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低剂量地西他滨序贯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MDS-RAE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接受低剂量地西他滨序贯CAG方案治疗的36例MDSRAEB患者,纳入地西他滨序贯CAG组;同期将单用地西他滨治疗的M DS-RAEB 40例患者作为对照,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序贯CAG组总有效率(ORR)[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血液学改善(HI)]为83.3%(30/36),明显高于单用地西他滨ORR 62.5%(25/40)(P=0.043),2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别。地西他滨序贯CAG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3度以上的血细胞减少和感染,在治疗早期(第1-2疗程)比较常见,治疗有效后上述不良反应逐渐减少,其他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少见。结论:地西他滨序贯CAG方案治疗MDS-RAEB比单用地西他滨疗效更确切,此方案对不适合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可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接受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化疗(CAG,低剂量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的28例老年复发/难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小剂量地西他滨+CAG组(观察组)15例,CAG组(对照组)13例。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若未缓解则继续应用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接受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的患者,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7例,未缓解(NR)5例,总缓解率(ORR)为66.67%(10/15);仅接受CAG方案的13例患者,CR2例,PR2例,NR9例,ORR 30.77%(4/13)(P=0.261)。地西他滨+CAG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8个月,CAG组中位OS为1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治疗后,两组患者耐受性均较好,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无患者出现肝脏损伤。结论低剂量地西他滨+CAG方案用于老年AML治疗的疗效确切,总体生存时间较单用CAG方案有一定的延长。且不良反应基本可控,是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吉西他滨联合洛铂与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术后辅助化疗失败的卵巢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术后辅助化疗失败的卵巢癌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采用吉西他滨联合洛铂治疗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年龄为32~64岁,平均年龄为(42.5±4.8)岁。观察组年龄为31~63岁,平均年龄为(43.6±5.7)岁。两组基础信息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疗效方面,观察组完全缓解(CR)为3例、部分缓解(PR)为8例、稳定(SD)为6例、疾病进展(PD)为13例,而客观缓解率(ORR=CR+PR)为11例、疾病控制率(DCR=CR+PR+CD)为17例,对照组CR为1例、PR为6例、SD为4例、PD为19例,而ORR为7例、DCR为11例,对两组ORR、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为6.67%,其中恶心1例、血小板降低1例,无功能异常以及呕吐者,而对照组为23.33%,其中恶心、呕吐、血小板降低等各2例,肝功能异常1例,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洛铂与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术后辅助化疗失败的卵巢癌患者的疗效相当,但前者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EI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疗效、预后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4例复发/难治AML及高危MD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D-EIAG组和D-CAG组,各22例。D-EIAG组采用地西他滨联合EIAG方案,D-CAG组采用D-CAG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改良复合完全缓解率(mCRc=CR+CRi+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总有效率(ORR=mCRc+PR)、总生存时间(OS)、1年OS率、骨髓抑制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D-EIAG组mCRc 16例(72.7%),PR 3例(13.6%),ORR为86.4%;D-CAG组mCRc 9例(40.9%),PR 6例(27.3%),ORR为68.2%,两组mCRc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而ORR率比较无差异(P>0.05)。D-EIAG组中位OS时间为20(2-38)个月,1年OS率为72.7%;D-CAG组中位OS时间为16(3-32)个月,1年OS率为59.1%,两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地西他滨为主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中高危M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转化为AML的高危因素。结果:以地西他滨为主治疗的中高危MDS患者总有效率(ORR)为65.0%(39/60),其中达完全缓解(CR)患者17例(28.3%),骨髓缓解(m CR)患者5例(8.3%);部分缓解(PR)患者4例(6.7%);血液学缓解(HI)患者13例(21.7%)。60例以地西他滨为主治疗的中高危MDS患者转化为AML 21例(35.0%),中位转化时间为10.0(1.5月-32.0)个月。χ^2或Fisher精确检验显示,中高危MDS转化为AML与2016年WHO诊断分型、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地西他滨用药间隔延长相关(χ^2=9.878,P=0.031;χ^2=4.319,P=0.038;χ^2=6.406,P=0.011);Kaplan-Meier检验单因素分析显示,中高危MDS转化为AML与2016年WHO诊断分型、骨髓原始细胞数、骨髓病态造血系数、地西他滨疗程间隔延长相关(P=0.015,P=0.008,P=0.012,P=0.032);COX多因素分析显示,骨髓原始细胞数、骨髓病态造血系数为中高危MDS患者转化为AM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2,P=0.018)。结论:骨髓原始细胞数、骨髓病态造血系数是以地西他滨为主治疗中高危MDS患者转化为AML的独立危险因素;地西他滨用药间隔规律有利于维持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地西他滨与传统的联合化疗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治疗中的各项指标,从而对地西他滨的临床疗效做出评价。