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100例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微信延续护理,连续干预12个月。比较两组入院时及出院后12个月冠心病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评分、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出院后12个月,观察组冠心病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微信平台开展延续护理,可有助于提高PCI术后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护技一体化微信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出院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因ACS住院并行PCI术的患者,对符合标准的793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6例)和对照组(3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及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医护技患微信群,医护技通过微信访视和家庭访视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干预1年后对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控制、服药依从性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1年后,观察组的危险因素控制率,包括高血压控制率、高LDL-C血症控制率和糖尿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依从性比较,除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服用依从性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药物的服用依从性比较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护技一体化微信干预能有效提高ACS行PCI术后出院患者的服药、治疗依从性和危险因素控制率,能有效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药物治疗依从性效果。方法将160例老年冠心病行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实验组(81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常规药物治疗,6个月电话随访1次;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出院后12个月内,根据患者服药依从性不佳原因,实施电话随访,共8次(如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服药依从性欠佳则随时予增加随访次数)。比较出院后12个月两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再住院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话随访能提高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因检测联合专人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CCU住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1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进行基因检测及不同随访方法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治疗指导用药,传统当班责任护士健康宣教及出院后电话随访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因检测联合专人管理。两组患者随访15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再住院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住院时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出院后第6,12,15个月,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因检测联合专人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再住院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经PCI术治疗的CHD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性护理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可有效地降低CHD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冠心病行P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安全、有效,能够调节血脂水平,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204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宣教及出院后电话随访。干预组基于微信平台针对疾病认知、术后康复指导、家庭保健3大主题进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服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出院3个月后,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比同期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提高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梁爱萍  赵禹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1):1614-1617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79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奇偶数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延续性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方式评分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变化,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促进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病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信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出院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120例冠心病行PCI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联合常规随访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信联合SBAR沟通模式随访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T1)、出院后6个月(T2)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不良心理状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疼痛评分,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随访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T1、T2时间段CQQ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T1、T2时间段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T1、T2时间段疼痛评分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联合SBAR沟通模式可有效提高PCI术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减少其不良心理状况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2月129例冠心病行PCI术患者,随机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研究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所有患者随访至2016年6月,调查两组高血压、高血糖、吸烟等心脏事件危险因素控制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血压、LDL-C、BMI、FPG、运动、戒烟、服药依从性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绞痛等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提高患者认知,增加信念并付诸行动,积极控制PCI术后心脏事件危险因素,从而降低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后扩张对冠心病弥漫性长病变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PCI)后支架再狭窄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弥漫性长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研究组在完成PCI术后予以支架后扩张,对照组未予以后扩张,比较两组PCI术式置入支架的参数与病变特征以及术后再狭窄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CI术式置入支架的参数与病变特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再狭窄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术后予以患者后扩张可降低术后再狭窄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分段式目标引领强化教育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1年3月于本院接受PCI的10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按照PCI术后的常规用药指导模式对患者施教,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分段式目标引领强化教育,对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药物素养水平、用药依从性、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药物素养评分和用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1个月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出院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分段式目标引领强化教育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施加干预,可提高该类患者的药物素养水平与用药依从性,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58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每组7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负荷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肌灌注情况、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研究组心肌灌注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一氧化碳(NO)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实施负荷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灌注情况,降低炎症水平,提高患者内皮功能,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微信平台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在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PCI术后出院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电话组和微信组各50例,电话组给予常规出院健康指导联合电话随访,微信组在电话组基础上通过建立微信平台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指导。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微信组患者SAQ评分、干预后依从性明显高于电话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电话组(P0.01)。结论:通过微信平台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可提高PCI术后老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电话随访的延续性护理对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效果。方法将160例行PCI术老年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81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进行常规药物治疗,6个月后进行1次电话随访;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出院后12个月内,根据患者服药依从性不佳原因,实施电话随访,共8次(如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服药依从性欠佳则随时予增加随访次数)。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及再住院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随访能提高PCI术后冠心病老年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变化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120例,根据FBG水平分为观察组62例(FBG≥5.6 mmol/L)和对照组58例(FBG5.6 mmol/L)。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左室射血分数以及血糖、血脂、血压水平),记录两组随访5年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确定冠心病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舒张压、收缩压以及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年龄、FBG、TC、LDL-C、TG水平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TC、LDL-C、FBG≥5.6 mmol/L是冠心病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C、LDL-C、FBG≥5.6 mmol/L、年龄是冠心病PCI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若要改善心血管预后,需将FBG水平控制在5.6 mmol/L以下,并合理控制TC、LDL-C水平,以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山东省单县某医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06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术后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的评分、左室射血分数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的冠心病康复知识及预防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可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左室心功能,提高患者对冠心病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患者的二级预防行为,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主导的全程居家管理在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78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随访管理,实验组联合应用基于微信主导的全程居家管理。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主要心血管事件等指标。结果随访12个月,实验验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情绪管理、自我管理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症状控制、心理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控制、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实验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1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主导的全程居家管理有助于缓解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预防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疾病知识及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行PCI治疗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出院时结合冠心病健康手册,常规口头宣教相关保健要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IMB模型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入院时、出院后6个月分别采用自制冠心病相关知识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采用任红艳等编制的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记录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干预前后采用西雅图心绞痛生活质量测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水平总分、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水平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健康教育模式利于提高并维持冠心病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使患者能全面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及基本干预方式,促进其自觉采纳益于自身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提升健康,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依从性,强化其健康,降低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改善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和预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二级预防措施在预防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良事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62例择期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随访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二级预防措施进行随访干预。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水平。结果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9.68%)明显低于对照组(35.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身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程度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二级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冠心病PCI患者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