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早期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价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诊治的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将冠状动脉三支主干至少有一支狭窄≥50%者设为观察组,共73例,冠状动脉三支主干狭窄均50%者设为对照组,共47例。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2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值(GLS)、整体圆周应变值(GCS)、整体径向应变值(GRS)及整体面积应变值(GAS)。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绘制ROC曲线,计算各整体应变值的最佳截断值、敏感性、特异性;研究各参数与LVEF之间的相关性;对不同参数做一致性检验,比较观察者间与观察者内测值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采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左室GLS、GCS、GRS、G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示GAS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当GAS在-28.3%为截断点时,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67.5%。LVEF与GLS、GCS及GAS呈负相关(P0.05);LVEF与GRS呈正相关(P0.05)。结论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全面、准确检测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早期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超声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RT3D-STI)定量分析冠心病患者早期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探讨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有胸闷、心绞痛病史,常规超声心动图未见室壁运动异常而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35例(冠心病组)及正常对照组21例,通过三维全容积图像获取左心室心肌收缩末期17节段“牛眼图”,定量分析各节段收缩功能.结果:冠心痛组缺血节段亚组与对照组、非缺血节段亚组比较,纵向应变(SLS)、圆击应变(SCS)、径向应变(SRS)、面积应变(S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非缺血节段亚组间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ROC曲线分析表明SAS曲线下面积最大,且所有节段三维应变参数中以SAS>-26.5%检测缺血心肌节段的敏感度(83.3%)、特异度(80.3%)较好.结论:RT3D-STI可以定量评估冠心病早期左室节段收缩功能,SAS能很好地识别缺血心肌节段,在冠心痛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冠心病早期左室收缩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50例冠心病早期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对照5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面积应变(GAS)和其他参数,并比较2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心输出量、左室收缩末期质量、球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GLS、GCS、GRS、GAS水平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单支有侧支循环组单支无侧支循环组多支有侧支循环组多支无侧支循环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发现冠心病早期左室收缩功能情况,对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斑点追踪联合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足背动脉斑点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方法 :筛选70例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35例,为足背动脉斑点组;对照组35例,超声检查均无足背动脉斑点。对2组进行心脏长轴切面18节段斑点追踪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的纵向峰值应变LS和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收缩期峰值Sa参数测定。结果:试验组心脏长轴各节段STI参数L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心脏长轴各节段TDI参数S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足背动脉斑点患者已有不同程度的左室收缩功能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监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应变,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3例,依据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将其分为无左心室肥厚组(NH)33例和左心室向心性肥厚组(CH)40例,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别测量左心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GLPSSa)、心内膜下心肌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GLPSSi)、左心室整体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GRPSSa)、心内膜下心肌的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GRPSSi)。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H组和CH组的GLPSSa、GLPSSi均降低(均P0.05)。NH组的GRPSS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RPSSi也升高且差异显著(P0.01),CH组的GRPSSa、GRPSSi均降低且差异显著(P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准确、客观地评价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应变的变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内膜下心肌收缩功能改变早于心肌全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左心腔声学造影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的左室心肌应变变化及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PCI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4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来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分别于PCI术前3天、术后1周、术后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30例pSS患者设为pSS组,并随机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患者以下二维参数:右心室前后径(RVD)、右心室游离壁厚度(RVFW)、右心房横径(RATD)、右心室横径(RVTD)以及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应用STI技术对动态图像进行脱机分析,并测量两组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基底、中间、心尖)的收缩期纵向峰值速度(Vs)、峰值应变(Ss)及峰值应变率(SRs),比较两组患者各测值间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常规超声各项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TI参数比较,pSS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的Vs、Ss、SRs及中间段的Ss、SRs较对照组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尖段的Vs、Ss、SRs及中间段的Vs均值虽然较对照组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TI能够早期发现pSS患者右心室收缩受损,是一种较为客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价平板运动负荷前后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信息。