方法纳入MDS患者26例,11例接受地西他滨5 d方案治疗(地西他滨组),15例患者接受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H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联合化疗(联合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线情况、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地西他滨组患者总缓解率为45.5%,总有效率为72.7%,无效率为27.3%;联合化疗组总缓解率为46.7%,总有效率为73.3%,无效率为26.7%,两组患者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8,P0.05),有效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973,P0.05)。地西他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3%,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7%,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09,P0.05)。结论地西他滨用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治疗与传统联合化疗治疗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联合化疗,适合应用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高危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用地西他滨治疗伴DNA甲基转移酶(DNMT3A)基因突变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59例初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应用地西他滨治疗的反应。根据基因突变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伴DNMT3A基因突变(DNMT3A~+)27例,不伴DNMT3A基因突变(DNMT3A~-)32例。2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不同组的疗效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DNMT3A~+组患者中位年龄为56.2(37-81)岁,与DNMT3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中位数为4.67(0.78-201.4)×10~9/L,Hb中位数为81(46-149)g/L,血小板中位数为85(43-562)×10~9/L,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NMT3A~+患者对地西他滨总体反应率(ORR)达70.37%,完全缓解(CR)率为40.74%;DNMT3A~-组ORR、CR率分别为40.63%和21.88%,2组总体反应率(ORR)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35),2组完全缓解(CR)率无统计学差异(P=0.159)。2组患者应用地西他滨治疗的不良反应类似。59例患者中,共有21例患者伴有TP53突变,TP53+/DNMT3A~+组(13例)与TP53+/DNMT3A~-组(8例)的ORR及CR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85、0.353)。DNMT3A~+ MDS组总生存期(29.1±13.4个月)高于DNMT3A~- MDS组的总生存期(27.8±14.4个月),但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475)。结论:地西他滨治疗伴DNA甲基转移酶(DNMT3A)基因突变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是有效且安全的,但未显示更好的总生存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CCLG-AML-2015方案治疗初诊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15年8月至2019年9月武汉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60例初诊AML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使用CCLG-AML-2015方案(以下简称2015方案)化疗的效果,对照组为本中心2010年2月-2015年7月使用AML-2006方案(以下简称2006方案)治疗的42例AML患儿。结果:2015方案组与2006方案组患者在性别、初诊年龄、危险度分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015方案组诱导1个疗程化疗后骨髓细胞学完全缓解率(CR,84.7%vs 73.1%,P=0.155)、微小残留病灶检测(MRD)阴性(42.3%vs 41.4%,P=0.928)与2006方案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诱导2个疗程后骨髓细胞学CR(98.1%vs 80.6%,P=0.004)及MRD阴性(83.3%vs 52.8%,P=0.002)高于AML-2006方案组。2015方案组5年总生存(OS)率(62.3%±6.4%vs 20.6%±6.4%,P=0.001),5年无病生存(EFS)率(61.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预后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Q-PCR及测序检测MDS患者h ENT1的mRNA表达及TP53基因的突变情况,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分子学指标与地西他滨临床反应的关系。结果:地西他滨中位治疗4(2-17)个疗程,51例(58. 6%)治疗有效,其中CR 17例(19. 5%),PR 12例; mCR 9例,HI 13例,36例(41. 4%)无反应。单因素分析显示,复杂核型、单体核型、7号染色体异常以及1个疗程后Plt数倍增的患者可获得更高的CR率; IPSS相对高危组(中危2+高危)、复杂核型及1个疗程后Plt倍增的患者总体有效率更高。治疗有反应组MDS患者的h EN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反应组[1. 78±1. 45 (2-△△Ct) vs 0. 96±0. 97 (2-△△Ct)](P=0. 002)。在51例有反应组中,CR组的h ENT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未获得CR者[2. 58±1. 44(2-△△Ct) vs 1. 39±1. 3(2-△△Ct)](P=0. 005)。在52例相对高危组(中危2+高危)中高h ENT1 mRNA表达的患者中位OS时间显著长于低h ENT1表达的患者(31 vs 12个月)(P 0. 001)。在87例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患者中,TP53突变者11人(12. 6%)。TP53突变患者总体反应率高(P=0. 04),且更容易获得CR(P 0.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复杂核型、1个疗程后Plt数倍增、TP53突变及h ENT1 mRNA高表达是预测地西他滨治疗获得CR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IPSS分期、复杂核型、1个疗程后Plt数倍增及h ENT1表达、TP53基因突变可预测地西他滨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低剂量CAG化疗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疗效、预后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40例老年复发/难治性AML患者(69-85岁)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地西他滨联合低剂量CAG方案(地西他滨,15 mg/m~2,d 1;阿克拉霉素,10 mg/m~2,d 3-6;注射用阿糖胞苷,10 mg/m~2,d 1-14;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00μg/(m~2·d),d 1-14)。对照组采用标准CAG方案(阿克拉霉素20 mg/m~2,d 1-4;注射用阿糖胞苷,15 mg/m~2,d 1-14;G-CSF400μg/(m~2·d),d 1-14)。2周1疗程,连续用药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总缓解率(ORR),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1年生存率,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的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CR 55.00%(11/20),OR 85.00%(17/20)(P 0.05);CAG组CR 30.00%(6/20),OR50.00%(10/20)。