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肺栓塞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评价介入方法治疗肺栓塞的疗效。方法  18例临床高度怀疑肺栓塞患者经急诊肺动脉造影确诊后 ,立即采取选择性肺动脉插管溶栓、吸栓、碎栓 ,解痉、球囊扩张治疗。疗效评价指标为肺动脉楔压、肺动脉开通率、远端肺血管网显示率、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其中 17例明确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所致者 ,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再行下肢深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18例肺动脉造影全部为肺动脉主干或 2个以上分支栓塞 ,介入治疗后 3例肺动脉开通率 80 %~ 90 % ,11例为 90 %~ 95 % ,4例完全开通。远端肺血管网显示率全部在 90 %以上 ,13例肺动脉楔压下降至 2 5mmHg以下 ,5例下降至 2 5~ 30mmHg :血氧饱和度立即改善 ,10例恢复至 90 %~ 95 % ,8例为 95 %~10 0 % ,6例PaO2 为 90~ 95mmHg ,12例 >95mmHg。 13例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痛完全消失 ,5例明显减轻。并发消化道出血 1例。结论 肺动脉造影是肺栓塞诊断的金标准 ,介入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具有显著疗效 ,明显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肺栓塞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对肺栓塞认识的不断加深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发现此病并不是罕见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皮血管内介入治疗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21例临床疑诊病例,经多层螺旋CT或心脏彩超诊断为大面积或次大面积肺栓塞后,立即接受经皮肺动脉内导管碎栓及溶栓治疗。观察肺循环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18例同时合并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溶栓治疗后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结果:20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改善不明显。治疗前平均肺动脉压(36±5)mmHg、动脉血氧分压(32±6)mmHg,溶栓治疗后分别为(20±3)mmHg、(66±4)mmHg,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大面积或次大面积肺栓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移植急性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5例肾移植动脉狭窄患者均有高血压和肾功能不良。均采用股动脉插管造影,明确诊断后行球囊扩张(PTA)和/或置入支架。结果15例中,6例行PTA治疗,9例行支架置入,操作全部成功。6例PTA治疗者中2例术后1个月出现再狭窄,行支架置入;9例支架置入者1年内有1例出现再狭窄。15例肾移植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均有血压下降和肾功能改善。结论肾移植动脉狭窄分为受体动脉狭窄、供体肾动脉狭窄和吻合口狭窄。血管造影是诊断肾移植动脉狭窄的金指标。介入治疗应作为肾移植急性动脉狭窄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5.
急性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介入治疗效果.资料与方法 17例APE合并下肢DVT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猪尾导管碎栓、经导管尿激酶溶栓及抗凝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经导管尿激酶溶栓时间为5~18天,平均(9.4±5.3)天.肺动脉血栓完全溶解16例,部分溶解1例;下肢DVT完全溶解14例,部分溶解3例.溶栓治疗结束时,下腔静脉滤器取出14例,永久性留置3例.血尿2例,无其他并发症.10例随访2~18个月,无PE及下肢DVT复发.结论 介入治疗APE合并下肢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急性高危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对21例确诊为急性高危肺栓塞的患者,在积极纠正全身状况及抗凝的基础上,采取导管祛栓联合置管溶栓的介入治疗方法,其中,14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同时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开通及并发症情况并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术后动脉血氧分压、平均肺动脉压改善明显,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动脉血栓部分或全部再通,Miller评分显著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急性高危肺栓塞的患者采取介入治疗,能迅速改善肺循环灌注,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纠正低氧血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CT诊断和介入治疗对急性肺栓塞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动脉栓塞(PE)是以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的总称.  相似文献   

8.
