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补气通络解毒方对胰腺癌模型小鼠Sh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移植癌细胞的方法,将24只裸小鼠制作成胰腺癌模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治疗组采用补气通络解毒方灌胃。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结束后,处死各组小鼠,采用RT-PCR法检测小鼠瘤组织Shh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小鼠ShhmRNA表达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补气通络解毒方能阻断Shh信号通路,这也可能是该方治疗胰腺癌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补气通络方和神经外膜切开对周围神经急性挤压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2-03/12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进行。取128只SD大鼠,制成精确的右坐骨神经神经急性挤压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32只:①补气通络方组:从造模后第2日起予补气通络胶囊混悬液1μL/(kg·d)灌胃[相当于生药0.9 g/(kg·d)],1次/d。补气通络胶囊由黄芪、人参、当归、川芎、丹参等组成。②手术组:予造模处神经外膜切开。③补气通络方+手术组:既给补气通络胶囊又行神经外膜切开手术治疗。④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 1 μL/(kg·d)灌胃。给药后1 d、1,4,8周每组取8只大鼠作坐骨神经电生理测定,包括传导速度、阈强度、最大波幅,以判断神经功能的修复情况。结果:12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坐骨神经阈强度:给药第4,8周补气通络方及补气通络方+手术组低于对照组(P<0.05,0.01),手术组亦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给药第4,8周补气通络方及补气通络方+手术组快于对照组(P<0.05, 0.01),手术组亦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最大波幅: 给药第4,8周补气通络方及补气通络方+手术组大于对照组(P<0.05, 0.01),但两组间无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神经外膜切开对周围神经急性挤压伤早期可能有帮助,但远期疗效并不确切;补气通络方可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作用途径可能为促进损伤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促进周围神经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3.
背景:补气通络方有补气行血、通络散结、生肌长肉、活血通络之功效,可促进损伤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从而促进周围神经轴突再生,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目的:观察不同制剂的补气通络方中药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并与维生素B1,B6的效果进行比较。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院骨科。材料:取封闭清洁级Wistar大鼠48只,统一在右坐骨神经造模后,随机分成4组(n=12),补气通络胶囊组,补气通络注射液组,维生素组,空白组。方法:所有大鼠行右坐骨神经横形切断后即刻原位吻合术造模,制成周围神经损伤模型。术后第3天起给药,1次/d:①补气通络胶囊组大鼠灌胃补气通络胶囊中的药末(含黄芪、人参(新开河参)、当归、川芎、丹参等中药,用生理盐水稀释),给药量生药0.9g/(kg·d)。②补气通络注射液组大鼠腹腔注射补气通络注射液0.9g/(kg·d)。③维生素组大鼠灌胃含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1.5g/L混悬液15mg/(kg·d)。④空白组大鼠生理盐水0.01mL/g灌胃。主要观察指标:给药后4,8,12周每组随机抽取4只,记录双侧神经传导速度,并以同一大鼠的受伤侧神经传导速度除以正常侧神经传导速度值作为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率。结果:48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在各时间点补气通络方两个治疗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快于维生素组和空白组(P<0.05,0.01),维生素组神经传导速度较空白组快(P<0.05)。②在各时间点补气通络方两个治疗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率均显著高于维生素组和空白组(P<0.05,0.01),维生素组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胶囊和针剂的补气通络方中药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均促进作用,效果优于维生素B1和B6。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解毒通络方对脑缺血损伤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6/07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实验室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神经药理试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清洁级SD大鼠1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结合硝普钠降压法复制SD大鼠拟血管性痴呆模型。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脑心通组和解毒通络方1.85g/kg,3.7g/kg和7.4g/kg组,每组各20只。脑心通组和解毒通络方1.85g/kg,3.7g/kg和7.4g/kg组分别灌胃给予0.084g/mL的脑心通胶囊混悬液、1.85g/kg,3.7g/kg和7.4g/kg的解毒通络方(由栀子、黄芪、丹参等组成)稀释液5.0mL/kg。正常组与模型组同样按照5.0mL/kg的体积每日用纯净水灌胃。连续给药4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通过变换平台位置对大鼠空间定向能力(探索阶段)及再学习能力(再学习阶段)进行评价,比较潜伏期和平均速度。结果:进入结果分析6组大鼠共92只。