方法选取临床诊断CSF患者33例(CSF组)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正常者30例(对照组),分别在静息状态和运动负荷后,采集左心室长轴、心尖四腔及心尖两腔动态二维图像,计算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的内径(LVEDS)、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SL)及负荷前后GLS变化幅度(ΔGLS)。结果静息状态下:两组LVEDD、LVESD、LVEDV、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负荷LVEF均较静息状态下明显升高(P<0.01),但是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负荷GLS均较静息状态明显升高,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静息状态下及负荷峰值状态下左心室GLS均大于CSF组。结论静息状态下,CSF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减低;运动负荷状态下,CSF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显著改善;左心室心肌纵向应变值GLS能早期识别CSF患者的心肌纵向收缩功能的细微变化,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对比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声学造影(MCE)、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的结果,评价左心室心肌声学造影及2D-STI在冠心病节段室壁血流灌注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50例临床初诊为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声学造影及2D-STI,将其分别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估其在室壁节段血流灌注异常的准确性与一致性。结果 50例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纳入血管共150支,其中40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狭窄>50%,病变血管56支,左前降支30支,左旋支12支,右冠状动脉14支。单支病变22例,多支病变1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10例。按照冠状动脉的供血范围与左心室壁17节段相对应关系入选的心肌节段共850个,冠状动脉狭窄0%~49%的心肌节段共672个,冠状动脉狭窄50%~75%的心肌节段共65个,冠状动脉狭窄76%~99%的心肌节段共103个,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心肌节段10个。MCE检出心肌灌注异常与冠状动脉狭窄≥50%的一致性为89%,2D-STI检出节段室壁运动异常与相应供血支冠状动脉狭窄≥50%的一致性为87%;以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0.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定量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肌功能的价値。方法:尿毒症组(n=45)和健康对照组(n=38)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尿毒症组分为心功能正常组(n=29,LVEF≥50%)和心功能减退组(n=16,LVEF<50%),应用STI技术测量左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并计算出心肌整体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及圆周应变(CS)。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心功能正常组及心功能减退组室间隔、左室后壁明显增厚,左房内径增大(P<0.01);心肌应变比较,心功能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心肌整体LS、CS均明显减低(P<0.01),心功能减退组较心功能正常组应变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超声二维纵向、径向及圆周应变能够早期准确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肌功能,其中纵向、径向应变较LVEF更早的发现心肌功能的减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athogenesisof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入选9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分成伴发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60例(病例组)和甲状旁腺功能正常30例(观察组),三组应用GE Vivid 7 Dimension超声心动图仪获得高帧频二维图像,使用GE Echo PAC软件测量左室短轴3个水平(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18个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SR)和周向应变(CS)。结果在对照组同一水平比较,观察组短轴径向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与观察组部分节段心肌收缩期SR值和C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例组更为明显。结论 STI能够定位和定量的评价SHPT患者左室不同节段心肌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足背动脉斑点患者的左室长轴收缩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住院患者筛选70例分为2组:A组35例为正常对照组;B组35例为足背动脉斑点组。对2组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长轴切面18节段STI的纵向峰值应变LS参数测定。结果 B组心脏长轴各节段STI参数LS均明显低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常规超声测量值LADs、LVDd、IVSTd、PWTd、EF、FS在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早期、无创、有效地评价足背动脉斑点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性心肌病左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选择无左室流出道梗阻、无明显临床症状、尚未接受临床干预性治疗的31例室间隔中上部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同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Philips 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连接心电图,X3-1探头于心尖四腔切面采集实时三维超声图像,测量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S5-1探头于短轴切面乳头肌水平采集二维灰阶图像,利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中段前间隔和间隔的局部收缩功能参数:心肌运动速率(S)、环向应变率(CSR)、径向应变率(RSR)、角速度(AV)、角位移(AE),测量该层面整体旋转角度峰值(BR).