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指特异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以炎性介质释放为开端,有免疫活性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反应性疾病.AR在全球大多数地区呈持续流行增加趋势,已经成为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对患儿的生活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1].有学者认为,儿童AR与腺样体肥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Syndrome,OSAS)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2].我们观察了AR合并腺样体肥大的患儿,经过规律口服抗组胺药及鼻用糖皮质激素不能良好控制症状,在切除腺样体后OSAS得到改善的同时,AR症状通过同样的药物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与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抽选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间收治的6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均对患儿进行鼻咽侧位像DR扫描,测定腺样体/鼻咽腔比率(A/N比值)来评定腺样体的大小,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 供患者对疾病程度和生活质量所受的影响程度进行自我评估,依据症状发作的频度,持续时间,对睡眠、学习及工作的影响程度评分。应用Spearman秩相关对二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6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合并变应性鼻炎20例,占33.3%。腺样体肥大1级患儿4例,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1-4分;2级6例,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2-7分;3级10例,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4-10分。腺样体肥大等级越高,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也越高。腺样体肥大与合并变应性鼻炎呈正相关。结论儿童腺样体肥大和变应性鼻炎具有显著相关性,腺样体肥大也是造成变应性鼻炎患病的因素之一。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明确主要病因与腺样体肥大有关时,可采用对腺样体肥大的专业治疗,可有效消除变应性鼻炎的病源,改善患儿变应性鼻炎的症状,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手术治疗对其行为方面的影响。方法:117例变应性鼻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2例,局部使用类固醇喷鼻剂,连续使用2~3个月,同时给予口服抗组胺药治疗;研究组75例,给予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同时使用药物治疗,治疗方法同对照组。3个月后对所有患儿进行行为调查比较,内容包括睡眠、性格、记忆等方面。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在腺样体肥大、鼻部症状以及临床问卷分值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研究组经治疗后在"响鼾"、"不安宁的睡眠或频繁醒觉"、"鼻阻塞而张口呼吸"以及"频繁的上呼吸道感染"4个症状较对照组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宜采用手术治疗,腺样体切除利于行为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儿童变应性鼻炎及腺样体肥大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诊断为变应性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9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应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过敏药物治疗,研究组观察3、6个月,对照组观察3个月,采用VAS评分记录患者鼻过敏和睡眠打鼾症状的变化,采用鼻内镜检查及鼻咽侧位片A/N比检测患儿腺样体大小的改变。结果 ①两组患者治疗后鼻过敏症状、睡眠打鼾症状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②常规抗过敏药物治疗组睡眠打鼾症状VAS评分低于舌下含服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③两组治疗后腺样体A/N比率均小于治疗前,且常规抗过敏药物治疗组小于舌下含服组(P<0.05)。结论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可有效控制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儿的过敏症状、睡眠打鼾症状及腺样体大小,可作为非手术干预治疗变应性鼻炎伴腺样体肥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变应性鼻炎(AR)与腺样体肥大的关系, 评价鼻用类固醇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伴腺样体肥大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为单纯腺样体生长儿童261例, 其中腺样体肥大190例(72.7%)。观察组为变应性鼻炎伴腺样体生长儿童162例, 其中腺样体肥大110例(67.2%)。两组均给予鼻用类固醇(丙酸氟替卡松喷剂)持续喷鼻3个月后于鼻内镜下复查。结果 对照组并发腺样体肥大构成比为72.7%,观察组并发腺样体肥大构成比为67.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 P>0.05)。对照组采用鼻用类固醇治疗后有效腺样体体积减少112例(58.9%),观察组有效腺样体体积减小89例(80.9%)(χ2=19.04, P<0.01)。结论 经鼻用类固醇治疗, 变应性鼻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腺样体体积减小程度较单纯腺样体肥大患儿明显。对变应性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者可优先考虑应用鼻用类固醇激素。 相似文献
7.
