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噪声暴露强度和累积噪声暴露量(cumulative noise exposure,CNE)对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1)rs2070424,rs10432782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NIHL)易感性关系的影响.方法 利用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比较同一噪声暴露强度噪声作业人员的左耳3000 Hz频段听阈位移情况,筛选出听阈位移最大的10%个体作为本研究的易感人群组,共201例,听阈位移最小的10%个体作为耐受人群组,共202例,并进行相关的职业卫生调查和问卷调查.噪声暴露强度的检测根据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抽取易感人群和耐受人群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用于常规方法抽提基因组DNA,TaqMan探针法化学荧光等位基因鉴别试验检测SNP.结果 在噪声暴露强度85~92 dB(A)组内,rs2070424 AA基因型与GG基因型相比,NIHL的患病风险较低,OR值为0.37(95%CI:0.17~0.80).CNE>82 dB(A)组内,rs2070424 AA基因型是NIHL的保护因素,与GG基因型相比,OR值为0.25(95%CI0.09~0.70).噪声暴露强度85~92 dB(A)组携带rs10432782 GG基因型患NIHL的风险与TT基因型相比OR值为3.17(95%CI:1.16~6.89).GT基因型与TT基因型相比OR值为2.39( 95%CI:1.16~4.97).CNE 75~82 dB(A)组内,携带GG基因型患NIHL的风险与TT基因型相比,OR值为2.35 (95%CI:0.96~5.72),P=0.06,GG基因型可能是NIHL的危险因素.结论 噪声暴露强度和累计噪声暴露量对SOD1rs2070424、rs10432782 SNPs与NIHL.易感性关联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2.
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与SOD2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易感性与中国汉族人群SOD2 rs2842980、rs5746136、rs2758331、rs4880和rs5746092单核苷酸多态性之间的关联.方法 利用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比较同一噪声接触强度作业人员的左耳3000 Hz频段听阈位移情况,筛选出听阈位移最大的10%个体作为易感人群组,共201例,听阈位移最小的10%个体作为耐受人群组,共202例,并进行相关的职业卫生调查和问卷调查.抽取易感人群和耐受人群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用于Qiagen试剂盒抽提基因组DNA,TaqMan探针法化学荧光等位基因鉴别试验检测SNP.结果 SOD2基因SNP rs4880 C等位基因是NIHL的危险因素,与T等位基因相比,OR值为1.76,95%CI为1.17~2.63,P=0.006.携带CC和CT基因型的个体患NIHL的风险是TT基因型的2.24倍,95%C/为1.43-3.50,校正混杂因素后仍可发现CC和CT基因型是NIHL的保护因素,与TT基因型相比,OR(95%CI)为2.45(1.51~3.96).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与SOD2线粒体靶向定位序列的rs4880单核苷酸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噪声暴露强度和累积噪声暴露量(cumulative noise exposure,CNE)对SOD2靶向定位序列rs4880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噪声性高频听力损失易感性关联的影响。方法利用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比较同一噪声暴露强度作业人员的左耳3 000 Hz频段听阈位移情况,筛选出听阈位移最大的10%个体作为本研究的易感人群组,共201例,听阈位移最小的10%个体作为耐受人群组,共202例,并进行相关的职业卫生调查和问卷调查。噪声暴露强度的检测根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GBZ/T189.8—2007),抽取易感人群和耐受人群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用于常规方法抽提基因组DNA,TaqMan探针法化学荧光等位基因鉴别试验检测SNP。结果在噪声暴露强度85~92 dB(A)组以及>92 dB(A)组,SOD2基因rs4880 SNP与噪声性高频听力损失的患病风险有关,携带CC+CT基因型与TT基因型相比OR值分别为2.38(1.27,4.46)和3.67(1.10,12.30)。CNE分层分析发现,CNE位于82~92dB(A)组时,SOD2基因rs4880 SNP与噪声性高频听力损失的患病风险有关,携带CC+CT基因型与TT基因型相比,患噪声性高频听力损失的风险更高,OR值为2.59,95%CI为(1.14,5.90)。结论噪声暴露水平可影响SOD2靶向定位序列rs488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噪声性高频听力损失易感性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基因多态性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基因型在CLL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对患者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对IRF3基因的3个位点rs7251、rs1140375和rs2304206进行单体基因型分析,同期检测常规预后相关指标。结果 CLL患者经过治疗后,rs7251各基因型中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32.0%(杂合型CG和突变型GG)和72.7%(野生型CC),CC基因型患者EFS明显高于携带CG+GG基因型患者。rs2304206各基因型中EFS分别为28.2%(杂合型CT和突变型TT)和62.5%(野生型CC),CC基因型患者EFS高于携带CT+TT基因型患者;rs7251位点的杂合型CG和突变型GG基因型、rs2304206位点的杂合型CT和突变型TT基因型的ZAP-70、CD38表达率明显高于表达rs7251位点的野生型CC和表达rs2304206位点的野生型CC基因型,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F-3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CLL预后相关,IRF-3基因多态性可能与ZAP-70、CD38两项临床预后指标具有相关性,IRF-3基因多态性检测可作为一个新的相对独立的CLL患者生存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出蛋白5(XPO5)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汉族噪声接触工人的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以1117名噪声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NIHL(双耳高平平均听阈是否250dB)分为病例组(551人)和对照组(566人)。