①在探索阶段,模型组的潜伏期时间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P<0.01),解毒通络方3.7g/kg和7.4g/kg组与模型组比较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平均速度显著降低(P<0.01),解毒通络方1.85g/kg组与模型组比较平均速度显著提高(P<0.05)。②在再学习阶段,模型组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延长(P<0.01),解毒通络方3.7g/kg和7.4g/kg组则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模型组平均速度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同时解毒通络方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平均速度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解毒通络方3.7g/kg,7.4g/kg组的疗效比较明显,在大鼠寻找平台平均潜伏期的缩短和平均速度的提高上都表现出显著的药物治疗作用;而1.85g/kg组的疗效则主要体现在提高平均速度上。提示解毒通络方能够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空间探索与定向能力,提高其学习与再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由黄芪、人参、当归、丹参、川芎组成的补气通络胶囊和神经外膜切开术对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4/10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完成。将造模成功的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补气通络胶囊组、神经外膜切开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32只。造模后第2天起,补气通络胶囊组大鼠按体质量10mL/kg灌胃补气通络胶囊混悬液,1次/d;手术组造模处行神经外膜切开术;对照组给予10mL/kg生理盐水,1次/d。在治疗1周、4周、8周的不同时间取材检测坐骨神经电生理变化中神经传导速度、阈强度和最大振幅,测定坐骨神经氧自由基相对浓度、丙二醛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判断神经功能的修复情况。结果:纳入大鼠108只,因造模死亡12只,进入结果分析的为96只。①第4周时应用电生理检测仪测定阈强度比较:补气通络胶囊组明显低于对照组[(0.97±0.32,1.66±0.48)μA,(P<0.01)]。②第8周时应用电生理检测仪测定最大振幅比较:补气通络胶囊组明显高于神经外膜切开手术组[(23.32±7.3,15.55±4.38)μV],(P<0.05)]。③第1周时测定丙二醛含量比较:补气通络胶囊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14.65±3.89,249.82±4.21)nmol/g,(P<0.05)]。④第4周时测定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比较:补气通络胶囊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46.91±1.23,123.89±1.42)Nu/mg,(P<0.05)]。⑤电镜超微结构变化比较:治疗1周后,电镜显示各组坐骨神经髓鞘板层结构松散,而补气通络方组出现增生肥大的许旺细胞。4周后,补气通络方组髓鞘明显再生。第8周,补气通络方组脱髓鞘变化较对照组减轻,对照组和手术组脱髓鞘改变无明显差别。结论:补气通络胶囊对周围神经急性挤压伤后的神经恢复有促进作用,且随时间长而作用增强;单纯神经外膜切开对周围神经急性挤压伤早期(4周)可能有帮助,但远期(8周)时疗效低于补气通络胶囊治疗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细叶远志皂苷调控胆碱能神经环路改善血管性痴呆(VD)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取48只雄性B6小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2VO)法制备小鼠VD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VD模型组、假手术(Sham)组、细叶远志皂苷(Ten)治疗组、多奈哌齐阳性对照组四组。其中VD模型组只造模不做治疗,Sham组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进行动脉夹夹闭等操作。Ten治疗组以细叶远志皂苷(10 mg/kg)灌胃治疗,多奈哌齐阳性对照组以多奈哌齐(3 mg/kg)灌胃治疗。Morris水迷宫检验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取脑制备脑片,运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胆碱能神经环路中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orris水迷宫显示Ten治疗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高于VD模型组小鼠(P0.01);免疫组化证实2VO法造模成功,且Ten治疗组小鼠海马区ChAT阳性神经元细胞数明显多于VD模型组小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en治疗组及多奈哌齐阳性对照组小鼠胆碱能神经环路ChAT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与内参抗体GAPDH的比值显著高于VD模型组小鼠(P0.01)。结论细叶远志皂苷能够通过上调VD小鼠胆碱能神经环路中ChAT蛋白水平的表达,改善其学习和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补气通络方和神经外膜切开对周围神经急性挤压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2-03/12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进行.取128只SD大鼠,制成精确的右坐骨神经神经急性挤压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32只:①补气通络方组:从造模后第2日起予补气通络胶囊混悬液1μL/(kg&;#183;d)灌胃[相当于生药0.9g/(kg&;#183;d)],1次/d.补气通络胶囊由黄芪、人参、当归、川芎、丹参等组成.②手术组:予造模处神经外膜切开.③补气通络方+手术组:既给补气通络胶囊又行神经外膜切开手术治疗.④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μL/(kg&;#183;d)灌胃.给药后1 d、1,4,8周每组取8只大鼠作坐骨神经电生理测定,包括传导速度、阈强度、最大波幅,以判断神经功能的修复情况.