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7(IL-17)的水平及其与MM活动期/稳定期、MM临床分期、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关系,探讨IL-17在M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3例MM患者及20例对照者血清IL-17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β2-MG含量。结果表明,MM患者血清IL-17及β2-M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活动期MM患者血清IL-17及β2-MG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MM患者(P<0.05);按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Ⅲ期MM患者血清IL-17及β2-MG水平明显高于Ⅱ期(P<0.05);血清IL-17与β2-M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90,P<0.05)。结论:血清IL-17水平与MM活动期/稳定期、MM分期相关,IL-17可能在疾病的发展过程及预后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IL-6与β2-MG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本院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用RI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IL-6与β2-MG表达水平,并随访观察。结果:MM组患者血清IL-6、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SSⅢ期患者IL-6、β2-MG水平均高于ISSⅠ期和ISSⅡ期患者(P0.05)。MM患者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血清中IL-6、β2-MG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初治组相比,MM患者治疗有效组IL-6、β2-MG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复发难治组血清中IL-6、β2-MG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初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β2-MG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IL-6、β2-MG水平的升高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将IL-6、β2-MG作为判断多发性骨髓瘤病情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河北中医学院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白介素IL-17、IL-35和γ-干扰素(IFN-γ)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MM组,并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和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35和IFN-γ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Treg细胞比例升高;MMⅢ期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提高,Treg细胞呈现增高趋势;MMⅢ期Treg细胞水平明显高于Ⅰ期(P0.05);血清IL-17水平依次为MMⅢ期Ⅱ期Ⅰ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依次为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P0.05);Treg细胞比例依次为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P0.05);血清IL-17水平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则对照组稳定期进展期(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IL-17、IL-35和IFN-γ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白介素IL-17、IL-35和γ-干扰素(IFN-γ)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8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MM组,并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和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35和IFN-γ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Treg细胞比例升高;MMⅢ期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提高,Treg细胞呈现增高趋势;MMⅢ期Treg细胞水平明显高于Ⅰ期(P0.05);血清IL-17水平依次为MMⅢ期Ⅱ期Ⅰ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依次为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P0.05);Treg细胞比例依次为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P0.05);血清IL-17水平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则对照组稳定期进展期(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IL-17、IL-35和IFN-γ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IL-6与B2-MG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本院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本院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用RI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IL-6与B2-MG表达水平,并随访观察各组均于治疗前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IL-6、β2-MG水平。结果 MM组患者血浆IL-6、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ISS分期的MM患者IL-16、β2-MG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SS Ⅲ患者IL-6、β2-MG水平均高于ISS Ⅰ期和ISS Ⅱ期患者(P<0.05)。