,平均4.4次/min。在最佳重组时相上,可满足诊断的图像占93.9%。图像质量与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显著相关。心率<69.7次/min及心率波动<15.7次/min时,可获得优良的图像质量;心率<63次/min时,舒张期重组的图像质量佳;心率>67次/min时,收缩期重组的图像质量佳。重组时相窗从舒张期切换至收缩期的心率范围为63~67次/min。结论心率及心率波动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有重要影响,减低心率及心率波动可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低剂量扫描的最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于我院行冠脉CT成像的患者共80例,将心率在70次/分以下、心率波动在5次/分以下的体检者共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心电门控回顾性扫描;将心率在70次/分以上或心律不齐的体检者共4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心电门控前瞻性扫描。按照患者不同体重指数(BMI)给予不同管电压,对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观察。结果两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在120kV管电压下,观察辐射剂量明显较对照少,对照组中,BMI18者选择80kV管电压较120kV的辐射剂量更小,BMI在18~24范围内者选择100kV管电压较120kV的辐射剂量更小,差异显著,P0.05。结论依据患者心律、心率以及BMI等指标制定出合适扫描方案,不仅能获取高质量冠脉CT图像,还能将患者辐射剂量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率及心率波动对256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50例疑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行256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检查,对直径>1.5 mm的冠状动脉节段进行评分.根据平均心率分为3组:A组,心率<65次/min;B组,65次/min~80次/min;C组,心率≥80次/min.比较不同心率组间的图像质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并采用线性回归方程确定需进行干预的心率临界点.结果 在最佳重组时相上,可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占97.9%.冠状动脉总体、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的图像质量评分与心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3、0.425、0.409、0.413(P均<0.001),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心率波动无明显相关(P>0.05).不同心率组间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心率<83.1次/min时,可获得优良的图像质量,而为获取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心率应<119.1次/min.心率<65次/min时,舒张期重建的图像质量佳;心率>71次/min时,收缩期重建的图像质量佳.结论 心率波动对256层CT同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无显著影响,但心率仍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降低心率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冠脉)钙化、平均心率、心率波动及性别差异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64-DSCTCA)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226例确诊或疑似冠心病患者同时接受64-DSCTCA和有创的冠脉造影(CAG)检查。以钙化积分分为0~100、101~400、400HU这3组;以平均心率分为≤70及70次/min两组;以心率波动分为≤15及15次/min两组。以CAG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各亚组之间64-DSCTCA评估冠脉狭窄≥50%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结果:钙化积分影响64-DSCTCA的诊断准确性(P0.05),严重钙化组(400 HU)其特异度、阳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显著降低。平均心率对诊断准确性无影响。尽管心率波动对诊断准确性无显著影响,但心率波动15次/min组其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降低。女性组的阳性预测值低于男性组(P0.05)。结论:基于冠脉节段评估,严重的冠脉钙化降低了多层螺旋CT(MSCT)冠脉成像的诊断准确性,诊断严重的冠脉钙化患者(400U)仍然是一个挑战。高心率下MSCT冠脉成像仍有良好的诊断性能;减少心率波动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诊断女性冠心病患者阳性预测值低于男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CTA)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开封市中心医院行CCTA检查的126例患者,按照扫描时同步记录心电图的最高心率分为≤65次/min组(82例)、66~70次/min组(25例)、>70次/min组(19例),比较3组图像可评价率,并对比初始图像与再重建图像可评价率。 结果≤65次/min组图像可评价率(98.78%)高于>70次/min组(57.89%)(P<0.05);66~70次/min组图像可评价率(92.00%)高于>70次/min组(57.89%)(P<0.05);再重建后图像可评价率93.65%高于初始图像(R波后)83.33%(P<0.05)。 结论心率低于70次/min时图像可评价率较高,高于70次/min时可显著影响图像质量,此时应用心电图编辑、多时相重建、多点重建技术能提高CCTA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以安全、方便、经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已成为冠心病检查重要手段之一。图像质量直接影响诊断的准确性,但成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心率、重建算法、球管转速、病人屏气等,其中心率是关键。为了保证图像质量,心率须控制在60~65次/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无创性评价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的价值.方法:80例临床初诊疑为冠心病,既往无冠脉成形术和搭桥术史的患者,行冠脉16层MSCTA后(其中9例在CT扫描前心率超过80次/min的患者应用了β受体阻滞剂),回顾性重建心电门控轴位图像,并分别采用容积成像、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方法,对所有冠脉及其分支进行重建,统计可供临床评价的、管径≥1.5 mm的冠脉段,以选择性冠脉造影(SCA)为标准,对比分析MSCTA诊断冠脉显著性狭窄(管腔平均直径缩小>50%)的准确性.结果:94%(989/1056)的冠脉节段和94%(290/310)的冠脉主支可供评价,(6%)67/1056段不能评价的主要原因分别为:心脏运动伪影39段,致密钙化20段和管腔显影不良8段.除外不能评价的冠脉,按节段和主支分类,与SCA相比,MSCTA诊断冠脉显著性狭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期值分别为93%、99%、87%、99%和95%、98%、91%及99%.