结果:12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坐骨神经阈强度:给药第4,8周补气通络方及补气通络方+手术组低于对照组(P<0.05,0.01),手术组亦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给药第4,8周补气通络方及补气通络方+手术组快于对照组(P<0.05,0.01),手术组亦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最大波幅:给药第4,8周补气通络方及补气通络方+手术组大于对照组(P<0.05,0.01),但两组间无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神经外膜切开对周围神经急性挤压伤早期可能有帮助,但远期疗效并不确切;补气通络方可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作用途径可能为促进损伤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促进周围神经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方在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吗丁啉治疗组、模型组、中药1组(含丹参、川芎)、中药2组(含水蛭、地龙)、中药3组(活血化瘀通络方,含丹参、川芎、水蛭、地龙)。各组在造模时灌胃给药,给药剂量:正常对照组服用1.5ml/100 g生理盐水,模型组摄入1.5 ml/100 g生理盐水,中药1组给予丹参、川芎1.2 g/(kg·d)灌胃,中药2组给予水蛭、地龙1.2 g/(kg·d)灌胃,中药3组给予丹参、川芎、水蛭、地龙合方1.2 g/(kg·d)灌胃,周期为8周。购入的实验大鼠放入SPF级的饲养条件下进行稳定,7 d后每只大鼠均禁食12 h,造模,在24 h、36 h、72 h测定90只大鼠非空腹尾静脉血糖值,将血糖值长期稳定于16.8 mmol/L的60只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入各组中,每组12只。另外选择12只健康大鼠入对照组中,与其他5组操作方式相似,以等量消毒生理盐水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共接受8周治疗,在最后给药时检测各组大鼠血糖值、体重,24 h禁食后各组均经口灌胃30 min后,空腹取眶静脉血3 ml,放于含有1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0μl和抑肽酶60μl试管内,4℃下离心后取血浆放于-20℃冰箱内保存测定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结果(1)各组给药8周后,均出现了动物死亡,以模型组大鼠的死亡率为最高,存活率仅为58.33%(7/12)。其他各个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2)与模型组相比较,对照组、中药各组、治疗组大鼠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明显降低;与中药1组、2组大鼠比较,中药3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活血通络方、中药1组、2组及吗丁啉治疗组均可以相应地提高糖尿病胃轻瘫大鼠的存活率,通络方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血糖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够降低血浆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提升大鼠胃肠推进,促进胃排空。  相似文献   

9.
补气通络方对大鼠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补气通络方有补气行血、通络散结、生肌长肉、活血通络之功效,可促进损伤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从而促进周围神经轴突再生,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 目的:观察不同制剂的补气通络方中药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并与维生素B1,B6的效果进行比较。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院骨科。 材料:取封闭清洁级Wistar大鼠48只,统一在右坐骨神经造模后,随机分成4组(n=12),补气通络胶囊组,补气通络注射液组,维生素组,空白组。 方法:所有大鼠行右坐骨神经横形切断后即刻原位吻合术造模,制成周围神经损伤模型。术后第3天起给药,1次/d:①补气通络胶囊组大鼠灌胃补气通络胶囊中的药末(含黄芪、人参(新开河参)、当归,川芎、丹参等中药,用生理盐水稀释),给药量生药0.9g/(kg&;#183;d)。②补气通络注射液组大鼠腹腔注射补气通络注射液0.9g/(kg&;#183;d)。③维生素组大鼠灌胃含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 1.5g/L混悬液15mg/(kg&;#183;d)。④空白组大鼠生理盐水0.01mL/g灌胃。 主要观察指标:给药后4,8,12周每组随机抽取4只,记录双侧神经传导速度,并以同一大鼠的受伤侧神经传导速度除以正常侧神经传导速度值作为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率。 结果:48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在各时间点补气通络方两个治疗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快于维生素组和空白组(P〈0.05,0.01),维生素组神经传导速度较空白组快(P〈0.05)。②在各时间点补气通络方两个治疗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率均显著高于维生索组和空白组(P〈0.05,0.01),维生素组高于空白组(P〈0.05)。 结论:胶囊和针剂的补气通络方中药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均促进作用,效果优于维生素B1和B6。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解毒通络方对脑缺血损伤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6/07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实验室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神经药理试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清洁级SD大鼠1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结合硝普钠降压法复制SD大鼠拟血管性痴呆模型。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脑心通组和解毒通络方1.85g/1kg,3.7g/kg和7.4g/kg组。每组各20只。脑心通组和解毒通络方1.85g/1kg,3.7g/kg和7.4g/kg组分别灌胃给予0.084g/mL的脑心通胶囊混悬液、1.85g/kg,3.7g/kg和7.4g/kg的解毒通络方(由栀子、黄芪、丹参等组成)稀释液5.0mL/kg。正常组与模型组同样按照5.0mL/kg的体积每日用纯净水灌胃。连续给药4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通过变换平台位置对大鼠空间定向能力(探索阶段)及再学习能力(再学习阶段)进行评价。比较潜伏期和平均速度。 结果:进入结果分析6组大鼠共92只。①在探索阶段。