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挤出滚圆法,以壳聚糖为骨架黏附材料,十八醇为漂浮材料,制备菠萝叶提取物(Bolo leaf phenols,BLP)黏附漂浮微丸,评价其体外黏附性、漂浮性及体内滞留情况,并考察药物的体外释放特性。通过体外组织留存量法和直接观察法分别评价微丸的体外黏附性和漂浮性;采用体内组织留存量法和小动物活体成像法考察微丸在大鼠体内的滞留情况;对微丸中指标成分对香豆酸和咖啡酸的体外释放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制备的黏附漂浮微丸体外黏附性达(73.2±3.4)%,在人工胃液中可立即起漂,持续漂浮时间在12 h以上;黏附漂浮微丸在大鼠胃内6 h时滞留率达40%以上,而普通参比微丸胃滞留率低于15%,两者相比,滞留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药物体外释放时间可达6 h以上,体外释药机制符合Higuchi方程。体内、外研究表明,制备的BLP黏附漂浮微丸具有良好的胃滞留效果和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左金胃漂浮-生物黏附小丸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盐酸小檗碱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左金胃漂浮-生物黏附小丸丸芯的处方组成,以丸芯的圆整度和收率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挤出滚圆的工艺参数,丸芯用卡波姆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包衣。结果: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 K4M)为骨架材料,微晶纤维素(MCC PH301)为成球材料和崩解剂,碳酸氢钠为助漂材料,以挤出速度30 r·min-1,滚圆速度800 r·min-1和滚圆时间20 min制备丸芯,包衣后的左金胃漂浮-生物黏附小丸均能在1 min内起漂,10 h时持续漂浮率约80%,生物黏附率83.7%~86.8%,主要成分盐酸小檗碱在12 h的累积释放率90%。结论:制备的左金胃漂浮-生物黏附小丸外观均匀,具有良好的释放性能,且工艺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  相似文献   

3.
葛根素胃漂浮型缓释微丸的制备与体外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具有生物黏附性和缓释特征的葛根素胃漂浮型微丸.方法:制备葛根素海藻酸钙微丸,考察处方中的硬脂酸镁和甲基纤维素以及微丸表面壳聚糖处理对微丸的载药量、人工胃液中的漂浮百分率和释放度的影响.结果:硬脂酸镁用量对微丸漂浮百分率影响显著.含量为2%时漂浮率高.微丸的载药量随甲基纤维素用量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甲基纤维素和壳聚糖均可调整葛根素胃漂浮缓释微丸在人工胃液中的释放度.结论:初步建立葛根素胃漂浮型缓释微丸制备方法,为进一步体内吸收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所制备的补骨脂素胃滞留中空黏附微球体内外胃滞留特性并探索其在大鼠体内外吸收相关性。方法 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中空黏附微球,并对其胃内漂浮性、粘附性、滞留率和胃组织内药物浓度进行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时间药物体外溶出度和大鼠体内药物血药浓度得到中空黏附微球体外释放百分率和体内吸收百分数,采用Wagner-Nelson法对体内外吸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补骨脂素中空黏附微球胃内滞留率和胃内滞留药物浓度在2 h、4 h和6 h分别为78.7%±4.2%/13.95±4.92μg·mL-1,77%±10.41%/8.83±1.6μg·mL-1和8.3%±18.9%/2.85±2.67μg·mL-1,胃腔平均通过时间(MPT)为5.66±0.55 h,体外释放平均驻留时间(MRT)为(4.36±0.35)h,体内吸收平均驻留时间(MRT)为(9.06±1.25)h;体内吸收百分数和体外释放百分率相关性分析得到两者相关系数R为0.9471,表明补骨脂素中空粘附微球体内外吸收相关性良好。结论 中空黏附微球制剂体外漂浮性、粘附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具有胃内漂浮和生物黏附特征的油酸胃滞留微丸,并考察处方中各因素对其体外释药的影响。方法:采用熔融制粒法制备油酸胃滞留微丸,分别将各因素不同处方在1、3、5、6 h的累积释放度作为取样点,计算释药百分率,并以f2相似因子对各因素进行相似性判断,以考察不同因素对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所制备的胃滞留微丸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和漂浮能力,6 h体外累积释放度能达到90%以上。结论:处方中HPMC与Na HCO3的比例,Cp与Lactose的比例,compritol在辅料中的用量对于药物的释放均有较大影响,而且各个因素不同处方之间的差异也比较大。  相似文献   

6.
