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良性周围神经鞘肿瘤的高频彩超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肿瘤罕见,常在检查软组织肿物时发现。良性周围神经鞘肿瘤主要分为二种类型: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本文分析了近四年来有手术、病理及超声结果的良性周围神经鞘肿瘤21例,以探讨高频彩超的声像图特点。  相似文献   

2.
作者分析了14例患者的17个良性周围神经鞘瘤的MR表现。其中1例为多发神经鞘瘤。年龄23~71岁。使用1.5T超导系统,T_1(TR300~500ms,TE20ms)和T_2(TR2000~2500ms,TE20ms)加权序列,通过TEs计算T_2弛豫时间。根据病变边缘的信号强弱判断有无包膜。病理组织学证实17个病变中,10个为神经鞘瘤;7个为神经纤维瘤;16个肿瘤是完全实性的;1例神经鞘瘤中心区有一个大的囊变;16个肿瘤于T_2加权象上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T_2弛豫时间大于95ms,只有1例神经鞘瘤表现与脂肪几乎等信号强度。T_1加权象16个病变表现与肌肉相等的信号强度,1例囊性神经鞘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道1例14岁,男性乙状结肠罕见的神经鞘肿瘤。钡灌肠示乙状结肠一突出肿瘤。CT显示一软组织密度样肿块,无囊变或钙化,在直肠和乙状结肠间可移动。内窥镜为一溃疡型粘膜下肿瘤。US示一哑铃型、多结节等回声肿块。作者指出,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是根据其起源于神经鞘或神经节进行分类,来源于神经鞘者分类混乱,曾应用多种病名描述其内部结构和起源部位。但多数神经鞘肿瘤被认为是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的一部分,无神  相似文献   

4.
周围神经鞘肿瘤不常见,两种主要的良性肿瘤为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雪旺氏瘤),恶性肿瘤最常称为恶性周围神经鞘瘤(恶性雪旺氏瘤)。作者报告了22个(17例患者)经组织学证实的此类肿瘤的MR表现。其中雪旺氏瘤12个,神经纤维瘤7个,恶性周围神经鞘瘤3个(2个发生于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平均年龄36岁(14~75岁),女9例,男8例。64%发生于下肢,32%发生于上肢,仅4%发生于前腹壁,最常受累的下肢部位为大腿,大多数肿瘤位于发病肢体的前间隔,5例位于皮下,仅3例位于后间隔,1例丛状神经纤维瘤侵犯多个间隔。在MR图象上,肿瘤的大小为1~24cm,雪旺氏瘤3.6cm,神经纤维瘤3.9cm,恶性者10.6cm,11个肿瘤为卵圆形,10个为梭形,1个丛状  相似文献   

5.
周围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小南  袁建华  王志平   《放射学实践》2009,24(3):305-308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其中发生在颈椎和胸椎椎间孔内的2例、颈部1例、枕部1例、纵隔1例、胸壁1例及下肢7例。结果:肿瘤均呈椭圆形,边界清楚光滑,沿神经走行方向生长,2例有邻近椎间孔扩大。CT显示肿瘤包膜密度高,包膜内肿瘤组织密度低于肌肉组织。MRI T1WI显示肿瘤呈中~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有不均匀强化。其中显示靶征4例,神经出入征3例,脂肪包绕征8例,脂肪尾征7例及脑脊液尾征1例。结论:周围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周围神经鞘瘤的CT和MRI征象及病理组织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神经鞘瘤30例的CT和MRI征象及病理表现.结果:病变发生在颈部10例、胸部6例、腹部7例(含胃部4例)、四肢7例.30例周围神经鞘瘤中25例为良性,5例为恶性.20例行CT检查,其中17例良性病灶平扫密度较均匀,4例可见点状钙化灶,增强扫描病灶呈轻至中度强化,3例恶性病灶瘤体巨大,囊变、坏死多发,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10例周围神经鞘瘤行MRI检查,MRI表现:T1WI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10例病灶中,2例为恶性周围神经鞘瘤并伴淋巴结转移.结论:周围神经鞘瘤的CT和MR1表现具有特征性,CT和MRI能准确地显示肿瘤形态、部位、内部结构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对诊断有重要帮助,对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软组织神经鞘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软组织神经鞘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3例30个经病理证实软组织神经鞘肿瘤的MRI特征,其中15个良性神经鞘肿瘤,包括许旺瘤(神经鞘膜瘤)13个(12例),神经纤维瘤2个(2例);15个为恶性外周神经鞘肿瘤。23例均行常规MR扫描,包括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以及快速多平面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MPSPGR)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23例患者共30个病灶,软组织神经鞘肿瘤表现为梭形(15个),靶征(9个),神经出入征(10个),脂肪分离征(10个);2个(2例)恶性神经鞘膜肿瘤显示周围水肿。(2)12个良性神经鞘肿瘤中9个表现为延迟强化,3个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所有15个恶性外周神经鞘肿瘤及3个良性神经鞘肿瘤表现为第1期明显或中度强化,第2期和第3期持续强化或强化程度稍有下降。