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在256层 CT 冠状动脉支架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剂量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临床冠心病支架术后256层 CT 冠状动脉成像在稳定心率情况下,成像质量将前瞻性心电门控、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病例分2组。图像质量分为优、良、一般、差4等级,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并对比2种门控辐射剂量差异。结果161例中,87例(158枚支架)前瞻性心电门控,74例(159枚支架)回顾性心电门控。优秀图像分别为30例(34.5%)、9例(12.2%)(χ2=10.853,P =0.001);良好图像分别为45例(51.7%)、41例(55.4%)(χ2=0.218,P=0.641);一般图像分别为12例(13.8%)、21例(28.4%)(χ2=5.22,P =0.022);较差图像分别为0例(0.0%)、3例(4.0%)(χ2=1.719,P=0.190)。前瞻性和回顾性电门控辐射剂量分别为5.3074 mSv、17.564 mSv(z =-10.919,P =0.001)。前瞻性心电门控辐射剂量较回顾性心电门控辐射低约69.8%。结论在稳定心率情况下,前瞻性心电门控图像质量优于回顾性心电门控,而且射线剂量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方法:以相同纳入标准,选取50例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的患者作为前瞻门控组,另选取50例行回顾性心电门控的患者作为回顾门控组。由两名CT医师分别对两组CTCA图像进行评估。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平均心率、心率波动、扫描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门控组有效辐射剂量(3.80±0.46)mSv,回顾门控组有效辐射剂量(20.64±3.14)mSv,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166,P=0.761)。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较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28层双源CT改良回顾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与普通增强扫描在支气管动脉显示及图像质量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例患者,按照扫描方法将其分为两组,100例改良回顾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患者,100例胸部普通增强患者。观察两组支气管动脉的清晰显示率并测量支气管动脉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由两名放射科医生主观评价其图像质量。结果心电门控组支气管动脉纵膈段和肺门段清晰显示率分别为100%和86. 92%,普通增强组支气管动脉纵膈段和肺门段清晰显示率分别为93. 46%和57. 94%,心电门控组纵膈段和肺门段支气管动脉清晰显示率均高于普通增强组。心电门控组与普通增强组支气管动脉的SNR分别为31. 93±8. 85、18. 99±4. 56,CNR分别为25. 66±8. 05、14. 51±4. 65,主观评分分别为4. 30±0. 57、3. 68±0. 57,主观评分、SNR、CNR内两组数据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心电门控组SNR、CNR及主观评分均高于普通增强组。结论 128层双源CT改良回顾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获得的支气管动脉图像无论在显示率还是图像质量方面均优于普通增强扫描组,因此,针对支气管动脉扫描,可以选用改良回顾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获得更加优质的图像,有效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能谱 CT 低辐射剂量结合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6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 A、B 2组,每组30例。A 组使用350 mg I/mL 对比剂、行常规 CT 扫描,B 组使用300 mg I/mL 对比剂、行宝石能谱低剂量 CT扫描。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扫描后 A 组常规重建40%ASiR 序列,B 组重建单能量65 keV、40%ASiR 序列轴面图像,传入 AW4.6工作站重建分析。由2名有经验的医师进行双盲法主观评分;测量主动脉窦部(AS)、左主干(LMA)、左前降支近端(LAD-p)、左回旋支近端(LCX-p)、右冠状动脉近端(RCA-p)CT 值,AS 的噪声(SD)、心包内脂肪 CT 值及 SD,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记录 CTDI、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记录碘摄入量。采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ED、碘摄入量、平均 CT 值、SD、SNR、CNR。结果2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和冠状动脉测量段 CT 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 组的 ED 较 A 组降低约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碘摄入量 B 组较 A 组减少了约16%。结论冠状动脉 CT 血管成像时,应用能谱低辐射剂量扫描,重建最佳单能量图像,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可获得与常规扫描相当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和成像质量等比较,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拟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并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多种重组技术显示各节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根据对诊断影响分为优、良、差,并计算各自有效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前瞻性组平均辐射剂量为(2.11±0.48)mSv,明显低于回顾性组的(9.15±1.59)mSv(P<0.01);前瞻性组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优良及差者分别占96.7%(1259/1302)和3.3%(43/1302),与回顾性组的96.3%(1339/1390)和3.7%(51/13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能以较低的辐射剂量取得优质图像,更适合CHD患者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128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中的应用。