<正>目的评估迭代重建对检出肺血管栓子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53例病人,比较全剂量和低剂量CT影像,实验数据来自同一台双源CT。每组数据都包含3个序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了解冠状动脉痉挛(CAS)患者冠状动脉CT(CTCA)表现特点,探讨影响CAS的病理基础。方法:选择临床上具有静息性胸痛或胸闷但冠状动脉造影(CAG)无重度狭窄的患者进行乙酰胆碱试验,对成功诱发了CAS的患者行CTCA检查。CAS患者行常规内科治疗,治疗完成后行门诊和/或电话随访。结果:共有21例患者成功诱发CAS,10例为节段性CAS,11例为弥漫性CAS。10例节段性CAS中8例冠状动脉病变处可见偏心性斑块;11例弥漫性CAS中8例冠状动脉病变处可见弥漫向心性斑块。节段性组和弥漫性组的冠状动脉斑块平均CT值 分别为(51±20)HU和(78±30)HU,冠状动脉狭窄率平均值分别为(30±14)%和(45±1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出院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2±7)个月。5例(23.8%,5/21)患者出院后仍有胸部不适、胸痛或类似入院症状,其中2例表现为咽部紧缩感,1例表现为胸痛、胸部压榨感,1例因反复胸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另有1例发生猝死。结论:CAS多发生于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基础之上,反复CAS发作有猝死风险。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总结起源于左冠窦的右冠状动脉的CTA及临床表现,分析其开口类型、走行路径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的121病例,分析其开口类型、狭窄部位与走行特点并与临床表现对照,分析不同类型的CTA与临床表现差异。结果:开口于左冠状窦的右冠状动脉有以下几种开口类型和走行路径,分别是单独左冠窦开口111例(91.73%)、与左主干共同开口7例(5.78%)和单独左冠窦上开口3例(2.49%)3种类型;有主肺动脉间110例(90.91%)、主动脉与右室流出道间11例(9.09%)两种走行。单独左冠窦开口类型在开口狭窄率和起始段狭窄率分别是51.35%(57/111)和41.44%(46/111)与其它开口类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1例心绞痛和29例心律失常患者均发生于单独左冠窦开口类型,与其它类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右冠状动脉左冠窦开口有左冠窦单独开口、左冠窦上单独开口和与左主干共同开口3种不同开口类型,主动脉肺动脉间和主动脉右室流出道间两种不同的走行路径。右冠状动脉单独左冠窦开口且主肺动脉间走行路径是最常见且有临床风险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CTA特征性表现,分析其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MSCT及临床证实的47例AD患者的CTA资料。结果:AD以顺向分离为主,内膜破口倾向于内壁流体力学压力最大处。内膜片显现率100%。体积:假腔真腔,密度:真腔假腔,真假腔相对位置倾向于固定。主动脉分支受累及情况呈随机分布。16例血栓形成均位于假腔,占34.0%(16/47)。结论:AD的CT血管成像后夹层分离方式、内膜破口位置、内移内膜片出现及其延伸的形态、双腔主动脉真假腔的体积、密度、相对位置等具有特征性,与其血流动力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肺动脉栓塞(P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健康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PE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或漏诊[1].及时准确地显示栓塞的部位、形态、范围及治疗后管腔变化,对制订治疗方案和评价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5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资料与方法本组11例患者,术前作CT平扫、术前术后作超声检查、查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治疗采用改良式Seldinger技术穿刺插管行盆腔动脉造影,明确出血血管后将5 F Cobra导管超选择插入出血侧子宫动脉,立即用明胶海绵颗粒和明胶海绵条栓塞。栓塞前经导管注入甲氨喋呤(MTX)200 mg。结果 CT发现11例患者均有盆腔软组织包块,造影示子宫动脉异常增粗、迂曲,并见粗条状血窦及包块染色;11例患者栓塞治疗后植入性胎盘均在3~28天(平均12.3天)内自行剥离、脱落,其中3例1年后自然怀孕。结论胎盘植入通过CT、超声及子宫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经导管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胎盘植入安全性高、疗效肯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3例颈动脉体瘤的CTA及DSA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较少见的副神经节瘤,本研究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颈动脉体瘤,分析其CTA和DSA 表现,并评估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非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动脉、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现报告1例31岁男性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因伴有重度血小板减少并大面积肺栓塞的介入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7.
CTA,CTAP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肝癌多重供血的影像学表现及意义和双途径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及临床意义。结论:(1)CTA、CTAP在显著肝癌多血供类型方面作用很大,有助于治疗方案的正确制定;(2)对于肝癌的治疗采用双途径介入治疗是必要的、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肺栓塞血气及CTPA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基础疾病、实验室及CTPA检查资料,探讨低氧分压及栓子栓塞肺动脉分支差异的机制。方法:分析APE患者基础疾病、血气及CTPA检查资料,观察肺叶及肺段各动脉分支栓子部位、数量。1 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x~2检验对各分支动脉栓塞率比较;对照组与APE组比较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PE组各项血气分析PaO_2、PaCO_2及SaO_2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本组APE患者,栓子共累及240处肺动脉,右肺动脉153条(栓塞率24.0%),左肺动脉87条(栓塞率17.8%)。右肺上叶动脉累及31条(栓塞率15.8%),右肺中叶动脉累及27条(栓塞率8.4%),右肺下叶动脉累及95条(栓塞率32.3%);左肺上叶动脉累及肺动脉23条(栓塞率15.6%),左肺下叶动脉累及64条(栓塞率18.6%)。结论:临床疑诊APE患者,要重视实验室及CTPA检查,并合理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总结189例肿胀手综合征患者的CT血管造影表现,探讨肿胀手综合征的中心静脉CTA特点。方法本组189例肿胀手综合征患者,男性84例,女性105例,年龄27~84岁,平均年龄(63.78±12.86)岁。本组病例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透析通路建立时间5~184个月,平均(37.35±25.59)个月。CT血管造影图像经AW4.4工作站,应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像和曲面重建技术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三维重建。结果 189例CT血管造影检查均获得了满意图像,血管狭窄病变73例,占38.6%(73/189),血管狭窄程度≥80%;血管闭塞病变116例,占61.4%(116/189)。104例在介入诊疗中,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结论肿胀手综合征是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主要是因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所致。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中心静脉狭窄、闭塞的程度及部位,为临床治疗,特别是介入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信息,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