模型组的潜伏期时间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P〈0.01)。解毒通络方3.7g/kg和7.4g/kg组与模型组比较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平均速度显著降低(P〈0.01)。解毒通络方1.85g/kg组与模型组比较平均速度显著提高(P〈0.05)。②在再学习阶段。模型组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延长(P〈0.01)。解毒通络方3.7g/kg和7.4g/kg组则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模型组平均速度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同时解毒通络方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平均速度均有显著提高(P〈0.05)。 结论:解毒通络方3.7g/kg。7.4g/kg组的疗效比较明显。在大鼠寻找平台平均潜伏期的缩短和平均速度的提高上都表现出显著的药物治疗作用;而1.85g/kg组的疗效则主要体现在提高平均速度上。提示解毒通络方能够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空间探索与定向能力。提高其学习与再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荔枝核提取液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脑蛋白、脑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氧自由基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4/05在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生化教研室实验室完成,本实验室为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①选用健康小白鼠40只,选用10只为正常对照组。对其余30只小鼠进行造模:用四氧嘧啶按200mg/kg剂量用蒸馏水溶解后作一次性腹腔注射,注射后第3天空腹血糖升高稳定后并达8.10mmol/L以上为造模成功,随机将造模成功的小鼠24只分为3个组:荔枝核提取液高、低剂量治疗组,模型组,每组8只。高剂量荔枝核提取液治疗组:每只荔枝核提取液0.3mL灌胃;低剂量荔枝核提取液治疗组用荔枝核提取液0.1mL荔枝核提取液加0.2mL蒸馏水灌胃;1次/d,连续4d。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用0.3mL蒸馏水灌胃,1次/d,连续4d。②在造模前、造模后3d,治疗后2,4d各用邻甲苯胺微量法测定空腹血糖。治疗4d后采用GPO-POD酶法测定三酰甘油,采用COD-CE-PAP酶法测定总胆固醇,采用沉淀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采用双缩脲法测定脑蛋白,用酶促反应的速度表示脑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力,采用α-萘胺法测定脑匀浆氧自由基含量。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后有2只小鼠死亡,造模失败4只,最终34只进入结果分析。①空腹血糖:造模前各组小鼠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d后,荔枝核提取液低剂量治疗组和荔枝核提取液高剂量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0.05)。②治疗4d后血脂:各组三酰甘油差异不明显(P>0.05),荔枝核提取液高剂量治疗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和荔枝核提取液低剂量治疗组(P<0.05,0.01)。③治疗4d后脑匀浆生化指标:正常对照组、荔枝核提取液高、低剂量治疗组脑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脑氧自由基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①荔枝核提取液具有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调节血脂紊乱状况功能。②荔枝核提取液具有促进氧自由基的清除,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他莫昔芬通过调节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途径对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MCF7细胞构建乳腺癌裸鼠模型.将45只荷瘤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他莫昔芬组和他莫昔芬+LY3214996组,每组各15只.他莫昔芬组他莫昔芬(25 mg/kg)灌胃,他莫昔芬+LY...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脂蛋白脂肪酶(LPL)及其相关调控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肝组织中的变化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DDC)对其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15只雄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5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胆碱缺乏的氨基酸(CDAA)饲料喂养,建立NASH模型;治疗组在采用高脂CDAA饲料喂养的同时给予DDC灌胃治疗。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NASH小鼠肝组织中LPL及其活性相关调节因子的表达变化;探讨DDC对LPL及其活性相关调节因子的调控作用。结果 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LPL基因表达为3.527±1.389,显著高于对照组(1.233±0.887),LPL酶活性的负性调控因子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PTL3、ANGPTL4及载脂蛋白apoC-Ⅰ、apoC-Ⅲ的表达分别为0.060±0.045、0.396±0.203、0.292±0.159、0.145±0.05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26±0.650、1.051±0.373、1.016±0.205、1.141±0.7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小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丹皮酚对强直性脊柱炎(AS)小鼠治疗疗效及对Wnt通路与RANKL和Smadl水平的影响。