分泌性中耳炎影响患儿听力,甚至影响语言、交流能力发育[1],若不能进行合理治疗,可能会造成儿童听力障碍以及言语与治疗发育不良。近几年临床研究显示,该疾病与儿童腺样体肥大以及变应性鼻炎存在一定关系。本文选择我院曾接收的存在腺样体肥大病史的患儿500例,对其变应性鼻炎、咽鼓管功能不良以及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性进行分析。1.1资料来源。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住院的腺样体肥大患儿500例,腺样体肥大程度为3~4度阻塞。其中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不同程度的腺样体肥大合并变应性鼻炎(AR)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治疗的腺样体肥大伴AR儿童187例,根据腺样体肥大程度分为3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对患儿药物及手术治疗前后的阻塞症状(打鼾、张口呼吸、鼻阻)及
过敏症状(流涕、鼻痒、打喷嚏)进行评估,并比较药物治疗前后腺样体A/N。结果 接受3个月正规药物治疗的43例轻度腺样体肥大伴AR患儿,腺样体A/N、打鼾、张口呼吸、鼻阻、流涕、鼻痒、打喷嚏症状评分均明显好转(t 分别为5.472、8.968、7.670、10.726、3.838、2.351、4.946,P 均<0.05);中、重度腺样体肥大伴AR患儿,腺样体A/N及各症状评分在药物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患儿行腺样体切除术并继续抗过敏治疗,术后随访患儿阻塞及过敏症状评分均好转。结论 AR与腺样体肥大关系密切,对于轻度患儿可以坚持药物治疗,避免手术;而对于中重度患儿可先抗过敏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再行手术,术后对AR仍需继续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腺样体肥大儿童伴分泌性中耳炎(OME)与变应性鼻炎(AR)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岁以下87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的病史,分析AR、咽鼓管功能不良及OME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腺样体肥大患儿中AR发病率为30.11%,AR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P<0.01)。6岁以内发生咽鼓管功能障碍及OME的概率高,其中1~3岁组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的概率最大(P<0.01)。春季OME发病率高(P<0.001)。与不伴AR患者相比,伴有AR患儿患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概率增加了0.4倍(P=0.042);但患有OME的检出率减少了32%(P=0.0472)。结论 在腺样体肥大患儿中,多种因素使咽鼓管功能不良乃至OME高发。其中咽鼓管及其周围结构生理、病理、发育特点是最主要的因素,变态反应是次要影响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前者因逐渐发育完善,致病性降低,后者致病性增高,但总的发病率是逐渐降低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腺样体肥大群体中并发分泌性中耳炎(OME)与变应性鼻炎(AR)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7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并发OME的发病情况,有无AR病史,有无鼻类固醇激素使用病史等资料。结果:所有腺样体肥大患儿在不考虑鼻类固醇激素的作用下,伴AR组和不伴AR组中OME发生率分别为25.56%和32.4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3,P>0.05)。对未使用鼻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患儿进行分组分析,伴AR组OME发病率为51.11%,明显高于对照组(32.26%)(χ2=5.019,P<0.05)。伴AR患儿中,使用鼻类固醇激素组中OME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不使用鼻类固醇激素组中OME的发生率(51.11%)(χ2=23.32,P<0.01)。结论:腺样体肥大患儿中OME的发病率较高,其中AR是影响OME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鼻腔类固醇激素的使用可以减少OME的发病率,对中耳炎的治疗有一定效果,具体疗效评估及治疗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手术治疗成人腺样体肥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鼻内镜检查的普及,成人腺样体肥大的发现率明显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对成人腺样体肥大的认识,观察手术治疗的效果,将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月间手术治疗32例成人腺体肥大患者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分泌性中耳炎是引起听力下降常见原因之一,临床出现耳闷、耳鸣、听力障碍或鼓室积液。其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治疗的关键是改善咽鼓管功能,促进中耳积液排除。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其发病原因大多是腺样体肥大。1999年2月~2005年5月我科采用腺样体刮除术+鼓膜置管术治疗38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治疗体会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分泌性中耳炎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常见的原因之一,典型的表现为传导性中耳功能障碍。该病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病理特征的非化脓性中耳疾病。我院1989~2003年共收治腺样体肥大导致的分泌性中耳炎儿童118例,其中68例经过腺样体切除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另外50例经药物保守治疗,疗效较差,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7年4月-2012年3月在本科因腺样体肥大行经口入路70。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35例成人患者随访3个月~1年,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鼻内镜检查情况,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术后均无出血,无腺样体残留,无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软腭损伤,无鼻咽粘连,3l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88.6"/0),4例患者症状好转(11.4"/o)。鼻内镜检查见鼻咽部黏膜光滑,未见腺样体残留及复发,咽鼓管咽口暴露良好。结论临床医生应逐步认识并重视成人腺样体肥大的问题,以免漏诊误诊,并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是治疗成人腺样体肥大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儿童鼻窦炎与腺样体肥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鼻窦炎与腺样体肥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和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可造成腺样体迅速增生肥大,加重鼻阻塞,阻碍鼻腔引流;鼻炎鼻窦炎分泌物又刺激腺样体使之继续增生,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腺样体为咽淋巴环内环组成部分,正常儿童在发育过程中有腺样体一过性生理性肥大,5~6岁是患病率较高的年龄段,此时腺样体最大,厚度可达鼻咽腔的59%,10岁之后逐渐萎缩。腺样体肥大是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分泌性中耳炎及慢性鼻腔、鼻窦炎等疾病的主要病因,发病率为9.9%~29.2%, 相似文献
17.
腺样体肥大引起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是和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局部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利用类固醇鼻喷剂治疗腺样体肥大不仅可以降低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的比值,而且能解除患者的鼻阻塞状况.然而类固醇鼻喷剂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较公认的是基冈效应途径,非基因的受体介导效应途径仍在探索... 相似文献
18.
人们已经注意到,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儿腺样体肥大发病率较非AR患儿高,近几年AR患儿发病率逐渐增高,我们考虑,腺样体切除术后圆枕增生可能和AR有密切关系,本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总结鼻内镜直视下行腺样体切除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优点及疗效.方法 对72例患者均施行全麻下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结果 术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全部患儿术后回访1~3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安全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