对两组间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HCM组与对照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CM组中段前间隔与间隔的S、CSR、RSR、AV减低,BR增加,AE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斑点追踪技术能够无创、准确地评价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局部心肌功能,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定量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应用3D-STI技术测量30例AAMI患者左心室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面积应变(AS)、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并与30例对照组患者非梗死节段应变值相比较,分析各项应变参数诊断心肌梗死的阈值、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病例组左心室12/17节段的LS减低,10/17节段的RS减低,9/17节段的CS减低,11/17节段的AS减低(P<0.05),主要集中在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后间隔心尖段,侧壁中间段、心尖段,心尖部。病例组GLS、GRS、GCS及GAS值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心肌梗死节段LS、RS、CS、AS值较非梗死节段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LS、RS、CS、AS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度分别为89.2%、79.0%、77.9%、85.3%,特异度分别为65.8%、71.0%、66.9%、92.3%;GLS、GRS、GCS、GAS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度分别为91.2%、74.0%、68.9%、85.3%,特异度分别为71.0%、71.0%、76.9%、93.3%。结论3D-STI技术能够快速、准确检出左心室各节段心肌应变值,判断梗死心肌与非梗死心肌,可为临床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变程度提供新的量化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应用,评价不同部位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3例心肌梗死患者均行3D-STI和2D-STI检查,比较两种测得的不同部位心梗左室心肌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均值,对比测出的左室舒张(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射血分数(LVEF),左室心肌应变和功能以及图像进行分析。结果下壁心梗患者3D-STI检查与2D-STI相比,前者的LS更低、RS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方法所测前壁心梗患者各方向的应变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3D-STI技术对前壁心梗患者所测的EDV比2D-STI低,差异显著(P0.05),两种方法测出的下壁心梗患者EDV、ESV和LVEF均无明显差别(P0.05),3D-STI采集和分析图像的平均时间显著低于2D-STI(P0.05)。结论 3D-STI较2D-STI评价不同部位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的应变更为高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室功能的意义。方法对49例尿毒症患者测量其常规超声心动指标,并用STI技术检测左室基底部及心尖段的扭转角度及解旋角度,另取4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尿毒症患者E/A值、基底部与心尖部心肌节段扭转及解旋角度较对照组均降低(P均<0.05),左室内径、室壁厚度较对照组增加(P均<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心肌节段扭转及解旋角度减低,二维STI技术可定量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室心肌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置入(PCI)术前、术后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STI技术,对60例冠心病患者(CAD组)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术后3天、2个月、5个月和40名正常成人(对照组)进行对比检测,获得左室相应心肌节段收缩期纵向、径向、周向应变及应变率,针对CAD组病变心肌节段,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心肌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规律。结果 CAD组共476个经治疗节段,术前、术后3天各方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术前及术后3天相比,术后2个月、5个月各方向应变及应变率逐渐增高(P均0.05),而术后2个月与术后5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TI可以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术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对评估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资料与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分别对临床确诊的射血分数正常的32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20例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及32名正常受检者进行检查,存储胸骨旁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图像进行斑点追踪分析,记录左心室上述3个短轴切面共18个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结果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及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各节段径向应变率曲线形态与正常受检者相似,且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同一水平不同节段间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均较正常受检者相应室壁节段减低,其中部分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受检者及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P<0.05).结论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节段性室壁径向应变率减低,提示射血分数正常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局部收缩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前瞻性研究心肌声学造影 (MCE)评价冠心病局部心肌血流灌注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用间歇二次谐波、脉冲反转显像综合技术对 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的冠心病患者行静态MCE检查。采用 16段划分法 ,对心肌显影进行目测半定量计分 (MCS)分析。计分方法 :回声均匀性增强 ,显影时间≤ 90s为 1分 ;回声低淡不均匀 ,显影延时 ( >90s)为 0 .5分 ,充盈缺损为 0分。结果 :以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直径狭窄≥ 5 0 %为诊断标准 ,MCE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的符合率为 88%(k =0 .75 )。MCS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差 (r =-0 .17)。结论 :MCE技术能较准确的预测冠状动脉狭窄 ,但心肌显影程度并非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一致 ,因除狭窄程度外 ,与狭窄的范围、侧支循环、心肌微血管病变以及心肌声学造影的触发间期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代谢综合征(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是一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症候群,包括向心性肥胖、糖耐量减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近年来,MS的发病率快速增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