结论:在患者心率<80次/min时,16层MSCTA即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用于评价冠脉并判断其狭窄程度,是一种值得临床医生信赖的检查冠脉有无狭窄的无创伤性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和冠脉造影运用于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疑诊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当作金指标,运用64排螺旋CT对其冠脉主干以及主要的分支进行重建与分析,对其诊断的特异性与灵敏性进行评价。结果 64排螺旋CT可以将冠脉主干以及其桥血管病变、开口起源异常、钙化、狭窄等情况清晰地显示出来,具有非常高的诊断准确性。结论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能良好的显影出冠脉狭窄病变、支架管腔、桥血管以及心肌桥等,与冠脉造影相比,在钙化病变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脉运动追踪冻结平台(SSF)在改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CT成像(CCTA)检查的121例患者的标准重建图像及基于SSF的运动校正图像,平均心率(HR)≤60次/min 39例,HR 60~70次/min 42例,HR70次/min 40例。分析平均HR、HR变异及HR波动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同一平均HR时,运动校正前后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平均HR是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HR≤60次/min时,SSF在改善右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中有价值;HR 60~70次/min时,SSF在改善右冠状动脉及左冠状动脉小血管的图像质量中有价值;HR70次/min时,SSF能显著改善左右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结论:SSF在改善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中有良好应用价值,特别是对高HR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初诊疑为冠心病103例,既往无冠脉成形术和搭桥术史,行冠脉64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后,回顾性分析重建心电门控轴位图像,对所有冠脉及其分支进行重建,计算冠脉钙化积分并估计管腔狭窄程度,来预测冠心病.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者80例,排除23例,根据造影结果判断MSCT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1)冠心病组的钙化积分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非冠心病组;(2)两组的冠脉钙化积分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3)钙化血管支以左前降支最多见,且随着钙化血管支数的增加,钙化积分逐渐增高;(4)64层MSCT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重建冠状动脉,直径>1.5 mm血管存在的>50%的狭窄,男性诊断敏感性为92.16%.特异性为83.33%,阳性预测值为89.36%,阴性预测值为88.89%;女性诊断敏感性为91.57%,特异性为92.30%,阳性预测值为88.46%,阴性预测值为90.32%.结论 在患者心率<80次/分钟时,64层MSCT即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用于评价冠脉并判断其狭窄程度,是检查冠脉有无狭窄的无创伤性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双源CT不同扫描模式下患者冠脉图像质量评分及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方法 5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男性3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8.2±9.4)岁,心率<60次/min,心率稳定,BMI为22.5~24.9 kg/m2.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第1个月的第1天和第15天两次行不同扫描模式双源螺旋CT(DSCT):A组为100/sn 100 kV,B组为80/sn 120 kV.研究两组的冠脉图像质量及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A组Ⅰ级图像数量(52%)低于B组(7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图像比A组的图像质量高,但都可以进行诊断.从性别上来看,无论100 kV还是120 kV,高螺距冠脉图像的有效辐射剂量暴露量女性均值高于男性均值,但100 kV的辐射剂量暴露低于120 kV.结论 Flash双源CT(100/sn100kV)在获得满意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减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两组病例的对比研究,探讨控制患者检查前的心率和效果。方法: 基础心率大于70次/min的患者654例,分为药物干预组352例和心理干预组302例,进行不同的心率干预措施后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将两组患者的心率控制效果,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图像后处理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口服倍他乐克减慢和稳定心率后, 340例(96.6%)心率降至70次/min以下,12例(3.4%)口服倍他乐克者未降至目标心率。352例患者中有347例(98.8%)的整体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心理干预组127例(42.0%)经过给予心理护理后心率降至70次/min 以下,154例(58.0%)未降至目标心率。302例患者中266例(88%)能满足诊断要求。控制组图像后处理的平均时间为(12±5)min,对照组图像后处理的平均时间为(18±6)min。结论: 倍他乐克可降低心率明显提高冠状动脉CTA的成像质量,药物控制心率优于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CT血管成像用于评估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的方法。方法将体重指数28 kg/m2、心率≤70次/min拟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老年患者53例随机分成A、B、C 3组,A组以管电压100 k Vp行前瞻性心电图(ECG)门控检查,B组以管电压100 k Vp行回顾性ECG门控检查,C组以管电压120 k Vp行前瞻性ECG门控检查。比较3组冠状动脉支架近端管腔CT值、支架内的CT值、支架腔内吸收值增加比率、图像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等。结果 53例患者共置入95枚冠状动脉支架,A组及B组的支架近端管腔CT值、支架内CT值均大于C组,3组支架腔内吸收值增加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噪声均大于C组,A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均低于B组及C组,但采用改良Likert 4分法评价图像质量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有效剂量(ED)较B组降低约50.7%,较C组降低约28.3%。