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生物瓣在国外的使用量持续增长而机械瓣的使用量则有所下降,在国内亦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不少学者提出患者年龄不再是瓣膜选择的关键因素,并建议将生物瓣的推荐使用年龄由65岁降至60岁,甚至60岁以下,引起了较大的争议,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60~70岁患者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与生物瓣置换术后生存率、术后瓣膜并发症情况及再次手术率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的64例60~70岁患者与同年龄段的147例行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的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前基线资料,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对患者分组。分组后比较两组患者瓣膜置换术后的生存率、瓣膜相关病死率、瓣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次手术率的差异。 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机械瓣组与生物瓣组术后6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及瓣膜相关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160,P=1.000)。机械瓣组术后并发症包括机械瓣非结构性功能异常1例(2.1%),栓塞1例(2.1%)、出血1例(2.1%),生物瓣组术后并发症包括瓣膜血栓1例(2.1%)、栓塞4例(8.2%)。总体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321)。生物瓣组6年内再次手术1例(2.1%),机械瓣组未发生再次手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1.000)。 结论 我中心60至70岁年龄段患者行主动脉瓣机械瓣或生物瓣置换术后6年的生存率、瓣膜相关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次手术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的主要治疗方式。瓣膜置换术患者选择生物瓣或机械瓣,是心脏外科工作中时常要面对的问题。使用机械瓣需要终生抗凝,患者出血及栓塞风险增加,使用生物瓣有因瓣膜结构性衰败再次手术的风险。2017AHA指南推荐年龄50岁以下无抗凝禁忌患者使用机械瓣,70岁以上患者使用生物瓣,但对于50-70岁患者,指南并没有明确优先推荐。国际及国内临床实践来看,生物瓣的使用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该年龄段置换生物瓣和置换机械瓣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别,机械瓣置换患者远期发生出血、卒中等事件的风险更高,生物瓣置换患者远期再次手术风险更高,但出血、卒中比再次手术导致患者死亡的风险要更高,而且随着外科和介入技术的发展,再次手术导致的风险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对于50-70岁间患者瓣膜种类的选择,医生和患者仍需要谨慎对待和个体化选择,但是生物瓣使用可以考虑年龄更小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随访观察采用两种不同人工瓣膜进行三尖瓣置换术治疗后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机械组48例和生物组50例。机械组采用人工机械瓣进行手术,生物组采用生物瓣进行手术,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随访检查,比较两种人工瓣膜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机械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生物组的18%;机械组随访率为95.83%、手术成功率为91.7%及存活率为85.42%,明显优于生物组的88%、82%及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人工瓣膜比较,人工机械瓣术后效果更佳,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生物组,且死亡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生物瓣膜在临床上用量大幅度增加,使其与机械瓣并驾齐驱.迄今全世界有500,000个以上的生物瓣植入人体.但是随着植入人体内的时间延长,无论是使用哪一种生物瓣均有发生钙化的报道.生物瓣因钙化而丧失功能者的发生率,在成年人换瓣后10年为10%;在儿童5年后为50%.因此,研究生物瓣钙化的病因和预防措施是当前人工心脏瓣膜中的一项重要课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老年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接受生物瓣与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早、中期结果。方法:对2007-01-09至2010-12-22期间在阜外医院因瓣膜性心脏病接受人工瓣膜置换术的559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生物瓣组319例,机械瓣组24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用倾向性比分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后,两组患者均192例,分析术后早期(30天)及中期平均随访时间(65.97±15.49)个月的心功能、生存率、再次住院率以及血栓与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0天内死亡率均为2.1%。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的全因性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6%vs 13.7%,P=0.98);两组患者的再次住院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25.5%vs 35.9%,P=0.17)。两组患者中期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无血栓与出血(脑、内脏及外周血管缺血或出血,不包括皮下出血)生存率两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78)。结论:老年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置入生物瓣和机械瓣的术后早、中期的生存率和再入院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前,应用于临床治疗的人工心脏瓣膜主要有生物瓣和机械瓣2种。生物瓣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置入后不需或只需短期抗凝。但是由于生物瓣容易钙化、衰败及破损撕裂等原因使得它的使用寿命受限,从而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范围,目前仍然没有有效提高生物瓣使用寿命的方法。机械瓣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1种人工心脏瓣膜,目前主要采用第3代的双叶瓣,  相似文献   