截止至2018年2月,40例患者中17例存活,20例死亡,3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12(2-35)个月。联合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13(2-35)个月,1年OS率为70.00%;CAG组中位生存时间10(2-31)个月,1年OS率为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外周血WBC、Plt数高于CAG组,Hb水平低于CA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CAG组(65.00%vs 25.00%,50.00%vs 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低剂量CAG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AML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并无差异,但不良反应增加,在临床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给予预防性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78例Ⅲ~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GP组和NP组,GP组:国产吉西他滨(泽菲)1 000 mg/m2,静滴,d 1、d 8;顺铂80 mg/m2,静滴,d 1,联合化疗.NP组:国产长春瑞滨(盖诺)25 mg/m2,静滴,d 1、d 8;顺铂80 mg/m2,静滴,d 1,联合化疗.两个方案均为每3周一个周期.结果 78例NSCLC均可评价疗效,GP组40例,完全缓解(CR) 部分缓解(PR)16例,有效率40.0%,NP组38例,CR PR 15例,有效率39.5%,两组有效率相当(P=0.985).主要不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其中NP组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GP组(P<0.05),GP组的Ⅲ~Ⅳ度血小板减少高于NP组(P<0.05),两组的其他不良反应相近(P>0.05).而住院费GP组高于NP组.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与长春瑞宾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两者疗效相当,而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后者,更适合老年体弱者,但费用稍贵,临床可根据不同病人选择不同方案.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16例AML患者,分为对照组7例和观察组9例。观察组采用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治疗,对照组单用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个疗程后,两组ORR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血液学不良反应均达到Ⅲ~Ⅳ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治疗方案对AML有一定疗效,值得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卵巢癌术后复发患者分为治疗组23例及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奈达铂治疗,对照组采用紫杉醇类药物+奈达铂治疗,均化疗4~6个疗程,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化疗不良反应、CA-125化疗前后的变化及CA-125值与肿物的大小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4~6个疗程的化疗,治疗组CR 12例,PR 6例,总有效率达78.3%;对照组CR 4例,PR 3例,总有效率35.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不良反应血液系统及消化系统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脱发及过敏反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A-125值明显低于复发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化疗后与对照组化疗后CA-125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8例对紫杉醇耐药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结论:选择适量的吉西他滨+奈达铂是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较佳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以地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初治中、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于本院年龄大于50岁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除M3)49例(所有患者均因各种原因不适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治疗均采取以地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方案,包括地西他滨单药(DAC)、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DAC-CAG)及地西他滨联合HAAG方案(DAC-HAAG)。在强化治疗方面对大部分患者继续应用原诱导方案治疗,部分患者给予标准"3+7"方案及中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患者缓解后疗程数为2-4周期。结果:49例患者全部完成诱导治疗,完全缓解(CR)26例,部分缓解(PR)7例,无效(NR)16例,CR率53%,总有效率(ORR)67%。DAC组、DAC-CAG组及DAC-HAAG组有效率分别为17%、77%及63%。诱导过程感染14例,死亡1人,死因为肺部感染。诱导过程中平均输注红细胞9 U,输注血小板69U。白细胞恢复时间15 d,血小板恢复时间20 d。患者0.5、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5%、30%及26%,0.5、1及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3%、54%及47%。诱导治疗是否能达到CR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而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年龄、诱导治疗效果、预后分层、化疗方案及诱导时是否合并肺炎均为非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方案诱导效果优于单药,首次诱导治疗结果是独立的预后因素,而初诊时高白细胞、不良核型、合并症、伴有病态造血相关改变并不影响长期生存。DAC-CAG方案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少,适合应用于年龄大、合并症多、不适合常规方案化疗的中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AAG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ia syndrome,MDS)转化急性髓系白血病(postMDS-AM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8例初治AML(MDS转化12例)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地西他滨[20mg·(m2)-1·d-1,qd×(5~9)d,维持1h以上]单药或联合AAG方案(阿糖胞苷10mg/m2,q12h×14d,阿克拉霉素20mg,qod×4d,G-CSF300μg,qd×14d)。结果单药地西他滨11例,完全缓解(CR)4例(36.4%),部分缓解(PR)3例(27.3%),总有效率(OR)为63.6%;地西他滨联合AAG方案治疗11例,CR5例(45.5%),PR3例(27.3%),OR为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CR1例,PR1例,NR1例。4度血液系统毒副反应11例(61.11%),3~4度感染10例(55.56%),2度胃肠道毒副作用1例(5.56%),1度膀胱毒副作用2例(11.1%),1度皮肤软组织感染2例(11.1%)。