结论 IL-6、β2-MG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IL-6、β2-MG水平的升高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将IL-6、β2-MG作为判断多发性骨髓瘤病情发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IL-22、IL-1β和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76例MM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IL-10、IL-22、IL-1β和β2-MG水平;比较不同分期MM患者的血清IL-10、IL-22、IL-1β和β2-MG水平;比较MM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10、IL-22、IL-1β和β2-MG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IL-10、IL-22、IL-1β和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MM分期的增加,患者血清IL-10、IL-22、IL-1β和β2-MG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MM患者的血清IL-10、IL-22、IL-1β和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MM患者的血清IL-10、IL-22、IL-1β和β2-MG水平明显升高,在MM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监测上述指标有助于对MM患者的病情及疗效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TNF-α、CRP及IL-6水平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血清β2-MG、TNF-α、CRP、IL-6水平,进一步分析实验组不同DS分期及治疗前后血清β2-MG、TNF-α、CRP、IL-6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β2-MG、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Ⅰ、Ⅱ、Ⅲ期患者血清β2-MG、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Ⅰ、Ⅱ、Ⅲ期患者血清β2-MG、CRP、IL-6水平呈明显递增趋势,TNF-α水平呈明显递减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8周、16周血清β2-MG、CRP、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NF-α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6周血清β2-MG、CRP、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8周,TNF-α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8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治疗后APE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β2-MG、TNF-α、CRP、IL-6水平可作为观察多发性骨髓瘤的可靠指标;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结合APE1的表达情况,可指示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辅助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值及白介素-17、-35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临床MM患者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82例沙利度胺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 M组)及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率,ELISA法检测血清IL-17和IL-35表达水平,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h17细胞比率、IL-17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reg细胞比率和IL-35水平均显著降低,Th17/Treg细胞比值显著升高(P0.05),沙利度胺治疗有效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率和IL-17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reg细胞比率和IL-35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Th17/Treg细胞比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无效者各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和IL-17和IL-35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疾病进展相关,沙利度胺发挥抗M M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h17/Treg细胞比值及IL-17和IL-35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髓样细胞白血病蛋白1(MCL1),以及骨代谢标志物[N-端骨钙素(N-MI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Ⅰ型胶原蛋白羧基端β降解产物(β-CTX)]的表达,探讨血清IL-6、IL-6R、MCL1水平与MM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MM患者纳入MM组,按临床分期将其分为Ⅰ期组、Ⅱ期组、Ⅲ期组3个亚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的血清IL-6、IL-6R、MCL1、β-CTX、PINP、N-MID水平。结果 MM组患者血清IL-6、IL-6R、MCL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Ⅲ期组明显高于Ⅱ期组(P0.05),Ⅱ期组明显高于Ⅰ期组(P0.05)。MM组患者血清N-MID、PI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Ⅲ期组明显低于Ⅱ期组(P0.05),Ⅱ期组明显低于Ⅰ期组(P0.05);MM组患者血清β-CT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Ⅲ期组明显高于Ⅱ期组(P0.05),Ⅱ期组明显高于Ⅰ期组(P0.05)。血清IL-6、IL-6R、MCL1水平与MM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68、0.56、0.72,P0.05)。结论 MM患者血清IL-6、IL-6R、MCL1水平明显升高,与MM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可用于评价MM骨损伤及MM预后。  相似文献   

9.
IL-6和β2微球蛋白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IL-6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治疗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MM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应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IL-6含量,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血清β2-MG含量,分析不同临床分期及治疗前后的IL-6和β2-MG变化。结果:MM组IL-6和β2-M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Ⅱ期和Ⅲ期MM患者IL-6和β2-MG水平高于I期(P〈0.05),Ⅱ期和Ⅲ期间IL-6和β2-M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治疗有效组(CR或PR组)IL-6和β2-MG水平在治疗前后有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无效组(NR组)治疗前后IL-6和β2-MG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L-6和β2-MG对MM临床分期、疗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Th17细胞及IL-17水平与患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比较45例MM患者(MM组)和4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Th17细胞比例、IL-17水平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检测结果,进一步将MM组按照ISS分期和治疗情况的进行分组,观察不同ISS分期和治疗情况患者Th17细胞比例和IL-17水平变化,并分析β2-微球蛋白与Th17细胞比例和IL-17水平的相关性。