斑蝥素胃黏附缓释片的制备与体内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卡波姆和壳聚糖为生物黏附材料,制备斑蝥素多单元胃黏附缓释片,以提高斑蝥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并得到平稳持久的释药效果。方法:制备斑蝥素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黏附材料,正交试验优选斑蝥素胃黏附缓释片的处方,考察该制剂在大鼠体内的黏附性、体外释放度及其在比格犬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结果:以卡波姆934-壳聚糖(1∶1)为黏附材料,每片黏附片的处方为斑蝥素5 mg,β-环糊精175 mg,卡波姆934 50 mg,壳聚糖50 mg,交联聚维酮80 mg,硬脂酸镁4 mg。斑蝥素胃黏附缓释片在体外3 h时释放度25%~35%,12 h时释放度≥85%。8 h后制剂依然黏附在Wistar大鼠的胃黏膜表面。Beagle犬口服片剂后,药物在体内可缓慢、持久释放,相对生物利用度172%。结论:体内、外研究表明制备的斑蝥素黏附片具有良好的胃黏附性能和缓释特性,且血药浓度平稳持久,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复方丹参黏附微丸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及丹酚酸B、丹参酮ⅡA 6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以6种成分为指标比较复方丹参片和复方丹参黏附微丸体外溶出度差异。[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成复方丹参黏附微丸。溶出介质为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转篮法测定6种成分的体外溶出度,比较复方丹参片与黏附微丸体外溶出速率及累积溶出量。[结果]三七皂苷R1(丸剂4.02%,片剂2.19%);人参皂苷Rg1(丸剂22.31%,片剂8.73%);人参皂苷Rb1(丸剂14.33%,片剂7.69%);人参皂苷Rd(丸剂3.29%,片剂1.56%);丹酚酸B(丸剂17.41%,片剂21.70%);丹参酮ⅡA(丸剂0.34%,片剂1.17%)。溶出结果显示120 min内复方丹参片中6种成分累计溶出度基本能达到90%,相比之下黏附微丸各成分释放缓慢持久,720 min在人工肠液中仍有释放。[结论]从体外溶出实验结果分析,较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黏附微丸在体内停留时间长,释放速度缓慢持久,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可实现药物在体内达到缓释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含葛根素-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漂浮型胃滞留制剂及其体外药剂学特征评价。方法:冷冻干燥法制备葛根素的HP-β-CD包合物。分别以葛根素和包合物为内容物制备海藻酸钙微丸,考察甲基纤维素、硬脂酸镁和壳聚糖对微丸漂浮百分率及释放度的影响。结果:红外光谱图和X-射线粉末衍射图显示葛根素与HP-β-CD形成了包合物。硬脂酸镁对其微丸的漂浮百分率影响大,当含量为2%时漂浮效果最佳。葛根素被包合后,溶解度增加约65.6倍,微丸中药物的释放速度和累计释放百分率均得到明显改善,但存在突释现象。将葛根素包合物与葛根素按照1:1的比例混合,经分散机处理后的微丸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结论:葛根素-HP-β-CD包合物提高了药物的溶解度和释放度,胃滞留微丸具有满意的漂浮性能和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9.
