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全世界首选的微创外科修补治疗方法.超声介导是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最重要的技术环节.目前,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是最常用的超声介导方法,另外,经胸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腔内超声也在运用.现试从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及心腔内超声的影像学特点、检查安全性,及并发症、检查费用等方面对上述三种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近期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10年9月期间我院实施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13例的资料,男98例,女115例;年龄2~68岁,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78例,室间隔缺损(VSD)38例,房间隔缺损(ASD)82例,肺动脉瓣狭窄(PS)15例;手术采用经皮穿刺股静脉和/或股动脉的方法,术前和术后进行左、右导管造影检查。结果:技术成功率达98.59%(210/213),并发症发生率为1.41%(3/213),封堵成功患者术后复查随访,原有杂音均消失或者明显减弱,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明显分流。结论:利用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的特点,开辟了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中和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来66例3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施行了介入封堵术的患者。其中: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18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12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36例。对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发生的6例并发症作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常见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09%。其中:室间隔缺损发生3例;房间隔缺损发生3例;动脉导管未闭组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微创而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并发症不容忽视,尤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Ⅱ,ADO-Ⅱ)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对湖南省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ADO-Ⅱ进行封堵的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8例、室间隔缺损(肌部)2例以及冠状动脉瘘4例。术前经临床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筛选,术中心导管造影结合经胸超声心动图及术后即刻和随访,观察术后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以及并发症。结果 16例动脉导管未闭即刻封堵成功,无残余分流,无并发症;2例动脉导管未闭即刻封堵时有少许残余分流,无其他并发症。3例冠状动脉瘘封堵器无残余分流,1例冠状动脉瘘封堵处术后1个月少许线样分流。2例室间隔缺损均即刻封堵成功,无残余分流,心电图未见明显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ADO-Ⅱ封堵器以其操作相对简便、成功率高以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在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心病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先天性心脏病以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最为多见,以前大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现在由于介入治疗术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可靠等诸多优点,深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介入治疗的疗效非常关键,但是介入治疗后的护理也不容忽视,现将先心病患者经导管封堵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多发畸形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并分析其治疗策略。方法:选择136例先天性心脏病多发畸形患者,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46例,ASD合并室间隔缺损(VSD)32例,A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20例,VSD合并PDA 20例,PDA合并PS 12例,VSD合并PS 4例,PDA合并PS及ASD 1例,VSD合并PS及ASD 1例,所有患者均在导管室行同期介入治疗,治疗顺序为: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连续心电监护5天,并定期随访心电图(ECG)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结果:136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术后心导管造影及TTE提示封堵器固定好,未见残余分流。定期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选择手术操作顺序与方法,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多发畸形成功率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治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治疗。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为3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治疗的临床成效显著,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经导管介入封堵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已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对ASD介入封堵后并发的房室传导阻滞鲜有报道。我们总结了1例ASD介入封堵后出现的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治经验。1临床资料患儿女,年龄5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入院。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继发孔型ASD,直径20 mm,术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脏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行封堵术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封堵术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1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对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者行心脏彩超复查可知,128例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中,有12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成功率为97.7%。对其进行长达6个月的复查中均未出现脱落、残余血液分流现象。1例患者复查中出现封堵器脱落现象,2例患者因术前对其检测不当,术后出现轻度反流现象。结论心脏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决定性价值,可有效提高封堵术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充分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并对近期疗效和并发症进行观察.方法 126例经临床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室间隔缺损,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后即刻采用造影或术后72 h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疗效.结果 VSD介入封堵成功率为98.3%,不成功原因为缺损直径过大以及缺损位置特殊,术中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VSD是一种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一种可靠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TTE观察97例房间隔缺损(ASD)、84例室间隔缺损(VSD)及7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经介入封堵治疗的先心病患者,在介入封堵术前选择病例、术中引导和监测封堵器释放全过程及术后随访。结果256例先心病患者除5例ASD外其余均封堵成功,术后1周~6月超声随访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TTE在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临床效果,评价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一2010年9月43例采用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资,患者有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的21例,有室间隔缺损(VSD)封堵的13例,有房间隔缺损(ASD)封堵的9例。结果43例采用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的21例,封堵成功19例,成功率90.5%;室间隔缺损(VSD)封堵的13例,封堵成功12例,成功率92.3%;房间隔缺损(ASD)封堵的9例,封堵成功9例,成功率100%。