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不同Dixon技术对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脏脂肪定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NAFLD组54例,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均于上腹部CT检查1周内行3.0T MR VIBE Dixon检查。测量并记录CT肝/脾比值、2E-VIBE Dixon(双回波磁共振水脂分离技术)脂肪分数HFF值、6E-VIBE Dixon(6回波磁共振水脂分离技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值、R 2*值。对两位医师测量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2E-VIBE Dixon和6E-VIBE Dixon对各组肝脏脂肪定量组间及组内的差异性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肝脏脂肪定量测量者之间,2E-VIBE Dixon和6E-VIBE Dixon均有高度的一致性(ICC:0.946~0.993)和可重复性(LOA:1.43%~3.72%),其中6E-VIBE Dixon更好。2E-VIBE Dixon、6E-VIBE Dixon肝脏脂肪定量在各组间和组内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E-VIBE Dixon所测HFF均高于6E-VIBE Dixon所测PDFF(P<0.05)。结论2E-VIBE Dixon、6E-VIBE Dixon对NAFLD肝脏脂肪定量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均可用于肝脏脂肪定量。与2E-VIBE Dixon相比,6E-VIBE Dixon所测肝脏脂肪分数可重复性更高,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高达30%。肝脂肪变性是NAFLD的一个重要组织学特征,随着病程的发展,可导致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甚至增加肝细胞肝癌的患病风险。定量评估肝脂肪变性的金标准是肝脏穿刺活检,但其具有侵入性。影像学技术使无创、定量地评估肝脏脂肪成为可能。许多指南推荐超声作为NAFLD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手段,具有简便、实时、无创及可视化等优势。近年来,超声定量检测技术层出不穷,技术参数包括衰减系数、背向散射系数和声速。但各类超声新技术临床应用证据较少,需要大量研究探索并优化操作方法,以降低噪声对测量值的影响。本文从脂肪性肝病名称的变更、临床诊断现状、超声医学与生物世界联合会定量评估脂肪变性共识的解读入手,并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基于声衰减系数的定量超声技术,以及其在肝脂肪变性检测中的诊断价值。最后从诊断、监测、预测等角度展望超声定量检测技术的临床前景。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的共同特征,早期定量诊断肝纤维化对其治疗方法选择及促进其逆转具有重要意义.肝脏活检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为有创性检查,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磁共振定量技术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技术,近年来在评价肝纤维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就肝纤维化的磁共振定量诊断与分期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0.23T开放式磁共振介入系统导引胸腰椎病变穿刺活检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利用0.23T开放式磁共振联合iPath 200光学导航系统经椎弓根入路对34例胸、腰椎椎体病变患者行经皮穿刺活检术,穿刺胸椎病变13例,腰椎病变21例。将经皮穿刺活检得到的病理结果与外科手术的病理和/或临床随访12个月以上的最终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磁共振导引经皮胸、腰椎体穿刺活检的准确率。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并取得足量标本,穿刺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恶性病变18例,良性病变14例,性质不明的2例;外科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的最终结果为恶性病变20例,良性病变14例。开放式磁共振导引胸、腰椎体病变穿刺活检的敏感度为90%(18/20),特异度为100%(14/14),准确度为94.1%(32/34),阳性预测值为100%(18/18),阴性预测值为87.5%(14/16)。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0.23T开放式磁共振导航系统导引经椎弓根穿刺活检胸、腰椎椎体病变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及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在肝囊肿与囊性肝包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8例均进行了常规超声检查的患者,被纳入研究范围:肝脏囊性局灶病变直径3cm和深度在4~8cm之间。48例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囊肿及囊型肝包虫,应用超声成像技术检查获得囊肿的声像图特征并采用VTQ检测囊内容物的剪切波速度(Vs)。对每一患者,在触摸组织量化区进行5次测量得到的结果,区分单纯囊肿和肝包虫囊肿。判读方法:5次测量至少有2次获得数值者诊断为肝包虫囊肿;5次测量均为无值者诊断为肝囊肿。结果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6.7%、83.3%、89.7%、78.9%和85.4%。结论超声及VTQ在肝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高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吸活检及介入治疗的技术水平,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例肝内病变行经皮肝穿刺术,其中19例肝占位和弥漫性病变行活检术,7例临床确诊病例行相应介入治疗术。穿刺部位:肝左叶14例,肝右叶12例。病灶直径1.3~12.5cm。结果:26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其中19例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活检诊断符合率94.74%,1例未得出正确病理结果;7例行穿刺后介入治疗,操作成功率100%,并送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达100%。