6/18例(CR5例,PR1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同胞全相合4例,父供子半相合1例,双份脐血1例),4例无病生存;1例8个月后复发;脐血1例造血未重建,并发感染死亡。随访至2012年5月31日,14例存活,1例移植后复发,3例早期死亡。中位生存:125d(41~726d)。结论单药地西他滨或联合AAG方案用于治疗初治AML和postMDS-AL患者具有一定的有效率,化疗副作用均能耐受。适用于不能耐受标准方案化疗的老年患者。对于年轻的患者地西他滨能够降低肿瘤负荷,延缓疾病进展,为后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树突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和免疫机制。方法:选取22例初发MM患者并将他们分为2组:单纯化疗组12例,给予适合的化疗方案;联合治疗组10例,除接受合适的化疗外,还给予DC-CIK细胞免疫治疗。记录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调节性T细胞(Tregs)的比例变化,并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单纯化疗组12例MM患者的总有效率(ORR)50.00%(6/12),其中完全缓解(CR)2例(16.67%),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例(16.67%),部分缓解(PR)2例(16.67%)。联合治疗组MM患者ORR 70.00%(7/10),其中CR3例(30.00%),VGPR 2例(20.00%),PR 2例(20.00%)。与健康者相比,治疗前单纯化疗组及联合治疗组MM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后,单纯化疗组及联合治疗组MM患者外周血中Tregs比例均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相比单纯化疗组患者Tregs比例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两组中临床无效的MM患者外周血中Tregs比例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临床有效(至少达PR)的MM患者Tregs明显下降(P0.05)。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能够协同或增强化疗药物缓解MM患者免疫功能紊乱,DC-CIK细胞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有望提高初发MM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及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5例老年性及复发难治性AML,应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地西他滨15 mg·m-2·d-1,d1~5;阿克拉霉素10 mg/d,d3~6;阿糖胞苷10 mg/m2,q12 h,d3~9;G-CSF 300 mg/d,d0~9),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老年患者6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4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例,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83.3%,复发难治患者9例,CR 3例,PR 2例,ORR 55.5%。所有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7(1~1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4(0~10)个月。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严重出血发生率为10.5%,感染发生率为73.3%,无Ⅲ~Ⅳ级肝肾损害,无Ⅲ~Ⅳ级恶心、呕吐。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性及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效果肯定,但感染及血液血反应的发生率较高,需注意检测并予以相应的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进展期食管癌治疗的有效方案。方法 选择 5 0例晚期食管癌 ,其中 2 5例采用DF方案化疗二周期 ,同时给予局部放疗 ;另 2 5例单纯采用DF方案化疗 ,使用 2~ 3周期为 1疗程。结果 单化组总有效率 (CR PR) 5 2 % ,放化组总有效率 (CR PR) 88% ,放化组疗效优于单化组 (P <0 .0 5 ) ,两组的毒副作用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DF方案联合放疗能改善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 ,使抗癌效果增强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常规CAG方案与地西他滨+减量CAG方案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AML-MRC)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3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67例MDS-RAEB/AML-MRC患者的临床资料。67例中采用常规CAG方案治疗37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地西他滨+减量CAG方案治疗30例设为D+dCAG组,比较2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总缓解率(ORR)、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D+dCAG组CR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OR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累积OS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非移植的累积OS率和PFS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肺部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粒细胞缺乏期发热及真菌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小于20×109/L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CAG方案,地西他滨+减量CAG方案治疗MDS-RAEB/AML-MRC在改善疾病缓解效果方面具有优势,总体安全性良好,但仍未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和CAG/HAG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难治性贫血合并原始细胞增多(RAEB)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2月-2018年2月收治MDS-RAEB患者共86例临床资料。在86例中41例采用DAC方案,设为A组,而其余45例采用CAG/HAG方案,设为B组;比较2组的疾病控制效果、起效疗程、中位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CR率和ORR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mCR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第2、3疗程显效病例数显著多于B组,但第1疗程显效的病例数在B组多于A组(P0.05);2组患者中位O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5);A组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量均显著少于B组(P0.05);A组不同疗程时3-4级中性粒细胞缺乏、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第3疗程时3-4级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DAC和CAG/HAG预激化疗方案用于MDS难治性贫血合并RAEB患者的总体病情控制效果接近,但DAC方案能使不良反应的风险更低,而CAG/HAG方案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