结论在导管介入术后,随访1~3个月,未发现复发患者,患者对疗效满意结论导管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成熟,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具有高效、安全、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减少是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封堵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在3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术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室间隔缺损患者.女性、植入较大的封堵器、术后残余分流以及肺动脉压增高则是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封堵器结构、应用阿司匹林等相关.该文就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封堵术后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变化的特点及处理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绝大部分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室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的外科修补手术相比,经导管介入封堵的方法不需要切开胸骨和进行体外循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低,封堵成功率高。然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依然存在,如封堵器栓塞、瓣膜损害、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国产封堵器经皮和经胸途径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X线透视下或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采用经皮穿刺股静脉或股动静脉法,或者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经胸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1186例,其中经皮X线下封堵1081例、经皮单纯超声引导下封堵42例、经胸封堵63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 ductus arteriole,PDA)426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363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348例、卵圆孔未闭1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9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6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1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瓣狭窄8例、主肺动脉侧支封堵3例[经胸封堵66例改为63例,PDA443例改为426例]。结果 全组病例成功率98.2%(1165/1186),无死亡病例。随访1~36个月,术后第1、3、6、12个月及术后每年常规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术后第1、6、12个月的随访率分别为 92.9%(1102/1186)、84.1%(998/1186)、70.5%(836/1186)。超声心动图提示少量残余分流(<3 mm)18例;三尖瓣少量反流33例,中量反流5例;主动脉瓣轻度反流5例,中度反流1例;心律失常Ⅲ°房室传导阻滞(Avionics Bulletin,AVB[房室传导阻滞(Avionics Bulletin,AVB)])1 例,Ⅱ°AVB 3例,完全性左束支3例,交界性心动过速3例,交界性逸搏2例。结论 国产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治疗中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低、操作容易、疗效确切、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实时三维心动图(RT-3D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房间隔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Philips Sonos 7500RT-3DE诊断仪、X4探头,对4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患者[男性1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60.5±8)岁],在RT-3DE和(或)TEE监测下,经心导管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其中对3例先天性心脏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RT-3DE和TEE监测下,经心导管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另一例患者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RT-3DE监测下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的经胸与经皮封堵治疗,分析术前及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对比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为选择微创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经微创手术封堵的患者,根据接受的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经胸组患者接受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经皮组患者接受放射线引导下经皮导管封堵。根据术前、术后的心脏超声、心电图、胸X线片检查结果,收集患者年龄、体质量、住院时间、费用、缺损直径、使用封堵器直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315例。经胸组161例,经皮组154例。两组患者的房间隔缺损直径及使用封堵器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经胸组封堵失败3例,经皮组封堵失败1例,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年龄、体质量,经胸组小于经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费用经胸组低于经皮组(P0.05),手术时长及住院天数经胸组长于经皮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经胸组胸腔积液、气胸及肺部炎症明显高于经皮组(P0.05),但是残余分流、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心包积液、瓣膜反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封堵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且术后恢复快。经胸小切口封堵术也可有效、安全的封堵房间隔缺损,而且在年龄、体质量上有更广泛的适应范围,更易于开展,但是在胸腔积液、气胸及肺部炎症发生率较高是其存在的问题,应恰当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经胸微创封堵治疗房、室间隔缺损患者的早、中期随访,评价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12-2017-02适合经胸封堵手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的65例患者纳入本项研究,并对成功施行微创封堵治疗的61例患者(房间隔缺损41例、室间隔缺损20例)进行随访,整理患者术后6、12、24个月的心脏B超及并发症,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分析经胸微创封堵的短、中期疗效,并对失败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3~27个月,平均(13.8±9.5)个月,随访率为81.9%。经统计学分析,封堵患者的手术时间(P=0.017)、术后机械通气时间(P=0.008)、CICU停留时间(P=0.038)、术后住院时间(P=0.023)、术中出血量(P=0.013)均优于我院同期开胸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者。封堵术后患者心脏的左房前后径、右房横径、右室舒张末内径均比术前有所减小,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单因素分析提示,室间隔缺损直径与封堵失败有一定的关系(P=0.023);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边缘与室间隔缺损封堵失败相关(OR,23.359;95%CI,1.285~379.868;P=0.038)。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术安全、有效,技术日臻成熟,短、中期疗效良好,临床值得推广,仍需开展多中心的远期疗效的随访与评估。  相似文献   

19.
房问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近年来,经导管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已经作为具有适应证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封堵术后封堵器表面血栓形成,成为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生命的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李霖  黄创  郭鹏  陈艺钊  林文培 《山东医药》2011,51(45):70-71
目的探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3例CHD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封堵成功42例,成功率97.7%。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因其未闭动脉导管较大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未行封堵术;1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半小时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经置入临时起搏器于术后1 d恢复正常。结论国产封堵器治疗CHD疗效好,成功率高,价格低廉,严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