结果:MM组患者Th17细胞比例和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SSⅢ期患者Th17细胞比例和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ISSⅠ、Ⅱ期患者,差异显著(P0.05);ISSⅠ和Ⅱ期患者Th17细胞比例和IL-17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初治者、复发难治者Th17细胞比例和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有效者(P0.05);初治者与复复难治者Th17细胞比例和IL-17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MM患者的Th17细胞比例和IL-17水平均与β2-微球蛋白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422,r=0.416,P0.05)。结论:Th17细胞比例和IL-17水平异常升高与MM的发病有密切联系,Th17细胞比例和IL-17水平可作为评估ISS分期和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MA/Cr)、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MM)肾功能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检测36例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损伤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二组尿MA/Cr、血β2-MG、Hcy、Cys-C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组尿MA/Cr、血β_2-MG、Hcy、Cys-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结论尿MA/Cr、血β_2-MG、Hcy、Cys-C的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MM)肾功能损伤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尿MA/Cr、血β_2-MG、Hcy、Cys-C的水平对多发性骨髓瘤(MM)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治疗及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不同分离结果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IL-10、TNF-α、β_2-MG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并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24例初诊MM患者(其中IgG型76例、IgA型4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分离胶采血管血液离心后不同结果分为对照组(自上而下依次为血清、胶体、红细胞)和异常组(自上而下依次为血清、红细胞、胶体、红细胞),比较2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β_2-MG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分析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分离结果及不同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24例MM患者血液标本离心后有21例(16.94%,其中IgG型13例、IgA型8例)出现异常分离结果。异常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β_2-M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103例患者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以及部分缓解(PR)疗效的患者85例,血液分离结果没有发生变化;而获得PR疗效以下的患者共18例,其中5例由正常分离结果转变为异常分离结果。异常组21例患者治疗后获得CR和VGPR疗效的患者总数为9例,血液分离结果由异常转为正常,获得PR疗效的患者数为8例,其中2例分离结果没有发生变化,6例分离结果由异常转为正常,而4例获得PR疗效以下的患者血液分离结果没有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血液分离结果转为异常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β_2-M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5),血液分离结果没有发生变化的患者血清IL-6、β_2-M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异常组治疗后血液分离结果转为正常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β_2-M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血液分离结果没有发生变化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β_2-MG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 0.05)。结论:MM患者血液标本存在异常分离现象,血液不同分离结果的MM患者血清IL-6、IL-10、TNF-α、β_2-MG等指标水平存在差异,提示不同程度的肿瘤负荷;结合治疗后血液分离结果及血清IL-6、IL-10、TNF-α、β_2-MG水平的变化,可预示治疗效果,为血液不同分离结果对MM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与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分别检测6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65例对照组血浆中TGF-β1及IL-6含量,并观察其与MM的临床分期、肿瘤量分级的关系,及对病情预后判断的意义。结果 MM患者血清中的TGF-β1及IL-6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Ⅰ期、Ⅱ期MM患者的血清TGF-β1及IL-6明显低于Ⅲ期患者(P<0.01),Ⅰ期、Ⅱ期患者的血清TGF-β1及IL-6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临床分期增加含量呈递增趋势。TGF-β1及IL-6水平在临床参数Hb、β2-微球蛋白(β2-MG)异常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GF-β1及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IL-6可能与MM的疾病进程有关,其水平升高是MM的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监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MM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血清LDH、β2-MG水平,以及不同临床分期MM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DH、β2-MG水平。随访2年,统计不同血清LDH、β2-MG水平患者预后生存情况。结果⑴观察组患者血清LDH、β2-M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不同临床分期MM患者血清LDH、β2-M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显示Ⅲ期组血清LDH、β2-MG水平显著高于Ⅱ期组、Ⅰ期组(P<0.001),Ⅱ期组血清LDH、β2-MG水平显著高于Ⅰ期组(P<0.001)。⑶治疗前血清LDH、β2-MG水平与M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⑷随访2年,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LDH、β2-MG阳性患者、血清LDH、β2-MG阴性患者生存曲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DH、β2-MG水平变化与MM临床分期及预后关系密切,动态监测其水平变化可为临床评估、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 β2-MG)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MM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6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血清β2-MG及免疫球蛋白。