采用TaqMan探针法对XPO5的rs11077位点进行SNP检测。结果病例组人群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高于对照组[(359±99)vs(140±42)dB,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耳塞使用、物理因素接触、化学因素接触等混杂因素后,携带AA基因型者发生NIHL的风险高于携带AC基因型者(P005);携带A等位基因者发生NIHL的风险高于携带C等位基因型(P005)。噪声作业工龄150年的工人中,携带AA基因型者发生NIHL的风险高于携带AC基因型者(P005)。结论 XPO5rs11077位点的A等位基因可能增加中国汉族人群对NIHL的易感性;rs11077与噪声作业工龄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LR2基因多态性对新疆地区汉族男性痛风发生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2018年在新疆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就诊的汉族男性痛风患者289例为病例组,同期就诊于该院体检中心的汉族男性非痛风患者299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人群TLR2受体rs3804099、rs3804100和rs5743708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 rs5743708仅有1例为GA型,其他均为GG型;rs3804099在对照组中TT、CT、CC型分别有146、121、32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88、0.405、0.107,在痛风组中TT、CT、CC型分别有138、128、23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78、0.443、0.080;rs3804100在对照组中TT、CT、CC型分别有158、118、23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28、0.395、0.077,在痛风组中TT、CT、CC型分别有156、110、23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40、0.381、0.080。3个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rs3804099和rs3804100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其与痛风的发生有联系(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不能说明这两个位点交互作用与痛风的发生有联系(P0.05)。结论未发现TLR2受体上rs3804099、rs3804100和rs5743708这3个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痛风有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类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基因(hOGG1)、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基因(APEX1)、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XRCC1)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的易感关联性。
方法 以江苏省某化纤公司下属3个子公司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结合工作场所噪声声级测量结果和工人纯音测听结果,筛选病例组585人和对照组619人。获取两组人群周围血基因组DNA,采用TaqMan探针法对所选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 共筛选3个候选基因:hOGG1、XRCC1和APEX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显性模型中,相比GG基因型,rs2072668 CC+CG基因型可能是噪声性听力损失发病的危险因素,其调整的OR值及95% CI值为1.40(1.10~1.78);在90~95 dB(A)·年累积噪声暴露量下,相比GG基因型,rs2072668位点CC+CG基因型可能是噪声性听力损失发病的危险因素,其调整的OR值及95% CI值为2.11(1.16~3.82);在 < 90 dB(A)·年累积噪声暴露量下,相比TT基因型,rs 1130409 GG+GT基因型可能是噪声性听力损失发病的危险因素,其调整的OR值及95% CI值为2.76(1.13~6.73)。单体型分析结果显示,CTG(rs2072668-rs1799782-rs2230409)可能是噪声性听力损失发病的危险因素,相比对照组,其调整OR值及95% CI值为1.78(1.21~2.61)。
结论 rs2072668 CC+CG基因型增加了噪声作业工人患NIHL的风险,提示hOGG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NIHL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INTS10遗传变异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HBV相关肝癌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 募集705例新发HBV相关肝癌病例,对INTS10的4个遗传变异(rs4268139、rs4599828、rs7822495和rs7000921)进行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遗传变异与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 node metastasis, TNM)分期、远处转移的关联;应用相乘交互项和“Delta”法探讨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 显性模型下,以rs4268139 CC基因型为参照,CG+GG基因型可增加病例首诊时已为晚期的风险(OR=1.64,95%CI=1.08~2.50)。rs4599828 TT基因型的病例首诊时出现远处转移的危险高于CC+CT基因型携带者(OR=2.04,95%CI=1.08~3.85)。叉生分析中,与有运动的rs4268139 CC基因型携带者相比,携带CG+GG基因型且缺乏运动的病例晚期和远处转移风险增高(OR=3.01,95%CI=1.62~5.58;OR=2.19,95%CI=1.12~4.26)。类似,rs4599828 CT+TT基因型且无运动共同增加病例晚期风险(OR=2.22,95%CI=1.34~3.68)。但未观察到有统计学意义的交互作用。