结论采用100 k Vp管电压、前瞻性ECG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评估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支架不仅减少了患者受辐射的剂量,而且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SF技术在改善高心率(心率70次/min)和心率波动受检者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6例高心率和心率波动受检者进行冠脉CT血管成像扫描后,分别得到A、B两组图像,其中A组图像采用标准重建,B组图像采用SSF重建,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组之间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差异。结果除了左主干显示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冠状动脉节段B组图像质量均优于A组(P0.05),右冠状动脉S2、S3段及回旋支S10段图像质量明显改善;随着心率增加,A、B两组图像质量均有下降,二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F技术可以改善高心率及心率不稳病人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求,拓宽了受检者临床检查范围,让冠状动脉CTA检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冠状动脉病变首选筛查手段,为冠心病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率及心律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以下简称为冠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冠脉疾病患者610例,均经256层螺旋CT行冠脉CTA诊断,其中580例患者心律整齐,有76例患者同意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根据心率由低到高将580例心律整齐者分成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另将心率≤80次/min的537例患者根据采集周期中心律变化幅度由低到高划分成A组、B组、C组。对比不同心率组的冠脉图像质量,分析采集周期中患者心率及心律变化的幅度与图像质量的联系,比较不同心率及心律变化幅度的CAG及CTA诊断结果。结果患者心率越低,则CTA图像质量优良率也越高,但其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与心率变化幅度无明显相关性(r=-0.145,P=0.128;r=-0.128,P=0.220);心律变化的幅度越低,则CTA图像质量优良率也越高,但其诊断敏感度、准确度与心率变化幅度也无明显相关性(r=-0.241,P=0.097;r=-0.208,P=0.142)。结论冠脉疾病患者的心率及心律越低,则CTA图像质量也越高,但其变化对于256层螺旋CT冠脉CTA诊断并无明显的影响,因此CTA对心血管疾病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过增加padding的方法,评估64层螺旋CT前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在相对快心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心率>65/min患者30例(病例组),通过增加padding至180ms,重建40%80%相位,评价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析有效辐射剂量,并与30例(对照组)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方法辐射剂量进行对比。结果 98.3%的冠状动脉血管能够满足诊断要求,其中通过增加padding重建收缩期40%80%相位,评价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析有效辐射剂量,并与30例(对照组)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方法辐射剂量进行对比。结果 98.3%的冠状动脉血管能够满足诊断要求,其中通过增加padding重建收缩期40%45%相位窗,28.3%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质量改善,其中7例患者(23.3%)的12支血管(10.0%)图像质量由不能诊断改善为可以用于诊断;病例组平均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3.5mSv vs 10.1mSv,P<0.01)。结论前门控轴扫增加padding用于相对快心率患者,可改善图像质量,避免用辐射剂量更高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CT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心率对320排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行CTA检查的161例患者,静息心率均≥70次/min,检查前口服25~50 mg酒石酸美托洛尔。根据扫描时心率分为3组,A组心率65次/min(n=71);B组心率65~75次/min(n=54);C组心率75次/min(n=36)。比较各组的CTA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ED)。结果:A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ED均低于C组,3组间E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03,-7.589,-2.764,P均0.05)。心率与有效辐射剂量呈正相关(r=0.587,P0.05)。结论:在行320排CTA检查前控制心率,可有效提高图像质量并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条件。方法在不同的心率、不同重组算法、图像重组相位窗下,用心脏冠状动脉模具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心率小于70次/分,心率波动范围小于10次/分时图像质量最佳;图像质量在R—R间期的75%相位(舒张中期)最好;实验数据共108组,采用单扇区、双扇区、四扇区重组成功率分别为93.5%,91.6%,93.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4.163,P=0.125)。优良率分别为81.8%,79.2%和84.1%。结论心率、重组算法和图像重组相位窗是影响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主要参数,运用合适参数能获得更优质图像。  相似文献   

20.
64排螺旋CT评估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效果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价值。方法:对7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9~12个月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共106个支架),观察支架及其支架血管的通畅性。采用5分制计分法评价支架的轴位多平面重建图像,同时测量支架内管腔直径。计算支架内管腔直径与支架近端的管腔直径比值。结果:图像平均质量达到优良水平。支架通畅85个(80.2%),支架内狭窄3个,闭塞1个,支架前后血管狭窄18个。平均支架内腔直径比率为(78.3±12.6)%。结论:64排螺旋CT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观察和了解冠心病进展情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