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为基础进行的抽吸活检及介入治疗对肝脏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CT导向下经皮纵隔病变自动切割活检(automated cutting needle biopsy,ACNB)准确性的相关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采用CT导向下经皮纵隔病变ACNB的患者资料,以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穿刺活检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应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病变部位、大小、良、恶性及穿刺次数等对穿刺活检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89例纵隔病变穿刺活检患者中有80例与最终诊断结果相符,穿刺活检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90.5%(84.4%~96.6%)、86.7%(79.6%~93.8%)、97.1%(93.6%~100%)、65.0%(55.0%~75.0%)、89.9%(83.6%~96.2%)。经统计学分析,经皮纵隔病变ACNB活检准确性与病灶大小、穿刺次数有统计学意义,穿刺层面病灶越大,活检准确性越高;穿刺次数为3次组活检准确性高于<3次组,而与>3次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CT导向下经皮纵隔病变ACNB对纵隔病变定性诊断准确性高且安全,纵隔病变大小及活检次数可影响活检诊断的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9.4T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l shift imaging,CSI)技术测定小鼠肝脏脂肪含量(LFC)的价值。方法 将20只小鼠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先行CSI与磁共振波谱扫描测定LFC,再行病理学检查,以计算脂肪变的肝细胞比例。分析各种脂肪含量测量方法的相关性与一致性。结果 CSI与磁共振波谱测量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LFC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35.5%(44.0%)、3.0%(3.3%)和33.5%(44.0%)、2.5%(2.3%);病理学测量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脂肪变的肝细胞比例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54.0%(54.0%)和1.5%(1.3%)。CSI与磁共振波谱测量的肝脏脂肪含量呈正相关(r=0.979,P <0.05),CSI与病理学测量脂肪变的肝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974,P <0.05),且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应用9.4T磁共振CSI技术可以准确定量测量小鼠LFC。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2^*校正的多回波Dixon技术定量测量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7例经临床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自愿接受肝穿刺活检的患者(实验组)及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纳入研究。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双回波和T2^*校正的多回波Dixon序列行肝脏MRI扫描,测量肝脏的脂肪分数(FF双回波和FF多回波)。实验组患者在MRI检查1天后行肝脏穿刺活检,进行病理学观察并测量脂肪百分比(LCR),并相应的将患者脂肪变性程度分为正常(〈5%)、轻度(5%~33%)、中度(〉33%且〈66%)和重度(≥66%)共4级。对MRI测量的脂肪分数与病理测量的脂肪百分比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间脂肪分数(FF)的比较采用f检验,实验组中不同脂肪变性程度间脂肪分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双回波和多回波序列测量的FF值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双回波=-8.055,P〈0.001;t多回波=-7.933,P〈0.001)。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FF双回波和FF多回波与脂肪百分比(LCR)呈正相关关系(r双回波=-0.789,P〈0.001;r多回波=-0.862,P〈0.001)。不同脂肪变性程度分级之间FF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双回波=-81.096,P〈0.001;F多回波=141.749,P〈0.001),但多回波技术获得的FF多回波在轻度与中度、轻度与重度和中度与重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T2^*校正多回波Dixon技术测量的FF多回波的诊断效能较好。结论:T2^*校正的多回波Dixon技术是一种便捷、准确的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变性的影像学方法,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的技术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术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对穿刺适应证、穿刺技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穿刺病理标本质量等进行总结。结果 16例患者中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或腹腔积液患者10例(62.5%),同时行肝静脉压力梯度检测患者6例(37.5%);所有患者手术技术操作均取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3例(18.7%)患者术后出现颈部穿刺点局部血肿,所有患者均无肝周出血、下腔静脉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平均每例穿刺次数为3.8次;所有患者均取得足够肝组织并获得组织学诊断,病理诊断率100%。结论 对于存在经皮肝活检禁忌症的患者,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活检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MR多回波Dixon(ME Dixon)及T2校正多回波磁共振波谱(HISTO)序列定量评估肝脏脂肪变性的相关性,并探讨肝纤维化阶段对其的影响.材料与方法27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高脂组22只和对照组5只,行ME Dixon和HISTO序列检查,测量肝脏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应用HE染色、Masson染...