8.
外科生物瓣置换和瓣膜成形术受到越来越多医师和患者的青睐,但由于生物瓣耐久性有限以及瓣膜成形术后复发问题,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许多瓣膜再次手术的临床需求。目前这类患者的金标准治疗是再次开胸瓣膜置换术,但伴随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随着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介入技术实施瓣中瓣和环中瓣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已被证实。虽然目前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冠状动脉阻塞、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未知的耐久性等,但是当外科生物瓣衰败或瓣膜成形术后需要再手术时,尤其是高风险的患者,经导管瓣中瓣和环中瓣手术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门诊时有患者咨询,称其需要进行瓣膜置换术,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替换瓣膜可以选择,问机械瓣膜或组织瓣膜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通常来讲,两种类型的瓣膜都是一样的好。机械瓣膜是由一种特殊类型的碳或钛和其他坚固材料所制成。较组织瓣膜更持久,但会有一个主要的缺点:血栓会粘附在瓣膜边缘或连接处。这些栓子会妨碍瓣  相似文献   

10.
接受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患者需要终身抗凝治疗,而接受猪生物瓣置换术后的患者则不需要抗凝治疗。方法作者用随机的前瞻性研究对Bjork-Shiley 机械瓣和 Carpentier-Ed-wards 猪生物瓣的耐用性以及与瓣膜有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了比较。二尖瓣置换者261  相似文献   

11.
<正> 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都是目前最常用的心脏瓣膜替代品,但临床效果均不够理想,由于二者瓣膜本身的和与瓣膜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而影响了术者的抉择,为明确两种瓣膜的临床差别,我们对所有接受二尖瓣,主动脉瓣或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用Bjork-Shiley机械侧碟瓣或Hancock生物瓣置换的远期结果做了回顾性研究。著者所在医院从1975年1月到12月共做了30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Bjork-Shiley瓣153例,Hancock瓣150例。平均年龄Bjork-Shiley组47岁(16-65岁),llancock组39岁(7-58岁)。术前心电图示:Bjork-Shiley组31%为窦性心律,Han cock组39%为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2.
044机械性心瓣膜和生物瓣的11年随访比较研究[HammertmeisterKE等.NEnglJMed,1993,328:1289(英文)]本文指在比较置换机械瓣或猪瓣膜的死亡率及与瓣膜相关的并发症,为临床进行瓣膜置换的选择提供指导。对象和方法:需进...  相似文献   

13.
人工瓣膜的开发和改良应与既往瓣膜比较为基准。以1260型Starr-Edwards(S-E)笼球型机械瓣置换主动脉瓣已有30年的历史。以S-E瓣行主动脉瓣置换的早期和远期结果,为今后人工心脏瓣膜的发展和目前他种人工瓣膜的应用提供一个比较基准。 方法 1969年1月1日至1991年12月31日,用1260型S-E笼球机械瓣对1100例病人实施了主动脉瓣置换,其中男性83.8例,女性194例(838+194≠1100译者注),年龄18~86岁(平均57岁)。964例行单纯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行小口径(≤21 mm)生物瓣置换和机械瓣置换的小主动脉瓣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生物瓣置换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与机械瓣置换的差异,探讨在小主动脉瓣环的患者中应用小口径生物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至2022年8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治疗的147例小主动脉瓣环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其中机械瓣膜组74例,生物瓣膜组7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指征,均行小口径的瓣膜置换。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既往病史、术前及术后超声心动图结果、手术相关数据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1 mm生物瓣与20 mm机械瓣比较,术后左心房内径[(36.4±7.0)mm比(37.2±10.2)mm,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5.7±5.0)mm比(44.4±7.0)mm,P>0.05]未见统计学差异,生物瓣术后射血分数优于机械瓣[(61.1±7.0)%比(57.4±10.4)%,P=0.034],生物瓣术后主动脉跨瓣压峰值差劣于机械瓣[(25.8±7.5)mmH...  相似文献   