方法取10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空白组、丹皮酚组;除空白组外,其余三组均使用100μl蛋白聚糖+100μl弗氏完全佐剂建立强直性脊柱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开始给药,阳性药物组给予柳氮磺吡啶9 mg/kg进行灌胃,丹皮酚组给与丹皮酚3 mg/kg进行灌胃,模型组及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各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进行20 d。在造模前及造模后每一周对小鼠的后足关节炎体征进行评分;采集所有小鼠关节滑膜细胞,采用PCR法检测细胞中RANKL、Smadl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骨谷氨酸蛋白(BGP)、DKK1、Wnt5a水平。结果造模后模型组、阳性药物组、丹皮酚组小鼠关节炎症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空白组(P<0.05);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时阳性药物组及丹皮酚组小鼠后足关节炎体征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模型组小鼠RANK、Smadl、Wnt5a水平均高于空白组,ALP、BGP、DKK1水平低于空白组(均P<0.05);阳性药物组、丹皮酚组小鼠RANK、Smadl、Wnt5a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滑膜细胞中ALP、BGP、DKK1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药物组与丹皮酚组小鼠各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丹皮酚对AS小鼠治疗后可有效改善小鼠后足炎症评分,并可有效调节Wnt通路,降低滑膜组织中RANKL及Smadl水平。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临床上发现通过补肾通络方治疗骨性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目的:尝试建立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观察补肾通络方对SD大鼠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及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模型骨密度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观察实验,于2008-08/2009-01在新疆医科大学科研中心完成.材料:4月龄雌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骨性关节炎组、骨性关节炎+补肾通络方组、骨质疏松症组、骨质疏松症+补肾通络方组、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组、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补肾通络方组,每组10只.补肾通络方由骨碎补、杜仲、山萸肉、熟地黄、补骨脂、秦艽、寄生、独活、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等组成.方法:取20只大鼠,采用改良Hulth法制作骨性关节炎模型,选择10只于术后1个月灌胃给予补肾通络方;取20只大鼠,采用去势法制作骨质疏松症模型,选择10只于术后1个月灌胃给予补肾通络方;取20只大鼠按上述方式同时制作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模型,选择10只于术后1个月灌胃给予补肾通络方.按大鼠体质量灌胃给药,根据人鼠换算出服药量为10.31 mg/(kg·d),2次/d,连续4周.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电镜、光镜观察大鼠左侧股骨内髁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变化,双能X射线观察大鼠左侧股骨骨密度变化.结果:光镜下观察3组模型大鼠骨小梁局部区域变细,排列较紊乱,纵向结构受到破坏,连续性较差,出现较多的断裂点,关节软骨变薄、退变;电镜下观察3组模型大鼠模型组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异形性增多,表现为细胞核形态不规则,细胞壁断裂不完整,细胞器减少,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分布不均匀,并有大量软骨细胞凋亡.骨性关节炎组、骨质疏松症组、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组大鼠骨密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经补肾通络方干预后骨密度上升(P<0.05).结论:补肾通络方对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SD大鼠骨密度有上调作用,但其有效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六味补气胶囊对COPD模型大鼠JAK/STAT通路及炎性反应的影响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构建大鼠COPD模型,4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5只。对照组只灌胃处理等量0.9%氯化钠溶液。模型组利用香烟暴露法制作大鼠COPD模型,灌胃处理等量0.9%氯化钠溶液。实验组在造模成功后采用六味补气胶囊对COPD模型大鼠进行灌胃治疗2周。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JAK2/p-JAK2和STAT3/pSTAT3的蛋白表达,利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以及化学定量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12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JAK2/p-JAK2和STAT3/p-STAT3的蛋白表达显著提高,与模型组比较,六味补气胶囊显著抑制COPD模型大鼠JAK2/p-JAK2和STAT3/p-STAT3的蛋白表达(P0.05);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NF-α、IL-1β、IL-6以及IFN-γ水平显著提高,六味补气胶囊显著下调COPD模型大鼠TNF-α、IL-1β、IL-6以及IFN-γ水平(P0.05);化学定量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MMP-9、MMP-12水平显著提高,而六味补气胶囊显著下调COPD模型大鼠MMP-9、MMP-12水平(P0.05)。