方法:收集60例心率70次/min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患者,分为前瞻性心电门控组(观察组)和回顾性心电门控组(对照组),比较2组的成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心率70次/min时,前瞻性心电门控组和回顾性心电门控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二者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85±0.35)mSv、(8.79±0.72)mSv(t=-43.34,P0.05)。结论:64排128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较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辐射剂量显著降低,在患者心率70次/min时,图像质量较好,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100 k V条件下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差异,为低剂量个性化冠脉CTA扫描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临床疑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100 k V前瞻性(A组)与回顾性心电门控(B组)扫描;所有患者心律平稳,心率≤65次/min,体质量指数25 kg/m2。记录2组的辐射剂量,计算噪声、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A组和B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63±0.26)m Sv和(4.90±0.93)m Sv。A组的辐射剂量较B组降低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SNR及CNR低于B组(P0.05)。2组冠脉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回顾性心电门控相比,100 k V前瞻性冠状动脉CTA在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可以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技术在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扫描方案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81例疑诊为冠心病患者随机纳入A组(100kVp)和B组(120kVp),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成像,管电流峰值为500mA,A组数据进行ASIR重建,比例设定为30%。所得图像进行客观和主观评价,客观指标包括:血管强化程度(CT值),图像噪声(NI)和信噪比(SNR);主观评价指标采用Likert评分(4分)。所得各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120kVp组相比,100kVp组冠状动脉血管强化程度及噪声明显增高,而其信噪比低于120kVp组。同时,100kVp组辐射剂量明显减低,两组图像主观评分无明显差异,均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结论采用ASIR重建技术后的低辐射剂量冠状动脉CTA扫描方案,可显著提高冠状动脉血管强化程度,降低辐射剂量,而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第二代双源CT在无任何心率干预状态下行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检查时的三种不同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差异。方法收集在第二代双源CT上行CTCA的患者350例并分成3组:A组150例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B组150例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C组(心率70次/min)50例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Flash)扫描。A、B再根据平均心率的不同分为3个亚组:A1、B1组各50人,心率70次/min;A2、B2组各50人,70次/min≤心率≤80次/min;A3、B3组各50人,心率80次/min。各组扫描期相(R-R间期)依照A1、B1组选60%~80%、A2、B2组选30%~80%、A3、B3组选30%~50%的条件进行。扫描结束后分别记录每组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诸冠脉血管的CT值、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与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然后由两名诊断专家依照4分法评价诸冠脉血管的显示情况。最后比较分析各组的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差异。结果各组辐射剂量的高低排序为A2A1、A3、B2B1、B3C。图像质量方面,无论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还是客观评价各组间均没有明显差别。结论第二代双源CT行CTCA检查时在心率符合条件下应首选FLASH扫描模式,其次再选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模式,只有当受检患者存在心律不齐或是想行心功能分析亦或动态4D显像时才考虑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另外,检查中还要根据患者心率情况尽可能缩小扫描曝光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心率选择不同的心电门控,以达到最佳的图像质量和最小的射线剂量。方法对100例不同心率临床怀疑冠心病或冠状动脉早期病变患者进行不同的心电门控扫描,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及Circulation软件分析。将图像质量分为3级,按冠状动脉分段标准评价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根据不同心率采用不同的心电门控,尽可能使冠状动脉显示良好的重建方法,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的则直接重建,评价1 000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图像质量为1级占73.3%(733/1 000),2级占14.2%(142/1 000),3级者占12.5%(125/1 000);图像质量为2级和3级的节段多由选择了不合适的心电门控方法所致。结论心率在70次以下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图像质量较好,辐射剂量低;心率在70~100次之间用选择性回顾性心电门控(R-R间期70%~80%)方法图像质量较好,辐射剂量超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方法;心率超过100次最好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图像质量较好,但辐射剂量最大,但图像质量好,检查不容易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