结论 INST10 rs4268139 和rs4599828遗传变异可能单独以及联合缺乏运动影响HBV相关肝癌的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脂联素rs266729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关联性及其与肥胖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住院的120例PCOS患者和同期140例体检正常对照者的rs266729基因型.非条件Logistic分析各基因型与发病易感性的关系以及与肥胖的交互作用.结果 携带C(CC/CT)基因个体患病风险较非C基因携带者(TT)风险明显增加1.55倍(OR=1.55,95%CI:1.41~3.71,P=0.00;校正OR=1.61,95%CI:1.51~4.01,P=0.00);非条件Logistic分析表明认携带CC/CT基因型肥胖个体PCOS罹患风险是携带TT基因非肥胖个体的3.88倍(OR=3.88,95%CI:2.72~5.76,P=0.00;RERI=2.51,95%CI:1.22~3.80;AP=0.54,95%CI:0.34~0.74;S=1.56,95%CI:1.12~2.83).结论 脂联素rs266729多态性增加多囊卵巢综合症罹患风险,且与肥胖存在多囊卵巢综合症发病中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与中国汉族人群SOD2基因rs2842980、rs5746136、rs2758331、rs4880和rs5746092组成单倍型之间的关联。方法利用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比较同一噪声暴露水平噪声作业人员的左耳3 000 Hz频段听阈位移情况,筛选出听阈位移最大的10%个体作为本研究的易感人群组(共201例),听阈位移最小的10%个体作为耐受人群组(共202例),并进行相关的职业卫生调查和问卷调查。抽取易感人群和耐受人群空腹外周静脉血5 m l用于Q iagen试剂盒方法抽提基因组DNA,TaqM an探针法化学荧光等位基因鉴别试验检测SNP,Hap loview软件进行单倍型的计算和两组比较。结果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人群和耐受人群噪声暴露水平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86.90(83.05,92.90)和86.90(83.73,92.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易感人群3 000 Hz左耳平均听阈位移水平(40.23±9.53)dB,显著高于耐受人群〔(16.15±2.58)dB,P0.01〕。rs2842980、rs5746136、rs2758331、rs4880和rs5746092 SNPs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人群中分布均符合遗传学Hardy-W e inberg平衡(P0.05)。与分布频率最高的单倍型AGCTG相比,单倍型AGCCG是NIHL的危险因素,OR(95%CI)为2.63(1.14~6.06),P=0.020。结论 SOD2 rs2842980、rs5746136、rs2758331、rs4880、rs5746092单倍型可能与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张磊  隋汝波 《现代预防医学》2014,(16):2890-2894
目的探讨在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中ECE1上rs212528和rs213045两个位点基因分型并分析其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共选取381名缺血性卒中患者和366名健康对照个体,采用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检验基因型分布情况,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ECE1变体与缺血性卒中风险的关联分析。结果rs213045 TG基因型与rs213045 GG基因型相比,患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显著增加(P0.03,校正OR1.47,95%CI1.042.07)。在显性模型下,rs213045 TT/TG基因型与rs213045 GG相比,患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显著增加(P0.029,校正OR1.43,95%CI1.041.99)。在rs212528中,CC、CT以及CC/CT基因型与TT基因型相比,患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差异不显著。结论ECE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北方地区人群缺血性卒中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中国汉族人群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C677T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等,选择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NSCL/P易感性有关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5项包括1 598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除携带突变纯合子(TT)基因的个体罹患NSCL/P的风险高于携带野生纯合子(CC)的个体(OR=1.69,95%CI 1.19~2.41)外,其他基因模型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 vs.C:OR=1.26,95%CI 0.95~1.67;CT vs.CC:OR=1.54,95%CI 0.91~2.61;CT+TT vs.CC:OR=1.56,95%CI 0.92~2.64;TT vs.CC+TT:OR=1.27,95%CI 0.94~1.73)。结论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是中国汉族人群发生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潜在危险因素,仅携带突变纯合子(TT)基因的个体会增加罹患NSCL/P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hsa-miR-499(miR499)和hsa-miR-608(miR608)成熟体常见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3746444 T→C和rs4919510 C→G)的遗传变异与中国南方人群鼻咽癌发病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原发性鼻咽癌患者612例和正常对照612人,采用TaqMan技术检测miR499和miR608成熟体单核苷酸多态(rs3746444 T→C和rs4919510 C→G)基因型,运用SAS 9.13软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影响,分析基因多态与鼻咽癌发病关系.