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肝病是我国重大卫生健康问题,其病种较多,但在疾病进展中均会出现脂肪变、炎症、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病理改变。精准、定量评估慢性肝病的病理改变及严重程度对临床治疗决策有重要意义。肝穿刺活检病理学分级是诊断慢性肝病病理改变的“金标准”,但因其存在有创性、抽样误差、并发症风险等局限性,无法在临床广泛应用。多种定量MRI技术可以无创反映慢性肝病不同病理改变及其严重程度。本文对不同MRI技术定量评估慢性肝病病理改变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ET/CT引导下进行肺多发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我院在PET/CT融合引导下行肺多发肿瘤穿刺活检术的43例患者,根据手术切除病理和长期随访结果,研究PET/CT引导下肺多发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诊断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43例患者经过肺穿刺活检术后均得以病理确诊,穿刺靶病灶准确率100%。43例患者中,肺腺癌19例,鳞癌4例,小细胞癌8例,转移癌9例,良性病变3例。PET/CT引导肺多发肿瘤穿刺活检诊断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97.5%,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75%,诊断准确率为97.7%。肺穿刺术后3例出现中少量气胸,2例肺部少量胸腔积血症状,2例出现少量咳血症状,1例出现术后轻度感染性发热。 结论:PET/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精准的确诊肺多发肿瘤的有效方法,对提高穿刺活检的准确性、降低假阴性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肝活检组织学检查作为肝纤维化的诊断及评价严重程度的标准。肝纤维化分期决定治疗的预后和方法的选择。但是,肝活检具有一定创伤,存在取样误差以及难以重复检查。磁共振成像已经成为评价肝纤维化越来越重要的影像技术。本文就目前临床应用及最新的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的磁共振成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标志,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过度积累。肝组织活检是肝纤维化分期和诊断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检查,且存在取样变异性。因此,临床仍需无创检查技术来评估肝纤维化。DWI及其衍生序列近年来已用于定量评估肝纤维化,通过无创测量受胶原纤维限制水分子的运动来评估肝纤维化的程度,已取得不错的效果。就肝纤维化的DWI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是一种伴随慢性肝病的病理过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目前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是肝活检术,但肝活检术有其局限性,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无创诊断肝纤维化的手段。在肝纤维化的早期阶段,其可通过治疗“逆转”,因此,肝纤维化的诊断和精确分期在控制该疾病中非常重要。由于分子影像学技术具有无创、特异度高等优点,因此其发展具有巨大潜力。笔者对磁共振分子影像学技术和核医学分子影像学技术在肝纤维化诊断和分期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在肝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穿刺活检的102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A组患者(n=53)采取超声造影引导行穿刺活检;B组患者(n=49)采取超声引导行穿刺活检,所取组织满足病理诊断为取材成功。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定性诊断率。结果两组患者均全部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均为100.0%。A组53例患者取材均满足病理诊断,定性诊断率100.0%;B组定性诊断率为83.7%(41/49)。A组的定性诊断率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行肝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能清楚显示肿瘤活性区域、坏死区域及液化区域,更为准确的定位取材,降低假阴性的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肝纤维化普遍存在于患有各种慢性肝病的患者中,是肝脏的一种病理反应。早期的肝纤维化可以通过治疗恢复,因此及时的诊断出早期肝纤维化并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能够推迟乃至是避免肝纤维化转变成目前还无法治愈的肝硬化。目前,临床上对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以及对其分期判断的"金标准"是肝穿刺活检,但是该方法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作为一种不会造成创伤的诊断方式,并且无辐射、高准确度等优点。本文对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肝纤维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彩超引导定位移植肝脏活组织穿刺检查的安全性。方法:分析2002年4月~2005年12月间,我中心肝脏移植受者中186例次彩超实时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及与穿刺方法、凝血功能和穿刺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141例肝穿活检中除1例出现肝内出血合并胆瘘外,未出现任何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凝血功能轻度异常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是安全的,而穿刺方法、穿刺次数在本组研究中与肝穿刺活检的安全性无明显相关;彩超引导定位移植肝组织穿刺活检是一种具有较高安全性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摘要目的明确慢性肝病病人肝纤维化、炎症和脂肪变性与MR弹性成像和扩散参数改变的关系,评价成像参数对肝纤维化不同分期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知情同意。从2010年11月—2012年10月,前瞻性连续招募计划进行肝脏穿刺活检的慢性肝病病人。68例病人均行1.5 T三维MR弹性成像和体素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用METAVIR和脂肪变性、炎症反应活动程度及纤维化(或SAF)评分系统对纤维化、炎症和脂肪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