王焱  宋小玲  陈银芳  王金钱  王跃生  郑颖 《中草药》2012,43(9):1751-1755
目的制备龙胆总苷胃漂浮微丸,并探讨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助漂剂十六醇-微晶纤维素(7∶3),以离心造粒法制备空白丸芯(40~60目);采用HPMC-K15M为骨架材料和龙胆总苷等量混合以粉末层积法滚丸(20~30目);采用Eudragit NE 30D进行流化床包衣,制得龙胆总苷胃漂浮微丸;以龙胆苦苷为指标,《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C"转篮法"和HPLC法,测定胃漂浮微丸12 h释放度,并用Higuchi等数学模型对释放度数据进行拟合,探讨龙胆总苷胃漂浮微丸释药特性。结果在人工胃液(pH 1.2)中,龙胆总苷胃漂浮微丸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良好的缓释效果。累积释放率数据用Ritger-Peppas模型拟合度最高,相关系数R2>0.97,且0.43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7,(6)
目的制备葛根素生物黏附微球。方法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黏附微球。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葛根素加入量、乙基纤维素黏度、乙基纤维素与卡波姆934P比例、搅拌速度为影响因素,包封率及载药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溶解测定仪测定不同时间点葛根素含有量,绘制体外释放曲线。再通过测定胃黏膜上的滞留率来评价其生物黏附性。结果最佳条件为葛根素加入量200 mg,乙基纤维素黏度45 mPa·s,乙基纤维素与卡波姆934P比例2∶1,搅拌速度1 200 r/min,载药量59.7%,包封率90.8%。所得微球呈球形或类球形,载药后微球粒径增大,形态饱满,可在体外持续释放药物9 h,生物黏附性良好,在大鼠胃黏膜的滞留率达92.6%。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葛根素生物黏附微球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崔京浩  钱颖  缪文俊  夏奇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6):1960-1963
目的:制备含葛根素-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漂浮型胃滞留制剂及其体外药剂学特征评价。方法:冷冻干燥法制备葛根素的HP-β-CD包合物。分别以葛根素和包合物为内容物制备海藻酸钙微丸,考察甲基纤维素、硬脂酸镁和壳聚糖对微丸漂浮百分率及释放度的影响。结果:红外光谱图和X-射线粉末衍射图显示葛根素与HP-β-CD形成了包合物。硬脂酸镁对其微丸的漂浮百分率影响大,当含量为2%时漂浮效果最佳。葛根素被包合后,溶解度增加约65.6倍,微丸中药物的释放速度和累计释放百分率均得到明显改善,但存在突释现象。将葛根素包合物与葛根素按照1∶1的比例混合,经分散机处理后的微丸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结论:葛根素-HP-β-CD包合物提高了药物的溶解度和释放度,胃滞留微丸具有满意的漂浮性能和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2.
总丹酚酸胃内滞留缓释片的研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张向荣  王岩  尹凤强  李三鸣 《中成药》2003,25(5):349-351
目的:研究总丹酚酸胃内滞留缓释片的制备工艺及释放机理。方法:采用均匀设计优化处方,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缓释骨架,十八醇为助漂剂,乳糖和微晶纤维素为稀释剂,湿法压片。结果:筛选出体外释放8h,漂浮达12h的最优处方,其释放机理符合零级释放动力学。结论:为制备总丹酚酸胃内滞留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丹参胃漂浮型控释片制备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丹参胃漂浮型控释片的制备工艺。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丙烯酸树脂IV号、聚维酮(PVPK-30)、微晶纤维素(MCC)、十八醇为辅料,采用均匀设计优化处方,以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漂浮片,并进行体外累积释放度测定。结果:筛选出体外释放8h,漂浮达12h的丹参胃漂浮型控释片最佳处方和工艺,其释药速度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益智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槲皮素和葛根素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乙基纤维素(EC)和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的用量,对药物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以EC与HPMC为包衣材料,比值为2.0∶1,包衣增重3%,满足缓释释放要求。结论:采用本方法制备益智缓释微丸具有较好的缓释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15.