结论 梭形肿块、靶征、与神经关系密切及脂肪分离征是软组织神经鞘肿瘤较特征性的表现,而肿瘤的MR动态增强强化方式和周围有无水肿对神经鞘肿瘤良、恶性鉴别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作者回顾评价43例应用Gd-DTPA强化的MRI表现,静注Gd-DTPA0.1mmol/kg后行T_1加权SE (RT500-750msec,ET30-40msec)横断和冠状面成象,矩阵为256×256,层厚5mm。其中20例开颅术后(1个月至12年)病人中16例(80%)出现非肿瘤性脑膜强化,表现为局灶性硬脑膜强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盆腔良性神经鞘肿瘤的MRI、CT特点,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盆腔神经鞘肿瘤(神经鞘瘤11例,神经纤维瘤5例)的MRI、CT表现,并与术中及病理所见对照。结果:①所有16例盆腔良性神经鞘肿瘤均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肿瘤平均直径8.2cm。12例位于骶前,其中2例伸入骶孔导致其扩大及周围骨质硬化(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各1例)。病变对周围脏器以推移改变为主,无明显外侵。大部分肿瘤密度或信号不均匀(11/16),但中央大片囊变更多见于神经鞘瘤(8/11vs.0/5)。增强扫描神经鞘瘤多呈环状强化(7/11),而神经纤维瘤多为不规则强化(4/5)。②术中发现大部分病灶包膜光整,易分离(9例),所有病灶均完整切除。③肿瘤剖面见不同程度的囊变,神经鞘瘤囊变范围相对较大。结论:典型的盆腔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表现为位于骶前较大的、圆形、边界光整的不均质肿块;可引起骶骨的吸收硬化,但不会侵犯邻近脏器;中央大片囊变或环状强化提示神经鞘瘤可能。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鞘瘤的CT、MR及病理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神经鞘瘤的CT、MR表现,其中发生在颈椎和胸椎椎间孔内的6例、颌面部1例、眼眶1例、颈部1 例、枕部1 例、纵隔1 例、胸壁1 例、腹壁1例、上臂2例及下肢3例,其中3例为多发.结果 肿瘤呈椭圆形或结节状,边界清楚光滑,沿神经走行方向生长,1例有邻近椎间孔扩大,10例有完整包膜,直径>2 cm内部易发生出血及液化坏死,本组共6例.CT显示肿瘤包膜密度高,包膜内肿瘤组织密度低于正常肌肉组织.MR对显示肿瘤内部出血坏死、囊变较好,与病理结果基本相符.MR T1WI 显示肿瘤呈中~低信号,T2WI 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延迟强化较明显.其中显示靶征8例,神经出入征10例,包膜征9例,脑脊液尾征4例,肌肉萎缩水肿1例,坏死囊变8例,椎间孔扩大1例.结论 CT、MR对周围神经鞘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邹月芬 《放射学实践》2001,16(6):422-424
目的:探讨MRI对软组织肿瘤定性诊断和良恶性的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软组织肿瘤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其中良性10例,恶性6例,结果:MRI定性诊断正确率68.7%,良恶性区分正确率为93.7%,良性诊断正确率为90%,恶性诊断正确率为33.3%,结论:MRI对良恶性区分诊断,对良性肿瘤的生物组织学定性诊断很有价值,对软组织肿瘤的定性诊断存在局限性,对恶性肿瘤生物组织学诊断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皮下良性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良性皮下神经鞘瘤的MRI表现。结果:肿瘤表现为皮下渐进性缓慢增大包块,活动度可,呈类圆形或梭形改变,边界清楚;病灶与神经主干或主要分支无关;T1WI表现为等低混杂信号,T2WI表现为等高混杂信号影,可见"靶征"2例,T2WI上见薄的高信号边缘1例。结论:MRI表现为皮下边界清晰高低混杂信号影、"靶征"或T2WI上薄的高信号边缘,以及临床表现有助于皮下良性神经鞘瘤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神经鞘肿瘤的低场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四肢神经鞘肿瘤的MRI表现,其中神经鞘瘤6例(5例良性,1例恶性),神经纤维瘤2例(良恶性各1例);下肢3例,上肢5例。结果:8例肿瘤均表现为梭形肿块,边界较清晰,6例良性神经鞘肿瘤中4例可见靶征,5例可见脂肪分离征,1例可见神经出入征;2例恶性肿瘤均未见靶征及神经出入征,其中1例可见脂肪分离征。Gd-DTPA增强扫描良性肿瘤均匀强化或实性结节均匀强化,恶性肿瘤强化不均匀。结论:四肢神经鞘肿瘤低场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能为外科手术计划的制定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颅内原发性肿瘤动态增强MRI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颅内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1.0MRI系统(Magnetom Impact,Siemens)SE序列对72例颅内原发性肿瘤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各种肿瘤的对比增强率-时间(CER-T)曲线类型、 增强峰值(EP)及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结果:EP在90秒内见于3例血管瘤型脑膜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及1例脉络膜乳头状瘤;26例星形细胞瘤仅4例Ⅲ、Ⅳ级的E  相似文献   

16.