比较两组血清β2-MG、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比较不同分期MM患者的血清β2-MG、IgA、IgG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β2-MG、IgA、IgG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期患者比较,Ⅱ期、Ⅲ期患者血清β2-MG、IgA、IgG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患者的血清β2-MG、IgA、IgG水平明显上升,且监测β2-MG、IgA、IgG水平有利于评估疾病分期和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介素-17(IL-17)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初治MM患者40例,其中临床Ⅰ期9例,Ⅱ期18例,Ⅲ期13例。在40例中25例采用长春新碱、阿霉素和地塞米松(VAD)方案治疗,15例采用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BD)方案治疗。正常对照组20例。用ELISA方法检测化疗前后血清VEGF和IL-17的水平。结果表明,MM组的VEGF和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临床分期,VEGF水平和IL-17水平呈递增趋势(P<0.05)。VEGF和IL-17水平在Ⅲ期高于Ⅰ期组和Ⅱ期组(P<0.05)。MM患者血清VEGF水平、血肌酐、血轻链λ、尿轻链λ、IL-17水平、C反应蛋白、血钙、β2-微球蛋白水平等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VEGF和IL-17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D方案化疗效果较VAD方案更为显著(P<0.05)。结论:检测血清VEGF和IL-17水平对于MM患者的临床分期、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2-MG及LDH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速率法和放免法检测36例MM患者血清β2-MG和LDH值.结果 正常组与MM组,Ⅰ期与Ⅱ期,Ⅱ期与Ⅲ期,A组与B组以及化疗有效与无效患者间β2-MG及LDH相比,后组患者血清β2-MG和LDH水平均明显高于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效组化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β2-MG和LDH水平可作为患者分期、预后及疗效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浆白介素16(interleukin-16,IL-1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本院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2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本院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各组均于治疗前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IL-16、Cys-C、LDH和β2-MG水平,应用ROC曲线分析影响MM患者生存的最佳IL-16阈值,Kaplan-Meier法分析影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因素。结果:MM组患者血浆IL-16、Cys-C、LDH和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ISS分期的MM患者的IL-16、Cys-C、LDH和β2-MG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SSⅢ期患者IL-16、Cys-C、LDH和β2-MG水平均明显高于ISSⅠ期和ISSⅡ期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预测预后的最佳IL-16阈值为:当IL-16浓度为171.26 ng/L时,AUC为0.787(P0.01),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25%和75.80%。IL-16≤171.26 ng/L的患者和IL-16171.26 ng/L的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93%和51.61%(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IL-16水平为影响MM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因素(P0.01)。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6水平显著升高,且升高的白介素16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GF-Ⅰ、β2-MG和SF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分期的关系。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在上海十院血液科及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肿瘤科治疗的77例MM患者纳入为MM组,选取同一时间段在上海十院健康志愿者77名作为对照组,比较IGF-Ⅰ、β2-MG和SF在MM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并比较它们在不同分期的水平。结果:在ROC分析中,β2-MG和SF单检与联检组均具有诊断意义,3个指标联合诊断价值最高,但单独IGF-Ⅰ不具有诊断意义。在IGF-Ⅰ、β2-MG和SF与不同分期比较中,Ⅰ期的β2-MG和S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低于Ⅱ期、Ⅲ期(P0.05);Ⅰ期IGF-Ⅰ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IGF-Ⅰ在Ⅰ期中的水平低于Ⅱ期、Ⅲ期(P0.05);在IGF-Ⅰ与β2-MG、SF在不同分期相关性分析中,在MM组Ⅰ期IGF-Ⅰ与SF相关(r=0.417),但是与β2-MG不相关,在MM组Ⅱ期中IGF-Ⅰ与β2-MG和SF均相关(r=0.543,r=0.426),在MM组Ⅲ期中IGF-Ⅰ与β2-MG和SF均相关(r=0.425,r=0.672)。结论:IGF-Ⅰ、β2-MG和SF单个指标对MM诊断价值不高,但是3个指标联合可明显提高诊断MM的准确率,在MM的Ⅱ期与Ⅲ期中3个指标显著增高且IGF-Ⅰ与β2-MG和SF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血清可溶性糖蛋白130(sgp130)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60例MM病人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sgp130及IL-6的水平,并观察二者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MM病人血清sgp130、IL-6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51、8.29,P〈0.01),并随MM临床分期增加、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F=23.21、21.86,P〈0.05),但不同免疫亚型间差异无显著性(F=7.37、4.12,P〉0.05)。血清sgp130、IL-6水平的变化与化疗效果有关,化疗有效病人血清sgp130、IL-6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BD组(硼替佐米+地塞米松)下降程度明显大于VAD组(长春地辛+表柔比星+地塞米松),差异有显著性(t=11.77、5.31,P〈0.05)。血清sgp130、IL-6水平与血清β2-MG水平呈正相关(r=0.683、0.549,P〈0.01)。结论血清sgp130及IL-6水平变化与MM的肿瘤负荷和化疗效果有关,可作为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