陈斌  萧伟  贾晓斌  黄洋 《中药材》2012,(7):1140-1143
目的:制备丹参酚酸速释微丸,并对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考察了处方中润湿剂、载药量、辅料、乳糖用量、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用量以及润湿剂用量等因素对丹参酚酸微丸收率、圆整度、溶出度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丹参酚酸速释微丸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丹参酚酸速释微丸处方以总量50 g计算,主药22.5g,乳糖5 g,羧甲基淀粉钠2 g,微晶纤维素20.5 g,润湿剂为30%的乙醇27 mL。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为挤出频率25 Hz,滚圆频率50 Hz,滚圆时间4 min。结论:丹参酚酸速释微丸制备工艺科学合理,制剂稳定,为通脉复方微丸多元释药系统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芍药苷胃漂浮片处方工艺。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芍药苷胃漂浮片,以漂浮性能和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漂浮片最佳工艺处方。结果:最佳工艺为芍药苷80.00mg, HPMC K15M 45.00mg, NaHCO345.00mg, PVPP 20.00mg,十八醇30.00mg, MCC 135.00mg;起漂时间<1min,持漂时间>12h,体外释放行为符合药典规定。结论:采用最佳工艺制备的芍药苷胃漂浮片具有优良的漂浮能力和释药行为,使芍药苷在胃内的滞留时间延长,生物利用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积雪草总苷胃漂浮片的处方工艺.方法:采用干粉直接压片制备积雪草总苷胃漂浮片,以漂浮性能和体外释药性能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混料设计试验优选胃漂浮片的处方参数,确定最优处方.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25%积雪草总苷,28.6% HPMC,15.6% NaHCO3,20.8% CMS-Na,10% PEG 20000.起漂时间(3.2±0.2)min,持漂时间>12h,体外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结论:制备的胃漂浮片具有优良的漂浮能力和释药行为,可增加积雪草总苷在胃部的滞留时间,提高对胃溃疡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优选左金胃漂浮-生物粘附小丸的制剂配方。方法:实验以盐酸小檗碱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优选左金胃漂浮-生物粘附小丸丸芯的处方组成,以丸芯的圆整度和收率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挤出滚圆法制备丸芯的工艺参数,丸芯用卡波姆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包衣。结果: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 K4M)为骨架材料,微晶纤维素(MCC PH301)为成球材料和崩解剂,碳酸氢钠为助漂材料;以挤出速度30r·min-1,滚圆速度800r·min-1和滚圆时间20min制备丸芯,包衣后的左金胃漂浮-生物粘附小丸均能在0.1mol·L-1的盐酸溶液中,在1min内起漂,10h持续漂浮率约80%,生物粘附率83.7%-86.8%,主要成分盐酸小檗碱在12h的累积释放率>90%。结论:左金胃漂浮-生物粘附小丸的累积释放率较高,且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延长,制剂配方稳定可靠,为左金丸新剂型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格列齐特生物黏附缓释片的研制及其体内体外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格列齐特生物黏附性缓释片体外释药行为,离体组织黏附力,以及在犬体内的药动学。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卡波姆(Carbopol,CP)为生物黏附材料和骨架材料,乳糖为稀释剂制备生物黏附性缓释片。以磷酸盐缓冲液(pH8.6)为溶出介质,测定生物黏附性缓释片的释放度。以自制黏附力测定装置测定片剂对家兔离体胃、肠组织的黏附力。采用HPLC测定犬血浆中的格列齐特浓度,研究格列齐特生物黏附性缓释片与格列齐特Ⅱ片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生物黏附性缓释片体外释放符合缓释制剂要求,其与家兔离体胃、肠组织的黏附力明显大于普通片剂,且与肠的黏附力大于与胃的黏附力。格列齐特生物黏附缓释片对格列齐特Ⅱ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82.74±20.75)%。结论格列齐特生物黏附缓释片在胃、肠道具有较强的黏附作用,利用生物黏附技术可以提高格列齐特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脉冲缓释微丸(简称Cap脉冲微丸)在Wistar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制备卡托普利脉冲缓释微丸,采用RP-HPLC测定12只Wistar大鼠口服复方卡托普利脉冲缓释微丸胶囊及复方卡托普利片后在不同时间血浆中卡托普利的浓度,通过DAS2.1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大鼠体内时滞时间为4.75 h,与普通片剂相比,具有明显时滞,达峰时间明显延长(9.67 h),相对生物利用度(117.29±46.87)%。结论 卡托普利脉冲缓释微丸在体内外经明显的时滞后均能缓慢释放,可达到睡前服药,凌晨发挥药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