结果 以rs3746444 TT基因型为参照,携带变异基因型(TC+ CC)的个体发生鼻咽癌危险增加44%(OR=1.44,95%CI=1.13~1.82);而携带rs4919510(GC+ GG)基因型个体发生鼻咽癌风险是携带rs4919510 CC基因型的1.58倍(OR=1.58,95% CI=1.21 ~2.07);且rs3746444C和rs4919510 G变异的等位基因个数与鼻咽癌发病风险均存在明显剂量反应关系(P<0.01).结论 人miR499(rs3746444 T--→C)和miR608(rs4919510 C→G)成熟体遗传变异可明显增加南方人群鼻咽癌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通路相关基因CASP3和CASP7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4年杭州市1 549名噪声接触工人听力损失的横断面调查,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电测听双耳高频平均听阈25 d B(A)的工人,对照组为性别、年龄、接噪工龄、工作岗位与病例匹配且双耳所有频段听阈均≤25 d B(A)的工人,共272对。PCR-LDR法检测2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NP位点与NIHL的关联,并以叉生分析计算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χ~2检验分析发现,CASP3基因rs1049216等位基因(C、T)频率组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OR=0.68,95%CI=0.50~0.93),而基因型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P7基因rs10787498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组间分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CASP3基因rs1049216中,与野生基因型CC相比,突变基因型(CT+TT)为NIHL的保护因素(调整OR=0.65,95%CI=0.43~0.97);叉生分析表明rs1049216位点与文化程度、睡眠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01),NIHL的危险性降低(OR值变小)。结论 CASP3基因rs1049216位点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NIHL易感性有关,且可能与文化程度、睡眠时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易感性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I) rs1041740、rs2070424、rs10432782和rs4998557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之间的关联.方法 利用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比较同一噪声暴露强度作业人员的左耳3000 Hz频段听阈位移情况,筛选出听阈位移最大的10%个体作为该研究的易感人群组,共201例;听阈位移最小的10%个体作为耐受人群组,共202例,并进行相关的职业卫生调查和问卷调查.抽取易感人群和耐受人群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用于常规方法抽提基因组DNA,TaqMan探针法化学荧光等位基因鉴别试验检测SNP.结果 SODI基因rs2070424 A等位基因是NIHL的保护因素,与G等位基因相比,OR值为0.67,95%CI为0.50~0.88,携带AA基因型的个体患NIHL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0.48倍,95%CI为0.26~0.79.校正混杂因素后,OR值为0.44,95%CI为0.25~0.78.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NIHL易感性与SODI rs2070424位点SNP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蒙古汉族人群硒蛋白S(SelS)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133例内蒙古汉族胃癌患者及135例体检健康对照者进行SelS基因分型,并经测序验证结果。采用SPSS17.0分析SelS基因SNP rs34713741与胃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SelS基因SNP rs34713741基因型CC、CT、TT及等位基因C、T在胃癌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105、6.294,P均0.05)。内蒙古汉族人群中携带T等位基因的CT/TT个体患胃癌的风险是CC基因型个体的1.57倍(OR=1.570,95%CI:1.084~2.274);携带T等位基因且吸烟的个体患胃癌的风险增加,是CC基因型的2.216倍(OR=2.216,95%CI:1.530~3.209)。结论 SelS基因SNP rs34713741与内蒙古汉族人群胃癌的发病具有相关性,T等位基因可能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吸烟可增加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身体质量指数(BMI)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多态性与重症感染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廊坊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22例重症感染患者,根据是否并发AKI将患者分为AKI组(n=53)和非AKI组(n=69),比较两组患者BMI,检测HIF-1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多态性,并分析BMI以及HIF-1α基因多态性与重症感染患者并发AKI的关系。结果 AKI组BMI高于非AKI组(P0.05);AKI组HIF-1α基因rs11549465位点CC基因型分布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低于非AKI组(P0.05),CT+TT基因型分布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AKI组(P0.05);AKI组HIF-1α基因rs11549467位点GG基因型分布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低于非AKI组(P0.05),GA+AA基因型分布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AKI组(P0.05);在超显性、显性模型下,AKI组HIF-1α基因rs11549465、rs11549467位点各基因型分布频率与非AK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与CC、GG基因型比较,CT+TT、GA+AA基因型重症感染患者并发AKI风险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HIF-1α基因rs11549465位点CT+TT基因型、rs11549467位点GA+AA基因型是影响重症感染患者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BMI指数以及HIF-1α基因rs11549465位点CT+TT基因型和rs11549467位点GA+AA基因型可能会增加重症感染患者并发AKI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探讨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相互作用对2型糖尿病(T2DM)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9例T2DM(病例组)和216例非T2DM人群(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MTHFR(rs1801133)基因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与T2DM发生的关系,应用叉生分析和广义多因子降维法探讨基因与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之间的交互作用对T2DM发生的影响。