15.
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TTVR)仍处于临床前试验阶段,但初步研究显示TTVR治疗三尖瓣外科生物瓣衰败是安全有效的。本文报道1例经导管置入SAPIEN 3瓣膜治疗三尖瓣外科生物瓣衰败的60岁女性患者。该患者18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接受外科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以及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近期出现反复气促,超声心动图提示三尖瓣外科生物瓣再狭窄,因外科手术高危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尝试TTVR。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提示SAPIEN 3瓣膜位置和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6.
戊二醛保存生物瓣已有十五年历史,当前生物瓣的两个主要问题为小号猪瓣的血流动力学性能和猪瓣、牛心包瓣的长期耐久性。近五年来对生物瓣的关注围绕着其耐久性以及与瓣膜变性有关的并发症率和死亡率。Carpentier-Edwards 环上型猪瓣为第二代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机械瓣置换、生物瓣置换及瓣膜成形手术对≥60岁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116例≥60岁的单纯二尖瓣手术出院患者,风湿性二尖瓣病变76例,二尖瓣退行性病变40例。人工机械瓣膜置换62例,生物瓣膜置换34例,二尖瓣成形术20例。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死亡、再次手术、感染性心内膜炎、瓣周漏、心功能分级、抗凝情况、出血事件、血栓栓塞等事件。结果 116例患者随访24~60月,平均(48.4±10.7)月。20例瓣膜成形的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二尖瓣功能良好,未出现中度以上返流、再次住院、再次手术及其他不良事件。34例生物瓣膜置换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抗凝,随访期间未出现瓣膜衰败现象,瓣膜功能正常,心功能均明显改善。62例机械瓣置换的患者,均服用华法林抗凝,机械瓣膜功能良好,心功能明显改善。可见感染性心内膜炎、瓣周漏、出血事件及血栓栓塞等事件发生。结论手术治疗≥60岁二尖瓣病变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延长生存时间。但不同术式的远期效果有一定差异。瓣膜成形术后避免抗凝药物的应用,可避免抗凝并发症。生物瓣膜置换可达到瓣膜成形术的效果,但因其存在生物衰败,可能需要再次手术,在年龄相对低的患者中根据情况选择。机械瓣膜置换需要终生抗凝治疗,影响远期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出血和血栓并发症,严格规律地监测凝血指标,可最大程度减少抗凝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如何改进生物心脏瓣膜,提高其耐久性能是当前生物瓣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有关生物瓣在体现人坏损失内在机制和生物瓣内皮化、防钙化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讨异种生物瓣膜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2001年1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完成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614例,有5例患者因机械瓣功能障碍再次住院,发生率0.81%,其中3例患者接受再次瓣膜置换术,2例患者要求保守治疗.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48岁(中位数42岁).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3例患者手术方式为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2例要求保守治疗的患者经静脉持续泵人替罗非班12.5 mg/d及口服沙格雷酯治疗.手术或保守治疗后1周复查心脏彩超评估.结果 5例患者机械瓣功能障碍的原因均为未正规服用华法林抗凝导致瓣膜血栓形成.1例保守治疗患者死亡,1例保守治疗患者好转出院,3例接受手术患者痊愈出院.死亡患者死因为心功能衰竭,4例存活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是机械瓣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机械瓣功能障碍的原因多为瓣膜血栓形成,诊断明确后应积极治疗,手术治疗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53岁。1982年在北京某医院施行生物瓣膜替换术。1988年3月因生物瓣损毁在北京另一家医院施行机械瓣替换术。术后常规服华法林抗凝,3.75 mg/日。1年后因齿龈及鼻出血,患者擅自将华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