结论六味补气胶囊能显著抑制COPD大鼠炎症反应,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JAK/STAT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中药浸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疼痛行为、破骨细胞分化及Hedgehog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中药组及联合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均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建模后,电针组进行针刺治疗,中药组灌胃1mL的12.24g/kg中药浸膏溶液,联合组大鼠进行针刺联合中药浸膏溶液灌胃治疗,其他组别大鼠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14d。采用热痛测试仪检测大鼠双侧后足足反射潜伏期(PWTL);运动评分观察各组大鼠运动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踝关节病理形态;骨吸收细胞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分化数目;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刺猬信号通路(H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Sonic刺猬信号通路(Shh)、Patched-1(Ptch-1)、脑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Gli-1)蛋白。结果:末次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WTL、运动评分降低,破骨细胞分化数目、Shh、Gli1、Ptch1蛋白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及中药组PWTL、运动评分升高,破骨细胞分化数目、Shh、Gli1、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宣白承气汤对脓毒症小鼠肺和肠道损伤以及肠道功能的作用, 分析其对脓毒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C57雄性小鼠36只, 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 每组12只, 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宣白承气汤治疗组。通过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5 mg/kg制备脓毒症模型, 造模前24 h、造模后0.5 h及造模后12 h宣白承气汤灌胃给药, 造模后24 h采集肺脏、肠道以及血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肺部和肠道组织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含量, 通过组织学染色评估肺部和肠道结构损伤和改变, 通过特殊染色评价肠道黏蛋白表达,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析肠道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 最后使用鲎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中内毒素含量, 并提取小鼠粪便DNA, 通过菌群16S rDNA荧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瘤汤对大肠移植癌VEGF-A、VEGF-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裸小鼠10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消瘤汤组、Ⅱ组及Ⅲ组)和对照组,取结直肠癌患者新鲜手术标本切成小植块移植到裸鼠皮下,肿瘤成长后再分别取小植块经手术移植到一批裸鼠结肠系膜侧.移植后.消瘤汤组给予消瘤汤灌胃,Ⅱ组给予贝伐单抗静脉注射,Ⅲ组给予消瘤汤灌胃+贝伐单抗静脉注射,为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大肠移植癌VEGF-A、VEGF-C蛋白表达情况及裸鼠存活率.结果:消瘤汤组、Ⅱ组和Ⅲ组的抑制结直肠癌VEGF-A、VEGF-C蛋白表达的平均灰度值的比值分别为[(0.83±0.16)和(0.93±0.23)]、[(0.82±O.15)和(0.92±0.21)]、[(0.85±0.17)和(0.95±0.25)]明显低于对照组[(1.89±0.82)和(1.80±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瘤汤组与Ⅱ组及Ⅲ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抑制结直肠癌VEGF-A、VEGF-C蛋白表达明显优于对照组.各治疗组裸鼠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瘤汤组存活率与Ⅱ组及Ⅲ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瘤汤能提高裸鼠存活率,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结直肠癌VEGF-A、VEGF-C蛋白表达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当归芍药散水煎剂(DSS)对于垂体后叶素(Pit)引发的心肌缺血的作用效果,评定当归芍药散对于心肌缺血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昆明种小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DSS干预组(给予DSS水煎剂灌胃)以及阳性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灌胃),连续干预7 d后,在末次药后1 h,除空白组小鼠外,其余小鼠应用Pit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10 min、15 min以及20 min时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小鼠心率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活性,同时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1建立模型后,与空白处相比,各组小鼠的心率均显著下降(P0.05),但是与模型对照组相比,DSS干预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的心率改善显著(P0.05)。2DSS干预组血清NO、心肌e NOS水平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3造模后,模型小鼠的SOD活性显著低于空白组,MDA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DSS干预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SOD活性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且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能够有效保护心肌细胞,减轻Pit所致心肌缺血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