结果 体质指数(BMI)≥24、居住地为农村、有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有糖尿病家族史为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MTHFR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显性模型下,调整协变量后,CT、TT基因型个体T2DM的发病风险是CC基因型的1.667倍(95%CI1.057~2.627,P=0.028),提示携带T等位基因者较未携带T等位基因者发生T2DM的风险增加。叉生分析显示,MTHFR(rs1801133)与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在相乘模型上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二者之间的相乘交互作用在T2DM的发病中可能起作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分析表明,MTHFR(rs1801133)基因、有糖尿病家族史两个因素构成的交互作用模型为最优模型。结论 MTHFR(rs1801133)CT、TT基因型可能为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该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增加了T2DM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转移酶3a基因(DNMT3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噪声暴露工人的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以江苏省某化纤工厂和某能源公司2015年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噪声暴露的998名作业工人(男性908人,女性90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噪声检测(GBZ/T 189.8—2007)获取研究对象的一般信息和噪声暴露情况,按照纯音气导听阈测试(GBZ 49—2014)的结果将其分为病例组(n=498,双耳高频平均听阈25 dB)和人为匹配的对照组(n=500,双耳高频平均听阈≤25 dB)。采用TaqMan探针法对DNMT3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7590760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性模型中,rs7590760各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运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对性别、年龄、吸烟和饮酒情况进行调整后,CC/CG基因型噪声性听力损失发病风险是GG基因型发病风险的1.56倍,调整OR=1.56(95%CI 1.22~2.01)。对接噪工龄和噪声暴露水平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当噪声作业工龄≤16年和16年时,调整OR分别为1.67(95%CI 1.17~2.38)和1.52(95%CI 1.06~2.17);在≤85 dB、86~92 dB和92 dB 3种噪声暴露强度下,对应的调整OR分别为1.56(95%CI 1.06~2.30)、1.67(95%CI 0.94~2.99)和1.51(95%CI 1.01~2.26)。结论 DNMT3a基因rs7590760位点的CC/CG基因型可能是中国汉族噪声暴露作业工人发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PO、NQO1、GSTP1和UGT1A6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68名苯中毒工人为病例组,268名接触苯而没有中毒表现的工人为对照组。应用TaqManPCR分析技术判定MPO(rs7208693),NQO1(rs1800566),GSTP1(rs947894)和UGT1A6(rs6759892,rs1105879,rs4124874,rs3755319,rs887829和rs4148323)基因型。结果携带GSTP1基因rs947894G等位基因个体患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比AA基因型个体降低0.657倍(95%CI0.434~0.994,P=0.046);携带MPO基因rs7208693A等位基因人群中,UGT1 A6 rs6759892G等位基因个体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是TT基因型的2.702倍(P=0.024),UGT1 A6 rs1105879C等位基因个体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是TT型的2.619倍(P=0.035)。在饮酒人群中,携带NQO1基因rs1800566TT基因型个体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较携带CC和CT基因型个体增加9.000倍(95%CI1.460~55.478,P=0.021);在吸烟人群中,带NQO1基因rs1800566TT基因型个体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较携带CC和CT基因型个体增加7.000倍(95%CI1.555~31.575,P=0.012)。单倍型分析显示,本人群携带UGT1A6基因TACGGG单倍型个体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是携带TAATGG单倍型个体的1.446倍(OR=1.446,95%CI1.005~2.080,P=0.046)。结论同时携带MPO基因rs7208693A和UGT1A6基因rs6759892G或rs1105879C等位基因型个体对苯中毒易感;携带NQO1基因rs1800566TT基因型且同时吸烟或饮酒的个体对苯中毒易感;携带UGT1A6基因TAATGG单倍型个体可增加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GSTP1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