乳腺MRI非肿块强化(NME)病变缺乏特征性表现,无论从现有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描述的形态特征、其他表示形态特点的定性或者定量特征(包括纹理特征),还是定量的经典数学模型中提取的动力学参数,临床工作中单一特征类型的应用对这类病变的检出、描述和诊断都极具挑战性,因此需要结合形态学和动力学特征,并寻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虹膜睫状体肿瘤的MRI表现,评价虹膜睫状体肿瘤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8例虹膜睫状体肿瘤MRI表现;8例均行MRI平扫,4例行MRI增强.结果 3例睫状体上皮腺瘤MRI均表现为与晶状体相连的类圆形软组织结节,T1WI和T2WI呈中等信号,MRI增强结节强化.2例睫状体黑色素瘤MRI表现为虹膜睫状体区不规则软组织结节,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或中等信号.1例虹膜淋巴瘤表现为晶状体、虹膜睫状体和前房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T1WI和T2WI均呈中等信号.1例虹膜血管平滑肌瘤表现为眼环前部类圆形结节,T1WI和T2WI均呈中等信号,MRI增强结节强化,同时合并视网膜脱离.1例睫状体神经纤维瘤MRI表现为晶状体附近类圆形结节,形状规则、边缘光滑,T1WI和T2WI呈均匀中等信号.结论 MRI可以显示虹膜睫状体肿瘤的大小、部位和种类,可以作为虹膜睫状体肿瘤影像学检查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脑膜瘤MRI:肿瘤脑面重度强化带及硬膜尾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肿瘤脑面重度强化带”及“硬膜尾征”形成的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30例32个脑膜瘤连同附近1cm硬膜手术切除病检,其中3个完整取出后作成大切片,作MRI-病理对照观察。结果:32个强化的肿瘤中3个出现“肿瘤脑面重度强化带”,镜下为包膜下或肿瘤与脑交界处大量扩张的血管及散在的镜下出血灶;19个出现“硬膜尾征”,镜下为结缔组织增生,其中15个有肿瘤细胞浸润。结论:“肿瘤脑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0例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患者的CT与MRI影像学资料,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 60例盆腔内神经鞘膜源性肿瘤患者均为单发肿瘤,有50例神经鞘膜瘤,多为较小的偏圆形;3例神经纤维瘤,多为直径较大的椭圆形,且边界清晰;7例恶性神经鞘瘤,呈椭圆形及不规则形,且边界模糊。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采用CT检查结果符合率为80.00%,显著低于MRI检查结果符合率的93.33%(P<0.05)。CT平扫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MRI平扫T_1WI为等低信号,T_2WI均为略高或高混杂不均匀信号,病灶越大则越明显。结论 CT与MRI诊断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的准确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强化曲线对各种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用DCE-MRI方法对已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2例椎管内肿瘤(包括髓内肿瘤12例;髓外硬膜下肿瘤49例;硬膜外肿瘤1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并对16例椎管内肿瘤(包括神经鞘瘤10例,脊膜瘤3例,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及血管母细胞瘤各1例)的多种病理指标与强化曲线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将椎管内肿瘤CER-Time曲线分为快升快降型、快升慢降型、较快升持续型、缓慢上升型4型,其中血管母细胞瘤属于快升快降型;骨母细胞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属于快升慢降型;脊膜瘤、室管膜瘤属于较快升持续型;星形细胞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细胞瘤属于缓慢上升型。对16例椎管内肿瘤病理指标与动态增强结果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强化曲线类型与大血管数、30sCER呈负相关,与8minCER呈正相关;30sCER与小血管增生、内皮增生、大血管数呈正相关;8minCER与小血管增生、大血管数呈负相关;最大增强率与出血、小血管数呈正相关。结论 DCE-MRI不仅有助于各类椎管内肿瘤的鉴别诊断,还能提供肿瘤的血供等微观情况,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